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2.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学习,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能正确区分地球“五带”和中国“五带”,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

3.知道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并会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价值目标:1.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重难点: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2.中国“五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3.中国的五带和干湿地区

难点: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一)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夏季南北普遍,南北温差。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

②北方靠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4.依据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和一个特殊的区。即中国“五带”。

、热带作物

(二)降水--分配不均

1.空间分布:自沿海向内陆

原因: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 (冬、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2.时间分布:(1)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少。集中在月。

(2)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北方较。

3.干湿地区的划分:

(三)气候类型

东部地区主要是气候和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气候,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气候。

(四)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区指的是受到影响显著的区域。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降水,非季风区降水。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

2、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的影响,降水自

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季。

3、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向推移,9月后由向撤退。所以,我国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或晚),结束(早或晚),雨季(长或短);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或晚),结束(早或晚),雨季(长或短)。

4、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造成灾害:当夏季风势力弱小,推进迟缓时,易引起,当夏季风势力强大,推进迅速,易引起。

5、我国季风气候也有很强的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___,与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气温偏,夏季气温偏。

(四)多特殊天气

1、寒潮是一种在时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它会带来急剧、、、有时还伴随天气。

2、梅雨是(时间),地区常常出现的天气。

3、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月,尤以7-8月为多(夏秋季节)。多发地区是东南沿海各省,以台、粤、闽、浙居多。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天气。但台风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4、沙尘暴主要是指我国地区和地区,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季时,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

四、【合作探究】

(一)气温

1.月份O℃等温线经过我国的一线。

2.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原因:。

评价任务1.

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原因:,热量不易散发,有“火洲”之称,(二)降水

空间分配

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一线一致,此线以北大都于800毫米,但东北长白山区可达800~1 000毫米。

2.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相当。西北内陆地区除新疆西北部达400毫米外,大多不足200毫米。时间分配

从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月。

评价任务2.我们生活的家乡大致的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我们是属于哪类干湿地区

(三)复杂多样的气候

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评价任务3.说出我们这里是什么气候类型

(四)季风气候显著

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2.探究冬夏季风

(1)、我国东部是世界上典型的气候分布区,左图为我国(冬、夏)季盛行风向图,气流来自我国北部的西伯利亚。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吹偏(南、北)风,气温较(高、低),降水量较(多、少)。

(2)、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右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____ (冬、夏)季风。 ①气流是_____季风,来自________洋。 ②气流是_____季风,来自_________洋。

(3) 我们把受①和②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E _______区,E 区内降水较________,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不够明显,则称为F__________区, F 区则降水较

(4)

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有利 不利 评价任务4.为什么夏季风是影响中国降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第二课时(练习案)

1.关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最准确的叙述是( )

A .东部少,西部多

B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南方少,北方多

D .降水年际变化小 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气象灾害是( ) A .洪涝

B .干旱

C .台风

D .寒潮

3.春节期间,广州的花市鲜花斗艳,哈尔滨的冰灯色彩斑斓。说明我国冬季气温( ) A .普遍寒冷

B .南暖北寒

C .北暖南寒

D .普遍温暖

4.下列地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准噶尔盆地

C .山东丘陵

D .青藏高原

5.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台湾的莲雾、荔枝。这说明我国( )

A .夏季普遍高温

B .季风气候影响大

C .降水差异明显

D .气候差异显著

6.“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歌词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种气候特征(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南北温差大

D .海洋性特征明显

7.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高低不同

B .距海远近不同

C .纬度高低不同

D .昼长时间不同 8.我国适合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是因为( )

A .海陆兼备

B .海洋性气候显著

C .气候复杂多样

D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9.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10.当我国某一年夏季风较强时,容易出现( ) A .西涝东旱

B .东涝西旱

C .南涝北旱

D .北涝南旱

11.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6.5°E 的地形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属于亚热带,②地属于暖温带

B .①地属于湿润区,②地属于半湿润区

C .①地属温带季风气候,②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①地种水稻,一年两熟;②地种小麦一年一熟 12.关于图中地理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1线为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2线为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

C.3线为我国人口分布界线 D.4线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13.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很长,主要原因是()

