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普采工作面现场检查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41.25 KB
- 文档页数:4
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模版高档机采和普通机采都是常见的工业领域作业方式,但由于高档机采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相对复杂,存在更高的风险,因此在安全检查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
以下是高档机采和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模板,具体包括:一、作业环境检查1. 检查工作面是否清洁整洁,有无杂物和障碍物影响作业安全;2. 检查工作面是否有必要的照明设备,并检查其使用情况;3. 检查工作面是否通风良好,有无积水或有害气体的产生、积聚;4. 检查有无滑倒、摔落等意外的可能性,需要关注工作面的坡度、防护栏杆、防滑措施等;5. 检查机械设备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交织、冲撞等安全隐患;6. 检查有无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如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可靠。
二、机械设备检查1. 检查机械设备的安装是否牢固稳定,有无松动、腐蚀等情况;2. 检查机械设备的操作按钮、控制器等是否正常工作,并检查是否有完整的操作说明书;3. 检查机械设备的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如安全防护罩、限位开关等;4. 检查机械设备的电源和电缆是否接地良好,是否存在漏电等问题;5. 检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设备在正常维护状态。
三、作业人员检查1.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证书;2.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绝缘手套、防护鞋等;3.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了解机械设备和作业规程,是否能正确操作和应对紧急情况;4.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酗酒等不良习惯;5.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并关注相关禁忌事项;6.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对工作面的相关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四、安全管理检查1. 检查是否有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现场操作规程,并检查其执行情况;2. 检查是否有安全警示标志、应急救援设施等,是否处于明显位置且易于识别;3. 检查是否进行了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是否有相关记录;4. 检查是否有安全监控和报警装置,并检查其正常运行状态;5. 检查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是否完备,是否有相关人员指定和培训;6. 检查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是否有落实,是否有隐患整改记录。
普采工作面质量标准1、工作面基本质量要求标准“三直”:煤壁直、溜子直、支柱直。
“三线”:顶梁鱼口一条线、顶梁走向一条线、支柱走向一条线。
“三对号”:支柱、顶梁、铁鞋三对号。
“三朝上”:支柱手把体朝上、水平销小头朝上并成对使用、三用阀卸载阀朝上。
“三整齐”:顶梁竖放整齐、回出的支柱支设整齐、放顶线整齐不窜矸。
“三达到”:泵站压力达到18MPa以上,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乳化液浓度达到2%以上。
“三齐全”:移溜器齐全、特殊支护齐全、施工工具齐全。
“三畅通”:上、下出口及平巷畅通、工作面人行道畅通、回柱退路畅通。
2、面内趄柱支设标准:①支设方法:放顶线排顶梁下架架支设趄柱(支设丛柱的顶梁下将趄柱带帽(条鞋或其它物料)支设到放顶线排两正规柱中间作为备用支柱),工作面沿走向上山推采时,趄柱柱脚距老空侧第一排正规柱不大于300mm,柱顶紧靠正规柱。
②支设要求:调整柱顶位置确保趄柱迎山有力,支设牢固;趄柱支设时初撑力不低于50kN(6.5Mpa),如达不到此规定时,要在柱下垫铁鞋或物料,以确保支柱初撑力合格;回柱前,在分段处新放顶线排1~2路顶梁下支齐趄柱后方可开始回柱。
3、丛柱支设质量标准:①支设方法:在工作面放顶线排连续三路顶梁下各加支两棵支柱,三棵支柱要均匀布置,柱脚间距300mm,单排布置。
②支设要求:丛柱的每棵支柱必须迎山有力,垫鞋(铁鞋直径为280mm),初撑力不低于90kN(11.5Mpa)。
初次来压前间距5.0m一组,初压过后根据顶板压力情况丛柱间距可改为7.5m一组,丛柱不能提前回撤。
回撤前,将丛柱往下错两档移支到新放顶线排顶梁下,确保回柱时后退路畅通。
4、临时柱支设质量标准:①割煤后及时挂梁支临时柱,临时柱每隔2~3架顶梁支设一棵,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加密支设;临时柱应支在承压大的顶梁下或支在钢梁下;②松机临时柱每隔3架顶梁支一棵,支在承压大的顶梁前端或钢梁前端,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加密支设。
采煤工作面五员合一检查标准一、两巷与文明生产1、机、风巷口巷标、采煤工作面名称牌板、避灾路线牌板完好。
2、泵站、绞车处有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及交接班等牌板。
3、机、风巷瓦斯检查牌板、瓦斯探头、测风站牌板完好,填写完整、规范。
机风巷各种探头、便携仪器显示的数值是否正确、超限。
4、采面上隅角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悬挂位置合乎要求,数据显示与光学瓦斯鉴定仪或其它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数值误差合乎要求。
5、材料、机电设备必须挂牌管理,码放整齐,备用材料合乎规程要求。
6、水管、风管应按要求统一着色、编号管理、悬挂高度、长度规范。
液压管路悬挂要高度一致,加有防磨损措施以保证不损坏液压管,检查各管路有无损坏及漏液现象。
7、斜巷坡度大于10度时要设行人台阶,行人台阶要规范,便于行人,坡度大于25度时要设置扶手或拉绳。
8、绞车安装是否符合要求,信号是否齐全,“一坡三挡”是否齐全有效,道轨是否符合安全运输要求,绞车钢丝绳、连接装置、矿车等是否合乎要求。
9、两巷是否有积水超过要求。
10、两巷支护断面是否符合行人、通风、运输等要求,是否有断梁折柱、漏顶漏帮影响安全生产。
