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62.42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考务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考务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考务工作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给学校管理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校考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对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考试安排不合理1.问题表现:有些高校在考试安排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比如考试安排时间过长,考试科目重叠等。
这些不合理的安排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同时也会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
2.对策建议:对于考试安排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考试安排机制,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科目,避免出现考试排期冲突的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来进行智能化排课和考试安排,从而提高排课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1.问题表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中愈发严重,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作弊工具,给考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对策建议:针对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场监管,采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来监测和防范作弊行为。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
三、考试结果统计不准确1.问题表现:有些高校在统计考试成绩时存在统计不准确的情况,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影响,同时也会给招生工作带来麻烦。
2.对策建议:针对考试结果统计不准确的问题,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考试成绩统计机制,确保成绩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成绩管理系统来进行成绩统计和审核,避免人为因素对成绩统计造成影响。
四、考试安全隐患存在1.问题表现:在考试期间,有时会发生考试安全隐患,比如考场设施不完善、考生流程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考试的正常进行。
2.对策建议:对于考试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对考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考试场所的安全和舒适性。
优化考生流程,采用智能化考务管理系统来管理考生的报到、签到和离场过程,提高考试安全保障水平。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的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对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目前,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存在以下问题:大学成绩考核制度过于注重单一的学术成绩评价。
目前的大学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只注重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
需要在大学成绩考核制度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现有的大学成绩考核制度过于功利化,以追求高分为首要目标,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缺乏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需要在大学成绩考核制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
目前的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存在一些不公平和主观性的问题,如试卷阅卷标准不一、考试难易度不统一等。
这导致了成绩的公正性不足,学生和家长对成绩的认可度低。
需要建立科学公正的成绩评价制度,明确考试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加强对教师评价的监督和督促,确保成绩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大学成绩考核制度对于学习动力的引导不足。
目前的大学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外在激励,如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而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在奖励,而非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需要在大学成绩考核制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革对策:在大学成绩考核制度中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
试论当前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考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考试管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但近年来,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中,一成不变的考试方式与流程,风险监控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层出不穷,高校考试管理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更好的顺应时代潮流,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好服务,是高校考试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考试管理高校教学中,考试管理旨在保障考试的公正、科学与公开性。
当前,我国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中,内容复杂且周期性强,考试项目多。
一般高校教学中,教务处负责处理考试管理工作,例如期中期末、补考、清考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
这些考试规范比较明确,且要严格依照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确定考试费用、考生资格审查及考点申请等。
但因高校考试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比如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的试卷评阅规范性差及教考分离不明显等,这些问题对考试管理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而“依法治考”已成为现代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形势,所以高校逐步完善考试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1.改革考试内容。
高校考试中,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确保学生“三基”掌握情况得到充分反映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试题中应尽可能避免知识机械记忆与再现,充分发挥考试塑造作用,以此促使考试能全面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当前高校考试管理中,制订考前方案,将考试与教学目标融为一体,根据教学大纲符合性的特点,检测考试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的,一方面,帮助老师梳理命题思路,克服出现随意性的考试命题;另一方面,在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提高信息化考试管理水平。
(1)考试形式的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少纸或无纸化考试形式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例如通过试题库命题,利用计算机上机考试,应用机读卡方式进行英语考试,有的甚至采用网络考试。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研究与改革探索作者:徐荣丽,高菊玲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24期内容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考试考核方式层出不穷。
从最初的单一形式考核测试到结合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的综合考量。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能力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从考试制度的方式、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现行高职教育的考试制度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改革考试制度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探索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考试制度鲜为研究,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十余年,现以所在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考试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考试制度的出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前进的车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有科举、现有中考、高考。
考试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年代。
以前常流行的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句俗语委婉说出了考试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意义。
那就是考试的两大功能,检验和选拔。
归根到底是起一种评价作用。
二.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笔者所在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国有公办全日制综合型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下设风景园林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
各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均采用了二级管理模式,有各自的教务办、学工办以及各教研室、实训室等。
在考试过程中,由各教务办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在一定的考试段内安排各自学院的考试,包括课程,考试地点,监考老师,巡考老师等。
学校的教务处会同督导部门只是起一个监督检查的作用,完全给二级学院自主权利。
(1)考试形式1.理论考试。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高考改革制度是指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解决中国高考过分应试化、分数至上的问题,促使教育回归素质教育本质。
这一改革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变革的路径。
本文将探讨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
一、培养综合素质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跳出传统的分科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开拓眼界、培养技能。
