43例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9.79 KB
- 文档页数:3
43例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综合治疗,观察其美容效果及生存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为9.3%;经再次引流处理痊愈。
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乳房外形效果评定,优25例、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88.4%。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不等,其中1例患者术后3年发现肿瘤复发,行乳腺改良根治术。
43例患者至今均存活。
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保乳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因其创伤小、痛苦少,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乳房外形,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03-01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要行全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水肿、腋窝疤痕挛缩至上肢活动不灵活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乳房对于女性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审美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患者在要求延长生命同时更注重美观,保乳手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外形,而受到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青睐,已成为早期乳癌国内外患者的首选术式[1]。
2007年6月~2008年6月间本文笔者对43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3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 66岁,平均年龄47.5岁。
所有患者均以乳腺无痛肿块就诊,乳腺彩超及钼靶X线片检查显示为单发病灶或者为多发但局限在同一象限;肿瘤位于左侧乳房28例、右侧乳房15例;其中外上象限22例、外下象限14例、内上象限7例;肿瘤直径0.5~2.5cm之间,边界清楚,距乳头>3cm,乳头无溢液。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1-02T12:21:54.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作者:张新志[导读] 探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新志(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摘要】目的:探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选择医院肿瘤科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例实施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保乳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乳房外观、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并发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乳房美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病灶,既达到根治的效果,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治疗;保乳手术;临床效果近几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临床治疗此疾病的首选方式为手术治疗[1],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疾病分期及患者的选择。
由于人们对乳房美观度的要求,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具有多种优势而普遍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而且治疗效果好,90%以上可获得长期治愈[2]。
笔者就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肿瘤科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3岁~54岁,平均(44.5±5.6)岁;其中,右侧肿瘤44例,左侧肿瘤36例;绝经妇女19例,未绝经61例。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40例分析游强【摘要】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总结随访至今。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予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和保乳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同时对患者随访观察5年或以死亡为终点,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五年生存率差异。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7±11.6ml、55.3±22.4min、6.8±2.7d,而对照组对应值分别为156.0±39.3ml、62.7±17.5min、12.9±3.3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分析发现,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85.0%,而对照组分别为12.5%、72.5%;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五年生存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具有手术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且能满足女性美观要求,同时保证术后高生存率,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1802-1803)【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手术;疗效分析【作者】游强【作者单位】大冶市人民医院,湖北大冶43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1乳腺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女性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发现病变时以处于晚期,手术及放化疗疗效不佳[1]。
尽管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兴进展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与完善,但目前由于经济社会等原因仍无法广泛开展,故均无法取代手术治疗的地位[2]。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保乳切除术等,但如何选择手术方式需综合个体乳腺癌特点、身体素质和女性对于乳房美容的要求等。
中青年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杨兰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3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乳房全切术在中青年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早期中青年乳腺癌患者43例为观察组,给予保乳术(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治疗。
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8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外观。
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65±2.73)d,短于对照组的(14.95±4.68)d(P<0.01)。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及保持良好的乳房外观,有助于术后乳房重建,符合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手术需求。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杨兰
【作者单位】云南省云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
【相关文献】
