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作家乔吉散曲创作论略
- 格式:pdf
- 大小:231.42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王禹偁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华靡艳丽B.平易晓畅C.沉博绝丽D.清奇僻苦【解析】B 王禹偁诗歌的艺术风格是平易晓畅。
2.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A.白体B.西昆体C.晚唐体D.半山体【解析】B 西昆体: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以杨亿、钱淮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是讲究修辞。
3.苏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A.以文为诗B.以才学为诗C.好发议论D.好用典故【解析】A 以文为诗是苏轼的显著特色之一,《百步洪二首》是典型之作。
4.黄庭坚诗生新瘦硬,被称为A.后山体B.简斋体C.山谷体D.诚斋体【解析】C 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山谷体,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5.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A.清丽淡雅B.沉郁哀痛C.清空骚雅D.浓艳密丽【解析】A 李清照的词风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是清丽淡雅;后期词的主要风格是沉郁哀痛。
6.与张元幹词风相近的词人是A.秦观B.辛弃疾C.周邦彦D.姜夔【解析】B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人,感时激愤,词的主题抒发爱国热情,风格豪放激切,形成了风格相近的“辛派”,主要人物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刘过等。
7.辽代《海上诗》的作者是A.王鼎B.韩昉C.萧观音D.耶律倍【解析】D 耶律倍是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现存仅一首遭猜忌而被迫离国时作《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8.元代后期作家乔吉的散曲风格是A.豪放风趣B.清丽雅正C.尖新流丽D.疏放豪宕【解析】B 乔吉的散曲风格清丽雅正,注重字句的锤炼和音乐的和美,内容多表现厌世情绪。
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浅述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机巧格亦名散曲巧体,本为散曲小令的一种,又名“俳体”,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难度。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言:“非绝颖之姿,绝俊之笔,又运以绝圆之机,不可易也。
”可见散曲创作中的机巧格是以灵活俏丽的形式存在的。
散曲中的机巧格也就是任半塘先生在《散曲概论》中所说:“凡一切就形式上、材料上翻新出奇、逞才弄巧,或意境上调笑讥嘲、游戏娱乐之作,一概属之。
”这归于散曲的机巧格也有“俳体”之称。
“俳”者:诙谐、玩笑、滑稽、幽默也。
从机巧格保留下来的数量来看,明代文人更钟情此体,创作了大量的此类曲作。
散曲机巧格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任半塘《散曲概论》“内容第八”一节附有“散曲俳体二十五种”。
羊春秋之《散曲通论》第二章“体制论”第二节专论“散曲的巧体”,并列常见体式十八种。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第四章“散曲的篇制”第一节“小令”之三亦专论“俳体”,列相关体式十种。
笔者认为,机巧格在当今仍在挖掘之中,拟或可以超出二十五种。
散曲巧格,非散曲所独有。
诗词联中也有机巧格出现,但是象散曲这样集中和繁茂并成为一种定式现象,还是散曲所独具的。
机巧格如果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其作品,会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从中能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诗词联中最常见的是诗钟里的技巧格,有嵌字、回文、连锦、拆字等。
我们所知道词中也有机巧格,如:黄庭坚《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荣词》十韵用了五个山字,辛弃疾的《柳梢青》则全篇押一个“难”字:“莫炼丹难。
黄河可塞,金可成难。
休辟谷难。
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
何处有、西王母难。
休采药难。
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明代无锡女词人顾贞立的《天仙子》十影:梅花界断阑干影,斜阳移过残机影。
牵萝补屋障轻寒,寒枝影,琅玕影,惊飞不定栖鸦影。
推不出月穿窗影,遮不住风摇灯影。
薄游人世耐凄凉,贫无影,愁无影,繁华梦去难留影。
如同题字,就是用了十个影字来感叹岁月流逝世间万物皆无定数。
收稿日期:2017-05-11作者简介:秦亚坤(1990-),男,河南滑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雅化”是散曲发展中后期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在元仁宗皇庆、延祐年间创作中心南移前后,是这种文体的全面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此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散曲创作的作家,如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等。
第二,散曲的选本开始流传,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之外,还出现了《江湖清思集》、《中州元气》、《诗酒余音》、《乐府新声》、《乐府群玉》、《乐府群珠》等选辑。
第三,散曲雅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其文体本身的变化:首先,形式上日趋精致,衬字减少,格式固定,并吸收了传统诗文炼字对偶等手法;其次,思想内容上,题材、情调以及艺术表现等放弃了前期朴实通俗的风格和慷慨激昂的气度,更加接近温柔敦厚和婉约缠绵的诗词传统。
散曲的雅化表明了散曲作为一种后起的文体已被文人普遍接受,同时也是它生命力消散的开始。
关于怎样定义散曲的雅化,历来的学者都倾向于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考察,如邓绍基的《元代文学史》、李昌集的《中国古代散曲史》及王星琦的《元明散曲》都有相关论述。
其中,王星琦先生的观点比较明白晓畅:“(散曲的雅化)一是技巧方法上对传统诗词的有意熔炼,包括语言的淬砺、意境的拓展以及修辞手法的汲取等等;二是就散曲文学整体风格而言,雅化倾向是作为对面子放倒,说尽道透,尖新爽利,酣畅淋漓作风的一种对应,即含蓄典雅,清丽绵渺,空灵隽秀,妩媚幽俏的一路。
”[1]乔吉,一名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
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同被认为是散曲雅化和清丽派的代表。
