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 格式:docx
- 大小:16.18 KB
- 文档页数:2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权篇
【原文】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①。
故介虫之捍②也,必以坚厚;螫虫③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注释】
①“言其”句:说话对我有利,就要依从自己的长处;说话对我有害,就要避开自己的短处。
②介虫之捍:甲虫的防御。
介通甲,指有甲壳的昆虫或水族。
③螫虫:指有毒刺的昆虫。
【译文】
人之常情,说话就希望有人接受,做事就希望获得成功。
所以,智者总是不用自己的短处,而是采用愚者的长处;总是不用自己的愚拙,而是采用愚人的工巧,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困窘。
谈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就要发扬它的长处;谈到事物有害的一面,就要回避它的短处。
所以,甲虫防御天敌,必须用坚硬的甲壳;毒虫攻击对方,必须用有毒的尖刺。
禽兽都知道发扬自己所长,游说之士更应该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
鬼谷子《持枢》《中经》篇解读持枢告诫人们要遵循天道,顺应自然。
天道如此,人道亦是如此。
君主治理天下也是如此,惠及民生,教化民众,才是为君之道。
“君”与“民”之枢纽相互依存,不可违背,这样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乐富足。
只有效法自然规律,才能抓住治国安民的关键。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
逆之者,虽成必败。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注释持:把握、掌握。
枢:门扉的轴。
这里指事物的中心或关键的部分。
持枢:掌握事物的中心关键。
申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解析1:掌握事物的关键,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规律,控制事态发展。
2: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从而因势利导,顺势,顺时,顺事为之,倒行逆施,违反规律,即时成功一时,也必将失败。
3:决策要对形势、时局、环境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4:懂得趋利避害,权衡利弊、得失。
5:宏大的构想,战略行动的发起,都要依据对时局、环境的分析而定。
即使小范围的谋略也必须进行审时。
审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谋决策的正确与否。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清晰透彻地分析环境与洞察形势,是确定奇特方案的基石。
中经中经指用内心去经营外物(即内动心计,外以制人)。
中经所论述的是制人心法。
目的就是要控制人心,制人而不被制于人。
并列举了七种制人秘诀,指出在与人交往中如何考察对方、利用对方和控制对方。
是鬼谷子鉴人,识人,制人的秘诀。
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
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
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注释振穷趋急:救助身陷困境有危难的人。
能言厚德:能言善辩,品德醇厚。
拘执,穷者:拘禁的人,贫穷的人;泛指困境中的人。
鬼谷子:听话听声,领悟对方的“话外音”别让人笑话;【鬼谷子原文】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鬼谷子译文】让别人说话,要始终处于一种动态之中;自己闭口倾听,是处于静态之中。
听别人说话,不能被对方的表面内容所迷惑,要注意仔细体会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如果发现对方言辞有矛盾之处,就要反复地追问、诘难他,从对方的答词中,求得他的真实意图。
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鬼谷子也教导我们要认真地聆听别人说话,领会说话者的弦外之音和未言之语,即“话外音”。
人类的心思比任何动物都来得复杂,来得深沉。
有时候,也许是被场合和形势所逼,也许是顾及某人或者某个团体的立场和颜面,也许是为了更长远、更宏大的战略,往往会言不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时候,你可不要简单地以为对方跑题了,而要结合实际的场合来分析对方的言辞,仔细揣摩对方隐藏在字面意思之后的真实意思,就能很容易地悟出对方的意图了。
话中有话,话外有话,有些人经常使用的“高段说话策略”,听话要领悟“话外音”,是很有必要的。
这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情商”,跟你沟通很容易,也愿意和你沟通。
相反,如果你没有领悟对方的“话外音”,听不出话中的意思和背后的目的,就不能设定正确的说话策略,要么误会对方的意思,要么是自己被讥讽了还不知道,就会给交际带来麻烦。
其中的损失是难以预料的。
想要听懂这种“话外音”,正确解读对方真正的想法,平时就要多训练自己的观察力和解读能力。
要善于结合当时的语境分析语意,仔细留神当时的场合,就不难听懂对方的“话外音”了。
语言是心灵的大门,一个人是智慧还是愚蠢,只要听他的言语就可做出判断。
