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按钮课外名句答案(图片拍摄)
- 格式:doc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4
高考英语核按钮参考答案一、听力部分1. A) 根据对话内容,女士询问男士是否需要帮助,男士回答说不需要。
因此,正确答案是A。
2. B) 男士提到他正在寻找一家书店,女士告诉他书店在银行的对面。
所以,正确答案是B。
3. C) 女士询问男士是否已经完成了作业,男士回答说作业太多,他还没做完。
因此,正确答案是C。
4. D) 对话中提到男士正在准备一个英语演讲,女士建议他不要紧张。
所以,正确答案是D。
5. E) 男士询问女士是否喜欢音乐,女士回答说她非常喜欢,尤其是古典音乐。
因此,正确答案是E。
二、阅读理解A. 阅读理解选择题6. A) 根据文章第一段,作者提到了他对英语的热爱,因此正确答案是A。
7. C) 第二段中提到了作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以正确答案是C。
8. B) 第三段描述了作者如何克服困难,因此正确答案是B。
9. D) 第四段中提到了作者通过学习英语获得的收获,所以正确答案是D。
10. E)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作者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因此正确答案是E。
B. 阅读理解填空11. 根据文章内容,第一个空格应填入“language”,因为文章讨论的是语言学习。
12. 第二个空格应填入“challenge”,因为文章提到了学习语言是一个挑战。
13. 第三个空格应填入“practice”,因为文章强调了实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14. 第四个空格应填入“skills”,因为文章提到了提高语言技能。
15. 第五个空格应填入“success”,因为文章最后提到了成功。
三、完形填空16. A) 根据上下文,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开始”的词,所以正确答案是A。
17. C) 根据句子结构,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尽管”的词,所以正确答案是C。
18. B) 根据语境,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学习”的词,所以正确答案是B。
19. D) 根据句子意思,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困难”的词,所以正确答案是D。
20. E) 根据文章内容,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努力”的词,所以正确答案是E。
诗歌鉴赏9 (1)“和”写蝉鸣与燕语一唱一和,既和谐又富有情趣。
雨珠用“撒”,证明骤雨来势汹汹,荷叶上呈现飞珠溅玉的景象。
(2)作者着力绘声绘色,燕语、蝉鸣、雨打新荷。
声情并茂;初绽的红花、婆娑的绿柳,色彩艳丽。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燕与蝉的唱和、雨珠与新荷的碰撞相映成趣。
10.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
此联的“有情”为点睛之笔,承前启后,总括了风的行为,使主题明确。
11.本诗的诗眼是“孤”。
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孤”字既表现了失群大雁的处境,又表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12.诗歌末句卒章显志,表达思乡之情。
首联写漂泊在外的凄苦,颔联写风餐露宿的艰辛,颈联写“落叶”引发乡愁,最后一句点明主旨,表达归乡无期的愁苦。
13. 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压圣洁的象征。
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14.诗的前四句描写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诗人心灵的清静和愉悦。
后四句调转笔锋,写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
可见狂夫是一个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笑对挫折、老而弥坚的志士形象。
15.这首词塑造了孙权年少有为,不断征战、具有非凡胆识和盖世武功的英雄形象。
词人人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讽刺了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和苟且苟安。
16.手法:对比,用典。
形象: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如今流浪憔悴、落魄江湖的词人形象。
17.“红”“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自然变化规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又将“流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的深意艺术地表达出来。
18.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参考答案·答题示例·答题提示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1单元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真题演练1.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设题取向在于方音辨正及多音字认读。
命题材料全部取自教材。
B.“餐霜饮雪”的“雪”应读xuě。
C.“谦逊”的“逊”应读xùn。
D.“青苔”的“苔”应读tái。
答案:A。
2.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和习惯性误读字的读音。
部分字词与江西省必修教材有联系,如“蟊贼”出自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涔涔”出自曹禺《雷雨》,“殒身不恤”出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等。
A.“给养”的“给”应读jǐ,指军队中人员的伙食、牲畜的饲料以及炊事燃料等物资。
要注意与“给(ɡěi)以”的字音字义区别。
C.“呱呱坠地”的“呱”应读ɡū,用来形容小儿的啼哭。
要注意和形容鸭子、青蛙等的响亮叫声的“呱呱(ɡuāɡuā)”的字音字义区别。
D.“角色”的“角”应读juã,要注意和“头角(jiǎo)”的字音字义区别。
答案:B。
3.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的能力。
本题考查了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其中“旋涡”的“旋”、“混搭”的“混”、“喷香”的“喷”、“扛鼎之作”的“扛”与“佝偻”的“偻”属多音字,其余都为单音字。
A.“捺”应读nà。
“捺”是个常用字,如果知道“一撇一捺”这个词语,就不难判断出“捺”的注音错误。
C.“扛”应读gāng。
“扛”是多音字,指“用双手举(重物)”时读ɡāng,指“用肩膀承担物体”读káng。
D.“拙”应读zhuō。
“拙”容易误读成第二声。
答案:B。
4.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主要考查形似音近(同或异)字、形异音近(同)字、多音字的读音辨析。
综合检测一1.D(A项,弦—旋;B项,讷,读“nè”;c项,熨,读“yù”。
)2.B(①“准绳”与“准则”都指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但“准绳”多做喻体,常用来比作“法律、法规”。
②眷念:想念。
眷念:(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故此处应选“眷恋”。
③“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
根据语境,应填“未免”。
)3C(“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应该换成“耳闻目睹”。
A穷庙富方丈,指单位穷而负责人富的现象;B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思谋划或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D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4A(B项语序不当,应将“维生素和矿物质”移到“总量”前;C项“积极进取”与“美好愿望”搭配不当;D项杂糅,应为“主管领导和管理部分对安全生产没有高度重视”或“安全生产没有引起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5B(原文说基因治疗是“取代病变基因”“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基因的表达”,而不是改造或改变基因;其次原文说“达到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B项缺少“某些”这个限制语。
)6B(A项中从原文看,不能完全肯定它们是否都是遗传性疾病;且目前只是克隆了这些疾病的基因,并没有说能完全治愈它们。
C项的错误在于,原文并没有提到克隆速度的问题。
D项中与基因的易感性没有关系。
)7C(A项中结论太武断,因为“大部分的人类疾病不是百分之百由遗传决定的”。
B项的错误在于,原文只是说“更好的办法是通过产前诊断”,而不能由此推断人类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其次,第二节说“基因治疗目前只针对体细胞,而不是针对生殖细胞”。
D项与原文不符,原本是“许多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过去都是不能治的,而现在能治了,而且治疗手段原来越有效。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纲考点解析【考纲解读】【考点透析】哪些是名句名篇?纵观近年高考试题,选句内容有下面四种情况:⑴揭示人类社会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如04年“辽宁卷”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08年“广东卷”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⑵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
如05年“天津卷”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06年“福建卷”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⑶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06年“全国卷Ⅱ”中第(2)小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08年“广东卷”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⑷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名句。
如04年“重庆卷”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粱惠王上》)、04年“辽宁卷”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本考点的考查目的主要是引导高中生继承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重视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丰富高中生的人文内涵,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的要求。
南粤高考直析【粤题精讲】1.(2008年广东高考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⑴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⑵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⑶,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