A.当地政府规定的,为了让学生好好过年

B.寒假时间长是为了充分休息,有利于身体健康

C.学生喜欢放长假D.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

14.如图四图,按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干湿地区图、温度带图、内流区图与外流区图的

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15.关于我们的家乡潍坊博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B.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春小麦和玉米

C.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D.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干热风

16.关于如图所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B.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该区域主要属于湿润区D.云南省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

17.图中字母代号与“气温曲线降水柱状示意图”对应的正确的一组是()

A.A﹣﹣甲B.B﹣﹣乙C.C﹣﹣乙D.D﹣﹣甲

18.“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据此可推断玉门关大致位于()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D.黑河﹣﹣腾冲一线19.就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言,我们家乡潍坊属于()

A.亚热带、半湿润地区B.暖温带、湿润地区C.亚热带、湿润地区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20.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危害严重。下列自然灾害与频发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干旱、寒潮﹣﹣华北地区B.滑坡、泥石流﹣﹣东北地区

C.海啸、冰雹﹣﹣西南地区D.台风、泥石流﹣﹣西北地区

2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青藏高原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C.海洋性气候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22.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是()

A.连降暴雨B.农业用水量减少C.气温升高D.植被破坏严重

23.下面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B.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C.气候复杂多样D.气候类型单一

38.读“影响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图”,回答问题。

(1)寒潮和台风都属于自然灾害中的灾害。

(2)气象台2020年2月20日9时25分对①省(区)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该省(区)农业部门以为主。

(3)寒潮路径B跨过②秦岭﹣淮河,到达被称为“鱼米之乡”的③平原。

(4)由于④山脉的阻挡,寒潮对福建影响小;但是到了夏秋季节,台风经常肆虐福建,持续暴雨可能引发的灾害有(任写一种)。

(5)当台风来临时,我们要做好相关的防御措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继续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B.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C.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广告牌D.人员勿随意外出,危房人员及时转移39.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吐鲁番、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和。

(2)图中北京为气候;降水最多的月份是月,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

(多/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3)看图分析,北京郊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4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A C

(2)图中数码①和②代表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为季风,来自洋。②为季风,(提示:按风向命名)(3)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南方雨季(填“长”或“短”)于北方雨季。

(4)你所在的学校属于区(填“季风”或“非季风”)。

2.1 二次函数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2.1二次函数 主备:曹玉辉 副备:孙芬 李春贺 审核: 时间:2015年1月24日 一、学习准备: 1、函数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 ____(__ ______),当 时,是正比例函数。 回顾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a 、经过的象限;b 、增减性;c 、与x 、y 轴交点坐标。 3、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 _ ___(__ ______)。 回顾反比例函数的性质:a 、经过的象限;b 、增减性; 4、一正方体的棱长为2x ,则它的面积y 与x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的面积为s ,半径是x ,则圆的面积s 与x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能正确识别二次函数。 2.会用二次函数的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三、自学提示: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仔细观察下列函数的特征,结合课本回答下例问题: 2y x = 24y x = 2s r π= 224y x =+ 232y x x =- 2521y x x =-+ 250100+50y x x =+ 以上函数中,含有________个变量,自变量x 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次。 我们把形如y=____________ _____(其中 )的函数通称二次函数。 其中:a 叫做___________,b 叫做______________,c 叫做_________________ 注意:2 (0)y ax bx c a =++≠中,若a=0,则函数变为________________,即为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函数中,(x,t 是自变量),哪些是二次函数? (1)y=21- +3x 2 ,(2) y=2 1 x 2+x 3+25, (3) y=22+2x, (4) s=1+t+5t 2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函数中,二次函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x y 322 += ②2 5x y -= ③ 2521 32+--=x x y ④2 62x x y -= ⑤2 51t t s ++= ⑥ 1)1(32+-=x y ⑦ 21 x y = ⑧2r v π=⑨ 2321 x y +- = 2、圆的半径是1cm ,假设半径增加x cm 时,圆的面积增加y cm 2 。 (1)y 与x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圆的半径增加2cm 时,圆的面积增加______________cm 2 。