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乔吉甫,吉甫字梦符,太原人。
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美仪容能词章。
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
至正五年二月,病卒于家。
”[2]乔吉的散曲创作,元明以来一直受到关注,李开先将张可久、乔吉比作曲坛的杜甫和李白,并认为乔吉散曲:“蕴藉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句句用俗,而不失为文。
元曲精华欣赏(二)[双调·折桂令]乔吉(全元散曲辑乔吉折桂令46首,今选17首)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山西太原人。
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
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
乔吉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
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自述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
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
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
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张谦斋左辖席上索赋卷鲸川吸尽春云,曲妙重歌,酒冷还温。
裁甚乌纱,尽他白发,醉个红裙。
想献玉遭刑费本,算挥金买笑何村,俯仰乾坤,多少英雄,不到麒麟。
登澄江君山有平原君墓并手植桧至绝顶甚壮人气宇芙蓉城古意山川,葬玉当时,植桧何年?江树阴阴,江帆隐隐,江草芊芊。
蘸海渎东南半天,望金焦西北双拳。
巾袂蹁跹,不索浮莲,挟取飞仙。
登姑苏台百花洲上新台,帘吻云平,图画天开。
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
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
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丙子游越怀古蓬莱老树苍云,禾黍高低,狐兔纷纭。
半折残碑,空余故址,总是黄尘。
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
海气长昏,啼鴂声乾,天地无春。
秋思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与乔吉、张可久作品分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明代散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散曲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散曲是一种以歌谣为基础,结合诗歌、戏曲、散文等元素的短小抒情体裁,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适合歌唱演出。
在明代散曲的发展历程中,不乏众多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其中乔吉、张可久被认为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代散曲创作概况明代散曲在诗歌、文言文和戏曲的基础上创作,结构大致上分为五律、七律、杂律等。
明代散曲以诗意独特,想象丰富为其特点,善于表现人生百态,抒发个人情感。
明代散曲的创作素材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涵盖宫廷生活、风景物象、爱情离别等,体裁多样性丰富。
明代散曲作家在表现手法上也颇具创新,如用景物来表达人物情感、运用夸张手法等。
乔吉的散曲作品乔吉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
乔吉的散曲多以史传人事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情感的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都独具风采,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张可久是明代另一位杰出的散曲作曲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抒情细腻著称。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常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和高超的音乐审美。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明代散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结明代散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乔吉、张可久等作曲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出色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创新,而且在内容上擅长表现人生百态,展现了超凡的创作才华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明代散曲创作概况的了解,以及对乔吉、张可久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和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
元代散曲发展及代表作家复习(白朴马致远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一、散曲兴起与体制:(一)兴起:(1)是元曲的另一种形式,最初从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发展而来。
金元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兴起的音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便逐渐产生散曲。
(2)语言上,吸收大量的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3)内容上,写的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二)体制:(1)小令:单独的一支曲子(2)套曲(套数):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表演一个故事二、前期散曲作家:(一)关汉卿:(1)散曲内容:①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②感物抒情之作③描写自然风光(2)散曲特色①质朴自然,真率爽朗,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②无论何种题材,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忌惮③艺术的风格多样,主导风格为本色自然,并融入诙谐之趣(3)代表作《不伏老》:自述心志性情的套曲,也是他风流放荡生活的自我表白和桀骜不驯性格的真实写照。
