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只白鹭鸶
- 格式:pdf
- 大小:880.07 KB
- 文档页数:7
语文教案:一只白鹭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白鹭鸶的了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5.学习课文词语和句式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白鹭鸶的文章,白鹭鸶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它的喜爱。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白鹭鸶的了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阅读课文时,有什么感受?课文中的白鹭鸶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同学们,课文中的白鹭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最后一只白鹭鸶》课文原文阅读22最后一只白鹭鸶坪林山脚下,有一个山猪潭,潭边的坪林村,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的祖先引潭里的水,把潭边坡地开发成水田,世世代代都以耕种为生,过着平静的日子。
不过,今年夏天,山猪潭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到潭边来的人突然多了起来。
听说村子里的人把水田卖给了建筑商,他们计划兴建一座最高级的“鹭鸶潭山庄”,而且在电视上、报纸上大做广告,招来了许多建筑工人、测量人员,还有来看房子的人。
这个消息传来,住在潭边的鹭鸶们都议论纷纷,心里很担心,打算搬到更偏一点的地方。
有一只白鹭鸶却没那么紧张,他想:如果这里变成了山庄,那我们山猪潭不是就更热闹了吗?山庄开始动工了,工程车来来往往,整天轰隆轰隆的,尘土飞扬,一些不习惯的鹭鸶都先搬走了。
工地上立起了一座大看板,上面写着: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给家人一个亲水的空间,给自己一个可以看见白鹭鸶的水域,欢迎入住有山有水的“鹭鸶潭”。
那巨大的看板,挡住鹭鸶回家的路线。
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个月工夫,山猪潭变小了。
暑假还没过完,鹭鸶们都急着飞走了。
转眼秋天来了,山庄的大楼越盖越高。
水田不见了,潭边筑起堤防,堤边正在修建环潭道路,草地不见了,潭边的相思林被砍光了。
潭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小到当白鹭鸶去喝水的时候,整个潭边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们都跑出来,大叫:“你看!白鹭鸶,真的有白鹭鸶呢!”白鹭鸶吓坏了,觉得这里实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他决定立刻就搬家。
当白鹭鸶飞起来的时候,他看见抗议的环保人士举着牌子,那牌子上写着一则“遗失启事”:遗失启事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个蓝色的湖泊,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片绿色的山林,我们在这里遗失了一群白色的鹭鸶,捡到的人请还给坪林村,还给山猪潭,还给大自然。
一群痛心疾首的环保工作者。
最后一只白鹭鸶最终一只白鹭鸶(通用4篇)最终一只白鹭鸶篇1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缘由。
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同学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缘由。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同学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
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存的,就如一对亲热伴侣,互助互爱。
还记得《豆花庄的小家伙们》吗?他们过着安乐、祥和、幸福的生活,变幻多彩的地球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神气、漂亮和宏大。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听听白鹭鸶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质疑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留意本课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讲“尘、售”的写法。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再读课文,在课文中你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5、沟通。
三、把握主线,品析感悟1、“最终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呢?让我们来看看,白鹭鸶原来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自由读课文第一节。
2、指名沟通。
四、练习。
完成本课小字。
其次课时一、谈话导入:白鹭鸶生活的山猪潭要变了,白鹭鸶会有什么想法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把握主线,品析感悟1、自由读课文“最终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呢?请找出描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小组沟通。
2、全班沟通:“他想:假如这里……更喧闹了吗?”指名读,练习将此句改为陈述句。
"白鹭鸶吓坏了……搬家。
”想想它为什么吓坏了?指导同学朗读。
3、相机出示大看板上的广告语,初步理解。
4、勾画描写山庄变化的语句和人们观察白鹭鸶时的赞叹,体会一下。
5、沟通,指导朗读。
二、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1、出示大看板上的广告语和环保工的“遗失启事”,进行对比,理解其含义。
《最后一只白鹭鸶》教学设计及反思5则范文第一篇:《最后一只白鹭鸶》教学设计及反思《最后一只白鹭鸶》教学设计及反思余家头小学刘萍娣《最后一只白鹭鸶》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环保人士大声疾呼:还给大自然原来面貌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新颖,语言生动形象,线索清晰而富于变化,通过白鹭鸶的遭遇及“一群痛心疾首的环保工作者”的“遗失启事”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的问题,教育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白鹭鸶这种动物吗?(课件出示图片)2.白鹭鸶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水鸟,全身雪白,体态优雅,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白鹭鸶有关。
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是最后一只白鹭鸶?它的同伴呢)二、整体感知1.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25页,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时要注意读准生字词。
2.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讨。
1.(课件出示坪林山美景图)2.这样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来了一群建筑开发商的到来。