1.保乳手术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用保乳手术对中青年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3.保留乳腺手术方法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4.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5.乳腺癌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对比研究(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民医院湖北荆州434000)【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40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保乳术治疗(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总结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切口的选择需结合不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肿瘤位置。
⑴观察组:采用保乳术治疗,术中保留患者肋间神经,具体方法为切开腋静脉前方的腋筋膜悬韧带,皮瓣常规分离后,于腋静脉下方向下剥离脂肪淋巴组织,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将整块胸大肌筋膜及整个乳房分离至腋窝处,将喙锁筋膜剪开。
暴露腋静脉,切除胸小肌,将腋窝脂肪淋巴组织由上而下清扫至第二肋间。
在术中见到胸背神经、血管或胸长神经后,可见一穿出肋间的直径约1.0~2.0 mm横行弦状条索物自第二肋间与胸小肌外侧后方交界处穿出,该索状物沿腋静脉方向走向,与胸长神经走行相垂直,即为肋间臂神经。
用手指行钝性分离以便触及辨认神经,以食指向下在剥离的脂肪囊,找到后才改用锐性剥离。
选择薄弱处切开脂肪囊,用血管钳分离肋间神经前方,将上方脂肪切开,按该神经的走向逐渐解剖。
若术中发现腋窝肿大淋巴结多、粘连、融合,分离困难时,则应放弃保留该神经,20例患者均保留肋间臂神经成功。
⑵对照组: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按照常规术式进行,清扫腋窝淋巴结。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治疗方案相同。
1.3 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均随访1~5年,主要方式为电话调查和问卷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皮下积液、侧上肢淋巴水肿)。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
40例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分析研究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40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手术方式为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行放疗以及全身化疗,激素受体(ER、PR)阳性者加用内分泌治疗。
结果所有病例保乳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相符。
40例生存率达92.5%,近期效果满意,长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为97.5%。
结论保乳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乳腺癌,部分肿瘤直径≤3.0cm的Ⅱ期乳腺癌,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早期乳腺癌;外科手术;保乳治疗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数量也逐渐增多,迫切需要个性化、合理化、微创化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随着诊断技术及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乳腺癌外科治疗发生了新的变革。
欧美国家成功将保乳手术治疗推广,成为适合保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认可和欢迎。
我国也正在推广保乳手术治疗,我院在2006年~2011年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治疗,达到很好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40例,均为女性,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9岁。
其中≤40岁14例,41~50岁15例,51~60岁7例,>60岁4例。
全组均为原发乳腺癌,呈单发,直径均在3.0cm以下,乳房皮肤无橘皮样变,无散在钙化点,乳头无浸润性下限。
术前行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肿块边缘清晰,肿块位于左乳28例,右乳12例。
分布在外上象限15例,外下象限12例,内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5例。
按2002年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 分期标准分期,临床Ⅰ期21例,Ⅱa期13例,Ⅱb期6例。
病理诊断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8例为浸润性腺癌,6例为浸润性小叶癌,3例为髓样癌,13例患者转移至腋窝淋巴结(ER和PR阳性各5例),28例ER、PR均为阳性,9例均为阴性,各有3例ER、PR阳性。
乳腺癌保乳手术39例【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39例。
全组患者均随访。
结果39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患者存活。
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效果与改良手术相当,手术创伤小,术后乳房外观效果较好,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年龄31~55岁,平均38.6岁。
所有患者均有强烈的保乳要求。
Ⅰ期患者26例,Ⅱ期患者13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多采用双切口方案。
当肿瘤位于乳头平面以上时沿自然皮纹行弧形切口,另做一平行于腋褶线的弧形切口行腋窝清扫。
距癌肿切缘约2.0~3.0 cm,同时切除标本的上、下、内、外、基底部进行冰冻活检,如发现切缘阳性,保证乳腺外形的前提下扩大切除达到切缘阴性。
切除的乳腺组织的基底须达胸大肌表面,如肿物位于乳腺的基底部,须切除部分胸大肌筋膜和(或)部分胸大肌。
清除Ⅰ,Ⅱ水平的腋窝淋巴结,如怀疑淋巴结为转移时,应将淋巴结送冰冻检查。
1.3术后处理术后给予化疗,化疗结束后给予放射治疗,并结合内分泌治疗。
2结果39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患者存活。
死亡1例中是由与心肌梗死死亡,1例由于交通意外事故导致死亡。
其余病例均得到随访,没有复发。
3讨论3.1Fisher[3]提出的“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的理论,以得到证实。
以Fisher为代表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取代和改变了以往经典的、局限的Halsted理论。
这些新的概念使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入了以乳腺生物学特性指导的,局部和全身治疗并重的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时代,缩小手术范围成为当今乳腺癌手术的趋势。
“根治性手术”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根治”,其原因在于:①术前就可能存在局部微转移灶。
②术中肿瘤破溃或淋巴管被切断而致种植转移。
③术中挤压致癌细胞向周围播散而出现残留,有报道称,乳腺癌术中创口冲洗液离心后发现癌细胞的比率高达34.6%。
放射肿瘤学♦题综述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进展+祁月潇A,罗宏涛,魏世鸿730010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摘要]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辅助放疗可以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但是保乳术后辅助放疗的剂量和分 割方式多种多样,一般认为辅助放疗的标准剂量和分割方式是50Gy/25F。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保乳术后 大分割放疗(如42.5G y/16F或者40G y/15F)可达到与常规分割方式相同的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此外,大分割放疗可以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并节约医疗资源。
然而,并不是所有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都适合接受 大分割放疗。
