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标点符号的各个用法总复习一、基本用法:掌握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和分号这十种标点符号。
现将这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如下介绍:(一)逗号[用,表示]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
表示]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 :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
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
(祈使句)(三)顿号[用、表示]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
(设问)(五)感叹号[用!表示]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
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
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例: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六)冒号[用:表示]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标点符号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1)没有疑问语气的陈述句误用问号(用逗号/句号)例:我不知道他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他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请你问问他叫什么?(请你问问他叫什么。
)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我们调查清楚后再下结论。
)什么时候出发?从哪上车?我们都计划好了。
(什么时候出发,从哪上车,我们都计划好了。
)基础知识究竟扎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基础知识扎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疑问句,正确)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反问句,正确)(2)主谓倒装句中句末点号误用。
(句末用问号/叹号)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同志们。
(究竟是怎么回事,同志们?)你生病吗?小栓。
(你生病吗,小栓?)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多美啊!祖国的春天。
(多美啊,祖国的春天!)出来吧!你们。
(出来吧,你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3)选择疑问句中,中间误用问号。
(中间用逗号)例:我是报考文科呢?还是报考理科呢?(我是报考文科呢,还是报考理科呢?)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你今天去公园吗?什么时候去?(连续疑问,正确)(4)并列成分作谓语、补语时中间误用顿号。
(应用逗号)我们今天去打球、吃烧烤。
(我们今天去打球,吃烧烤。
)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坚强。
(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坚强。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篇小说写得形象丰满、生动感人。
(这篇小说写得形象丰满,生动感人。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逗号。
(判断层次关系,确定逗号、分号)例:牛身上到处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肝、脾可以做药。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中考语文标点符号专题复一、知识综述1.标点符号分为标号和点号。
2.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①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②句中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3.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九种。
二、具体用法一)顿号和逗号1.表示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①:他三十六七岁。
他的年龄不确定,所以“六七”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做值日的对象是确定的,就是四组和五组,所以“四五”中间要用顿号。
)2.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不是并列词语的不能用顿号。
例: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24幢和396套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改为: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3.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以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并列成分不是词而是短语了,一般用逗号。
)4.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研究!”“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两个并列成分间已用了叹号,所以不应用任何标点符号。
)5.并列成分内部还有并列时,小并列间用顿号,大并列间用逗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安徽、河南属于大并列,中间用逗号,越剧和沪剧属于小并列,中间用顿号。
)二)分号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非并列关系),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标点符号复习(引号的用法复习、省略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一、引号1、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2、练习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3、“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8、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9、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10、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11、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1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3、他在学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称他为“辩论家”。
()14、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15、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16、荷兰获得了“欧洲花园”的美誉。
()省略号1、作用: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2、练习(1)“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2)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响,接着就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3)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安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
()(4)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5)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
()(6)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语意未尽)(7)”你看他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呼唤,马上飞了过来,把团团围住。
标点符号备考复习资料大全引语:标点符号,看起来容易,学起来简单,但真正用好却不容易。
在十九种标点符号中,尤以句号、逗号、顿号、分号最为常用,看起来谁都可以点,但用对,却不容易了;也是最最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
这里,少说道理,多讲应用;化繁为简,好记易用,才是真正的动机或出发点。
如何学好呢?万不可死记硬背,但不是不记,而是要记准,要认真地揣摩个中的意思;要在读中看和琢磨,在写中认真实践,假以时日会有进步的。
想着百分之百地准确用好,不现实,也不可能;只要是基本会用就算成了,足可以在考试中应付了。
一、句号——表示陈述句句终的停顿。
(九种用法)(一)完全的陈述句,句终用句号。
有四种:1、句尾无语气助词的陈述句。
他在一片菜地里看到一些小红辣椒。
2、句尾有语气助词,但无强烈的感情色彩的陈述句,句终用句号(句末语调平直稍降的)。
(1)他接连说了两个“风评浪静”呢。
(2)我正要推辞,看见小秋仿佛愿意似的,就对瑞芬说:“那么你就在我们家吃我们那一份吧。
”3、句终有疑问代词的陈述句,句末仍用句号。
(1)这声音告诉了少女他在什么地方。
(2)他不明白白虎姑娘是怎么回事。
4、既有疑问代词,又有语气助词的陈述句,句尾用句号。
(1)谁不知道沙拉瓦底县是农民暴动的发源地呢。
(2)她呆呆地从灶门口站起来,颤声说道:“这拿来怎么做呵。
……”总之,完全的陈述句,不论句子里有无语气助词或疑问代词,只要不带强烈的感情色彩,都用句号。
(二)不带强烈感情色彩的省略句,句终用句号。
(1)徐国良转身向儿子问道:“她叫什么名字?”“冯有梅。
”(2)萧队长问:“你还有事吗?”赵玉林说:“没有。
”(三)不带强烈感情色彩的无主句,句终用句号。
有三种:1、叙述天气等自然现象的无主句,句终用句号。
(1)起风了。
(2)变天了。
(3)又下雪了。
2、叙述生活情况的无主句,一般宜用句号。
(1)开会了。
(2)开饭了。
(3)种玉米了。
3、叙述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无主句,句终用句号。