在人生的博弈中,一个会听话也会说话的人毫无疑问地将会获得更多机会。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出处】本句出自《鬼谷子》:反应【原文】人言者①,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②,事有比③。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
其钓语④合事,得人实也。
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⑤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注释】①人言者:对方发言。
陶弘景注:“以静观动,则所见审;因言观辞,则所得明。
”②象:凡形于外者皆曰象。
③比:比照类推。
④钓语:犹如钓鱼投饵,诱而取之。
交谈时给对方以诱饵,以引出对方话题。
这里的“钓言”术,是鬼谷子谋略之一。
陶弘景注:“理在玄微,故无形也。
无言则不彰,故以无形求有声,声即言也。
比谓比类也。
得鱼在于投饵,得语在于发端;发端则语应,投饵则鱼来。
故曰钓语,语则事合;故曰合事;明试在于敷言,故曰得人实也。
”⑤会:聚集。
陶弘景注:“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故曰钓人之网也。
”【译文】对方说话,表现为动;自己沉默,表现为静。
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
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
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随即加以责问,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
话语可以表现在外,称之为象;事物之间可以类比,称之为比。
对方说话有象,所说之事也有则例,就要观察其后要说的话。
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
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
运用象比手法可以在无形中获得对方回应。
用象比之词引诱对方说话,如果和现实相符,可以获知对方实情。
就像张网捕兽一样,在野兽出没处多设一些网,等待野兽落网。
如果把这个方法用到人事上,对方就会自动说出实情,这就是钓人实情的网。
《鬼谷子·反应》原文|译文|总结本篇主要讲如何去获取真实情报。
手段包括:钓语,反听,象比,见微知类(覆以验来覆以知今)或几种方法相结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鬼谷子·反应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鬼谷子·反应》原文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覆⑥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基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以反求复,观其所托。
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
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已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入,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全文、注释、鉴赏〔题解〕主,君也。
术,道也。
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因以题篇。
〔要略〕《主术》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责①,使群臣各尽其能也。
明摄权操柄,以制群下,提名责实②,考之参伍,所以使人主秉数持要,不妄喜怒也。
其数直施而正邪,外私而立公③,使百官条通而辐辏④,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明也。
〔一〕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⑤。
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⑥;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⑦。
〔二〕上多故则下多诈⑧,上多事则下多态⑨,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
不直之于本⑩,而事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⑪,抱薪以救火也。
故圣人事省而易治,求寡而易澹⑫;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块然保真⑬,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像形: 其所修者本也。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至精为神⑭。
〔三〕夫人主之听治也⑮,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⑯,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于是乃始陈其礼,建以为基。
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虽幽野险途则无由惑矣。
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门重袭以避奸贼⑰。
内不知闾里之情,外不知山泽之形;帷幕之外⑱,目不能见十里之前,耳不能闻百步之外,天下之物无不通者⑲,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众也⑳。