本文将阐述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适应证、如何瘤床补量等问题,并总结大分割放疗有望成为 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的新标准放疗方式。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大分割放疗[中图分类号]R737.9;R730.5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3969/j. issn. 1674-0904. 2021. 01. 015引文格式:Qi YX, Wei SH, Luo HT. Current progresses in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J]. J Cancer Control Treat, 2021,34(1) :89-94.[祁月潇,魏世鸿,罗宏涛.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进展[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1,34(1):89 -94.]Current Progresses in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Qi Y u e x i a o,L u o H o n g t a o,W e i Shihong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Gansu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 Lanzhou730010, Gansu,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 i Y u e x i a o,E-mail:150****7876@163. c o m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Health C o m m ission of G a n s u Province (N o.G S W S K Y-2019-06).[Abstract ]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 followed by adjuvant radiotherapy is equivalent to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But the dose and fraction schedules of radiotherapy are variable. A total dose of 50 Gy in 25 fractions based on historical assump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standard regimen.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including 40 Gy in 15 fractions and 42. 5 Gy in 16 fractions after BCS have been proven to achieve equally effective, cosmetic outcome without increased side effects for both early invasive and in situ diseases compared to 50 Gy in 25 frac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Shorter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is more convenient, economic for patients, and fewer medical resources are required. But not all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re suitable for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after BC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indications of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BCS. It is recommend that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could be a new and preferred standard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after BCS.[Key w ords] Breast cancer;Breast-conserving surgery;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乳房美容效果好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周细平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3期[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手术35例,行保乳手术43例,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乳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身体形象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065-02Feasibility study of breast-conserving operation for early breast cancerZHOU Xi-pingXiang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nan Normal University,Hunan Province,Liling 4122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breast-conserving operation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Methods 78 case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2009 January to 2012 December,35 cases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the breast-conserving operation in 43 cases,the recurrence,metastasi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 two group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soci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body image and total score in the insuranc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improved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Early stage;Breast cancer;Breast-conserving operation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趋势逐年增高,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亦明显增高[1],临床治疗要求既要重视外科手术以根治肿瘤,又要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近年来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的对比,以探讨早期乳腺癌实行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附58例病例分析)作者:梁德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根治手术的综合疗效。
方法116例乳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保乳根治术组(58例)和改良根治术组(58例),术后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结果保乳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93.10%、82.75%,改良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2%、86.20%,两组中、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局部复发率8.62%,远处转移率5.17%,改良根治手术组局部复发率6.89%,远处转移率5.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保乳术后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根治术,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为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1]。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方法常见的手段,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确诊病例手术也逐年增多。
由于乳腺癌根治术严重乳房结构的破坏,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保乳手术治疗。
我院于2007年1月——2013年1月共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58例,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手术58例进行疗效比较,旨在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根治手术的综合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的11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4.4±8.2)岁,绝经前89例,绝经后27例。
按1999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Ⅰ期74例、Ⅱ期42例,均为原发、单发乳腺肿瘤,其中位于左侧68例,位于右侧48例,直径1-3cm,边界清楚,与胸壁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无其他脏器严重急病变。
116例患者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保乳手术组及改良根治手术组各5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分期、肿瘤大小、位置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