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共38页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38
外国美术史纲要 PDF第四章17 18世纪欧洲美术巴洛克美术成为这个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在各国不同的发展过程中适应不同的要求欧洲美术也呈现不同的面目巴洛克美术虽然继承着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追求再现的错觉性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致力于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继盛行于17世纪的巴洛克美术之后最先在法国兴起了罗可可美术作为一种风格他可以说是对巴洛克风格的反驳与气势宏大充满动感强调戏剧性效果和煽情力量的巴洛克美术相反罗可可美术追求可爱轻快纤巧的效果把愉悦感官当成目的18世纪上半叶他成为风行欧洲的一种主要倾向。
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雷尼在风格上继承了卡拉齐古典理想化倾向他在罗马绘制的壁画《黎明女神》最能反映它优美典雅的情韵和风格。
2卡拉瓦乔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神圣的任务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创造出一种强烈对比的明暗法借以突出重点渲染气氛。
代表作《召唤圣马太》在意大利富丽雄伟激情洋溢气势辉煌的巴洛克美术成为当时的美术主流 3圭尔奇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黎明女神》浩大的空间强烈的动势与建筑混合的错觉给人们展示一个与古典的宁静明晰的世界 4贝尼尼世纪米开朗琪罗后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擅长制造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代表作《大卫》《圣德列萨的神迷》。
二17世纪法国美术路易十四统治着整个法国在这种形势下当局倡导的文艺是那种崇尚理性强调规范追求完美与庄严的古典文艺。
古典风范的代表普桑和洛连 1普桑17世纪法国最伟大画家古典式严谨明确和谐的构图和造型对理性的重视强调素描的作用。
对纪念性的追求对坚实结构的探索对理性的重视为现代绘画先驱者塞尚树立一个光辉样板代表作《台阶上的圣家族》《阿卡迪亚的牧人》体现了他幽美的风格和对古典传统的深刻理解。
2洛连把全部心血投入理想风景画的创作具有深刻内涵和诗意的独立作品代表作《尤利西斯把克律塞伊斯送还其父》 3路易十四治下的美术勒布朗成为皇家美术院的领导者在推行太阳王及其重丞科贝尔的文艺政策提倡古典主义左右社会趣味确立学院派美术教育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使学院的种种规范被一代代沿袭下去。
第四章17、18世纪xx美术第一节17、18世纪xx美术三个艺术流派的诞生1、学院派艺术2、现实主义艺术3、xx艺术1、学院派艺术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于1590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由卡拉奇三兄弟创办。
学院派的艺术主张学院派主张保持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艺术的永恒性,将其看成是不可逾越的楷模。
受威尼斯画派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人影响较大。
阿巴尼·卡拉奇《逃亡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基督对彼得的显现》2、现实主义艺术与卡拉瓦乔▲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与样式主义艺术和学院派艺术对立的是现实主义艺术。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
▲卡拉瓦乔艺术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
当时意大利起义不断,这种斗争影响了出身下层的艺术家。
其苦闷和反抗的情绪在作品中反映出来。
他早期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竭力描绘他所熟悉的乡野村夫、引车贩浆者以及工人和流浪汉。
《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占卜者》卡拉瓦乔《使徒马太和天使》《基督的下葬》《圣母之死》《多疑的多玛》黑暗法卡拉瓦乔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后,他的画上的明暗对比表现得更强烈了。
往往背景的空间都陷入阴暗或看不透的黑暗中,人物形象不是部分被吞没,只露出某部位,就是完全暴露于光照中,黑暗用棕色和深褐色来表现。
这种手法被称谓“黑暗法”。
卡拉瓦xx的艺术理念“不画生活中没有的事物”是卡拉瓦乔一直坚守的理念。
他坚持以活生生的人物为模特,认为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引进神圣的教堂。
把人们尊崇的圣贤画成贩夫走卒的模样,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这是卡拉瓦乔对美术史的巨大贡献,但付出的代价是,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来自艺术界的批评,还遭到了订货人的抵制。
为什么卡拉瓦乔的画会常常引起争议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他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他的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们看作是叛逆的表现。
17、18世纪欧洲美术17世纪美术最具代表性风格:巴洛克美术巴洛克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有时还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巴洛克艺术的重要特点(重要):1,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了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成的综合手段。
6,它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是:弗·波罗米尼和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
绘画方面是:法兰德斯的鲁本斯贝尼尼 (1598-1680年)是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建筑家,同时也是一个能文善画的人物,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
其擅长制造生动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把他那件用纯属技巧雕刻的名作《大卫》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相比,他的大卫没有古典的宁静效果,那强烈的动态构图和直视观众的威严目光,就如把观众带到了战场去感受战斗的场景。
把观众拖入其中,在感情上与作品的精神融为一体,从而打动他们的心灵,是巴洛克艺术家的追求目标。
贝尼尼为红衣主教柯尔那罗家族小礼拜堂创作的《圣德列萨的神迷》,是这种追求的一个光辉的范例。
主体形象是圣女德列萨和爱神。
雕刻家用坚硬的云石表现出少女的性灵底蕴,但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护下实现的,这是对当时禁欲主义有意的反抗,充分调用雕塑、建筑、绘画乃至戏剧的诸般手段,给人们一种亲临其境目睹圣迹的感觉。
也标志了他的雕塑顶峰时期的到来,体验出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的作品,还能看到古典主义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风格。