《最后一只白鹭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最后一只白鹭鸶》是个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与保护环境同等重要”为主旨,从一只渴望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白鹭鸶的视角,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环保人士大声疾呼:还给大自然原来的面貌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新颖,语言生动形象,线索清晰而富于变化,通过白鹭鸶的遭遇及“一群痛心疾首的环保工作者”的“遗失启事”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问题。
课文教育意义很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极易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思想产生共鸣。
课文中还有两段很特边的文字——广告词和“遗失启事”,对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很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8个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品读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品读重点词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环境保护认识的基础上,明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鹭鸶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质疑问难法多媒体直观法诵读感悟法2、学法: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五、教学流程:(一)、质疑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品读课文,深入体会(四)、情感升华,强化意识(一)质疑导入,揭示课题课伊始,我会出示课件《遗失启事》,用这样一段导语导入:同学们,我这儿有一则独特的遗失启事(出示遗失启示的灯片),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读!你认为它独特在什么地方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就从22课中寻找答案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后一只白鹭鸶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8个字;明白得“痛心疾首”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充分品读重点词,明白得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鹭鸶飞走的缘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文章中查找答案,在品读重点词中明白得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环境爱护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教学重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缘故,激发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渗透学生环境爱护的意识。
四.教学时刻: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这儿有一则专门的遗失启事(出示遗失启发的灯片),哪位同学情愿为我们读读!你认为它专门在什么地点呢?(预设: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鹭鸶不见了,人们感到专门痛心,想把它们找回来。
人们遗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样的物品)怎么说是如何回事呢?我们就从第22课中查找答案吧!(出示课题灯片和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灯片)认准文中的生字,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完后检查生字把握情形(坪林村、山猪潭、售房、湖泊、域)(三)、再读课文,初步明白得:扫瞄全文,想想:写了一件什么情况?学法指导:抓线索归纳内容(灯片出示鹭鸶的变化:众说纷纭—都先搬走—急着飞走了—赶忙就搬家)(四)、品读课文,深入体会:1、你看,多么可爱的鹭鸶呀!多么漂亮的景色呀!(观赏漂亮风景图片和鹭鸶短片)(过渡语: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坪林满山翠,天光云影映碧潭呀!)2、(出示灯片)现在,蓝色的湖泊不见了,绿色的山林不见了,漂亮的白鹭鸶不见了。
捡到的人还给了坪林村,还给了山猪潭,还给了大自然没有?(没有)是没有还?依旧不可能还呢?请大伙儿默读课文,通过对文中语句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默读时,老师提示学生边读边找句子时,能够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学习写批注)3、学生谈看法。
《最后一只白鹭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现代童话故事,课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山猪潭”这个地方,从山明水秀、白鹭翻飞,后来变成尘土飞扬、潭水干涸的建筑工地,导致白鹭鸶全部飞走的故事。
文章最后以一群痛心疾首的环保工作者的一则发人深省的“遗失启事”结束全篇,揭示了人类在开发建设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说明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问题,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地球这个大家园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于童话故事这一题材并不陌生,文章读起来也比较简单易懂。
不过,简单的文字背后,学生们却不太容易能够把白鹭鸶们全部飞走的深层原因讲清楚,如果认为鹭鸶飞走的原因单单是环境遭到破坏,那就实在太浅薄了。
高年段的学生,正是由感性思维慢慢发展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探究鹭鸶飞走的深层原因,恰好能够训练学生们的这一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句子,理解白鹭鸶飞走的真正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单、纸质邀请卡【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的内容:质疑课题,抓住“最后一只”发问;认读生字词;读通读顺整篇文章;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练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展开学习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美丽的白鹭鸶,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白鹭鸶的印象?生(回忆):白鹭鸶是群居动物,他们颜色洁白,体态端庄,但是此刻只剩下一只了,可见它很珍贵!师:然而就连这最后一只白鹭鸶也打算离开坪林村,离开山猪潭,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家园。
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再次打开课本,一起先去看看白鹭鸶的家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