高中数学 第2章《框图》第二章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选修1-2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数学 第2章《框图》第二章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选修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顺序结构、流程结构、循环结构 C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流程结构、 D 、流程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 2.下图给出的是计算20 1614121++++ 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i>10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画工序流程图类似于算法的流程图。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在工序 流程图中可以出现循环回路C. 工序流程图中的流程线表示相邻工序之 间的接关系D.结构图中基本要素之间一般为概念的从属关系或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4.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一个程序的算法步骤是可逆的 B 、一个算法可以无止境地运算下去的 C 、完成一件事情的算法有且只有一种 D 、设计算法要本着简单方便的原则 5、给出以下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 A.求输出a,b,c 三数的最大数 B. 求输出a,b,c 三数的最小数 C.将a,b,c 按从小到大排列 D. 将a,b,c 按从大到小排列 第5题目 第6题

6、右边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数x 的奇偶性: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 A.m=0 7、右边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A.17 8. 下列哪个不是算法的特征() (A )抽象性 (B )精确性 (C )有穷性 (D )惟一性 9. 下列给变量赋值的语句正确的是() (A )3:=a (B )a +1:=a (C )a :=b :=c :=3(D )a :=2b +1 10.阅读下列程序: 输入x ; if x <0,then y :=32+π ; else i f x >0,then y :=52+-π ; else y :=0; 输出y .如果输入x =-2,则输出结果y 为() (A )5+π(B )3+-π (C )5+-π (D )3+π 11、在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输出S 的值为() (A )3 (B )7 (C )12 (D )17 12.程序框图中的判断框,有1个入口和( )个出口. (A )1(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导学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 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阅读〗P39~41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占多少?它的存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它在空气中的含量 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引起。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炎热无法居住,土地。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有关。 问题讨论并展示: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拓展】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叫做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其中二氧化碳是含量最高的温室气体。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你一定观看到过舞台上产生的“云雾”吧,你能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吗?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CO 2(干冰) 通常将固态二氧化碳叫,常压下,温度高于-78℃时,干冰能直接变成而没有液体留下,干冰在气化时要环境中的热量,使得环境的温度,环境中的凝结成。 归纳:“干冰”的用途有。 2.色、味、态 (实验)观察CO2的颜色气味 3.密度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比较CO2的密度与空气密度? 4.溶解性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能溶于水 5.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P45 结论: [CO2的这一性质是(“物理”或“化学”)性质]

2.把下列四个反应划分成两类,说出这样分的依据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总结: 叫化合反应 叫分解反应 一变多是 反应,多变一是 反应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 .开展植树造林,增强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 .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2.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 D .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 2释放O 2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 2释放CO 2 C .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8.为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燃料的使用 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 ③禁止滥砍滥伐 ④开发新能源 ⑤利用水力发电 ⑥植树造林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课后作业】1.下列过程中,只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 A .干冰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 C .二氧化碳灭火 D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在右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体的试管, 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 的是 ( ) 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3.根据右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 型管A 、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假设:①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②瓶 口密封且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 NaOH 溶液可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 A .A 处上升, B 处下降 B .A 、B 两处都下降 C .A 处下降,B 处上升 D .A 、B 两处都不变 4.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的是( ) A .铜绿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双氧水 ———→水+氧气 D .二氧化碳+水 —→ 碳酸 加热 加热 点燃 二氧化锰 点燃 二氧化锰 加热

第二节-中国气候教案(2)

双湾中学教案 NO: 14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 难点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其形成原因。 教学 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教具地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二)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的时间分布: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2、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过程教学: 第 2 课时 一、复习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哪个特征?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回答,小结,前面我们了解到我国有着不同的温度带,那么我们在从降水和干湿地区两 个方面来看看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探究、学习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降水的分布: 1、引导学生读P31 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快。回答,并 总结归纳: (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 (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和冬季的0℃等温线大体一致) (3)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 修改与补充