《阿波罗与达芙妮》,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他的作品显示他一心为宗教服务,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
17、18、19世纪的美术(外国美术史)一、17世纪意大利美术、荷兰、佛兰德斯美术、西班牙美术和法国美术二、18世纪法国罗可可美术、英国美术和意大利美术三、19世纪法国美术、俄罗斯美术、英国美术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多种风格共存并互有影响的时代。
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它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1、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和大量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
2、文艺复兴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
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
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
3、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
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
4、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
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所以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在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受到宗教势力支配的罗马巴洛克风格占主要地位;在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流;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和英国则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
17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美术家的队伍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走向国王、教皇宫廷,成为他们的御用国家,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形成以贝尼尼为代表的“罗马巴洛克”艺术;一部分画家则主张保护和继承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创造成就,建立美术学院,这就是以波伦亚的卡拉齐兄弟为代表的学院主义,他们既不反对受官方教廷支持的巴洛克,也不支持和反对与官方巴洛克对立的走向社会底层的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
西方绘画史(四)——十七、十八世纪美术西方绘画史(四)——十七、十八世纪美术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
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
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
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
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不规则的珍珠”(barroco)。
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贬抑之意。
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征“离经叛道”、“不合常规”,原来对这些追求新形式的艺术家是贬义,后来成为一代的代表。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是绝对的)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
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1600年),下接古典、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
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
科学在伽里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
艺术上趋势是“世俗(非宗教)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
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
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英国的凡·戴克等。
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
外国美术史大纲(简)外国美术史大纲(注:绿色的是不太重要的)第一章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第二章中世纪欧洲美术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第五章19世纪欧洲和美国美术第六章20世纪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一、旧石器时代美术1. 洞穴壁画: 拉斯科洞和阿尔塔米拉洞;2. 小型雕塑艺术:《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二、新石器时代美术1. 巨石建筑:英国斯通亨治巨石圈;三、古代两河流域美术1.苏美尔美术:①苏美尔塔庙遗址;②祭祀者群像;2. 阿卡德美术:①阿卡德国王青铜头像;3. 新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美术:②汉穆拉比法典碑。
4. 亚述美术:①萨尔贡二世王宫;②萨尔贡二世王宫守护神(人首飞牛)④浮雕:垂死的母狮。
5. 新巴比伦美术:伊什塔尔门,空中花园6. 波斯美术:①大流石接见厅;②波斯波利斯王宫平台浮雕带。
四、古代埃及美术1. 早期王朝美术:纳美尔王石板;* 2. 古王国时期美术①金字塔:吉萨大金字塔;②狮身人面像;③雕塑:正面律及海夫拉坐像;村长像、书吏像;④墓室浮雕和壁画3. 中王国时期美术①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礼庙;②方尖碑;4. 新王国时期美术①哈特谢普苏特葬礼庙;②卡尔纳克神庙;③卢克索尔神庙(鲁克索神庙)⑥拉美西斯二世坐像(阿布辛贝神庙)五、爱琴及古代希腊美术1. 爱琴美术①基克拉泽斯美术:弹竖琴者;②克里特美术:米诺斯王宫、壁画公牛之舞、雕像持蛇女神、卡马瑞斯式陶器;③迈锡尼美术:狮子门。
* 2. 古代希腊艺术①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a.“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b.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c.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③古典时期a.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b.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
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
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17世纪欧洲美术1、17世纪意大利美术:(1.卡拉奇的学院主义美术:学院派的基本主张:A.是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艺术人才。