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㉑。
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保也㉒!是故人主覆之以德,不行其智,而因万人之所利,夫举踵天下而得所利㉓。
故百姓载之上弗重也,错之前弗害也,举之而弗高也,推之而弗猒㉔。
主道员者㉕,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也。
臣道员者运转而无方者㉖,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㉗,守职分明,以立成功也。
是故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㉘;各得其宜,处其当,则上下有以相使也㉙。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㉚,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鬼谷子的名句(经典5篇)鬼谷子经典句子篇一1、为了天下苍生,也是为了我鬼谷子的野心。
2、策士,我要送给你一个机会。
3、大善亦同大恶,须不择手段达到目的。
4、争权夺势对大局极为不利。
5、你注定是为政治而生,一心创造人间新秩序,否则生命对你毫无意义了。
你尤为注重研究国家分合之术,谋划霸业的策略。
6、大凡为策士者,就是要掀动天下风云,使该灭者早灭,该兴者早兴。
7、具者体也,棋者神也。
棋具乃棋道之体,棋道乃棋具之神,神为本,体为形。
道通,体方能生神;道不通,体纵为精品,也只是顽石朽木而已,何足道哉!8、天上星座也是变化的',去掉星子,会给人的天地更广阔,若有星子在位事先框定,就只有憨杀憨战了,大人不见大盘否?9、世间百态,天地万物,皆环环相围。
民被吏围,吏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造物最终又被天地万物芸芸众生之精神围。
围之愈广,其势愈大。
此为棋道,亦为天道、人道也。
棋道圣手以围地为目标,然必以取势为根基方能成势。
棋无势,犹围无法度威势也。
圣手治棋,犹明君治国之道也!10、胸中装着天下,心里想着苍生。
11、好话像春天的太阳,能使大地欣欣向荣,坏话似寒夜秋风,使大地肃杀凄凉。
12、圈与圈不同,在山脚下转一圈与在山顶上转一圈能一样吗?一三、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用什么办法最有效?均衡。
均者,平也;衡者,杆也。
对内对外要把一切位置都要摆平就能够长治久安。
在外,国与国之间用力相平,兵力相平,人才相平,就能和平;在内文官与武官之间势力平等,智力平等就能相安无事。
做国王的就是那根天平上的杠杆,要保持一个平字,再有,一旦杠杆不能转动,文官武将就会同流合污,联合起来对付王权,则国将不国了。
14、不要让文官武将走的太近,不要怕他们之间有矛盾,要学会置身于矛盾之中而凌驾于矛盾之上,此可谓帝王之术。
壹五、我不能把您请出去,但我能把您请进来。
16、为策士者,必须善于揣摩主人之意。
见风使舵,先迎合,后分化,再鼓动,不择手段达到目的。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实意
【原文】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①和通六腑②,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③、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④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①五脏:指心、肝、肺、脾、肾。
②六腑: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的脏器总称,包括胆、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
陶弘景注:“言欲求安心之道,必寂澹无为,如此则五脏安静,六腑通和,精神魂魄,各守所司,澹然不动,则可以内视无形、反听无声,志虑定,太虚至,神明千万,往来归于己也。
”
③内视反听:内视反省听取他人意见。
④牖:窗户。
【译文】
为人要清静无为,使五脏平静,六腑畅通。
人的精神和魂魄固守本心,不会妄动,才能从内心审视自己,反听他人,确定心志,考虑问题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内心的精神就会充沛。
以此了解天地阴阳变化,推究考察世间关系,就可以不出门户知道天下事,不打开窗户发现天象运行规律。
这就是道。
运用此法可以与神明交往,与无限的世界相应和,并使神明长存世间。
《鬼谷子分定经》[春秋]鬼谷子著(2)己丁坤卦接木逢春格日透高峰雪未消,难将桂木接新条,荣身本是天然定,成败皆因命里招。
水际鸳鸯和暖夜,天边鸿雁不丹霄,花开正遇阳和节,又恐狂风一旦飘。
命逢猪渐发,遇丙却坚牢,平生多蹇滞,方始出尘劳。
天轰天明天说此星照命,有机谋,有胆略,有权柄,有操持。
自权自立之命,有造化能全,只因刑杀重,立性重,为人性懒心焦、多奸多疑。
会妆点,会施为,能驱驾,会撑持,口直伤人,恩中生怨,伤妻损子,事不十全。
初中财不聚,末主方成。
述云:钓鳌不得休空叹,自有生涯在晚年。
己戊谦卦雁戏长溪格百岁生涯渐得成,险中重换一翻新,西园春色浓如锦,好向朱门问主人。
鸿雁过溪妨羽翼,桃花值雨亦伤情,平生事业休惆怅,羊马相逢却是荣,鸡报更残晚,牛逢鼠渐奇,龙蛇消息好,羊马始成时。
天骞天将天福此星照命,初年颠磕,多忧多虑,劳心费力,不能遂心。
蹇滞奔波,骨肉冰炭,千方百计,有始无终。
兄弟难靠,相识无情,独立自成之命。
远处人见喜,近处并无缘,作事劳而无功,名利秀而不实。
若要称心,直过五九。
述云:名利还自得,羊马遇时荣。
己己坤卦凿石见玉格凿石尽时逢宝玉,庭树槛外夹修竹,雁飞天外唳声高,鸥鹭沙汀跷一足。
园林处处接桃花,惟我庭前长秋菊,百年枝上果何如,半子半孙相半宿。
天退天晦天丧此星照命,机办多疑,多思远虑,性直心高。