11、距采面20米以内的机、风巷有否安装直通调度室的电话,电话是否工作正常,电话旁有无常用电话号码牌板。
12、机、风巷人员有无违章现象如睡觉、乘坐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现象等。
13、两巷皮带运输机有无行人过桥,行人过桥是否完好。
14、两巷机电设备是否完好,有无失爆。
15、两巷防爆水袋数量是否合乎要求,水量是否满足要求。
16、两巷防尘设施能否正常使用。
17、采面风量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测风牌板填写是否及时正确。
18、测风站构筑是否良好,附近是否堆积杂物矿车等影响测风。
19、采面供风、供水管路是否完好畅通。
二、超前支护1、超前支护长度要保证双排不少于50米,综采机巷不少于20米,超前支护支柱要编号管理,有防倒、钻底措施,支护有力,支撑力是否符合要求,背楔应合乎要求,支柱成直线,手把朝一个方向,柱、梁完好。
精品综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及评分办法检生检生精品综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一、基础资料1、工作面有关材料完整(含地质报告、工作面设计、安装规程、并有工作面移交的现场办公纪要)。
2、工作面有初采、末采措施和规程,并有规程考试卷以及贯彻记录,工作面每月有准确的水文地质预报,以及探放水、物探设计等资料。
3、在工作面的平面图中标出所有水仓、接线盒的准确位置,每旬标明工作面实际推进位置,有矿验收资料等。
4、工作面有两巷掘进时的全部矿压观测及分析报告资料。
5、工作面(含超前支护)有健全的矿压监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报告,内容记录完整,并有矿压观测预报,且有相关的针对性措施。
二、顶板管理1、合理选择工作面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对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要有根据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等进行的科学计算依据。
2、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支撑范围内与采高相符,不得超高(低)使用,支设质量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工作面不得有泄(漏)串液的液压支架(柱),不得有空载液压支架(柱),不得出现液压支架有明显的自降现象,单体液压支柱不得出现死柱。
4、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若>100 mm/m时要立即采取措施。
5、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综采工作面顶梁必须接顶严实(包括前探梁)。
6、最大、最小控顶距及空顶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7、进、回风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运输顺槽机尾处可根据作业规程适当滞后)。
8、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有观测仪器,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并开展矿压观测预报工作。
9、工作面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充分的,应加强支护。
超过2×5m2的要进行强制放顶。
10、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局部变化带可加柱),柱距偏差不超过±100mm,排距偏差不超过±100mm。
11、(1)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2)液压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5°工作面倾角≥15°时,液压支架(柱)必须增设防倒防滑装置。
2023年综采工作面的现场安全检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面通风系统的检查标准:(1) 检查工作面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风量、风速符合要求。
(2) 检查风尘治理设备的有效运行,如除尘装置、湿式降尘设备等。
(3) 检查排风系统的畅通情况,确保瓦斯、煤尘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
2. 通风煤眼和瓦斯抽放的检查标准:(1) 检查通风煤眼的密闭情况,确保瓦斯及时抽放。
(2) 检查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运行,气体抽放效果满足要求。
(3) 检查瓦斯抽放管道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3. 工作面的支护和防治火灾的检查标准:(1) 检查工作面支护系统的稳固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支护。
(2) 检查工作面的防火设施和消防器材的完好情况。
(3) 检查工作面的防火电缆的使用情况和绝缘性能。
4. 电气设备和用电安全的检查标准:(1) 检查工作面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确保线路、开关、插座等设备正常运行。
(2) 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保证工作面的安全接地。
(3) 检查用电设备的使用规范,避免过载、短路等电气安全问题。
5. 瓦斯和煤尘防治的检查标准:(1) 检查瓦斯检测仪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确保能够及时监测瓦斯浓度。
(2) 检查工作面的防爆设备和防爆标识的配备情况。
(3) 检查煤尘防治设施的运行情况,保证煤尘无尘爆风险。
6. 人员防护和应急救援的检查标准:(1) 检查工作面的人员防护设备的配备情况,如安全帽、防护服等。
(2) 检查应急救援设备的齐全性和可用性,如救生器具、急救箱等。
(3) 检查应急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确保工作面的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及时疏散。
以上是2023年综采工作面的现场安全检查标准的一些方面,具体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矿山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普采工作面安全检查1.单体柱配合铰接梁工作面支护的检查(1)柱距、排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呈一条直线,支架架设偏差不应超过100mm。
(2)顶梁铰接率大于90%,不得出现不铰接现象,机道与放顶线配足水平楔。
