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地质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4.01 MB
- 文档页数:94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海底扩张、海底地震活动、海底火山喷发、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海底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等起着重要影响。
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作用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洋中脊上,洋中脊是地球上新的地壳形成的地方。
在洋中脊上,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填充了裂隙,形成新的地壳。
这种地壳的形成导致海洋地壳的扩张,从而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海底扩张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核心之一。
海底地震活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地震是指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活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活动不仅会引发海洋地壳的变形和破裂,还会产生海啸等灾害性效应。
海底地震活动对海洋地质构造的演化和海底地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海底火山喷发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类型。
海底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岩浆从地幔中涌出到地壳表面,并在海底喷发的现象。
海底火山喷发不仅会形成海底火山,还会产生大量的岩浆和火山碎屑物质,丰富了海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景观。
海底火山喷发还与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密切相关。
而海底地质构造运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类型之一。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是指海洋地壳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的构造变形和运动。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形成和海洋地壳的变形,同时也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海底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对于认识海洋地质过程和理解地壳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沉积物,包括碎屑物质、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等。
这些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堆积和固结,形成了海底沉积岩。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它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侵蚀作用也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海洋中存在着强大的波浪、潮流和海浪等侵蚀作用,它们能够侵蚀岩石、破碎岩层,从而改变海底地形和地貌。
海洋的地质作用海洋的地质作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海水较浅的滨海带和大陆架是波浪和潮汐为主的水动力带,在波浪影响不到的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洋流和浊流的水动力带。
这4种机械动力都能产生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机械海蚀作用是海水运动时的水力冲击(也叫冲蚀)和海水挟带的碎屑产生的磨蚀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作用。
海水机械搬运的方式有3种:①推移,粗大的碎屑沿海底滚动和滑动;②跃移,较粗的碎屑间歇地跳跃式移动;③悬移,细小碎屑悬浮在水中移动。
这3种方式随水动力的强弱和碎屑粒径大小而变化。
有时3种方式同时存在,有时推移和跃移并存,或者仅有悬移。
当海水机械动力消失时,即发生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遍布海洋各处,但以大陆架和大陆坡上的沉积量最多。
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
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作用在滨海地区最显著而强烈,广阔的海洋盆则以沉积作用为主。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沉积物的数量大,种类多。
现代大陆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海洋沉积物。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特别是海底沉积物,对了解地球发展史、开发利用海底矿产资源都十分重要。
波浪的地质作用?波浪(也称海浪)是由于风的摩擦,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起伏运动。
波浪的大小与风力强弱、风势久暂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以海洋地质作用类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一、板块构造与海底地质形态1. 海底地壳扩张与海脊系统海底地壳扩张是指在海洋板块边界处发生的地壳运动,通过这种运动,新的地壳物质从海脊系统中向外扩张。
海脊系统是一系列海底山脊和裂谷的组合,是地球表面上最长、最连续的山脊系统。
这种地质作用造成了地球上最年轻的地壳物质形成,并且对海洋地质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海沟与俯冲带海沟是指位于海洋深处,纵深超过6000米的地质构造,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海沟的形成与俯冲带有关,俯冲带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其中一个板块向下俯冲至地幔深处。
在俯冲带形成的过程中,海洋地壳被迫下沉,形成海沟。
这种地质作用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类型,对海洋地形和地壳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沉积与海平面变化1. 沉积作用与沉积岩沉积作用是指岩石、矿物或有机物质沉积到地球表面的过程。
在海洋地质中,沉积作用主要指海洋沉积作用,即海洋中的颗粒物质沉积到底部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经历压实、水化等作用后,形成沉积岩,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作用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过程,记录了海洋环境的演变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侵蚀海平面变化是指海洋中的水位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种变化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和海洋膨胀等。