见识有心机,口毒心慈,聪明中做出鲁莽事,机巧处弄出是非来,胸襟磊落,性格巍巍。
财利尽被天晦星所退,犹如莲叶上水珠,空中得来空里去,散时容易聚时难。
只得退神重重,逢凶不凶,遇险不险。
镃基有气,目下未成,直待末限。
述云:几番得失教经历,晚景将来必称心。
己庚临卦雨打鸳鸯格日出阴云光自灿,安然千载喜相期,岁寒但爱存踪迹,莫怨生来未遇时。
天外有鸿声叫远,鸳鸯经雨各分飞。
桃花阆苑春残处,零落园中一两枝。
聚散多今古,荣枯几代前,追思来往事,且乐太平年。
天嚣天爵天章此星照命,孤高品格,秋月精神。
六亲不得力,兄弟不比和。
鬼谷子的名句鬼谷子的名句11、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2、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
3、听见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
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
4、沉顿的心,照旧为天空大地跳动5、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6、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7、守义者,谓守以人义。
探心在内以合也。
探心深得其主也。
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
8、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思不达则事难以成。
9、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听见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10、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11、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
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12、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13、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众人之所不能。
14、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以之为主。
15、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16、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
17、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18、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
19、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20、己欲安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鬼谷子的.名句21.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败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定的因果。
2.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3.纵横捭阖,冷心为上。
4.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鬼谷子总结的精辟与人谈话方法.....《鬼谷子才智》5.你两个都想救,结果却是两个都没有救成,选择生,必有死,选择胜,必有败,这个世界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事实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定的因果,当今世上7国纷争,生灵涂炭,无论你如何去选择,都难免会有牺牲,纵横者,天地之道,莫说是两条人命,就算是天下苍生放在眼前,又有什么分别呢,这个考验,并不重生死,而在于决断。
鬼谷子智慧: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出来混别让不会听话害了你【鬼谷子反应篇原文】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鬼谷子反应篇译文】让别人说话,使其处于动态之中;我沉默不言,是处于静态之中。
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
如果发现对方言辞有矛盾,不合乎实情,要反复地追问、诘难他,从对方的答辞中,其应对之辞就要出现,可以进一步了解他。
语言有可以模拟的形态,事物有可以类比的规范。
既有“象”和“比”存在,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的言行。
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
鬼谷子教导我们,要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如果别人话里有话,要搞清楚隐含的意思。
同时要抓住机会提问,从对方的回答中了解真情。
对一个聪明人来说,空话、大话是不起作用的。
即使别人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也要保持理智,绝不轻信。
有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诘难,了解事情的真相。