(3)支柱初撑力、迎山、棚梁、背板、柱鞋、柱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4)无失效柱、失效梁和空载支柱,不同型号支柱不得混用。
金属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必须升井检修。
(5)按作业规程及时架设密集支柱或木棚木垛,其数量、位置符合规定。
(6)柱梁全部编号管理,并做到牌号清晰。
2.安全出口的检查(1)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
煤壁线以外20m范围内顺槽支架整齐,并有符合规定的超前支护。
(2)端头支护符合规定,端头与梁距工作面第一架支架的距离不应超过0.8m。
(3)巷道高度不低于1.6m,人行道宽度不少于0.8m。
(4)采空区侧或煤壁侧留有大于0.6m、不低于工作面采高90%的人行通道。
(5)安全出口处煤壁至少超前一刀,斜长不小于2.0m。
3.采煤作业的安全检查(1)采煤机状态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采煤机运转时牵引速度符合规定,运行平稳,顶底板割平。
(3)采煤机工作时液压油泵的工作压力、油液配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4)采煤机停机后,牵引控制、离合器、隔离开关打在断开位置,并完全关闭水管。
(5)采煤机不得用来推顶设备。
4.煤壁与机道支护的检查(1)煤壁平直,并与底板垂直。
(2)采面工作面的伞檐不得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不得任意丢失顶煤和底煤。
(3)一次采全高时见顶见底。
(4)按作业规程要求及时架设齐全的贴帮点柱。
(5)悬臂梁支护到位,端面距小于300mm,梁端接顶,挂梁及时。
(6)悬臂梁支柱支设及时,在15m内支柱与放顶不得平行作业,改临时柱时做到先支后回。
5.顶板管理的检查(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第一部分:引言(200字)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档机采和普通机采工作面在矿山开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机采作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工艺和设备,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机采工作面进行安全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保障工人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就高档机采和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二部分:高档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1500字)高档机采工作面在矿山开采中常用于深井采矿和块状煤矿开采。
由于高档机采工作面设备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的高度,安全检查尤为重要。
1. 设备检查:高档机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包括煤矿开采机、支架、传送带等。
在进行安全检查时,首先要检查这些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性。
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正常,不存在损坏和故障的情况。
2. 电气安全:由于高档机采设备大多电动驱动,因此电气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检查人员需要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电线电缆的磨损和老化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更换。
3. 通风系统检查:高档机采工作面处于封闭的环境中,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行是确保工作面安全的关键。
安全检查人员需要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风道的状况、风量是否充足等,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4. 煤尘控制:在高档机采工作面进行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煤尘。
安全检查人员需要检查煤尘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喷雾装置、排风系统等,确保煤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工作面的安全造成威胁。
5. 安全培训和管理:高档机采工作面的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了解作业规程和操作流程,并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人员需要检查操作人员的培训情况,并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1500字)普通机采工作面广泛应用于煤矿和金矿等资源的开采中。
相比于高档机采工作面,普通机采工作面的设备简单、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安全检查同样不可忽视。
1. 设备检查:普通机采工作面的设备包括采矿机、支架、传送机等。
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范本一、现场状况和环境检查1. 工作面周边环境是否清洁整洁,存在垃圾和杂物堆积情况。
2. 工作面是否有明显的排水设施和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3. 工作面是否存在明显的渗水、积水和有害气体泄漏情况。
4. 工作面地面是否平整、无坑洞或凹凸不平的情况。
5. 工作面周边是否存在可能威胁到安全的障碍物,如堆放杂物、施工设备等。
二、设备和机械设施检查1. 判断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所需设备和机械的运转状态是否正常。
2. 检查设备和机械的维护保养情况,是否有明显的磨损和缺陷。
3. 检查各种设备和机械的操作面板和控制开关是否完好无损。
4. 检查工作面附近的输送设备和提升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5. 检查工作面的防护装置和安全设备是否完好并符合相关标准。
三、人员培训和操作规程检查1. 检查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证书和培训资质。
2.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标准,并能正确使用设备和机械。