常见标点符号1.引号【用法】1.直接引用引号的第一个作用:可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表示格言的直接引用)又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表示俗话的直接引用)再如: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表示诗句的直接引用)2.着重论述引号的第二个作用:可用于着重论述的对象,起着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起着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又如:那个有着无穷问题的男孩子的故事,在不断地提醒人们:永远不要放弃你对“已知”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起着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再如: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不应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起着突出和强调的作用)3.特殊含义引号的第三个作用:可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般采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赋予这些词语某种特殊的含义。
)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表示特殊含义,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和嘲笑了这些“聪明人”并不是真正的聪明,而是“愚蠢”的人。
)又如: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
(表示特殊含义,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和嘲笑了这些“聪明人”并不是真正的聪明,而是“愚蠢”的人。
)再如: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表示特殊的含义,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深奥难懂的“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是知识,浅显易懂地介绍给读者。
)4.特殊称谓引号的第四个作用:可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表示特殊的称谓。
中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一、复习要点(一)标点类型1.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2.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3.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二)标点速记口诀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三)口诀解说与例句1.问号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1: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例2: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例3: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1:怎么了,你? b:例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2: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例3: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例4: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例5: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一、给下列句段加上标点符号。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3、妈妈微微一笑摸着我的头地说你说得对做人要守信用4、老师轻轻地问道小明你知道错了吗5、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6、西游记是我最爱读的书7、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有紫的黄的绿的红的真美啊8、班长把明天去春游的事情告诉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掌声笑声欢呼声会成一片9、地球上的光明的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坡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青春,我就一定从学起,做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
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得痛哭起来。
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她一个青春。
“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那么生气。
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钟!1.给第一、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词语,作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后悔()央求()3.你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蜜蜂和蚂蚁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
标点符号(一)七大点号1.顿号(、)用法:①如果句子内部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则小的并列成分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用逗号。
②并列词语或句子之间用了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逗号。
③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约数时中间不用顿号。
例如: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④数字省略语且表示明指,中间用顿号。
例如:高三年级四、五班。
⑤固定的集合性并列短语,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不必使用顿号。
例如:“中小学”“省市领导”“城乡结合部”等都是集合性并列词语;中西部的发展。
⑥标有引号、书名号的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⑦若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之间应使用顿号。
例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⑧用于某些序数词(不带括号的汉语数字或天干地支)之后。
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后跟下脚点。
例如:“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2.逗号(,)用法:①句子内部如果主语较长,或需要强调主语,或主语后有语气词,主谓之间有逗号。
例如: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②较长的谓语中间和宾语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③强调的成分和其他成分之间如需要停顿都要用逗号。
例如: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④句子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使用逗号。
例如:同学们送来了很多礼物,什么笔啊,书啊等一大堆。
⑤并列词语作谓语或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使用逗号。
例如: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
⑥并列词语或短语为强调部分,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⑦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
例如:这反映政治的清明,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幸福。
⑧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连接,“以及(及)”之前用逗号。
例如: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⑨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连接时,末尾的“等等”前也用逗号。
高考考点之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桂林四中姚培鉴2.分类别,明区别,锁定难点甲组——句号、问号、叹号(表示句子末尾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问号难点之一:该不该用问号,要从整个句子来看,看看是否真正发问,有没有疑问语气。
含有“谁”、“什么”、“怎么”、“是否”等疑问词的句子,有的全句是疑问句,有的全句并不是疑问句,要分辨清楚。
[示例]①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是今年高考的时间是否会有变化,招生录取情况怎样。
②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能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
(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试题链接]①※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1993年第5题)②※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第6题)③※今天这节课要学习蒲松龄的名篇《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1998年第10题)★问号难点之二:选择疑问句,句末用问号,中间各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如果各选项较短且中间无停顿,则可以不用标点;如果要强调每个选项的独立性,则可以每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①暑假我们去桂林还是去南京?②这次旅游,我们是为节省点钱坐火车呢,还是为争取时间坐飞机呢?③站在学生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划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想清楚。