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会对海岸线产生影响,尤其是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洋侵蚀海岸线的过程,主要包括海浪冲刷、潮汐作用和海底侵蚀等。
海平面变化和海岸侵蚀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作用类型,对海岸线的形态和演变有着显著影响。
三、地质灾害与海洋地质作用1. 地震与海啸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发生的震动现象,可以引起海底地质变化和海洋地质作用。
当地壳发生断裂或岩石发生滑动时,会产生地震波,进而引发海啸。
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引起的海洋水体的巨大波浪,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和海啸是海洋地质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首先,海洋的地质作用在地质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壳主要由大洋岩和大洋壳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差异性促使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生。
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和收缩,形成了地壳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是大西洋两边板块扩张的地方,这一地质过程导致了大西洋大陆板块的形成。
其次,海洋的地质作用还参与了地球的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对岩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骨骼和壳体的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大量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沉积岩可以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化石记录,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此外,海洋中的地热活动也导致岩石的溶解和改变,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
这些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对深海环境的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地球内部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影响。
海洋中的岩石循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对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板块运动导致了大陆的聚合和分离,形成了大陆碎片和新的大陆边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它们不仅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破坏,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岩石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不仅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和保护海洋环境。
普通地质学9海洋地质作用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的海洋功能和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海洋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沉积学等方面。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在海洋中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和现象,包括海底扩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等。
这些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人类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海洋地质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海底扩张是海洋地质学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据大洋地壳扩张理论,地球上的海底一直在不断扩展,而扩展的中心是海脊。
在海脊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冒出,形成了新的岩石。
随着新岩石的形成,老岩石向两侧移动,海底不断扩张。
这个过程称为海底扩张。
海底扩张造成了海脊系统的形成,也导致了地壳的运动。
海底扩张对于地球的演化和板块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海洋地质作用还包括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在地表上的运动和变形。
它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移等。
这些运动可能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的震动。
地壳运动不仅影响着海洋地质的形成和演化,还会对地表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第三,火山喷发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上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而产生的。
在海洋中,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海脊系统和火山岛上。
火山岛是海洋中的一种地形,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例如夏威夷和日本的冈山。
火山喷发不仅对海洋生态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还对海底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海洋地质作用还涉及到海洋沉积和海洋地形的形成。
海洋沉积是指海洋底部积累的各种物质,包括颗粒物质、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通过沉降作用形成的,其中的沉积物质来自于陆地和海洋的搬运和沉积。
海洋地形是指海底的地形,它是由于海洋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
海洋地形包括洋脊、海沟、海底扇等,它们的形成与海底扩张、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有关。
第十四章海洋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水的动力第二节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第三节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水的动力一、海水的运动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浊流。
海浪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有着的不同的特点。
主要有两种形式深水波、浅水波。
(一)波浪(seawave)(一)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称潮汐。
它包括海面的周期性升降和周期性的海水水平运动,通常前者称潮汐,后者潮流(tidal current)。
在月球绕地球旋转过程中,月地引力及月地系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两者之和形成引潮力(tide-generating force)。
