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市场结构2
- 格式:ppt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31
图解经济学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图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边际效用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如价格变动、消费行为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经济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经济学导论: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供求分析:学习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变动等基本原理,分析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行为。
3.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的偏好、预算约束和消费决策,理解消费行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4.生产与成本:探讨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成本结构和生产决策,分析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力。
5.市场结构与竞争:学习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和竞争策略,了解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6.宏观经济学:掌握国民收入的测量、决定和波动,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
7.政策分析:探讨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和方式,评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学原理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等。
第八讲全域溢出模型核心-边缘模型、自由资本模型以及自由企业家模型主要关注产业空间分布的长期均衡问题。
然而,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制订者而言,最关心的是如何实现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问题。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产业的聚集而实现,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些地区的自我增长来实现。
客观而言,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以及这种聚集带来的某一地区经济增长只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全部内容。
为了提供能评价这种政策的框架,本节和下节将分布介绍两种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即全域溢出模型(GS模型)和局部溢出模型(LS模型)。
这两个模型是在资本创造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模型不仅讨论经济区位的内生变化问题,还要讨论经济增长如何随经济区位变化而变化的问题。
一、全域溢出模型的基本逻辑马丁和奥塔维诺(1999)首次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引入到新经济地理学中,并详细讨论了空间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存量产生的溢出效应影响新资本的形成成本,从而促进资本积累。
这两个模型都假定长期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
由于创新部门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企业愿意投资在创新部门所在的区位。
与自由资本模型和资本创造模型一样,单位资本只生产一种产品,因此持续的投资使得工业品种类扩大,这将导致价格指数的下降,在名义支出和收入一定条件下,这又导致实际产出和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就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依靠资本积累来驱动,资本包括物质资本(机器设备)、人力资本(技能)和知识资本(技术)。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被称为外生经济增长模型,它关注的是物质资本的积累,但物质资本受到规模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当资本和劳动比率达到一种稳定状态时,人均资本就停留在某一水平,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此时人均经济增长率为零)。
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以后,经济增长只有通过外生变量如外生技术进步才能驱动。
而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随着资本积累,溢出效应加强,人们更易于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就不存在资本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对经济增长的约束。
市场微观结构剖析之八信息提纯寻找高质量反转因子正文目录TOC\o"1-2"\h\z\u引言5信噪比的计算5经验模态分解(EMD)6信噪比(SNR)因子的特征与构建8信噪比(SNR)因子的表现9参数敏感性测试11新SNR因子的合成13信号与噪声的时间尺度14因子的深入剖析与应用16动量/反转因子的困境16信噪比与反转双分组解析17改进反转因子:信噪比增强反转194总结205风险提示21图表目录图表1价格序列15图表2价格序列25图表3信号处理方法介绍(傅里叶变换、小波分解、EMD)6图表4EMD分离过程7图表5EMD第一次分离结果7图表62022/12/31某股票的股价信噪分离7图表7分解到不同层数时,信噪比因子截面中位数的20日移动平均8图表8_2因子分布9图表9_3因子分布9图表10_2月度IC序列9图表11_2多空组收益与回撤9图表12_2分10组年化收益10图表13_2分10组净值10图表14_3月度IC序列10图表15_3多空组收益与回撤10图表16_3分10组年化收益10图表17_3分10组净值10图表18多头/空头组股票的特征11图表19运用EMD分离至不同层数时的信号与噪声序列11图表20EMD分离2层信噪比MA参数对比12图表21EMD分离2层信噪比EMA参数对比12图表22EMD分离3层信噪比MA参数对比12图表23EMD分离3层信噪比EMA参数对比12图表24_2时间序列特征13图表25_3时间序列特征13图表26新月度IC序列14图表27新多空组收益与回撤14图表28新分10组年化收益14图表29新分10组净值14图表3060日信噪比因子多空收益与回撤14图表3160日信噪比因子分组年化收益14图表3220日分钟连续价格信噪比多空表现15图表3320日分钟连续价格信噪比分组年化收益15图表34日间价格断层(2022/12/31,000001.SZ)15图表3520日反转因子月度IC16图表3620日反转因子多空收益与回撤16图表3720日反转因子多头收益趋0(2022年后)16图表3820日反转因子逐年超额收益17图表39REVERSAL和SNR分组收益示意图18图表40双分组多头收益对比(2022年以来)18图表41多头收益对比(2022年以来)18图表42反转因子强化前后对比19图表43原始20日反转因子多空收益与回撤19图表44增强20日反转因子分组年化收益19图表45反转因子强化前后分组年化收益20图表46反转因子强化前后多头净值20图表47新月度IC序列20图表48新多空组收益与回撤20图表49新分10组年化收益20图表50新分10组净值20图表51反转因子改进前后多头对比21引言本篇报告是“市场微观结构剖析”系列的第八篇,系列报告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出发,捕捉市场的异常价格震荡,挖掘隐藏在海量数据之下的Alpha。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它是研究经济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也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本文将从十八个方面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讲: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第二讲: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讲: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或供给的弹性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第四讲: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企业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来决定生产和销售的数量。