-兰州-拉萨一线) (4)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哪里?(塔里木盆地) 2、提问从“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交流,小结: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同时课本上还告诉我们: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也很不均匀的,主要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为什么呢?我们在后面的季风气候中再来说明。 3、读图,交流,明确:我国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布: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B、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1、讲述: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那么,我们看看课本P33阅读材料和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2、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中国干旱地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的温度带的划分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我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1月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多,因为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要求阅读P33列表了解: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四、目标达成:完成“填充图”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习题。 课 后 记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2.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学习,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2.能正确区分地球“五带”和中国“五带”,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 3.知道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并会分析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价值目标:1.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重难点: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2.中国“五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3.中国的五带和干湿地区 难点: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一)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夏季南北普遍,南北温差。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 ②北方靠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4.依据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和一个特殊的区。即中国“五带”。 、热带作物 (二)降水--分配不均 1.空间分布:自沿海向内陆 原因: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 (冬、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2.时间分布:(1)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少。集中在月。 (2)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北方较。 3.干湿地区的划分: (三)气候类型 东部地区主要是气候和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气候,海南、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气候。 (四)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气候区指的是受到影响显著的区域。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降水,非季风区降水。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一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 2、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的影响,降水自

第二章 第二节 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编制人:刘海波复核人:吕顺使用时间:2012 年 10 月日编号:7 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 思维导航:从生活中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体验它们的影响因素。 一、合作学习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35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二、课堂小练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 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二次函数学案(全章)(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课时 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学习准备 1.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 是 的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其中k 、b 是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 (其中k 是 的常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 (k 是 的常数)。 二、解读教材——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3.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 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 个橙子,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 个,那么y= 。 4.如果你到银行存款100元,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 ,一年到期后,银 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那么你能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吗? 。 5.能否根据刚才推导出的式子y=-5x 2+100x+60000和y=100x 2+200x+100猜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吗? 一般地,形如y =ax 2+bx+c(a ,b ,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它 例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2 32 1x y +- = (2)112+= x y (3)x y 222 += (4)1t s +=(5)22)3(x x y -+= (6)210r s π= 即时练习(1)2x y = (2)212= x y (3)) 1(+=x x y (4)1132 --=)(x y (5)c ax y -=2 (6)12+=x s 三、挖掘教材 6.对二次函数定义的深刻理解及运用 例2 若函数1232 ++=+-kx x y k k 是二次函数,求k 的值。 分析:x 的最高次数等于2,即k 2-3k+2=2,求出k 的值即可。 解: 即时练习:若函数1)3(232 ++-=+-kx x k y k k 是二次函数,则k 的值为 。 四、反思小结 1.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2.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 ,c 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3.二次函数y=ax2+bx+c(a,b ,c 是常数,a≠0)的几种不同表示形式: (1) y=ax2 (a≠0); (2) y=ax2+c (a≠0且c≠0); (3) y=ax2+bx (a≠0且b≠0)。 4.二次函数定义的核心是关键字“二”,即必须满足自变量最高次项的指数为_____,且______项系数不为_____的整式。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与性质 一、学习准备 1.正比例函数y=kx(k ≠0)是图像是 。 2.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像是 。 3.反比列函数y=k x (k ≠0)的图像是 。 4.当我们还不了解一种函数图像的形状时,只能用描点法研究,描点法的一般步骤 是: , , 。 二、解读教材 2值) (2)根据图像,进行小结:

2.2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教与学重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 教与学难点: 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教与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亚洲的气候特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季风气候显著,也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特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5页——37页和图2——2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叫季风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3)、为什么说季风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 (2)教师点拨: 大陆性与海洋性的区别在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比较大,由于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因此气候具有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在北回归线附近,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而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却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8页——41页,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哪些? (2)说出寒潮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 (3)台风发生的时间,伴随的天气状况及产生的危害?并说出 个性化修改

第二章--导学案(学生)