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则尽量做到简洁有力,最好带有生动的形象。
听一个人说话,不同的人能听出不同的意思。
有些人善于借题发挥,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有一个出版商,他为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滞销图书而发愁。
有一天,他想到一个促销的好办法。
于是他通过朋友送给美国总统一本样书。
总统浏览一番以后,漫不经心地说:“这本书不错!”出版商闻讯,利用总统这句话大作广告,一个月内把积压的书全部卖光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批图书积压。
这个出版商尝到了甜头,因此又给总统寄了一本样书。
这一回总统不给面子,说了句“这本书糟透了!”于是,出版商在广告里大肆宣传:“本公司有一本总统认为很糟糕的书出售!”不久,该书又销售一空。
几个月后,这个出版商又遇到了图书积压的难题,他像上两次一样如法炮制,寄给总统一本样书。
这一回总统学聪明了,对他的书一言不发。
于是,出版商在广告里写道:“这里有一本总统难以评价的书出售!”结果,积压图书全部告罄。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出处】本句出自《鬼谷子》:反应【原文】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①,或以牧下②。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以反求复,观其所托③,故用此者。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④。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⑤,符应⑥不失,如螣蛇⑦之所指,若羿⑧之引矢。
【注释】①事上:侍奉上级。
②牧下:管理下属。
③托:依托。
陶弘景注:“反于彼者,所以求复于此,因以观彼情之所托,此谓信也。
知人在于见情,故言用此也。
”④“故用”句:只有使自我内心虚静,才能去客观考察对方;只有逐步深入,才能全面把握对方。
陶弘景注:“谓听言之道,先自平静,既得其辞,然后察其事,或论序万物,或分别雄雌也。
”⑤射其意也:准确猜中对方意图。
⑥符应:古代的迷信说法,指天降祥瑞与人事相合,称为符应。
⑦螣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
《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
”⑧羿:传说中的神箭手后羿。
陶弘景注:“闻其言,则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内,则情原必尽,故量能射意,乃无一失,若合符契,螣蛇所指,祸福不差,羿之引矢,命处辄中,听言察情,不异于此,故以相况也。
”【译文】与人对话或论辩,可以用在这个地方,也可以用在那个地方;可以侍奉上级,也可以管理下属。
通过辩论,分清真假,知道异同,考察对方是真诚还是狡诈。
对方的外在手势、言辞话语或沉默不言,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论辩之中得以展现。
所有这些都要事先确定法则。
用反复探求的方法得到对方的反应,以便洞察其性情所依托。
所以,听言之道的要旨,在于先使自己保持平静。
鬼谷子七十二术(完整版)第一计阳谋阴谋鬼谷子曰:“智略计策,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策,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形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
因此圣人应该高深莫测。
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扭转天地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
”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能够扭转天地。
第三计各个击破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
”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如闭如卦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
”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明白自己的真实情形。
第五计盗尽天机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
”鬼谷子认为,一个高超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打算。
第六计一言兴邦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能够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众不敌寡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
”一个人,一旦他违抗了事物的进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定会失败;一个人,假如能遵循事物的进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计中阴谋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策去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形。
第九计天地无常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明白革新,他就必定被时代所剔除。