作品艺术特点:①把真切的现实与浪漫的夸张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刻划出一个理想化、性格化的“浪子”形象。
②行文挥洒自如,风格豪放明快,气势磅礴有力,情感浓烈奔放。
③语言诙谐洒脱,活泼生动,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补充: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掮过桥东。
分析:此曲运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只大蝴蝶的形象,讽刺贪色的花花公子的劣迹恶行。
全曲构思巧妙,想象奇特,风格恣肆朴野,语言浅近通俗。
(二)白朴:(1)内容:分叹世、写景和描写恋情三类(2)风格:朴实俊秀,文字清丽婉约,具有较为浓郁的诗意。
(3)代表作:《渔夫》(三)马致远:(1)《东篱乐府》,题材广泛,叹世归隐一类作品最多(2)号为曲状元,为元曲豪放派主将。
(3)代表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元后期散曲创作一.后期散曲作家:(一)基本由南方人或移居南方的北方人构成。
(二)创作风貌也有较明显变化:1.题材内容不断开拓,几乎无所不涉,呈现并确立诗、词、曲鼎立的诗体格局。
2.思想情调方面,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渐渐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
3.出现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总体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为以清丽为主。
二.张可久,字小山。
(一)《苏堤渔唱》、《小山乐举》等散曲集,为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作最富者。
(二)取材广泛。
1.不乏愤世嫉俗的悲叹恨之作。
如〔正宫·醉太平〕《叹世》。
2.最能代表其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创作风格的是写景之作,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这一类散曲显示了散曲雅化的趋势,元后期曲风的转变,张可久是关键人物。
三.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一)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二)多啸傲山水和青楼调笔之作,如〔正宫·绿么遍〕《自述》。
(三)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讲究形式整饬,节奏明快,勤于锻字炼句。
但不避俗趣,雅俗并用,雅丽蕴藉中涵天然质朴韵味。
如〔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四.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一)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二)多写寄情林泉作,也不乏关怀民瘼之作,如〔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睢景臣,字景贤。
代表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
六.刘时中代表作2套〔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数。
七.贯云石与徐再思。
(一)贯云石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风格豪放中见清逸;(二)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风格婉约清丽;(三)两人合辑称《酸甜乐府》。
乔吉【古代诗人简介】乔吉(一二八○?--一三四五年),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原籍太原,长期流寓杭州。
主要创作活动时期在元大德年间至至正初年,其足迹由太原而湖广,遍历湖南、浙江、福建、江苏、安徽诸地。
一生无意仕进,寄情酒,过着"残杯冷炙""青灯茅舍"的清贫生活,自谓"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
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
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共创作了十一种杂剧,今存《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三种。
还有小令二○九首、套数十一套及词一首。
收入《惺惺道人》、《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
乔吉的生活创作、思想性格,在元曲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元统治者推行种族歧视,使知识分子"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一方面鄙弃仕途,视功名"酒中蛇",厌官场"乌鼠当衙",表示与统治者的不合作,求得精神上的超脱、安适;一方面纵情声色,"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寄情诗酒,追求情感上的快慰、满足。
然而,乔吉并未一味地消极沉沦。
吏治的腐败、种族的压迫、贵胄的骄奢,在他胸占激起愤懑,其〔折桂令〕《荆溪即事》等正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他沦落风尘,说自己"平生脱不了疏狂限",把"风月都担"。
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中,既有陶潜的隐逸、的放荡,又有的风流蕴藉、柳耆卿的依红偎翠,时代造就了一位"酒圣诗禅"、风流浪子.他与倡优为伍,对歌妓女伶产生了深深的爱恋,在今存散曲中有半数之多是抒写这种爱恋之情的,〔折桂令〕《会州判文从周自维扬来道楚仪李氏意》即其代表之作。
正是此种对女性的真挚爱恋,才使他笔下描写男女爱情的散曲和杂剧经久流传。
今存杂剧三种,《扬州梦》写诗人杜牧,《金钱记》写才子,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风月场中"情种"的形象。
散曲,汉族⽂学体裁之⼀。
在元代称为⾄于"套数",⼜称"套曲"、"散套"或"⼤令",是从唐宋⼤曲,宋⾦诸宫调发展⽽来。
其定制⼀般有三个特征:⼀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成。
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复杂之内容,或抒情,或叙事,或抒情叙事兼⽽有之。
⼩令和套数是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为短⼩精悍,⼀为富丽雍容,但除此之外,还有⼀种带过曲。
带过曲是由同⼀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落带得胜令】【骂⽟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
带过曲属于⼩型曲组,与套数⽐,容量⼩的多,且没有【尾声】。
他只是⼩令与套数之间的特殊形式。
关系散曲与戏曲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关系。