第二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导学案 一共价键 1.本质 在原子之间形成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 具有和。 3.分类 分类依据类型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σ键电子云“头碰头”重叠π键电子云“肩并肩”重叠 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是否偏移 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单键原子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双键原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三键原子间有三对共用电子对 特别提醒(1)只有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才能形成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当两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大于1.7)时,不会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离子键。 (2)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4.键参数 (1)概念 (2)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①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② 5.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如CO和N2。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共价键的成键原子只能是非金属原子( ) (2)在任何情况下,都是σ键比π键强度大( ) (3)在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化学键( ) (4)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 ) (5)s-s σ键与s-p σ键的电子云形状对称性相同( ) (6)σ键能单独形成,而π键一定不能单独形成( ) (7)σ键可以绕键轴旋转,π键一定不能绕键轴旋转( ) (8)碳碳三键和碳碳双键的键能分别是碳碳单键键能的3倍和2倍( ) (9)键长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半径之和( ) (10)所有的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 2.N≡N键的键能为946 kJ·mol-1,N—N键的键能为193 kJ·mol-1,则一个π键的平均键能为__________,说明N2中________键比________键稳定(填“σ”或“π”)。

二次函数导学案(全章)

第1课时二次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 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3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并能利用概念解答相关的题型。 【课时类型】概念课 【学习过程】 、学习准备 1 .函数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 y 值,那么我们 称 ________是_________ 的函数,其中 __________ 是自变量, _________ 是因变量。 2 ?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y= ( 其中k 、b 是常数,且kN );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y = ( 其中 k 是 _________________ 的常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y= (k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常数)。 二、解读教材一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3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 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 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 5个橙 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 y 个,那么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你到银行存款100元,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 x , —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 期储蓄转存。那么你能写岀两年后的本息和 y (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能否根据刚才推导出的式子 y=-5x 2+100x+60000和y=100x 2+200x+100猜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吗? 一般地,形如 y = ax 2+bx+c (a ,b ,c 是常数, 理解并熟记几遍。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即时练习: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2 1 2 (1) y x (2) y x 2 子。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 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 个橙子, 1 2 1 (1) y — 3x (2) y 2 2 x ⑶ y 22 2x (4) s 1 t (5) y (x 3)2 x 2 (6) s 10 r ⑷ y 3( x 1)2 1 (5) 2 y ax c (6)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气候 北回归线既穿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和和我国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让我们走进本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并记住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运用地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大致范围,并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3)通过我国与同纬度地区气温与降水的比较得出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的结论。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在了解本课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结合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和地图,在尽可能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认真思考相关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记录发现的地理问题。接下来就看你的了,相信你是最棒的! 1.气候复杂多样 阅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复习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种类、分布 地形和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1).季风区是指受影响较大的地区,降水;非季风区是指受影响较小或基本不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 (2).比较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填表,并结合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来自陆地还是海洋风向 冷暖、干湿 状况 影响因素 影响范围大 小 冬季风 夏季风 从图中找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是等山脉,该线以东为季风区, 以西为非季风区。 (3)___________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 __________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大陆性气候显著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中国的气候也有很强 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_____,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________,夏季明显_______。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与课后分类作业

七星关区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组

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2.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二、新课引入 1.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米,现准备在地面的 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 都相同,根据这一情境,结合已知量你想求哪些量?你能根据条件列 出关于这个量的什么关系式? 如果设所求的宽度为x m,那么你能列出的方程为: 2.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 继续找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如果设中间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余4个数分别为 你列出的方程是: 3.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 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cm,你列出的方程是: 三、探究新知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议一议” 写出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 观察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1.只含有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 (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我们把(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分别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和.练习巩固: 1.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是 (1) ax2+bx+c=0;(2)2(x2-1)=3y; (3)2x2-3x-1=0; (4)1 x2 - 2 x =0; (5)(x+3)2=(x-3)2; 2.将方程(2x+1)x=(3x-2)x+2化简整理写成一般形式后,其中a= 、b= 、c=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导学案2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生活在小镇上的丁一同学的初中是在自己家附近上的。他与其他来自周围农村的同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感,因为他每天可以回家吃饭、睡觉,而其他村庄来的同学则多数每周回家一次,寄宿在学校。即使偶尔能回家一次的同学也要骑自行车走上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的路。丁一的高中生活是在20千米外的县城度过的,他也体会到了长期住校的生活。虽然这种住校生活有很多家庭生活中没有的乐趣,但他还是很想经常回家。他的高考目标是考上北京大学,如果实现目标,那要到更遥远的城市——北京。 思考:为什么不在丁一生活的小镇建一所大学呢? 答案:点拨: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级别是不同的。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大学一般是比较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 (1)划分标准:通常是以城市__________来划分的。 (2)等级:从小到大一般可分为______、城市、________、特大城市等。 2.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________和广大的______地区。 (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______。 (3)城市等级和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的关系。