B..是力图把年轻的艺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不受样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干扰。
代表人物有卡拉奇兄弟(古典主义风景画《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以及列尼和格维尔奇诺(2.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是卡拉瓦乔,他一开始就走写实的道路。
如早期作品《抱水果篮的孩子》,显示了绘画题材的进一步扩大,生活底层的人进入了画面。
卡拉瓦乔所描绘的风俗题材的绘画在当时引起了学院派古典主义者的不满;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是描绘年轻男女,进入17世纪,卡拉瓦乔进入他的创作巅峰期,著名的作品有《基督下葬》《圣母升天》。
(3.巴洛克美术: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
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的装饰性。
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是建筑。
(4.贝里尼的雕塑: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
他的雕塑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阿波罗和达芙娜》: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人体轻盈,优美,有一种乘风向上的感觉。
代表作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美术的热情奔放的特色。
雕刻顶峰标志作品:《德列萨的狂喜》刻画出了德列萨昏迷中渴求爱欲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2、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1.鲁本斯的绘画:佛兰德斯画派、巴洛克美术杰出代表,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烂漫主义倾向的艺术风格。
注重人物形象的活力和肉体的表现,著名的作品有:《劫持鲁西波斯德女儿》风镜肖像代表有:《有彩虹的风景》《布兰特的画像》2.凡·代克的绘画:佛兰德斯派绘画中的第二号著名人物,鲁本斯助手之一,主要成就是肖像画,代表作品有:《使徒彼得》《家庭肖像》《圣马丁与穷人》,他的肖像影响了英国整整一代的画家。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一、填空题9.17 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学院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10.在17 世纪法国的绘画艺术中,以农村为题材,用朴素手法进行描绘的画家是_______________。
11.《沐浴的狄安娜》、《裸女》是18 世纪法国画家_______________的绘画作品。
11.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学院是_________________。
12.肖像《查理一世像》是17 世纪佛兰德斯画家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13._________________风格主宰了18 世纪前半期的法国艺术。
10.在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________沉穆凝重的静物画愈显醇美动人。
7.17世纪荷兰杰出肖像画家______________,是荷兰______________画派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是《吉卜赛女郎》。
7.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当时最著名的学院之一是波伦亚学院,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8.《秋千》、《浴女》等绘画作品的作者,是18世纪__________国画家__________。
11.贝尼尼是17世纪意大利_________风格中最著名的艺术家。
12.《穿衣玛哈像》、《裸体的玛哈》和《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等绘画作品的作者,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_________。
9.贝尼尼是17世纪意大利________风格中最著名的艺术家。
10.《秋千》、《浴女》等绘画作品的作者,是18世纪法国罗可可画家________。
6._________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
7.17世纪的_________宫荟集了法国最优秀的雕塑家,集中体现了路易十四时代严谨高贵的官方艺术风格。
7.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______。
8.被称为______的艺术主宰了法国18世纪前半期,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
第4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一、填空题1.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早期的______,以两位艺术个性鲜明的大师为代表,一是现实主义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一是激情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鲁本斯。
[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案】尼德兰绘画【解析】尼德兰由于受世界宗教神权统治的时间比较长,使得祭坛画成为主要表现形式。
它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笔触细腻,画风细致。
主要代表画家有彼得·勃鲁盖尔和鲁本斯等。
2.《宫娥》是17世纪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______的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答案】委拉斯开兹【解析】17世纪的绘画称之为“委拉斯开兹时代”,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以现实主义为其主流风格。
委拉斯开兹(委拉兹贵支)以其冷静的观察力、形与色的完美结合创作了众多杰出的肖像作品,如《纺织女工》《宫娥》《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等。
3.18世纪上半叶欧洲居统治地位的艺术风格是宫廷中繁冗浮华的______。
[湖北美术学院2005年研、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研]【答案】罗可可风格【解析】罗可可风格盛行于18世纪上半叶。
它以上流社会贵族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
追求轻盈纤巧,精致细腻的风格,趣味甜俗,充满脂粉气。
4.18世纪以前的英国美术深受德国画家______和佛兰德斯画家凡·代克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研]【答案】小汉斯·荷尔拜因【解析】18世纪以前的英国美术主要是接受外来影响,德国的小汉斯·荷尔拜因、佛兰德斯的凡·代克先后受聘于皇家宫廷,分别称雄于16、17世纪的英国画坛。
二、判断题1.圣德列萨祭坛是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巅峰之作。
[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研]【答案】√【解析】著名雕塑《圣德列萨祭坛》描述了圣徒德列萨被天使之箭刺中心脏,在痛苦与欢欣交织中体验到上帝之爱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个雕塑是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