3. 检查工作面是否有明确的作业指导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作业人员进行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
4.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穿戴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鞋、安全带等。
5.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作业,并时刻注意安全。
四、作业面积和通道检查1. 检查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的面积是否满足作业需要,并保持通风畅通。
2. 检查工作面是否存在堆放物料、杂物等影响通行和作业的情况。
3. 检查工作面通道的宽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是否有明确的指示标识。
4. 检查作业面周围的通道和出口是否有明显的障碍物和紧急逃生通道是否畅通。
5. 针对高档机采工作面,检查是否设置了合理的防护标识和警示标志。
五、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检查1. 检查工作面是否配备了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材,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2. 检查工作面是否设置了明确的紧急救援通道和指示标志。
3. 检查工作面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向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精品综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精品综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一、基础资料1.工作面相关资料齐全(工作面设计、操作规程(安装规程、支架设计、地质说明)。
2.工作面有初采、终采的措施和规定,有考卷和实施记录。
工作面每月有准确的水文地质预报、找水排水、物探设计等资料。
3、在工作面的平面图中标出所有水仓、4.工作面两巷开挖期间的所有地压观测和分析报告数据。
5、工作面(含超前支护)有健全的矿压监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报告,内容记录完整,并有矿压观测预报,且有相关的针对性措施。
二、顶板管理1.合理选择工作面支护形式。
作业规范中支护方式和支护强度的选择应基于岩石压力观测和地质资料的科学计算。
2、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支撑范围内与采高相符,不得超高(低)使用,支设质量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工作面无漏(漏)液的液压支架(柱),无空载液压支架(柱),液压支架无明显的自落现象,单个液压支架无死柱。
4、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若>100mm/m时要立即采取措施。
5.工作面顶板无台阶下沉,综采工作面顶板梁必须连接牢固(包括前探测梁)。
6.最大和最小屋顶控制距离及空屋顶应符合操作规程的规定。
7、进、回风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放齐(运输顺槽机尾处可根据作业规程适当滞后)。
8、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有观测仪器,并有健全的分析和处理责任制,有记录资料并开展矿压观测预报工作。
9.工作面采空区冒落高度一般不小于开采高度的1.5倍。
当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足时,应加强支护。
超过2×强制崩落5m2。
10、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局部变化带可加柱),柱距偏差不超过±100mm,排距偏差不超过±100mm。
11.(1)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设置,其最大俯仰角小于7°;(2)液压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12.柱子对山的支撑力很强,连续对山的柱子不超过3根;采高>1.5m倾斜工作面矿柱≥ 15°应有防坠落措施。
高档机采及普通机采工作面的安全检查高档机采和普通机采是全国煤矿普遍采用的采煤方法。
它比综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力小(一般年产10万t一50万t),设备较少,因此工作面装备投资少。
由于这种采煤方法比较机动灵活,所以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无法布置长走向、长工作面的情况下,常使用高档机采或普通机采。
因此即使是大型煤矿综采很普及的情况下,因为地质条件限制,高档机采和普通机采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采煤方法。
高档机采工作面一般配备大功率的双滚筒采煤机、单体液压支柱、兀型钢梁;与工作面相配套的运煤系统一般采用转载机和带式输送机,因而生产能力较大,一般年产30万t~50万t。
普采工作面一般采用中小型单滚筒或双滚筒采煤机、摩擦式金属支柱、铰接顶梁、人工回柱放顶。
一般工作面单产5万t/a~15万t /a。
高档机采工作面和普采工作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在安全检查中检查项目和内容也有相同,检查重点分述如下:(1)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安全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6m,宽度不得小于0.8m,且支护完好。
(2)端头支护必须符合规程要求,实现“四对八梁”的要求,即上下端头必须用长度为2.4m的兀型钢梁或工字钢梁,每两根梁为一组(一对)交错并列支护,梁下每0.6m各支设一根立柱,形成每根梁下四根支柱(叫一梁四柱),一组为双梁八柱,从巷道内侧往工作面按规程中柱距要求的距离共连续支设四组,即为四对八梁,以加强端头支护,同时在移挪刮板输送机头尾时,在长梁的掩护下替换立柱,使移挪过程中有效支护顶板。
因为每组两根并列的梁是交错布置的,交错长度为0.6m,所以在移梁时,每次只松动一根梁及其下部立柱,前移0.6m后立即打紧立柱,就此移梁时并未松动顶板,这就保证了移梁安全,如此迈步式交替移梁移柱,保证了端头顶板的有效支护。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采煤工作面采用这种端头支护形式后,工作面端头冒顶事故大大减少,安全状况大为改观。
(3)工作面支架、煤壁和刮板输送机都应保持直线,拉线查测时误差不大于±0.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