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除法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在上册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余数除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单元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并掌握有余数的试商方法。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用 6 个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分苹果2.分草莓3.练习课分橘子 1 课时1 课时1 课时4. 租船 1 课时5. 派车 1 课时6. 练习课 1 课时第一课时分苹果、分橘子教学目标:1、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竖式计算的方法。
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苹果实物、盘子、小圆片、小黑板、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20÷4= 30÷6= 24÷4= 81÷9= 40÷8= 45÷9=二、新授1、问题引入显示20 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 5 个苹果,20 个苹果可以放几盘?2、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经历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通过多次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余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首先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分苹果1课时2搭一搭(一) 3搭一搭(二)1课时1课时4分草莓1课时5租船1课时6练习一1课时分苹果。
(教材第2、第3页)1.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课件。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2页情景图)生:有18个苹果,小朋友们正在商量着分苹果。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从中提炼与本课相关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看图活动引入新课,从学生的问题中提炼与本课教学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想1盘放6个苹果,2盘就可以放12个苹果,那么3盘就可以放18个苹果,所以放了3盘。
·我是通过观察直尺知道的,先找到直尺上18的位置,然后从18开始往前数,每数6个,就用箭头表示出来,这样有几个6就可以放几盘,最后数出了3个6,也就是放了3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篇一: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一、口算。
670-600=670-60=730+500= 730-500=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400-30=1500+70= 3200-800= 2500+3000=50-16= 61-4=63+52= 380-250= 460+70=500+230=700-190=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535840三、竖式计算。
9÷4=21÷5=14÷3=19÷6=20÷6=34÷4=30÷7=26÷3=42÷8= 50÷7=43÷6=88÷9=47÷9=32÷7=41÷8=42÷6=27÷4=37÷5= 40÷7=52÷8=46÷9=60÷8=51÷6=65÷9=33÷7=59÷9=34÷6=46÷7=53÷8=66÷9= 23÷4=55÷6=36÷7=49÷9=49÷5=37÷4=56÷6=45÷7=34÷8=58÷9=65÷7=39÷6=47÷9=32÷7=41÷8=四、脱式计算7×3+5 50-4×5 7+6×2 4+24÷8 5-8÷4 72÷8-336+81÷9 45+8×4 80-6×823+5×8 8×7-34 90-54÷6 42+40÷52×6+37 56-2×632÷4-15 80-7×990-3×9 44+4×7 40+2×6 12-35÷7 38+4×4 100-45-25 26+36-14 54+32÷836÷4-7 86-6×9 5×(36-29)(83-35)÷6 94-(25+19)16+24÷8 (16+24)÷818-9×2 (18-9)×2 30÷6-3 30÷(6-3)(26+16)÷7 9×(45-38) 85+(100-86)59-21÷3 52+6×8 63÷(36-29) 99-(23+32)8×(69-60)(100-46)÷6 63-27÷3(6+57)÷9 25+3×4 7+8×5 6×(15-8)28÷(57-50)50-8×4 18+72÷9(12+33)÷97×(50-46) 36-2×3 9×8+18 475+263+149 727+114+86 1000-207-168 436-179-36456-278-132 368-(168+127) 930-(80+480) 1000-185-145 278-199+683 318+254-196802-289+484427+273-165389-264+157389+157-264 328-397+204 900-281-436468+376-168859-(162+88)128+274-327154+208+352741-296-304 327+291+336514-496+182814-356-167900-(402+199)8×4-20 45+5×9 2×(83-74)36÷(72-68) 47-18÷6 (63-21)÷735+(27+18)100-(45+35)89-23-158×(69-60)(100-46)÷6 63-27÷363÷(36-29)五、用竖式计算。
主备教师尤佳协备教师单元课题第 1单元课题:除法设计项目设计内容教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经过分苹果等活动,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余数除法。
通材过实质操作,学生领悟到余数必然要比除数小,从而主动研究试商的方法。
教简材还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有余数除法知识运用到实质中去,解决平常生活析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单经历分苹果等实质操作,初步领悟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质进行应用。
元知识与技术:目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研究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领悟到余数必然要比除数小。
单元重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计算过程。
领悟余数要比除数小。
2.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渐渐达到熟练程度。
重点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难点:体验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计算过程,领悟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时安排12 课时授课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授课内容分苹果课型新授课知识技术 :课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的方法,领悟竖式中每一步的详尽含义。
时过程与方法 :目经过分苹果等实质操作,领悟除法与生活的亲近联系。
标感神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解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优异的学习习惯。
重点重点: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的方法,领悟竖式中每一步的详尽含义。
难点难点: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的方法授课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授课时数第 1课时节次第 1节授课过程教师授课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思虑部分一、发言引入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对话平台玩中学。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思虑:每盘放 6 个苹果, 18 个能够放几盘?二、研究新知1. 想一想,算一算( 1)先学生独立思虑上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二年级数学单元《除法》单元备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租船”、“派车”和“练习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上册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
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经历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等实际操作活动,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能正确地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解决有余数出发的问题。
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分苹果教时一1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让学生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索的精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填空题我会填。
24棵白菜,平均放在8个篮子里,求每个篮子放几棵,列式为24÷8。
方法一:24-( )-( )-( )=0(棵)。
方法二:( )×8=24,所以每个篮子放( )棵。
方法三:还可以用( )计算。
【答案】8;8;8;3;3;除法竖式;【解析】计算题算一算。
【答案】解:【解析】解答题提出两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解:①每人平均分几个鸡蛋?24÷3=8(个)②每人平均分几个汉堡?6÷3=2(个)【解析】解答题想一想,填一填。
