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泻停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195.72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98例
郝妙兰;王丽琴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7(026)004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98例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037004)郝妙兰王丽琴魏延红常静颖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以下简称迁慢性腹泻)以肠道内外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免疫功能低下为其常见的原因。
长期腹泻必然导致热量不足,蛋白质缺乏,...
【总页数】2页(P366-367)
【作者】郝妙兰;王丽琴
【作者单位】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大同市城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50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56例 [J], 黎阳喜
2.四联活菌联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陈宜宏;严浩杰
3.脾多肽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 [J], 郭丽霞
4.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31例疗效观察 [J], 刘虎
5.384例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病因分析 [J], 段武琼;周长怀;常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泻停口服液治疗小儿脾虚泄泻200例临床观察
张红梅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0(015)001
【总页数】1页(P48)
【作者】张红梅
【作者单位】河南省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40.5
【相关文献】
1.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应用抗生素相关腹泻临床观察 [J], 马晓燕;
2.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2例临床观察 [J], 崔淑杰;朱新颖;王霞
3.泻易停糖浆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观察 [J], 方黎明
4.思密达联合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J], 吴灵芝
5.儿泻停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病40例临床观察 [J], 原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第33卷第2期VOL.33NO.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2021DOI:10.3969/j.issn.1008-4118.2021.02.012联合用药对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徐少艳(洛阳石化医院,河南洛阳471012)摘要:目的分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迁延性腹泻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收治的102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1例。
对照组接受布拉氏酵母散治疗,观察组接受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两组持续治疗7d ,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退热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T 淋巴细胞亚群(CD 3+、CD 4+、CD 4+/CD 8+)、氧化应激[一氧化氮(NO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水平。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大便性状复常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 3+、CD 4+、CD 4+/CD 8+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3d 、7d 观察组NO 、MDA 少于对照组,SOD 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迁延性腹泻患儿效果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调节氧化应激,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布拉氏酵母散;迁延性腹泻;免疫功能;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21)02-0030-04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diarrheaXU Shaoyan(Luoyang Petrochemical Hospital,Luoyang 471012,Henan)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zinc gluconate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in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diarrhea.Methods A total of 102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diarrhe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reatment plans,51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zinc gluconate oral liquid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received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7days.The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s,antipyretic time,fecal characteristics recovery time,fecal frequency recovery time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T lymphocyte subsets (CD 3+,CD 4+,CD 4+/CD 8+),oxidative stress [nitric oxide (NO),superoxide dismutase (SOD),malondialdehyde (MDA))]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fecal characteristics recovery time,fecal frequency recovery time and antipyretic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CD 3+,CD 4+,CD 4+/CD 8+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levels of NO and MD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3rd and 7th day of treatment,and SO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Zinc gluconate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persistent diarrhea,which can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improve immunity,regulate oxidative stress,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Zinc gluconate oral liquid;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Persistent diarrhea;Immune function;Oxi⁃dative stress30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第33卷第2期VOL.33NO.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2021腹泻为小儿消化道常见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与大便性状改变,具有高发病率,迁延性腹泻为腹泻常见类型之一,占全部小儿腹泻20%左右[1]。