学校也应该加强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广泛丰富的综合实践机会,如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二、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高考改革倡导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以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口头答辩、实验操作、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文科类考试中,可以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交流能力。
三、强化学生自主选择权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增加学校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学校可以制定灵活可行的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高考改革要求建立起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经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可以开展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学校还可以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升学指导和职业规划。
五、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高考改革要求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
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专家、企业家等参与教学活动,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信息和经验。
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近年来,学校考试管理制度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教育变革的不断推进,学校考试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改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一、重视学科综合能力的评价传统的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往往过于注重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察,而忽视了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学科综合能力包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等。
因此,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科综合能力的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如开放性题目、实践性考察等。
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应该借鉴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验,逐步取消过分繁琐的考试,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
此外,可以采用模块化考试制度,将学科知识划分为不同模块进行考核,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三、推进开放式考试传统的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往往偏向机械的知识运用,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考察。
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应该引入开放式考试形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
开放式考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模式。
多元评价体系可以包括考试成绩、学科竞赛成绩、课堂表现、学生项目作品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同时,多元评价也能够减少单一成绩对学生前途的决定性影响,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考试模式让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和教材,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的考试管理制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主题研究、参加学科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强化课程的质量管理学校考试管理制度更新需要与课程的质量管理相结合。
深化考试改革实施方案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为深化考试改革,我们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推动教育体制的优化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将就深化考试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包括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
其次,应该推进考试内容的改革。
当前的考试内容大多偏重于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我们应该逐步推进考试内容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考试内容更贴近实际应用,更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另外,我们还需完善考试监管制度。
当前的考试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了一些舞弊现象的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考试监管制度,加强对考试环境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打击各种舞弊行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教师在考试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考试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革。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
考试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考试改革的意义和目的,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深化考试改革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推进考试内容的改革,完善考试监管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考试改革向更加科学、公正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自学考试是指由考生自主学习、选择考试科目和时间地点,通过考试获得相应学历和学位的一种教育考试制度。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推广,从单一考试方式到多元化考试方式,从非全日制到全日制,从地方水平到国家水平,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改革与发展历程自学考试制度最早是在我国的少数高校试点实施,主要面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年限长的在职人员。
从1989年开始,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始试点,并且逐步推广开来。
199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自此,自学考试制度逐步走向全国,形成了今天的覆盖全国的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在改革的过程中,自学考试制度也不断进行着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的改革。
最为显著的改革之一是2000年实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试行方案》,该方案逐步将自学考试制度纳入到国家统一的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实施全国统一的招生政策。
这一举措使自学考试制度走向了规范化、全国化,也为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也伴随着考试方式的多元化。
最初,自学考试只有笔试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自学考试也逐渐引入了网络考试、开放书面考试等新的考试方式,为考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考试途径。
二、问题与挑战在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随着自学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试管理和监督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因为自学考试的特点是由考生自主学习,自己报名参加考试,所以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必须要加强,确保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自学考试制度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质量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一些考生由于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有限,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一、引言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式陈旧、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制约了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改革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大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单一:目前,大多数大学的考试评价标准仍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评价方式陈旧:目前,大多数大学的考试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纸质考试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由于考试评分标准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以及考试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作弊、抄袭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高分,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也破坏了大学教育的诚信体系。
三、大学教育中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措施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考试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例如,可以增加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考察,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2.引入多种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纸质考试外,可以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设计、课堂发言等。
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加强监管和惩戒力度:为了保证考试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应该加强监管和惩戒力度。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考试监管制度,对作弊、抄袭等不正当行为进行严厉惩戒,并加强对监考教师和评卷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评分标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高校考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高校考试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涉及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选拔、学位授予等重要方面,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考试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考试组织不规范。
