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内脏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66.00 KB
- 文档页数:11
烧伤护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护理方法发表时间:2015-10-28T17:21:58.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谢芳芳[导读]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42 烧伤通常是由热力、化学物质和电能等造成的皮肤、粘膜以及深部组织的损害.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42摘要:烧伤主要损伤人的黏膜和(或)皮肤,是由于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小儿、老人及劳动者为易发群体,男性多见。
严重者也可伤及如关节、骨骼、肌肉甚至内脏的黏膜下组织和皮下组织。
在护理烧伤患者过程中,尤其是重度烧伤患者,皮肤粘膜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低下,多脏器功能丧失,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现将护理烧伤患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烧伤护理;遇到的问题;护理方法一、前言烧伤通常是由热力、化学物质和电能等造成的皮肤、粘膜以及深部组织的损害,目前临床上根据烧伤的水平将烧伤分为小面积烧伤、中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和特大面积烧伤。
烧伤后通常会经历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和修复期三个时期,由于烧伤患者创面容易留下疤痕,严重的还会导致畸形,丧失功能,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对烧伤患者的护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护理的64名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8例;小儿患者29人,成年人35人;火焰烧伤27例、蒸汽烧伤6例、热烫烧伤19例、电烧伤12例;头面部烧伤26例,全身多处烧伤3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3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患者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把握了护理中的重难点。
在经过精心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12.3±2.8d。
遇到严重烧伤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紧急救治烧伤是一种极其严重且痛苦的意外伤害,可能由火灾、化学品、热液、电等多种因素引起。
当遇到严重烧伤的情况时,正确且及时的紧急救治措施对于减轻伤害、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提高后续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在这种紧急状况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
在接近烧伤患者之前,必须先消除导致烧伤的源头,比如关闭电源、扑灭明火、停止热液的泄漏等。
如果现场存在有害气体或烟雾,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区域,但要注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接下来,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和意识状态。
如果患者呼吸或心跳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同时,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120),向医护人员准确描述事故情况和患者的症状。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处理。
对于烧伤部位,如果衣物与伤口粘连,切勿强行撕扯,以免加重创伤。
可以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衣物,保留粘连在伤口上的部分。
对于轻度烧伤,可以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 15-30 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
但对于严重烧伤,尤其是大面积的三度烧伤,不要直接用冷水冲洗,以免导致低体温和休克。
对于烧伤部位的处理,要避免使用牙膏、酱油、草药等民间偏方。
这些物品不仅无法治疗烧伤,还可能引起感染或加重损伤。
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无菌的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轻轻覆盖在烧伤处,以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可能会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引起休克。
这时,要让患者保持平卧的姿势,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适量给予口服补液盐或清水,但不要过量,以免引起呕吐。
对于化学烧伤,比如强酸、强碱等物质引起的烧伤,应立即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至少 20 分钟。
冲洗时要注意将受伤部位的残留化学物质彻底清除,同时避免冲洗液进入眼睛。
电烧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除了皮肤表面的烧伤外,电流还可能对内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小儿烧伤应如何预防和处理作者:李晓露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3年第09期12周岁以下的儿童因热能、电能、化学物质、放射能等导致的组织损伤统称为小儿烧伤。
小儿烧伤常见的死亡原因有休克、败血症、肺炎及心肌炎等。
那么,日常生活中小儿出现烧伤,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才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以下进行介绍。
生活中,小儿因年龄小、活泼好动等原因,极有可能发生烧伤。
烧伤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2种:热力因素:包括热液、火源、电能等,在日常生活中,如家长没有放置好热水壶,被小儿不小心碰倒,或洗澡没及时添加凉水,小儿不慎掉入过热的洗澡水中,这些情况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烧伤因素。
另外,尤其夏季,小儿接触被太阳灼晒的金属物品,也会造成轻重不一的烧伤。
理化因素:小儿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家长必须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包括我们常用的洁厕灵、石灰等,一定不能放置在小儿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小儿烧伤时有发生,家长应该了解一些临时急救办法,可有效防止二次伤害。
热液烧伤:立刻用凉水冲洗小儿热液接触部位,待温度降低过后,小心地脱下热液浸湿的衣物,或用剪刀剪开衣服的袖子、裤腿等,避免烧伤部位被衣服撕扯造成二次伤害。