婴儿迁延性腹泻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院4年来治疗的婴儿迁延性腹泻病例196例,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
结果通过经皮给药治疗效果好,便于护理。
结论婴儿迁延性腹泻经皮给药治疗疗效好,同时进行合理的护理指导有利于康复。
【关键词】婴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95-02我院从2007至 2010年采用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并加强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7年至2010年本院儿科共入选月龄3至12月、病程2周至2月的婴儿迁延性腹泻病例196例,其中伴发热33例,呕吐46例,脱水l4例,腹痛61例;均符合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
[1]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其中男50例,女56例,平均月龄6.8月,平均病程20.5天,大便平均8.2次/日,对照组90例,其中男42例,女48例,平均月龄7.1月,平均病程18.9天,大便平均7.8次/日,组间患儿在月龄、性别、病情、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病情较轻者常规给予口服多酶片、维生素b1、思密达、低钙者加服钙剂;大便镜检见白细胞或脓细胞者,给予静滴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按照脱水程度的不同,酌情给予补液。
1.2.2 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治疗,使用专用腹泻贴片,取神厥、关元两穴位,温度设定在38℃至40℃,强度6至8ma,时间20至30分钟,每日一次,贴片保留12小时,5天为一疗程。
1.2.3 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第5天后观察。
显效:大便次数小于3次,性状为糊状或软便。
有效:大便次数减少,性状好转。
无效:腹泻无好转。
2 结果治疗组106例中有2例因局部皮肤胶布过敏、1例局部皮肤轻度灼伤退出治疗外,余103例,显效43例,有效5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4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67.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
改良白术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32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求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满意的治疗方法。
方法口服中药改良白术散汤剂的基础上结合营养疗法、液体疗法和其他治疗方法。
结果10天内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水、电解质紊乱纠正。
结论改良白术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疗效较好,安全,副作用小,便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白术散;治疗;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又称腹泻病,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占多数,好发于夏秋季节。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常见病。
属中医泄泻范畴。
大约80%的婴幼儿腹泻通过抗炎、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周内可以痊愈,约有20%的腹泻孩子,虽积极治疗,但腹泻持续不愈。
临床上把腹泻病程达2周~2个月的称迁延性腹泻,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的称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者无明显概定的区别故习惯上统称迁延性慢性腹泻病。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敏、营养治疗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
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中药汤剂改良白术散结合液体疗法、营养疗法和其他疗法治疗该病疗效尚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科收治早产儿颅内出血78例,均经头颅CT确诊。
本院门诊、住院儿科临床确诊迁延性腹泻27例,慢性腹泻5例,合计32例。
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大6岁,最小6个月,平均1.4岁。
辨证分型脾虚泻22例,脾肾阳虚泻10例。
其中合并胃纳呆滞23例,脱肛3例,久泻滑脱不禁6例,久泻动风1例,呕吐7例。
1.2 诊疗标准西医诊断符合1994年方鹤松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迁延性慢性腹泻诊疗标准,中医诊断及辩证分型符合汪受传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泻泄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研究进展【摘要】小儿腹泻是多种病原及因素引致的消化道疾病,常以腹泻为主症,可见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相关症状。
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却因病因复杂,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本文通过文献整理从中医内外治方面对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进行综述。
旨在临床上为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迁慢性腹泻中医治疗迁慢性腹泻是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合称,常因多病原多因素导致的一组消化道疾病,迁延性腹泻其病程常在2周至2个月,而慢性腹泻其一般病程大于两个月,继而引起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贫血甚至低蛋白血症、生长发育障碍,为小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国内外西医医学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常用液体疗法、营养治疗、补充微量营养素、抗生素等治疗[2],但如果婴儿期不建议选用抗生素,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重要性因而突显。
相对于西医的治疗,中医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的方式多样且可互补,面对不同的病症可灵活应用。
1.中医内治法1.1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内治小儿迁慢性腹泻为临床多见治法,主要多用健脾燥湿之药,潘艳[3]等通过对小儿迁慢性腹泻近十年的文献整理发现,治疗小儿迁慢性腹泻使用频次最高的重要前十位共同功效为健脾益气,也认为脾虚湿盛证为小儿迁慢性腹泻最常见证型。
沈国芳[4]等学者通过51组对照实验发现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有利于提高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水平及免疫功能。
陈淑贤[5]等学者通过检索数据库并Meta分析后发现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治疗小儿腹泻中具有良好疗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愈显率。
张衍德[6]等学者通过将超过2个月的慢性腹泻患儿66例,采用自拟健脾止泻散治疗,并与服用吡呱酸、参苓白术丸治疗进行对照实验比较,发现: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效果明显,且对脾肾虚证及伤食证疗效均为100%,总有效率达95.45%。
吴頔[7]通过55组对照实验发现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90.9%,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七味利湿散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2%,也可说明七味利湿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