考试组织不规范是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试场地选址不当,考试监管不到位,考试时间安排不当,考试试卷编写不规范等。
二、考试安全问题突出。
高校考试存在一定的考试作弊现象,这是考试安全问题的表现之一。
一方面,考生怕失利而作弊;另一方面,学校未能严格监管和管理。
三、考试管理制度不健全。
考试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具体表现在缺乏保密制度、违反考试制度的处罚措施不够严格等方面。
四、考试评分不公正。
考试评分不公正是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分标准不规范,评分人员不专业,评分结果不客观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考试管理的组织和规范。
高校要完善考试组织流程,制定科学的考试方案,统一规范考试管理。
各高校宜设立专门负责考试管理的机构或部门,加强对考试的组织和监督。
二、加强考试安全管理。
高校要加强对考试安全的保障,制定严格的考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监测和反作弊措施。
同时,各高校还需要将整个考试过程和考试成绩与考生绑定,杜绝代替考试、代学习等作弊行为。
三、健全考试管理制度。
高校要进一步健全考试管理的制度体系。
要统一考试标准,规范评分程序,加强评分科学性和公正性,建立评分结果公示制度等。
四、加强考试评价体系建设。
各高校要形成有效的考试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加强对考试结果的科学评估。
总之,高校考试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管,规范考试流程,维护考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选择质量,使高校考试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严格高等学校考试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6.05.29•【文号】•【施行日期】1996.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严格高等学校考试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年5月29日)近几年来,我委多次发出通知或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加强学风建设,抓好考试管理工作,在二、三年内使考风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这项工作在各地、各部门、各高校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部分学校考试管理不严,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促进考风根本好转,真正树立优良的学风,特作如下通知:一、考试既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检验,反映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考试必须做到真实、严格、公正。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要长期坚持把考试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任务,抓紧抓好,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学风,提高教育质量。
二、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的学生,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
对于作弊手段恶劣,性质严格的要予以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
教师和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在试题命制、考试监考、试卷评改等方面,违反纪律的,更要严肃处理。
三、要加强对全体学生、教师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在考试纪律方面的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及时总结考试管理经验,努力使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在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中,要注重以事实为依据,对违反考场规定而未构成作弊行为与已构成作弊行为的,要分清性质区别处理,避免处理失当。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高教)厅要督促检查本地区高校考试管理与学风建设的情况,在高校学生考试期间,要组织力量进入高校巡视、抽查考场;对发现问题较多的学校,要重点处理。
高考制度改革效果调查报告一、引言自高考制度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高考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调查与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考制度一直扮演着人才选拔的重要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学科过分重视记忆与应试能力,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
因此,高考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三、综合评估1. 学科设置调整通过对学科设置的调整,高考制度改革使得高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的学科设置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2. 考试评价方式改变高考制度改革取消了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评方式,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和会考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这种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对记忆能力的过分侧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发展。
3. 录取机制创新改革后的高考制度在录取机制上进行了创新,逐步取消高分偏差录取和单一指标的选拔模式,鼓励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的选拔标准。
这样的改变有效地减少了对学生的应试压力,提高了公平性和公正性。
4.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得到了优化。
一些传统的优势学科被重新认识和评价,更多的关注参与度较低的学科和专业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潜力。
5. 对学习方式的影响高考制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死记硬背已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学生更加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这种转变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问题与挑战1. 评价体系建设亟待完善虽然高考制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评价体系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2. 学生压力仍然较大尽管改革后高考制度减少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侧重,但仍然存在学生压力较大的问题。
高校考务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考务工作是保障考试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高校考务工作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考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考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1. 考场环境不佳,影响考生心态。
解决方法是提前检查考场,确保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座位整齐,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
2. 考场布置不合理,导致考生作弊。
可以采取合理的考场布局,使监考员有良好的视野,同时加强对考生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作弊行为。
3. 考场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考生迟到或者错过考试。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及时向考生和监考员发送考场信息,并提前安排好交通和考务人员,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准确。
二、考试试卷方面的问题及对策1. 试卷印刷质量不好,导致考生答题不清晰。
可以通过与印刷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印刷检查,确保试卷质量。
2. 试卷命题不科学,题目难度过大或过小。
建议组织专家进行试卷的评审和修订,并注重试卷的整体平衡和灵活性,以确保试题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3. 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考生答卷不充分。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确保考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试卷。
三、考务人员方面的问题及对策1. 考务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下。
可以通过考务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建立考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2. 监考员工作不认真,未能有效监督和管理考场。
可以加强对监考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完善监考员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监考工作的质量。
3. 考务人员缺乏沟通和协调能力,容易引发工作冲突。
可以通过加强考务团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考务人员的协作能力,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冲突和问题。
高校考务工作常见问题主要包括考场管理、试卷问题和考务人员问题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组织措施,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培训,提高考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考试改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第一章引言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对学校、家长和社会也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考试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许多学生有严重的应试心态,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限制了他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的能力。
所以,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思考如何让它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考试的问题与挑战在许多教育系统中,考试已经成为了评定学生和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学生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会形成一种应试心态,也就是说,只为了考试而学习。
其次,考试的成绩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不一定相符合,因为有许多知识不能单靠考试得到衡量。
最后,考试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评价。
第三章考试制度改革的探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革新。
首先,考试的目的应该更加明确,它不仅仅是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考试内容的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最后,在考试的评价方法上,也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更多元化和形式化的评价方式,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教育实践在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