火焰烧伤:如果是轻微的火焰灼伤,比如接触到火焰造成皮肤起水疱,立即用凉水进行物理降温,如衣物着火,家长需要立刻脱下小儿着火的衣物,如果不能脱下的立刻使用水或者其他衣物覆灭火焰,并立即带上小儿就近医院就诊。
化学烧伤:一般的化学烧伤如上面提到的洁厕灵这一类,需立刻脱去小儿接触到化学物质的衣物,同时使用大量的凉水冲洗,尽可能地冲掉表面的化学物质。
如果生石灰烧伤,必须先用毛巾擦去表面的生石灰,然后再使用大量凉水冲洗。
电烧伤:小儿发生电烧伤,家长第一时间需要断电,如果不能断电的最好使用木棒,塑料棒等挑动小儿使其远离电源,然后立刻带上小儿就近就诊。
切记,一定不可以在小儿触电的时候大人直接去抱或者拉小儿,这样会导致家长一起触电。
小孩烧伤面积可通过手掌法或九分法计算,具体如下:手掌法:手掌法就是其单掌面积约为自身体表面积的1%,以此估算烫伤面积,一般较笼统。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齐整、安静、舒适、平安。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催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外表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医治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治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紧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马上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病症。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医治效果。
【根底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枯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推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预防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爱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烧伤护理查房记录范文烧伤护理查房记录。
日期,______ 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主治医师,______ 护士长,______ 护理人员,______。
查房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制定下一步护理计划。
一、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______ 性别,______ 年龄,______ 住院号,______。
二、病情变化。
1. 体温,______℃脉搏,______次/分呼吸,______次/分血压,______mmHg。
2. 烧伤部位,______ 烧伤面积,______% 烧伤深度,______。
3. 皮肤情况,______ 是否有感染,______ 是否有渗液,______。
4. 疼痛情况,______ 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______。
5. 意识状态,______ 是否有精神异常,______。
6. 饮食情况,______ 是否有消化道不适,______。
7. 排泄情况,______ 是否有尿潴留或便秘,______。
8. 其他特殊情况,______。
三、治疗效果评估。
1. 伤口处理情况,______ 是否有渗液或感染,______。
2. 换单情况,______ 是否有出血或渗液,______。
3. 药物使用情况,______ 是否有不良反应,______。
4. 物理治疗情况,______ 是否有不适或并发症,______。
5. 心理护理情况,______ 是否有情绪波动或焦虑,______。
四、护理计划。
1. 继续加强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 加强疼痛管理,及时观察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
3. 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
4. 加强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5.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其他。
1. 患者家属沟通情况,______。
2. 治疗方案调整情况,______。
烧伤程度分级标准烧伤程度分级标准一般根据烧伤创面的深浅度进行划分,具体如下:1. 一度烧伤:仅伤及表皮的一部分,但生发层健在,一般3-5天内愈合,不会遗留瘢痕。
2. 浅二度烧伤: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乳头层,一般1-2周左右愈合,不会遗留瘢痕,但可能有色素沉着。
3. 深二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包括表皮、真皮和皮肤附件,但残留部分生发层,一般需要3-4周才能愈合,可能会有瘢痕增生。
4. 三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包括表皮、真皮和皮肤附件,甚至可能深及肌肉、骨骼甚至内脏器官,皮肤快速变为黑色坏死痂皮,大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植皮才能达到创面修复,愈合后一般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
除了以上四种分级,还有根据烧伤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和特重烧伤四个等级。
具体分类如下:1. 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小于10%,无三度烧伤。
2. 中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在10%-29%之间,或三度烧伤面积小于10%。
3.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三度烧伤面积在10%-19%之间,或在烧伤面积虽不够上述程度,但已发生休克、呼吸道烧伤或较严重的复合伤。
4.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三度烧伤在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需要指出的是,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与成人略有不同,具体分类如下:1. 轻度烧伤:烧伤总面积小于10%,无三度烧伤。
2. 中度烧伤:烧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三度烧伤小于5%。
3.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在30%-49%之间,三度烧伤在5%-14%之间。
4.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三度烧伤在15%以上。
无论烧伤程度如何,都需要紧急远离热力源,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医生会根据烧伤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清创、补液、抗感染、植皮等,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观。
