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肌和四肢肌
- 格式:pptx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7
颈肌(颈浅、颈前、颈深)肌名(浅)起点止点作用颈阔肌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口角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胸锁乳突肌(副神经支配)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颞骨的乳突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一侧肌痉挛时,出现斜颈肌名(深)起点止点作用外侧群前斜角肌起自第5、6颈椎横突后结节第1肋。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一侧肌收缩,使颈侧屈。
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
如肋骨固定则可屈颈中斜角肌后斜角肌第2肋躯干肌(胸肌)肌名(背侧)起点止点作用浅层肌斜方肌(瘫痪时出现塌肩)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提肩胛骨下拉肩胛骨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屈向同侧、脸转向对侧。
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背阔肌以腱膜起于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等处股骨结节间沟底肱骨内收、旋内、后伸肩胛提肌上4个颈椎横突肩胛骨的上角上提肩胛骨,如肩胛骨固定,可使颈向同侧屈曲菱形肌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肩胛骨的内侧缘上提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背深肌竖脊肌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后部向上分出3群肌束椎骨、肋骨、颞骨乳突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夹肌项韧带下部、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颞骨乳突和第1~3颈椎横突一侧肌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头后仰胸腰筋膜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但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肌名(胸侧)起点止点作用胸上肢肌胸大肌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肱骨大结节嵴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第3~5肋向外上止于喙突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吸气前锯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胸固有肌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上缘止于上位肋下缘,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降肋助呼气肋间最内肌位于肋间内肌的深层,肌束方向与肋间内肌相同躯干肌(腹肌)肌名(胸侧)起点止点作用前外侧群腹外斜肌以8个肌齿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与前锯肌、背阔肌的肌齿相交错,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一)头颈练习头部是全身的中枢,是控制全身肢体动作的司令部,同时又是专门控制身体平衡的分析器官所在地。
颈部则是头与身体的联系部位.头是一切的主帅,同时在技击近战中头部迅猛、突然地攻击对方头面、胸、腹等部位,能起到巨大威力。
但头又是最薄弱的部位之一,在实战中经常是被攻击的主要目标。
所以对头颈的训练课十分重要。
通过训练才能增大脖颈的活动幅度,提高颈项部位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头部稳定很抗击打能力。
头颈练习主要有转颈、仰颈、绕颈三种。
1.转颈: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头向左、右转动。
分慢转和快转两中。
慢转时看清目光所扫过的物体;快转,则在头转到位时,两眼直视,采用定眼法立即盯住一个目标。
注释片刻后再转向另一侧。
转颈能扩大视线范围,再套路运动中,眼随手动好快速甩头亮相,都是通过转颈完成的。
做的好,能提高运动员的精气神。
2.仰颈:保持身体姿势不变的情况下,用力向下低头和向后仰头。
仰颈时可用头前额攻击对方头面、胸、腹等部位。
3.绕颈:以颈根为圆心,头颈水平转动。
绕颈能较好躲避对方的攻击。
青少年练习时应该注意:①转颈时保持头部正直,防止歪斜。
②防止僵硬和闭眼。
(二)眼睛练习眼是身体唯一视觉器官,眼法再武术运动中十分重要。
在实战中主要用眼来看清对手以及对手的战略和战术并判断距离等。
同时,眼神还能起到威胁和迷惑对方的作用。
再武术套路中,如能正确、合理地运用眼法,就会使动作增添活力与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体现武术的神韵。
另外,眼睛也是帮助身体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眼睛有注视、随视等多种。
1.定眼注视法定眼法是两眼圆瞪,定视正前方与眼等高的目标,眼神好似将目标看穿似的练习方法。
定眼练习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清水一盆,目视水底欲穿。
几分钟后,用收向眼泼水,而眼珠直视不眨;另一种是早晨瞪视初升旭日,晚间定视明月。
定眼法练久了可使目光像狮虎鹰猿一样威猛锐利。
2.晃眼法晃眼法是保持身体和头不动,两眼圆睁,眼珠先向左侧平行移动,通过眼角向左注视一目标片刻,然后再颈眼珠向右侧平行移动,再通过右眼角注视一目标片刻的方法。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
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
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
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
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