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38
外国美术史纲要 PDF第四章17 18世纪欧洲美术巴洛克美术成为这个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在各国不同的发展过程中适应不同的要求欧洲美术也呈现不同的面目巴洛克美术虽然继承着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追求再现的错觉性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致力于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继盛行于17世纪的巴洛克美术之后最先在法国兴起了罗可可美术作为一种风格他可以说是对巴洛克风格的反驳与气势宏大充满动感强调戏剧性效果和煽情力量的巴洛克美术相反罗可可美术追求可爱轻快纤巧的效果把愉悦感官当成目的18世纪上半叶他成为风行欧洲的一种主要倾向。
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雷尼在风格上继承了卡拉齐古典理想化倾向他在罗马绘制的壁画《黎明女神》最能反映它优美典雅的情韵和风格。
2卡拉瓦乔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神圣的任务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创造出一种强烈对比的明暗法借以突出重点渲染气氛。
代表作《召唤圣马太》在意大利富丽雄伟激情洋溢气势辉煌的巴洛克美术成为当时的美术主流 3圭尔奇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黎明女神》浩大的空间强烈的动势与建筑混合的错觉给人们展示一个与古典的宁静明晰的世界 4贝尼尼世纪米开朗琪罗后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擅长制造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代表作《大卫》《圣德列萨的神迷》。
二17世纪法国美术路易十四统治着整个法国在这种形势下当局倡导的文艺是那种崇尚理性强调规范追求完美与庄严的古典文艺。
古典风范的代表普桑和洛连 1普桑17世纪法国最伟大画家古典式严谨明确和谐的构图和造型对理性的重视强调素描的作用。
对纪念性的追求对坚实结构的探索对理性的重视为现代绘画先驱者塞尚树立一个光辉样板代表作《台阶上的圣家族》《阿卡迪亚的牧人》体现了他幽美的风格和对古典传统的深刻理解。
2洛连把全部心血投入理想风景画的创作具有深刻内涵和诗意的独立作品代表作《尤利西斯把克律塞伊斯送还其父》 3路易十四治下的美术勒布朗成为皇家美术院的领导者在推行太阳王及其重丞科贝尔的文艺政策提倡古典主义左右社会趣味确立学院派美术教育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使学院的种种规范被一代代沿袭下去。
第四章17、18世纪xx美术第一节17、18世纪xx美术三个艺术流派的诞生1、学院派艺术2、现实主义艺术3、xx艺术1、学院派艺术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于1590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由卡拉奇三兄弟创办。
学院派的艺术主张学院派主张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艺术的永恒性,将其看成是不可逾越的楷模。
受威尼斯画派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影响较大。
阿巴尼·卡拉奇《逃亡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基督对彼得的显现》2、现实主义艺术与卡拉瓦乔▲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
▲卡拉瓦乔艺术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
当时意大利起义不断,这种斗争影响了出身下层的艺术家。
其苦闷和反抗的情绪在作品中反映出来。
他早期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竭力描绘他所熟悉的乡野村夫、引车贩浆者以及工人和流浪汉。
《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占卜者》卡拉瓦乔《使徒马太和天使》《基督的下葬》《圣母之死》《多疑的多玛》黑暗法卡拉瓦乔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后,他的画上的明暗对比表现得更强烈了。
往往背景的空间都陷入阴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不是部分被吞没,只露出某部位,就是完全暴露于光照中,黑暗用棕色和深褐色来表现。
这种手法被称谓“黑暗法”。
卡拉瓦xx的艺术理念“不画生活中没有的事物”是卡拉瓦乔一直坚守的理念。
他坚持以活生生的人物为模特,认为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引进神圣的教堂。
把人们尊崇的圣贤画成贩夫走卒的模样,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这是卡拉瓦乔对美术史的巨大贡献,但付出的代价是,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来自艺术界的批评,还遭到了订货人的抵制。
为什么卡拉瓦乔的画会常常引起争议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他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他的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们看作是叛逆的表现。
17、18世纪欧洲美术17世纪美术最具代表性风格:巴洛克美术巴洛克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巴洛克艺术的重要特点(重要):1,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成的综合手段。
6,它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是:弗·波罗米尼和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
绘画方面是:法兰德斯的鲁本斯贝尼尼 (1598-1680年)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建筑家,同时也是一个能文善画的人物,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
其擅长制造生动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把他那件用纯属技巧雕刻的名作《大卫》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相比,他的大卫没有古典的宁静效果,那强烈的动态构图和直视观众的威严目光,就如把观众带到了战场去感受战斗的场景。
把观众拖入其中,在感情上与作品的精神融为一体,从而打动他们的心灵,是巴洛克艺术家的追求目标。
贝尼尼为红衣主教柯尔那罗家族小礼拜堂创作的《圣德列萨的神迷》,是这种追求的一个光辉的范例。
主体形象是圣女德列萨和爱神。
雕刻家用坚硬的云石表现出少女的性灵底蕴,但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护下实现的,这是对当时禁欲主义有意的反抗,充分调用雕塑、建筑、绘画乃至戏剧的诸般手段,给人们一种亲临其境目睹圣迹的感觉。
也标志了他的雕塑顶峰时期的到来,体验出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的作品,还能看到古典主义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风格。
《阿波罗与达芙妮》,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他的作品显示他一心为宗教服务,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
17、18、19世纪的美术(外国美术史)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荷兰、佛兰德斯美术、西班牙美术和法国美术二、18世纪法国罗可可美术、英国美术和意大利美术三、19世纪法国美术、俄罗斯美术、英国美术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多种风格共存并互有影响的时代。
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它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1、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和大量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
2、文艺复兴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
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
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
3、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
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
4、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
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所以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在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受到宗教势力支配的罗马巴洛克风格占主要地位;在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流;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和英国则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
17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美术家的队伍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走向国王、教皇宫廷,成为他们的御用国家,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形成以贝尼尼为代表的“罗马巴洛克”艺术;一部分画家则主张保护和继承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创造成就,建立美术学院,这就是以波伦亚的卡拉齐兄弟为代表的学院主义,他们既不反对受官方教廷支持的巴洛克,也不支持和反对与官方巴洛克对立的走向社会底层的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