只有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问题和经验相结合,才能统一知识的内涵,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和自主,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考试改革的结合教学实践与考试改革的结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
对于现有的考试制度,从实践中获取更多与知识学习有关的问题,方便考试科目的设计,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多地综合应用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高校课程考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过于侧重成绩等。
为此,本文对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考核改革方案的建议。
本文对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指出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
展望了未来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有望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探索、问题、现状、路径、方案、评估、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考试成绩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等。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的新途径,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参与式评价等。
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不同,如何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寻找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和探索,旨在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考务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高校考务工作更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校考务工作负责着学生的考试安排、监督和管理,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高校考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考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考务工作常见问题1.考试安排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考试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考生因时间冲突或者考试科目冲突无法正常参加考试,影响考试公平性。
一些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安排了多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使他们难以应对,严重影响了考试效果。
2.考试作弊问题严重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正之风,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现象严重,给高校考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一些考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试题答案,甚至有人利用通讯工具传递信息。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考试公平性,也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声誉。
3.监考工作不到位一些教师对监考工作不够重视,监考纪律不严,导致一些考生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
而一些教师本人也存在因私废公,监考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严重影响监考工作的质量。
4.考试环境不合理一些学校的考试环境不合理,考场布局不科学、设施不完善、环境嘈杂等问题都会影响考生的发挥和考试效果。
5.考试成绩管理不规范一些学校对考试成绩的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成绩录入错误、成绩查询不便和成绩公布不及时等问题,给学生带来不便和疑虑。
二、高校考务工作的解决对策1.考试安排合理化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考试安排制度,避免考试时间冲突和科目冲突;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考试科目和时间,确保每位考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参加考试。
2.加强考试监管和防作弊措施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考试监管制度,加强对考场秩序的管理,提高监考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应该采用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作弊器材扫描等,提高考试反作弊的效果。
3.加强监考人员培训高校应该加强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加强其监考纪律教育,提高其监考素质和责任感,确保每场考试的公平和严肃性。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以笔试、口试为主,这种方式下容易导致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但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却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1. 应试导向: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以笔试、口试为主,注重对学生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这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考试焦虑:传统考试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3. 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多样性,只以笔试和口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二、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1.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通过改革与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减轻考试压力:改革与创新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更加放松和愉快地学习。
3.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改革与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1. 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可以增加实际操作、项目报告、口头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得到考核,并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引入开放性考核题型:引入开放性考核题型,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创造性发挥,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答题,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应用。
3. 注重实践环节考核:课程考核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项目实践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引入自评互评机制:在考核过程中,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与创新实施中的挑战1. 教师素质与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试论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
陈红
【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7(25)6
【摘要】时代的不断进步,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
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国高校现行课程考试制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目前的考试工作还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不合理、试题质量不高、教师自由空间小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应
予改革.考试改革不仅可以使教育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接轨,而且可以促
进教育者与广大学生从教学与学习上做出相应调整,以考试改革促教学与教法的改革,使学生真正被培养成时代需要人才 .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陈红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74
【相关文献】
1.高等学校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的探索
2.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考试制度与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
3.卫生职业教育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
4.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考试
制度及方法改革的探讨5.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制度及考试方法改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高校考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籍管理。
良好的考务管理工作既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又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声誉。
当前高校考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考试纪律管理考试纪律是考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学术诚信。
为加强考试纪律管理,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的考试纪律管理制度。
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符合学校特色和考试环境的考试纪律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违纪处罚制度和严格执行的考试安全规定等。
2.加强考试监考人员的培训。
监考人员是考试纪律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监考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相关纪律管理制度。