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曲是由早先的"词"变化⽽来的。
⾃从⾦朝与元朝⼊主中国以来,所使⽤的胡乐嘈杂,凄紧缓急变化迅速,以往的词难以合拍,于是就创作了"新声"。
可见,散曲是随着北⼈⼊主中原⽽来,并流⾏于市井巷陌,以后被⽂⼈吸收,成为⼀种专业创作。
散曲之题材多样,从⼤量的作品中可以体悟到深远的道家与道教的思想意义。
⾸先,在⽥园⼭⽔题材作品中,"道法⾃然"的精神可谓充盈于其间。
散曲作家通过⾃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幽远情趣,让⾃我与⾃然融为⼀体。
其次,在咏物题材中,作者运⽤诸多意象,以点缀仙境,抒发慕道情怀。
复次,在咏史题材中,作者通过纵向的追溯,歌咏隐修道⼈宁静的⽣活,反映了烟波钓叟的审美情感。
在艺术表达⼿法上,与道门情趣有关的散曲以烘托空寥、淡泊之意境见长,其风格⾃然质朴,耐⼈寻味。
前期散曲创作的作家⼤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类是书会才⼈作家。
如关汉卿及其著名套数【南吕·⼀枝花】《不伏⽼》,以及⼩令【双调·沉醉东风】。
这类作家⽆论在⼈⽣道路的选择,⾃我价值的认定,或是道德修养等⽅⾯都与传统⽂⼠⼤相径庭,并⼤多具有放荡不羁的精神风貌,⽽在表象之后蕴含的确实强烈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追求个性⾃由的⽣命意识。
浅谈乔吉的散曲创作风格摘要:元代重要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乔吉,在我国散曲史上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乔吉的散曲艺术成就很高,与张可久被誉为“双璧”。
乔吉散曲的语言极具特色,闵虹曾说:“乔吉曲风以清丽婉约见长,亦善锻炼字句声律,但他与张可久不同的是并不回避俗趣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点。
”①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多集中在描写官场的险恶、表现世态炎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一些怀古作品探访古人的作品。
乔吉散曲的艺术风格比较清丽洒脱与质朴通俗结合。
通俗中有清新,平淡中有奇警,不拘一格,自成一家。
关键词:乔吉;散曲;语言特色;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正文:乔吉,又作乔吉甫,字梦符(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我国元朝中后期重要的杂居家和散曲家乔吉,他在我国散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为散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乔吉和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白朴、王实甫被称为元曲六大家。
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乔吉)美仪容,能词章,以威严自伤,人敬畏之,居杭州太乙宫前。
”乔吉的作品主要是散曲和杂剧。
散曲的主要有《天风》、《环佩》、《抚掌》等,一生著有杂剧十一种,如《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等。
乔吉是元代散曲大家,与张可久被誉为“双璧”。
乔吉的现存散曲数量仅次于张可久,在元代散曲的第二位。
一.吉散曲的特色。
乔吉作品中的语言极具特色。
闵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张可久散曲题材广泛,感世抒怀、写景言情、赠别酬答、怀古咏物等都有佳作。
”“乔吉曲风以清丽婉约见长,亦善锻炼字句声律,但他与张可久不同的是并不回避俗趣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乔吉散曲的语言特色是清丽婉约,充满俗趣俚语以及雅俗兼备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乔吉的散曲中得到充分地展现,并使其散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比如乔吉的散曲[南吕]《梁州第七·射雁》:“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绿秋水涓涓,芙蓉灿烂摇波面。
见沉浮鸥伴,来往鱼船,平沙衰草,古木苍烟。
江乡景堪爱堪怜,有丹青巧笔难传。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四章元代散曲一、单项选择题1.按通行的两期说,属于元前期散曲作家的是( )A.王若虚B.王和卿C.王庭筠D.贯云石【解析】(P157):B本题考查元前期散曲代表作家。
王若虚、王庭筠是金代作家,贯云石是元后期散曲作家。
2.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散曲名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A.马致远B.白朴C.关汉卿D.王和卿【解析】(158):A马致远的散曲名作〔越调〕《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3.张养浩著名散曲〔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名句是( )A.兴,百姓苦;亡,百姓苦B.一半云遮,一半烟埋C.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D.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解析】(P160):A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张养浩著名散曲〔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名句。
4.元代散曲作家乔吉是()A.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B.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C.存世作品最多的元代散曲家D.元代散曲家中的宦达之士【解析】(P160):A 本题考查元代散曲作家乔吉的相关知识。
乔吉的散曲风格清丽雅正,注重字句的锤炼与音乐的和美,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
元代存世散曲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乔吉一生穷愁潦倒,非元代散曲家中的宦达之士。
5.元代作家张可久的散曲集是()A.《梦符乐府》B.《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C.《东篱乐府》D.《小山乐府》【解析】(P161):D本题考查元代作家张可久的散曲集的名称。
A、B、C三项中作品的作者分别是乔吉、张养浩、马致远。
6.套曲般涉调〕《庄家不识勾栏》的作者是()A.乔吉B.张可久C.杜仁杰D.张养浩【解析】(P162):C 本题考查套曲〔般涉调〕《庄家不识勾栏》的作者。
套曲〔般涉调〕《庄家不识勾栏》的作者是杜仁杰,此曲以一个庄稼汉的口吻,自述进城看戏的见闻。
7.睢景臣的散曲代表作是()A.〔双调〕《沉醉东风》[秋景]B.〔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C.〔中吕〕《卖花声》[怀古]D.(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解析】(P162):B 本题考查睢景臣的散曲代表作。