【答案】解:【解析】填空题30个,每9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串,还剩个。
【答案】3;3;30÷9=3(串)……3(个)【解析】填空题画一画,填一填。
根数算式88÷4=2(个)91011【答案】;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解析】解答题28个,可以搭成几个,还剩几个?【答案】解:28÷5=5(个)……3(个)可以搭成5个,还剩3个。
【解析】填空题笑笑有18枚邮票,她至少再买枚邮票,才能正好平均分成5份。
【答案】2【解析】解答题有一串珠子,按“三红二黄”的规律穿起来,你知道第2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吗?(仿练教材第14页第7题)【答案】28÷5=5(组)……3(颗)答:第28颗珠子是红色的。
【解析】填空题把50块月饼平均装在8个盒子中,每个盒子装几块,还剩几块?算式:竖式:答:每个盒子装块,还剩块【答案】50÷8=6(块)……2(块);;6;2【解析】填空题填一填。
有21根,分别可以搭成几个图形,还剩几根?可以搭成几个图形()个()个()个还剩几根()根()根()根【答案】7;5;3;0;1;3【解析】计算题算一算。
【答案】解:【解析】解答题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2课时搭一搭(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与非整除的概念。
2.在搭积木过程中巩固数的认识和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搭积木巩固数的认识,理解除法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搭积木练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放置一些小积木堆在讲台上,向学生介绍所需要的积木。
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小积木搭建成不同的形状。
2. 搭积木
1.教师引导学生搭建数个形状各异的积木。
2.要求学生用所学概念判断每个积木中的积木块数量是否能被平均分成若干组。
3. 反思课堂练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述练习中所有搭建的积木,并对其进行归类讨论。
4. 练习
1.要求学生在课下用积木模拟不同的除法运算。
2.教师布置课后习题。
四、教学评价
1.检查学生课堂笔记。
2.评价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对除法概念的掌握程度。
3.考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习题情况。
五、教学注意事项
1.安排积木数量适当,避免搭积木过多影响课堂进度。
2.确保可供学生操作的积木是齐全、稳定的,避免操作不便影响效果。
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帮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除法第8课时练习一(1)教学目标1.明确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2.能够强化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和运用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4.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除法运算2.学生能够对于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解决教学难点1.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2.对于较为困难的题目,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得到正确答案教学材料•课本: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过程一、引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口头问答或者示范操作来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例如,提问“什么是除法?”,“除数和被除数有什么关系?”等问题。
二、讲解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者PPT等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和运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解释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练习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练习题或者自己编写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题策略。
四、讲评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正确与错误,并解释一些学生易错的地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讲解、学生自评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拓展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或者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除法思想和运算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加自信和独立地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同学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味同嚼蜡,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抗的,作为老师要努力转变这一状况。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同学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班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情感投入,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激活同学原有的知识和阅历,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要加强观测、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测和操作活动的内容。
老师在教学中要着重从直观、形象、详细的材料入手,让同学经受详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测、猜想、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同学的表象,不断加强同学的感性认识,在相互沟通、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同学的认知。
在观测、操作活动中,要留意训练同学正确的观测方法和操作规章,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同学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要敢于面对同学学习中涌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同学在不同看法的沟通、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
如在写竖式时同学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同学进行判断和分析,在相互援助中,达到订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数学教学应从同学熟识的现实生活出发,感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同学学会观测,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觉、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篇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第2节搭一搭(一)教材4~5页的内容。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能顺利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教材主题图)、小棒。
同学们喜欢做数学游戏吗?(喜欢)淘气和笑笑也和大家一样喜欢做数学游戏,看!他们正在用小棒做游戏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做吧!(出示课件:教材主题图)(板书课题:搭一搭(一))(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师:同学们观察大屏幕,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淘气和笑笑一共有13根小棒。
生2: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谁能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预设:生: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师:(课件展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生1:我想借助学具盒里面的小棒,4个4个地摆。
生2:我想借助乘法口诀来计算。
生3: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列除法竖式,我想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学以致用,想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现在就请动动你们的小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算好了吗?(算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你们的劳动果实吧!谁愿意先和大家分享?预设:生1:我用了摆小棒的方法,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摆出3个正方形,还剩余1根小棒。
生2:我用了乘法口诀,三四十二,13-1=12(根),12÷4=3(个),所以13根小棒能摆出3个正方形,还剩1根。
生3:34 1 31 21我用列除法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发现13除以4之后除不尽,还剩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