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 高多____ 少 低____ 小____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 在同一个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__________。 2.启示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____,相距较____;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____,相距较____。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__________的:等级较____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____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读教材图2.1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可获得以下信息:(1)图示城镇共分三级,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2)每个大城市的周围有若干个中等城市,每个中等城市周围又有更多的小城市;(3)等级较高的城市间距离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间距离近;(4)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答案:一、1.(1)人口规模(2)集镇大城市 2.(1)小城镇农村(2)界线(3)大少多 二、1.空间组合 2.(1)少远多近(2)层层嵌套高低 知识点一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级别、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 1.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之间的关系。 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城市距离

二次函数 学案

30.1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习重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难点】二次函数的判断. 【读书思考】阅读课本第内容,思考:1.什么是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在课本上是从形式上定义的,特别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 2.根据实际意义如何列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过程】(类比一次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形如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 二、自主学习: 1、如果改变正方体的棱长x ,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y 会随之改变,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 2、二次函数关系式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3、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4、思考:二次函数y= ,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 0? 。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 三、典题解析 例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各项对应项的系数. (1)y =1-3x 2 (2)y =3x 2+2x (3)y =x (x -5)+2 (4)y =3x 3+2x 2 (5)y =x +1x 例2.已知y=(m -4)x m2-3m-2+2x -3是二次函数,求m 的值 四、巩固练习 1.观察:①26y x =;②2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32y x x =-;⑤ 213y x x =-+;⑥()2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数有 。(只填序号) 2.2(1)31m m y m x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3.若物体运动的路段s (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为252s t t =+,则当t =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 4.二次函数23y x bx =-++.当x =2时,y =3,则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 5.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 )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 ,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 的栅栏围住(如图).若设绿化带的BC 边长为x m ,绿化带的面积为y m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案(无 答案)湘教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和温度带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冬季夏季气温特点,由于受纬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辩证观。 二、重点难点;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重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 悬殊的原因是难点。 三、预习任务: 1、-----------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2、我国气候复杂的原因有哪些? 3、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是----------,夏季气温特点是--------------------------------。

做活动。阅读29页----------30页,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有哪些? 5、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有哪些? 6、我国温度带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区。 7、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作物熟制是-----------------、----------------------。 8、塔里木盆地属于---------------带,东北平原是----------------带,云贵高原是-----------------带。 四、预习诊断:阅读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 冬季,漠河和海南岛相比,漠河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得到的光热------------(多、少),气温-----------(高、低);海南岛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得到的光热------------(多、少),气温-----------(高、低);再加上漠河靠近我国-------------的发源地,寒冷的-------------加剧了漠河的严寒,所以我国冬季气温-----------------。 五、预习质疑---------------------------------------------------------。

必修二化学第二章 导学案

2.1.1 化学能与热能(一) 导学案 【学习目标】2min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3.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指导自学】6min 1. 什么是化学键?它有哪些主要类型?其特点各是什么? 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3. 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不同的物质不仅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合作探究】20min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吗?(课本P32 思考与交流) 2. 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和新化学键的过程。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不相等。 3.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并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教师点拨】5min 1. 2H→H2中的能量变化,说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画出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示意图,说明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因素。 【课堂小结】2min 【当堂检测】10min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2. 放热反应一定是() A.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少 B.贮存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已知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新 版)商务星球版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3.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重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自主学习】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看课本p31,完成题目。 1.海拔指。 2.相对高度指。 3.完成课本读图2-2-1 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1.研读教材P32图2-2-2,完成下表

2.讨论五种地形的差异?(高原与平原、山地与高原、山地与丘陵)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 看课本p32-33,完成题目。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 ⑴图中A点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该图的等高距为____________米。 ⑵图中B点海拔是_______________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______________米而小于_______________米。 ⑶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__处(C或D)。 探究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结合教材P35图2-2-8“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 200m以下用色,表示 200~500m用色,表示 500m以上用色,表示 【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