[试题链接]※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1993年第5题)乙组——逗号、顿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停顿)★逗号难点之一:如要强调主语,即使主语很短,后面也可用逗号。
[示例]她,就是这次获奖选手中唯一的中国人。
★逗号难点之二:倒装句中要用逗号。
[示例]怎么啦,你?[试题链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1993年第5题)★顿号难点之一:有些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不必加顿号。
[示例]中学生活中有多少欢乐悲伤青涩酸楚的事情令人回味呀。
★顿号难点之二: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示例]①一群孩子在唱歌,跳舞。
②这本书写得真实,感人。
[试题链接]※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1997年第3题)★顿号难点之三:如果要强调简短的并列词语,这些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要用逗号。
[示例]成功者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智慧,毅力,谦逊。
★顿号难点之四: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的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示例]①一个月千八百块钱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她的生活确实很困难。
②第二、三单元是考查的重点,请大家多花些时间去复习。
[试题链接]※小河对岸三、四里以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995年第5题)★顿号难点之五: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示例]诗歌、散文的自由,小说、戏剧的虚幻,这不正是文学无尽的魅力吗?[试题链接]※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1997年第3题)★顿号难点之六: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
分句之间停顿较大,不应用顿号。
[试题链接]※她笑得那样天真、自然、充满了纯情的爱,更让观众为她即将降临的危机充满忧虑。
★分号难点: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
[示例]①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试题链接]①※“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
(1998年第10题)②※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对于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997年第31题)③※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丙组——冒号、引号(表示提示和引用)★冒号难点之一: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示例]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师生之间的“斗智斗勇”可谓由来已久。
[试题链接]※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1995年第5题)★冒号难点之二: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示例]①爸爸连头也没抬,说了声“放那儿吧”,就又钻到图纸里面去了。
[试题链接]※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1994年第6题)※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给他提意见,批评他:老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
★冒号难点之三:“××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
“××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示例]“很多纯文学作品确实不太好懂,”老师说,“可一旦你懂了,那就会一辈子受益。
”[试题链接]※“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1995年第5题)★冒号难点之四: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试题链接]※网友给我发邮件说:近来网上有三多: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
★冒号难点之五: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则便会造成误解。
[示例]①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试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
苏林教授一生……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试题链接]※我们并不讳言:★引号难点:凡是把引用语独立来用,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里面;凡是把引用语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不用点号,但是引用语末了的点号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末,即使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示例]①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这次旅游我算是领略到了。
③正在沙特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贝克今天说,海湾危机“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如果必要,美国将不排除诉诸武力”。
④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反复吟咏了好几遍。
[试题链接]①(1991年第5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五个标号处的正确标点符号是()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⑤②※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1994年第6题)③※“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1998年第10题)丁组——破折号、括号、省略号(表示话语的插入、转折或者删节)★破折号难点之一:解释或补充说明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示例]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试题链接]※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1994年第6题)★破折号难点之二: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也可以表示语话突然中断,戛然而止。
[示例]①我们对着大海喊:“大——海——,我们爱——你——”②“你——”老师看着我,忍不住笑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没弄明白,还老想做那些高难度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破折号难点之三: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试题链接]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
②※她妈妈满怀希望地问:“今天见到的那个大学生怎么样?”勿好,拿不出去……”姑娘不无惋惜地回答。
★括号难点之一: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词语或句子的;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
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号。
[示例]①我上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时,读了许多外国现代小说,这对我后来从事的研究很有好处。
[试题链接]※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1997年第3题)※黄蜀芹还没来得及说句感谢的话,郑长符重重地(不,应该说是深深地)吻了妻子一下,全场欢呼起来。
★括号难点之二: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①猿人是第一次能用双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种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块、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质的区别。
[试题链接]※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括号难点之三:按注释范围大小来分,括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前者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括号前如有点号要放在括号外边,括号内的最后一个点号(问号、叹号除外)应当省去;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点号之后,括号内的标点按一般情况处理。
[示例]①现在常见的杜诗版本没有作“忘城北”的,都作“望城北”,但是对“望”字仍有不同的解释,多数作眺望讲(为什么眺望城,又有不同的说法)。
②果戈里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省略号难点之一: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
(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
)[示例]①新来的那位同学脸胀得通红,冲着老师忿忿不平地说:“这绝不是我做的,我从来不会干这种……哼!”②他拉着这两位同志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③爸爸:留一级对你是有好处的,与其跟不上,还不如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