烧伤健康科普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程度不同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烧伤的分类、烧伤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烧伤的分类根据烧伤程度的不同,烧伤可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又称为轻度烧伤,仅限于表皮的损伤,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和轻度水泡。
二度烧伤是指烧伤范围更广,包括表皮和真皮的损伤,呈现红肿、水泡和糜烂的症状。
三度烧伤是最严重的烧伤程度,不仅烧伤了表皮和真皮,还可能损伤到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症状表现为焦炭、坏疽和无痛。
二、烧伤对健康的影响烧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烧伤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水分和体温的流失,增加感染的风险。
其次,烧伤会引起疼痛、瘙痒和肿胀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再次,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烧伤程度较深,可能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内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另外,烧伤还可能导致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如关节僵硬和肢体畸形等。
三、烧伤的预防烧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外伤,主要措施包括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安全教育、使用电器和燃气设备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避免接触高温物体等。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防范烫伤的措施。
对于化学品烧伤,应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四、烧伤的急救和治疗烧伤急救的原则是迅速将受伤部位置于流动的冷水中冲洗,以减轻烧伤面积和深度,并迅速就医。
治疗方面,一度烧伤通常只需局部处理,如冷敷和涂抹药膏。
二度烧伤需要清创、消毒和覆盖敷料,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而三度烧伤则需要进行皮肤移植等复杂的治疗过程。
对于烧伤后的康复,包括伤口护理、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
五、烧伤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烧伤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如感染、瘢痕疙瘩、关节僵硬、肢体畸形等。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按医嘱进行护理和治疗,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烧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
1. 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2. 疼痛管理:烧伤患者往往会经历剧烈的疼痛,需要及时给予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 营养支持:烧伤患者的代谢率会增加,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
4. 预防感染:烧伤患者的创面容易感染,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定期进行创面消毒。
5. 心理护理: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6. 康复训练:烧伤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7. 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烧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休克、器官功能衰竭等,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督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表面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管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立即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防止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保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个案护理查房日期:2010-12-2地点:三病区护士站参加人员:病区所有护士主查人:杨梁梁内容:外科烧伤一、概述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
由电、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属烧伤范畴。
二、伤情判断1、烧伤面积的估算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分,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9%;躯干=3*9%;两上肢=2*9%;双下肢=5*9%+1%,共为11*9%+1%。
儿童头大,下肢小,可按下法计算: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此外,不论性别、年龄,病人并指的掌面约占体表面积1%,如医者的手掌大小与病人相近,可用医者手掌估算,此法可辅助九分法,测算小面积烧伤也较便捷。
2、烧伤深度的识别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分为Ⅰ°、浅Ⅱ°、深Ⅱ°、Ⅲ°。
Ⅰ°、浅Ⅱ°烧伤一般称浅度烧伤;深Ⅱ°和Ⅲ°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Ⅰ°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
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至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上皮再生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增生,如不感染,1至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Ⅱ°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和Ⅲ°之间,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至4周。
但常有瘢痕增生。
Ⅲ°烧伤:是全皮层烧伤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
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最常见烧伤致死的原因烧伤致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取决于烧伤程度和部位。
下面将讨论最常见的几种烧伤致死的原因。
1. 烧伤引起的感染:烧伤后,皮肤表面被破坏,烧伤面部容易暴露于外界环境,导致细菌和其他病原体进入创面,引起感染。