3.重视考试安全工作。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考试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需要加强对考试场所和考试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考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考试,同时也要加强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作弊者,确保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二、合理设置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高校的教学内容繁多,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应该以合理为基础,既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设置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笔试以外,还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机试、上机考试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考试成绩的公开透明。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成绩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公开透明,及时发布,方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考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趋势。
2005年12月 第22卷 第4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 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Dec .2005vol .22No .4 收稿日期:2005-04-11 作者简介:高云志(1975-),男,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师。
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研究与探索高云志 刘志勤 康 勇(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 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对当前考试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改革考试制度,要吸取各种考试方式的优点,形成合理考试模式,使之科学化、现代化是摆在高校考试管理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要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考试制度、内容、方法,全面推进考试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校 考试管理 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05)04-0073-03Research of Testi n g M anage m en t and Its Refor m s i n Colleges and Un i versiti esGao Yunzhi,L iu Zhiqin,Kang Yong(Dean ’s Offic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 r oble m s in the current testing manage ment,it is p r oposed that the p resent testing syste m should be ref or med in order t o meet the needs of s ocial devel opment .The ne w syste m ought t o take advantage of vari ous means of exa m inati ons,shape int o a s ound mode and be made scientific and modernized,which has turned up an urgent subject f or the relevantmanaging staff in the colleges and u 2nivers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devel 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as well as of s ocial econo 2my,and for the cultivati on of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a comp letely ne w testing syste m ,with its s pecific contents and methodol ogies,should be worked out .Key words:instituti ons of higher learning;testing manage ment;ref or m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正常运行,必须切实加强测量手段研究,而考试是当前最主要且有效的检测教学效果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考试实际上是‘教’和‘学’的指挥棒。
要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考试制度、内容、方法,全面推进考试模式改革。
” 一、当前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考试作为衡量教与学的状况,检查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常规手段,各高校无不认真对待,尤其是近年来考试工作愈来愈受到高校的重视。
加强考试管理工作,改变考试方法,使考试工作过程科学、规范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考试形式单一,试题内容覆盖面窄,未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当前,高校考试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考试少;统一考试要求多,因材施考少;一次测试定结论的终结性考试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成性考试少。
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主要内容。
如何改革现行考试制度,使之适应学生可塑性的要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完全实现。
在高等院校里,考试被作为考察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考试的成绩被看成衡量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量化体现,所以学校常常在评优、评奖、入党、任职、免试保送研究生等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上与成绩挂钩。
学生走出校园之际,学习成绩往往还成为用人单位是否接受求职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致使学生在考试中为了考出好成绩铤而走险,利用各种手段谋求作弊,造成学生成绩优劣不分,引起其他学生学习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破坏了良好学风、校风,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这样既不能实现考试公平、公正,也极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现行考试还处于经验性阶段,规范化程度较低。
有的高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把考试当作决定学生是否升级、毕业的手段;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了所教的课程,总该给个结论,因而考试仅仅是为了给学生学了某门课程下个结论,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很少有人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做出评价,并反馈给学生。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今后学习,而且也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部门学期结束作为一种例行公事,忙着组织考试。
考试结束关心的是有多少人多少课程不及格需要进行学籍处理,而很少对某个年级、某个专业、某些主要基础课、主干课程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以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形成情况,尤其是创新发挥情况,从而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课程教学。
如果考试管理部门没有一套完善的考试质量指标的监控机制,必然会造成考试的信度、效度、平均分、标准差等考试质量指标无法保证。
二、关于高校考试管理与改革思考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查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高校考试管理进行研究,就当前考试管理与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考试改革的前提“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进行考试改革的前提,考试观实际上是教育观的反映。
是采取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这是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区别。
面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要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必须要树立新的考试观,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考试模式,考试不仅要考知识,更要重能力,考素质。
要建立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最高目标的科学考试体系。
(二)改革考试形式,实行多样化考试是考试改革的核心随着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现代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必须改革单一的考试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具有动态性的考核制度。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开闭结合、口试、答辩式、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学术论文等。
“在此基础上,既要重视终结性期末考试,更应强化形成性考试,适当增加平时考试的次数,逐步使高校考试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有效发挥考试的评价、调节、促进作用。
”随着考试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势在必行,只有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考试管理,达到考试管理手段现代化、科学化,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考试管理。
此外,积极开发考试管理软件,使考试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在提高考试管理的水平和建设上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紧跟高教改革步伐,开展考试管理的研究,不断探索考试手段和考试方法,使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考试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推进考47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2卷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才会产生各种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并落到实处。
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考试改革不仅是考试环节的改革,更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要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加大考试管理及改革力度,真正测量出教与学的真实水平,起到指导学生,评判教师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和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考试过程管理,促进考风好转是考试改革的重要手段考前、考后管理是考试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考前做好试卷的命题工作,明确考试目标,掌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覆盖面宽,题型多样,内容准确,评分标准合理,确保试卷的质量指标。
同时加强试题库建设,实行考教分离,部分课程采用统一阅卷制度,使考试成绩更加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高度重视“考后管理”,对考试的结果认真对待并及时反馈,重视试卷分析,做好考试工作总结,使考试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部门要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等方面与考试改革密切配合,在领导、教师、学生中形成必须严格考试管理的共识,使各项考试管理制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