在地球的向月一面,引力大于离心力合力指向月球,使海水涌向月球一面,发生涨潮(flood tide)。
同时,在地球的背面,离心力大于引力,合力指向背月一面,也使海水面凸起发生涨潮(flood tide)。
与两个涨潮方之间的海面因海水流走而发生落潮(ebb tide)。
常规潮水每天涨落两次;每月初一、十五左右,地球、月球和太阳同在一个方向上,会产生两次大潮(spring tide);在每年的秋分与春分,地、月、太阳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故每年将有两次特大潮。
(三)洋流(ocean current)海洋中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称海流或洋流。
按其流动特点分为表层海流(surface ocean current)和深部海流(deepsea current)。
三、海洋生物生命的发生和进化起源于海洋。
生物由最原始状态发展到现代,几乎占领了所有海洋领域,也占领了大陆和空间领域。
生物已成为海洋的重要组成之一。
水深小于200m的浅海区,海水流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食物充足,生物极为繁盛。
200m水深以下的水区,属于无光带,植物不能生长、数千米的深水区底栖生物稀少,只有漂浮及游泳生物。
有些生物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富集具有惊人的能力。
没有任何其它作用能达到这一点。
一滴海水放大25倍时的画面桡足动物蓝藻螃蠏幼卵硅藻鱼卵海洋蠕虫第二节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一、海岸带与浅海带的概念海岸带(coast zone)是海、陆的交界地带,包括前滨带、潮上带和潮下带。
1.海洋地质的作用海洋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ocean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这 4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
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
2.什么是红树林海岸我国的红树林海岸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福建省海岸。
红树林海岸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红树林根系发达,有固滩护岸的作用,防止海浪对岸滩的侵蚀与破坏;二是红树林的根、叶产生的有机质和引来的鸟类所产的粪便是浅海鱼虾等海洋生物的充足饵料,改善了海洋生态,函养了水产资源;三是红树林繁殖茂密,郁郁葱葱,美化了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
所以,人类要爱护红树林。
3.海水鱼为什么不咸海水很咸并带有苦味,所以不能食用。
但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却不咸,这是因为海洋中的硬骨鱼类具有很强的排盐能力,它们生有专门排盐的器官,位于鳃片中,由“泌氯细胞”组成。
这些“泌氯细胞”像一个淡化车间,能使海水淡化,而且效率非常高。
此外,为了弥补体内水分的流失,海洋硬骨鱼类还采取多喝水、少泌尿的措施来维持体内的低渗压。
4.海底山脉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
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
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5.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是由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0.05~0.01毫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
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海滨有大片低地泥滩,既便于引进海水,又不易使卤水下渗,是开辟盐场极为有利的场所;华北地区雨水少,日照时间长,利用风车扬卤、太阳照晒或者煎熬,使水分蒸发,就能得到大量雪白的海盐。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海洋地质作用是指海洋中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海底地壳和地形的改造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1. 构造作用:主要包括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板块构造演化以及构造构造物的形成。
海底地壳的构造运动包括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地壳断裂和隆起,这些运动导致海底地形的巨大变化。
板块构造演化指的是海底板块的相互作用和移动,如板块的碰撞、俯冲和扩张,这些过程形成了海沟、海脊、弧形岛弧等特殊地形。
构造构造物是指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例如海山、边缘山脉和隆起地带。
2. 沉积作用:海洋中的沉积作用主要是指沉积物在海底堆积形成海底地层和沉积物的分布格局。
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的河流、风化物质、火山喷发和生物骨骼等,它们经过水的冲刷和重力沉积在海底。
沉积作用形成了海底的泥、沙、石和泥石流等沉积物,同时还形成了各种沉积地貌,如海底冲积扇、沉积盆地和海啸沉积。
3.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海洋中的水流、波浪、潮汐等力量对海底地形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海洋中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海岸侵蚀、海床侵蚀和海岛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海岸线受波浪冲击和潮汐作用而被侵蚀和改变,导致海岸线后退和海峡、海湾的形成。
海床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水流和波浪对海底地貌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形成了海底沟壑和河道。
海岛侵蚀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入侵和波浪冲刷等力量对海岛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导致海岛退化和消失。
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1.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海洋中碎屑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在海底或海洋地壳表面沉积形成新的地层。
这些碎屑物质可以是岩屑、泥沙、矿物颗粒或有机物等。
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如沙岩、泥岩和砾岩等。
沉积作用是构造埋藏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沉积作用可以对构造和岩石性质进行解析和研究。
2.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海底扩张是指海洋中新的地壳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
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岩石的熔融和上涌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进一步推动了古老的地壳向两侧扩张。
这个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它是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3.地壳运动作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中各种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和应力释放的过程。