第五讲: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和企业的行为。
第六讲:垄断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市场。
垄断企业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数量来获得高额利润。
第七讲:垄断竞争垄断竞争是指市场中有多个企业,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产品差异。
垄断竞争企业能够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市场份额。
第八讲:寡头垄断寡头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市场。
寡头垄断企业能够通过价格协调来获得高额利润。
第九讲: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第十讲: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没有人可以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干预。
第十一讲: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第十二讲: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双方之间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第十三讲: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
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竞争和合作的策略。
第十四讲: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决策的理论。
§8 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教学目标:1.理解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了解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识记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树立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培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调整和提高工业素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难点:三大产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例证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1.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和要求的。
2.牢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意义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没有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业现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3.辨证看待我国的农业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金融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李建军第八讲资本市场与衍生工具市场本讲导读资本市场的特点、功能与发展二一证券投资分析三证券的发行与流通市场衍生工具的界定、产生、功能与分类五四衍生工具的交易六主要衍生工具的定价七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八重点难点资本市场的含义与特点01资本市场的功能02资本市场的发展031)资本市场的含义与范围是什么?⚫资本市场的含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融通交易活动的场所,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另一个是有价证券市场,包括中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
2)如何理解资本市场的特点?⚫资本市场的特点➢交易工具的期限长:债券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上;股票没有到期日,属于永久性证券;封闭式基金的存续期限一般都在15~30年➢目的是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补充固定资本,建设项目融资➢筹资和交易的规模大:企业在资本市场初始发行或增资发行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由于资金用于中长期投资,比起通过银行借贷筹措流动资金的规模明显要大➢二级市场交易波动大、风险高:有价证券与短期金融工具相比,价格变动幅度大,收益较高但不确定,风险较大如何理解资本市场的功能?⚫筹资与投资平台: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可以筹集到投资所需的中长期资金;为金融证券投资者、市场投机者提供了资产组合、投机和套利的平台⚫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资本市场中企业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产要素部门间转移的障碍⚫促进购并与重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组建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通过股份交易实现公司的重组,以调整公司的经营结构和治理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既定的产业结构发挥最优的产出效果;二是产业结构根据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实现升级换代。
要求:(1)确定表1内英文字母代表数值(不需要列出计算过程)。
(2)若甲、乙两方案的净现值分别为264.40万元和237.97万元,且甲、乙两方案互斥,分别计算甲、乙两方案的年金净流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决策。
要求:(1)根据资料1和资料2,计算新生产线项目的下列指标:①原始投资额;②NCF1-7;③NCF8;④NPV。
(2)判断是否应该购置该生产线,并说明理由。
【答案】(1)原始投资额=50000+5500=55500(万元)每年折旧额=(50000-2000)/8=6000(万元)时预计生产线最终残值为500万元。
资料三:乙公司目前资本结构(按市场价值计算)为:总资本400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16000万元(市场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平均年利率为8%),普通股股本24000万元(市价6元/股,4000万股),公司今年的每股股利(D0)为0.3元,预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且未来股利政策保持不变。
资料四:乙公司投资所需资金7200万元需要从外部筹措,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为全部增发普通股,增发价格为6元/股。
方案二为全部发行债券,债券年利率为10%,按年支付利息,到期一次性归还本金。
假设不考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筹资费用。
乙公司预期的年息税前利润为4500万元。
要求:(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计算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投资期现金净流量;②年折旧额;③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第1~5年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④生产线投入使用后第6年的现金净流量;⑤净现值。
(2)分别计算A、B方案的年金净流量,据以判断乙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四:①计算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以息税前利润表示);②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每股收益;③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判断乙公司应选择哪一种筹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4)假定乙公司按方案二进行筹资,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资料四计算:①乙公司普通股的资本成本;②筹资后乙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