论乔吉的杂剧语言作者:刘晓丽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5期内容摘要:乔吉是“元曲六大家之一”,他以杂剧出名,以散曲著称。
本文从其仅存的三部杂剧语言入手,分析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文采中不乏本色,唯美蕴藉与清新朴质共构。
关键词:乔吉杂剧语言文采飞扬自然朴质雅俗共赏乔吉是元中后期著名的杂剧、散曲大家,他与张可久被并称为“曲中翘楚”,是元代文采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因其传世的杂剧仅有三部且均为才子佳人的模式,所以后人对其杂剧的关注度要逊于散曲。
本文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观照乔吉杂剧,发现其杂剧语言独具魅力:蕴藉典雅不失朴质,清新奇巧不失自然,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文采飞扬雅俗共赏。
这种本色与文采共构的语言风格影响并引领元杂剧文采派走向了清丽自然的时代,而且对后世戏曲语言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乔吉杂剧语言的特点不仅仅拘于文采,更多体现的是唯美蕴藉与清新朴质的交融共构。
1.文采飞扬间俗语俚语巧妙穿插。
乔吉的文采,在杂剧中最明显地表现在曲词的华丽浓艳上,而且随处可见。
这种华丽浓艳,首先表现在工于修辞的娴熟技巧上。
比如《扬州梦》第二折[滚绣球] 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撒上翠鸾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暖香融。
酒更压着琉璃锺琥珀醍,这楼正值着黄鹤仙白兔翁。
这酒更胜似酿葡萄紫驼银瓮,这楼快活杀傲人间湖海元龙。
这酒却便似泻金茎中玉露擎仙掌,这楼恰似便似看翠盘内霓裳到月宫。
高卷起彩绣帘栊。
这首曲子是杜牧梦中与张好好相见前的唱词,大量使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极尽能地表现了前晚中酒未醒的杜牧,登临翠云楼见美人而不得,飘忽中遣怀饮酒的逍遥与怅然。
“日高”与“风香”两句相对,形象地描摹出了杜牧醉酒未醒的情状:看花成了重影,行动酒劲上涌。
“顺毛”两句则以翠鸾丹凤、玉暖香融细描酒精迷醉的恍惚。
以下的“这楼”和“这酒”两两一组构成工整的对偶句,且稳中有变,文辞华美,写活了主人公酒醉情迷的虚幻与闷倦。
又以“胜似”、“便似”、“恰似”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登高畅饮的快意。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乔吉乔吉(约1280年~约1345年),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太原人,流寓杭州。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
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乔吉“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
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
”从中大略可见他的为人。
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
《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
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
《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妓女张好好的恋爱故事。
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
《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妓女(小说中为婢女)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
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
乔吉的杂剧曲辞清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
朱权论其曲作“如神鳌鼓浪”,有“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
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
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潦倒的生活经历。
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
”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
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
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
乔吉心态、散曲作品及理论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乔吉心态、散曲作品及理论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乔吉是明初十才子之一,他的散曲创作得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高度评价。
乔吉在创作中所呈现出的心态和意识形态,以及他对散曲理论的探索,对于了解明初文化与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乔吉的心态、散曲作品与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明初文化与思想,同时也对于散曲的研究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乔吉的心态、散曲作品及理论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乔吉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2.乔吉的心态、意识形态及其相关思想
3.乔吉散曲的作品风格及特点
4.乔吉散曲的理论与思想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乔吉的心态、作品及理论,并比较与其他散曲作家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讨乔吉在散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
1.对乔吉心态、散曲作品及理论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从文化与思想的角度对乔吉及其作品进行探讨;
3.对散曲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明初文化与思想,以及散曲的发展与演变,为散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明代文化与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促进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