在海洋中,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断裂和地壳抬升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海洋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海底地貌,形成海底山脉和洋中脊,并引起海底地壳的断裂和抬升。
4.拉开作用:拉开作用是指地球板块之间相对移动引起两个板块之间出现空隙的过程。
在海洋中,拉开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洋脊和裂谷系统中,当两个板块相对移动时,海底地壳被拉伸,形成了裂谷和断裂带。
拉开作用是海洋地壳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不断的拉开作用,海底地壳得以向两侧扩张。
5.海洋腐蚀作用:海洋腐蚀作用是指海洋中水体和波浪对海岸线和海底地貌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海洋的波浪和潮汐运动可以持续对海岸线进行侵蚀,形成海岸崖、海蚀地貌和沙滩等地形。
在海底,水体和波浪的作用可以抬升泥沙,形成悬浮质。
海洋腐蚀作用是造成海岸线持续变化和海底地貌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海洋地质作用类型多样,包括沉积作用、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壳形成、地壳运动作用、拉开作用和海洋腐蚀作用等。
这些作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地质的演变和变化。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作用的特征和机制,可以进一步认识海洋地质的变化规律,并对海洋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
第十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目的要求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体,对地球的演变、生命的形成和人类活动都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大陆在各种自然力的作用下,遭受风化剥蚀,其破坏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洋中沉积,这些沉积物中保存着人类用来认识地球演变历史的丰富记录和赖以生存的矿产资源。
要求学生了解海水的运动方式特点和海洋的化学与生物形特征,了解海洋的剥蚀与搬作用特点 , 重点掌握滨海、浅海、半深海及深海的沉积作用,以及它们的产物特征。
课时:6 学时授课内容一、海水的动力二、海岸带与浅海带地质作用三、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重点海洋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特点与产物。
难点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学生难以理解。
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实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实地照片进行说明。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海水的动力1、海水的动力方式(1)海浪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其大小与风力、风的持续时间、海面的开阔程度有关。
(2)潮汐受日、月引力作用而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3)洋流海洋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
它与信风、地形、气候、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2、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中有多种 (79 种) 元素的存在,受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各地海水化学成份的重在差异。
(1)盐度: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的总量。
海水中平均盐度为 35‰,一般在 33‰— 37‰之间变化。
高于此范围的称为咸化海,而低于此范围的称为淡化海。
(2)pH 值:海水中的 pH值在 7.5 —8.4 之间。
pH值的大小控制着许多矿物的形成。
(3)Eh 值:与海洋的深度和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
一般在深度 100—200 米,由于生物呼吸有机氧化物消耗,使其含量降到最低值。
Eh值对铁、锰矿物的形成和存在形式影响特别显著。
铁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低价铁矿物,在氧化条件下形成高价铁矿物。
(4)二氧化碳与碳酸根:控制着碳酸盐岩矿物的沉淀和溶解。
3、海洋生物生命的发展与进化源于海洋。
第16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第十七章海洋的地质作用第一节海洋概况海洋占整个地球面积的70.8%,地球上的水约有97%存在于海洋中,在地质历史中,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占陆地表面75%的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沉积形成的,因此海洋的地质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海洋是陆地上最大的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几乎含有所有的化学元素)含量达亿吨,是陆地含量的900倍。
因此对海洋地质作用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对地壳形成的了解及现实资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义。
一.海与洋海和洋构成了海洋。
一般来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水体相通,均为海水。
但两者位置、范围、深度、时代、地壳性质、水体性质存在差异有着根本性区别:1.洋盆是相对稳定盆地全球四大洋中生代已出现,一直接受沉积。
海盆形成时间短,不论是陆缘海还是陆间海,主要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完善,位置、范围、规模变化剧烈。
2.洋底地壳为洋壳海底地壳除少量为洋壳(日本海及我国南海部分)外,多数为陆壳或过渡性质地壳。
3.大洋海水深,面积广阔,形态不受大陆影响;海域水浅(一般在3000m 以内),范围局限,形态受陆地轮廓直接影响4.两者水体含盐度、海水温度及运动特征等还有一定差异。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1.海水的基本化学特征(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以可溶性盐类为主;(2)海水中含有众多微量元素;(3)海水中含有气体;2.海水的基本化学组成(1)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2)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3)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
世界各大洋的一般盐度为33-38‰,平均为35 ‰,盐分的多少随地区的气候不同而变化;(4)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
(5)海水中的气体:主要有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三.海水的主要物理性质1.海水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海洋表层的温度较高,且随纬度增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