感染是烧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感染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最终死亡。
2. 烧伤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烧伤面积大或程度严重的烧伤会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
这种水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和循环衰竭,进而影响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
如果无法及时纠正,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和死亡。
3. 热损伤引起的呼吸系统问题:高温烧伤会导致口腔、鼻腔、咽喉和气道的烧伤。
严重的热损伤会引起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功能障碍,也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4. 烧伤面积过大引起的体温调节障碍:严重烧伤引起的烧伤面积过大,使得大量皮肤失去了保护功能,热量无法通过皮肤散发,导致体温升高。
高体温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心脏问题和脑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5. 烧伤引起的代谢紊乱:烧伤会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包括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增加、电解质紊乱等。
这些紊乱可能导致体力不佳、肌肉萎缩、内脏功能损害和免疫力下降,使烧伤患者更容易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6. 烧伤后的心理问题:烧伤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
烧伤患者往往面临身体改变、外貌缺陷、社会排斥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导致抑郁、自杀倾向,甚至最终导致死亡。
总结起来,烧伤致死的原因包括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问题、体温调节障碍、代谢紊乱和心理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烧伤事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环境管理,减少烧伤事故的发生,对于降低烧伤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烧伤的分度及表现
一、烧伤的分度及表现二、烧伤用什么药三、怎样护理严重烧伤后的病人
烧伤的分度及表现1、烧伤的分度和表现
Ⅰ度烧伤: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
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
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后愈合。
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
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
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
由于残存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仍可再生上皮,如无感染,一般3-4周可自行愈合。
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
Ⅲ度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甚至骨、内脏器官等。
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为焦痂型烧伤。
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
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
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
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
2、我国对烧伤的分度
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0%~29%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Ⅲ度烧伤面积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50%,或Ⅲ度烧伤面积10%~20%,或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百分比,但并发休克、呼。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烧伤护理常规烧伤是由热力、电、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损害,可深达肌肉、骨骼、内脏,甚至可危及生命。
第一节病区消毒隔离及常用物品消毒方法医院是病原菌、微生物集中的场所,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是病房的消毒隔离。
烧伤病房由于细菌密度大,病人全身抵抗力低下,易感性较高。
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烧伤病人创面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非常重要。
认真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是减少或杀灭物体表面的细菌,切断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
一、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戴口罩,换鞋,着装整洁。
2.诊疗工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均应洗手,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每月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一次细菌学调查。
3.严格探视制度。
重病区(严密隔离区)探视2次/周(周二、周五下午14:30-15:30),每次一人。
探视人员进室时需要换鞋,戴口罩、帽子,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空气中细菌量,减少污染。
4.重病区地面、台面消毒每日用0.5‰含氯制剂及清水早晚各拖地1次,轻病区每日用0.5‰含氯制剂及清水各拖地1次;物品表面每日用0.5‰含氯制剂擦拭一次。
5.各治疗室、换药室每晚22:00至24:00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
6.房间消毒重病区留一备用房间作为消毒轮换间,房间的熏蒸消毒应每周1次,轻病区每月消毒2次。
空气消毒用过氧乙酸,具体方法如下:将房间密闭,用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进行熏蒸。
对细菌繁殖体用药量为1g/m3,熏蒸60min;对细菌芽孢为3g/m3,熏蒸90min。
熏蒸时,室温保持在18℃以上,相对湿度70%~90%。
7.浸浴缸消毒每次用完后立即用1‰含氯制剂清洗浴缸,再用术必泰50~100ml从上到下喷洒,15分钟后备用。
二、常用物品消毒方法1.病人用物品的消毒(1)大纱布、大纱垫、翻身床套洗净,高压灭菌。
(2)翻身床每位病人使用完,清水清洗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