【诵读经典】《鬼谷子》全文拼注音诵读版,快快收藏了~《鬼ɡu ǐ谷ɡǔ子z ǐ》第d ì01章zh ān ɡ 捭b ǎi 阖h é粤Yu è若ru ò稽j ī古ɡǔ圣sh èn ɡ人r én 之zh ī在z ài 天ti ān 地d ì间ji ān 也y ě,为w éi 众zh òn ɡ生sh ēn ɡ之zh ī先xi ān,观ɡu ān 阴y īn 阳y án ɡ之zh ī开k āi 阖h é以y ǐ名m ín ɡ命m ìn ɡ物w ù;知zh ī存c ún 亡w án ɡ之zh ī门m én 户h ù,筹ch óu 策c è万w àn 类l èi 之zh ī终zh ōn ɡ始sh ǐ,达d á人r én 心x īn 之zh ī理l ǐ,见ji àn 变bi àn 化hu à之zh ī朕zh èn 焉y ān,而ér 守sh ǒu 司s ī其q í门m én 户h ù。
故G ù圣sh èn ɡ人r én 之zh ī在z ài 天ti ān 下xi à也y ě,自z ì古ɡǔ及j í今j īn,其q í道d ào 一y ī也y ě。
变Bi àn 化hu à无w ú穷qi ón ɡ,各ɡè有y ǒu 所su ǒ归ɡu ī,或hu ò阴y īn 或hu ò阳y án ɡ,或hu ò柔r óu 或hu ò刚ɡān ɡ,或hu ò开k āi 或hu ò闭b ì,或hu ò驰ch í或hu ò张zh ān ɡ。
《鬼谷子》忤(wǔ)合: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白话原文)《鬼谷子》:忤(wǔ)合文|陶沐因篇幅过长,解读和注释部分另行分享,这里只放白话译文和文言原文。
——白话译文——《鬼谷子》:忤合人有趋合必有倍反,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须根据形势变化提前谋划应对策略,以求多受其利,以求规避其害。
如同圆环转动不见始终,形势发展也是时刻在变,需要反复揣度探求实情,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应对措施。
圣人在世,立身处世也罢,治理国家也罢,施展教化也罢,扩大声势也罢,宣扬名声也罢。
他都会依据事物的关键所在,观察天时适宜情况,根据所知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就可清楚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何事易为,何事不易为。
圣人会先做到心中有数,再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措施。
世上没有永远的权贵,事情没有不变的规则。
圣人不会固执己见,对的就认同,错的就改正。
能够成事且认可我计谋的人,我就可以选择他作为自己的领导。
计谋不能兼顾相对立的两方的利益,符合那一方的利益,就必然会违背这一方的利益,冲突有其必然性。
选择这一方,就要违背另一方;违背这一方,就要选择另一方。
这忤合之术,若要施用于天下之主,必衡量天下之实际情况再选择他;若施用于诸侯,必先衡量诸侯国之实际情况再选择他;若施用于士大夫,必先衡量士大夫之实际情况再选择他;若施用于个人,必先衡量个人才能、实力等再选择他。
无论对方势力是大是小,我之决策是进是退,这忤合之术用法不变。
我都要先谋划清楚,再以飞箝之术实施计谋。
以前,善于“择主而事”的人,无不放眼天下,囊括诸侯,根据形势变化而调整计谋以符合形势发展,寻求志同道合之明主。
所以,伊尹五次投靠商汤,五次投靠夏桀,不能得其所愿,最后受用于汤。
姜尚三次投奔周文王,三次投奔殷纣,不能得其所愿,最后受用于周文王。
由此可知,天命所在,所以二人最终各归其主,不再有疑。
不是聪明智慧、掌握方法之人,不能治理天下;不经过苦心思虑,不能推断事物本质;不悉心探求实情,不能成就名声;才能、胆识不足,不能统兵作战;仅是忠诚笃实而无分辨真伪之才,不能知人长短。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
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出处】本句出自《鬼谷子》:分威【原文】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审于唱和,以间见间②,动变明而威可分。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③。
知其固实④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
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注释】①挠:弯曲。
陶弘景注:“言威分势震物犹风,故能动必有随、唱必有和。
但挠其指,以名呼之,则群物毕至。
然后徐徐以次观其余众,犹性安之,各令得所,于是风以动之,变以化之,犹泥之在钧,群器之形自见,如此则天下乐推而不厌,谁能间之也。
”②以间见间:用间谍来对付间谍。
陶弘景注:“言审识唱和之理,故能有间必知,我既知间,亦既见间即能间,故能明于动变,而威可分者。
”③视间:中间,引申为间隙。
④固实:固守之处。
陶弘景注:“谓自知志意固实者,此可以自养也;能行礼让于己者,乃可以养人也。
如此则神存于内,兵亡于外,乃可为之形势也。
”【译文】所以,将要行动必定有所相随,将要吟唱必定有所应和。
歪曲对方的一个指头,就能看清其他指头的情况。
掌握了情况的变动,就能看到端倪,就不会被人离间。
研究对方的唱和举动加以详察,以发现其间隙,明确其变化规律,就可以发挥威势了。
若要运动变化,就一定要培养心志,隐藏真实意愿就能发现对方的间隙。
知道对方的固守之处,进一步培养自己。
有时候退让,是为了驯养他人。
所以精神存于内心,兵患也能消除,最后达到控制局势的目的。
鬼谷子学说:计谋静心术
【原文】: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
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
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虑而无实。
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