推拿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75例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王秀花,王翠萍,赵宝荣,张向花【关键词】推拿;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中医疗法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兼未消化食物或黏液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症,由于迁延不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笔者运用推拿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2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2009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15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推拿组75例,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周岁,平均1.58岁;病程2~8周(迁延性)50例,占66.7%;8周(慢性)25例,占33.3%;腹泻次数4~22次/d,平均9次/d。
常规止泻药物治疗组(药物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周岁,平均1.63岁;病程2~8周(迁延性)60例,占80%,8周(慢性)15例,占20%;腹泻次数4~21次/d,平均8.5次/d。
2组大便性质均为无浓血水样或稀糊状,大便常规镜检正常101例,有少许白细胞28例,有脂肪球41例。
2组病情、病程、年龄相近,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1 推拿组治则:调理肠胃、利湿助运、健脾止泻。
治法:采取辨证施治,合理取穴,推拿治疗。
①腹摩法: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一手四指罗纹面或掌心置于腹部,用摩法沿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以建里和神阙穴为重点,作有节律、轻柔、顺时针方向环旋抚摸3 min。
②揉板门: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一手固定病儿腕部,另一手用指揉法在手掌大鱼际赤白肉际相连接处揉运1 min。
③推大肠: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一手固定病儿食指,另一手用指推法,在食指桡侧缘,从食指尖向指根直推1 min。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编码:K52.9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2)中型(3)重型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脾虚泄泻证脾肾阳虚泄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急性泄泻≤7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4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编码:K52.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夏季需检查大便培养(3)C-反应蛋白(CRP)(4)电解质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大便培养等。
儿泻停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迁延性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儿均予以指导喂养、调整饮食、预防或纠正脱水和酸中毒等基础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儿泻停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蒙脱石散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食欲、精神恢复情况,并比较其治疗(7±1)d的临床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食欲增强、食量增加、神疲倦怠改善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
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治疗的病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rxieting Granule combined coagulation living bacterium bacillus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of diarrhea of children. Methods Selection of diarrhea of children with 60 cas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guidance of feeding,adjust the diet,and prevent or correct dehydration and acidosis foundatio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is to Erxieting Granule combined coagulation living bacterium bacillus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to montmorillonite powder combined coagulation living bacterium bacillus treatment. Observ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ppetite,mental recovery after treatment,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7 ±1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ith increased appetite,eat more,god tired idle to improve recovery tim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2个月;②大便见黏液、脓血便或伴里急后重症状;③出现严重症状,如明显的衰弱乏力、重度脱水或意识障碍;④具有心、肝、肺、肾、神经等系统或全身性疾病;⑤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新药物临床试验的患儿。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108例临床观察目的研究观察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患儿不同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口服合适的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11d内患儿精神食欲正常,腹泻停止,大便成形,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遵循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原则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辩证小儿腹泻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季节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婴儿时期,通常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大多数患儿为1岁以内。
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大便不成形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
这种病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通常有85%的婴幼儿腹泻采用抗炎、止泻补液等常规治疗2w内方可痊愈,但是也有15%的腹泻患儿腹泻持续不愈。
临床上根据患儿的病程将腹泻又可以分为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w~2个月的为迁延性腹泻[1],超过两个月的为慢性腹泻。
临床上对于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没有明显的概定区别,仅用于临床判断病情。
腹泻病因多而复杂,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威胁。
作者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滿意,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科诊治的108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49例,男59例;年龄3.5个月~7岁,平均年龄(3.5±2.8)岁;病程5~34d,平均病程(21±5.5)d。
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呕吐等临床症状,并且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大便颜色淡黄或黄绿色,大便次数4~8次/d不等。
部分患儿大便有少许泡沫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1.2 中医辩证分型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和病因,分为伤食腹泻、湿热腹泻、脾肾阳虚腹泻、风寒腹泻、脾虚腹泻、气阴两伤腹泻、暑热腹泻等证型[2]。
1.3 中医辩证1.3.1 伤食腹泻伤食腹泻者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