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炮采工作面过大断层的开采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5.09 KB
- 文档页数:2
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群和薄煤带安全高效研究由于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构造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断层群、薄煤带的频繁出现,给矿井安全建设带来众多困难。
因此,针对综采面过断层群、薄煤带高效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论证分析并精心准备,通过严格执行过断层群和薄煤带等专项措施,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实现了单产创出新水平,为今后同类煤层开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标签:断层群薄煤带综采工艺平煤股份十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西南缘,2008年矿井年生产能力已达到330万t,现开采的采区有丁戊六采区、丁二采区、已二采区。
主采煤层有丁5-6煤层、已16-17煤层、戊9-0煤层。
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断层群、薄煤带的频繁出现,给矿井安全建设带来很多困难。
针对综采面过断层群、薄煤带高效的问题,我们以丁5-6-22121综采工作面为突破口,实施过断层群和薄煤带安全高效专项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工作面地质条件丁5-6-22121综采工作面位于二水平丁二采区西翼,该采面走向长1481m,倾斜长209.6m,煤层埋藏深度为-582.3~-633.7m。
丁5煤层厚1.30~2.60m,平均1.78m,局部厚度0.60m,煤层结构复杂,普遍存在1~2层0.15~0.25m厚的泥岩夹层,因构造或沉积环境影响,局部地段出现无煤区或薄煤带;丁6煤层厚度1.20~2.20m,一般2.0m,平均厚2.05m。
丁5、丁6夹矸厚0.6~4.5m,平均1.71m,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该采面丁5煤层直接顶厚5.10m,其岩性在煤层走向上变化较大,里段为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中等冒落顶板;外段为泥岩,易冒落松软顶板;老顶为砂质泥岩,厚5.5m。
该面直接底为泥岩及丁6煤层,泥岩遇水膨胀,老底为砂质泥岩。
煤层走向N:292°~310°。
煤层倾角7°~9°,一般为8°左右,浅陡深缓,局部受断层影响达13°。
浅议薄煤层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开采摘要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并介绍了铺前煤矿薄煤层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主要方法,提出了过断层的顶板支护方式,顶板支柱和支护要求,提出了过断层的具体安全措施。
关键词开采煤层;开采工作面;过断层处理在我国,薄煤层的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其可开采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0%左右,而且其开采的煤质都相对较好,但是,薄煤层地质条件复杂,我矿矿区范围内受F29断层的影响,在采区内伴生了小断层,对采区和回采工作面的布置带来影响,尤其是对回采影响大。
1薄煤层采煤工作面过断层主要技术措施1.1合理布置采区和采煤工作面进行断层处理①在合理的采煤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断层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必须综合考虑断层落差、位置,尽最大可能将较大的断层留在采区和采煤工作面的煤柱当中,合理进行采区和采煤工作面设计、布置,以斜交断层作为采区边界来划分,以减少断层对采掘面影响。
②对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断层,及时调整和改进采掘方向,在安全生产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断层煤柱损失。
③回采之前影响采煤工作面落差大断层在设计上必须甩掉,尽最大可能减少采煤工作面所过断层。
1.2回采过程中断层处理1)工作面直接过方法。
当断层落差小于煤层厚度时,断层带的岩石较完整,没有瓦斯、水等的威胁时,即可采用直接过方法。
①强行过断层方法。
当炮采工作面硬过断层时为直接推过,采用此方法较多,适用性强,断层处一般要求最小采高为支护用0.6m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断层局部破碎带处可以打上硬木柱,不影响移动到板运输机,必要时应加强支护。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硬过断层时,断层处最小采高应为不低于采煤机组滚筒高度。
②挑顶或拉底过断层方法。
当工作面所揭露断层一盘煤层顶板错到工作面溜子下面时,采用挑顶方法将工作面底板找平整;当工作面所揭露断层一盘煤层底板错到工作面溜子上面时,采用拉底方法将工作面底板找平整。
挑顶或拉底过断层时,断层带采高应为能打上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和有利于采煤机通过。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研究: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经常遇到断层,但薄煤层工作面回采时,由于采高较低,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制约较大,影响因素较多。
重点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断层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旨在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的处理提供指导,以确保煤层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煤矿开采工作进行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环境也较为恶劣,对于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
断层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煤矿开采的难度,不仅使得开采的效率不高,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尤其是在薄煤层的开采中,存在较大的限制。
因此,加强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改善当前煤矿开采困难问题,更好地挖掘煤炭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煤矿概述新建煤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北部,矿址距七台河火车站约2.5公里,东南距七台河市市中心约15公里。
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30°48′18″~130°54′45,北纬45°45′31″~45°51′01″。
矿区面积:49.1792平方公里。
新建煤矿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充足,截止至2019年3月末新建煤矿开拓煤量746.82万吨,可采期7.7年;准备煤量595.52万吨,可采期73.70月;回采煤量88.60万吨,可采期10.97月。
截止到2018年末,新建煤矿保有储量4610.5万吨,可采储量2192.9万吨。
新建煤矿共有三个生产采区,一个回收区,一个调整区、两个开拓区。
共有5组采煤队,21组掘进队,采煤工艺均为4高档普采、1个综采。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井多水平开拓。
一水平标高为-100m,已经回采完毕;二水平标高为-250m,为现主要生产活动区域。
终止标高为-800米。
新建煤矿设计能力为120万吨,核定能力为190万吨/年。
二、工程概述新建煤矿40031工作面回采90层煤,煤层厚度0.65m ~0.89m,平均厚度0.75m,倾角4°~11°,平均倾角6°,工作面倾斜长度189m,走向长度980m。
大倾角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技术实践摘要:针对军城煤矿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过大倾角仰采和断层破碎带段,出现的大面积漏顶现象,通过采用支架打地锚、搭木垛及施工支护锚杆进行推采,短期完成托夹矸,通过条件复杂地段的难题,提高了工人工作时的安全系数和推进速度,为此类地质条件下的综采工艺提供了新的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军城煤矿漏顶安全技术1 工作面概况11205工作面位于军城矿井西翼一采区,-425西翼轨道大巷西南,北部为F3断层,西部为南陈断层。
开采水平为-425?m,工作面标高-420~-530?m。
工作面走向长度900?m,倾向宽162?m。
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共揭露断层18条,其中正断层5条,逆断层2条,落差大于1.5?m的有1条。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MG250/560-WD1型双滚筒采煤机割煤,一次采全高,SGZ730/320刮板输送机配合SZB620/40T转载机及1部皮带输送机运煤。
所采煤层为12下煤,为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0~35?°。
工作面下部煤层倾角较大。
平均厚度1.3?m,倾角5~28°,平均厚度15?°左右。
直接顶为0.5~1.9?m厚的泥岩(夹矸)、0.4~0.5?m 厚的12上煤,老顶为七灰,直接底为八灰。
2 漏顶情况工作面在推进460?m时,受地质条件影响,全面由俯采变变为仰采,下段长约50?m角度达到25~28?°,并有一条落差1.5?m的断层伴随工作面推进,直接顶夹矸大部分冒落,造成工作面液压支架不接顶,给移架、推溜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采用传统的架上打木垛或架上挂单体液压支柱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移架推溜问题,根据现场实际,决定采用支架打地锚、搭木垛及施工支护锚杆进行回采、托夹矸。
3 施工方案(1)首先对不接顶的个别液压支架施工地锚进行固定,其余液压支架使用侧护板打紧,移架时先移未进行固定的液压支架,最后移被地锚固定的液压支架,然后将刮板输送机依次推移到位,再施工下一循环的地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