虑之太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译文】:
所谓"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
思想不能够交融,听到的情况就不会周详,也就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消息。
计谋失效会导致意志不坚定,人就会变得虚幻而不实际。
所以,谋划计谋,务必充实意念,充实意念则须从静心术开始。
本着无为之道,使五脏之气和谐,六腑之气通畅,使精、神、魂、魄诸气各安其所,才能做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从而使志向坚定。
思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明境界,等待奇妙的灵感活动往来。
以此观天地之变化,了解万物造化的规律,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经,明察治国方法的原理,这样就能做到不出门而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而看见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就可以预先知道它的名字,不用行走就可以达到目的地。
这就是所谓"道",以此可以与神明相通,可应对万事万物,神亦来宿于此矣。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
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出处】本句出自《鬼谷子》:摩篇【原文】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①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②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③也。
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
此物类相应④,于势譬犹是也。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⑤也如是。
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
夫几者不晚⑥,成而不抱⑦,久而化成⑧。
【注释】①通者:通达明白之人。
②结而无隙:周密详细,无隙可乘。
③道、数与时相偶:指道、术、时三者合一,才能成就功业。
④物类相应:物以类聚,相互感应。
⑤内符之应外摩:从外部入手引发对方,进而揣摩其内心实情。
陶弘景注:“内符之应,外摩得类则应,譬犹水流就湿、火行就燥也。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志趣相投自然聚合一处,而成为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
⑥几者不晚:发现事物的隐微征兆,就不会错失良机。
⑦成而不抱:成就功业也不占为己有。
⑧久而化成:久而久之,便能教化天下。
陶弘景注:“见几而作,何晚之有?功成不拘,何抱之久?久行此二者,可以化天下。
”【译文】所以,谋略最难做到的是周密,游说他人要选择心意相通的对象;做事情最难的是毫无疏漏,一定成功。
想成就事业必定要符合术数,就是说道理、术数和时势三者重合,是事业成功的必然条件。
要想游说他人使对方言听计从,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感情相合才会听取。
世间万物都是物以类聚,就像抱着柴草走向烈火,干燥的柴草首先燃烧;往平地上倒水,低湿的地方首先注入水流。
物以类聚相互感应,形势上必然如此。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
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
此
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中经
【原文】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①。
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②,能为四声主,其唯宫③乎。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④相须也。
此乃气不合,音不调⑤者也。
【注释】
①接:连接,接通。
②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宫商角徵羽是五音,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火,羽属水。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而不相合,所以乐声不调。
陶弘景注:“商金,角木,徵火,羽水,递相克食,性气不同,故不相配合也。
”
③宫:五声音阶的第一声,宫音雄浑平和,就五行来说,宫属土,土属四季。
陶弘景注:“宫则土也。
土主四季,四者由之以生,故为四声主也。
”
④比目、合翼:即比目鱼和比翼鸟。
陶弘景注:“言若音气乖彼,虽行誉美盛,非彼所好,则不可如比目之鱼、合翼之鸟,两相须也。
其有能令两相求应,不与同气者乎。
”
⑤气不合、音不调:因为性质不合,声音便不协调。
【译文】
“闻声和音”这一方法,说的是如果人们意气不投,双方就不能沟通感情。
所以商和角两种声音不和,徽和羽不般配。
能主导商、角、徽、羽四种声音的,就只有宫了,所以声音不和就不能感染听众,声音若是散乱、伤人、丑恶、有危害,那么声调听起来一定逆耳。
就算这些行为良好和声名盛大,也不能像比目鱼和比翼鸟那样亲密无间,这是意气不投、音律不和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