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章 表面质量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章节名称:绪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内容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研究方法的掌握。
章节名称:机械制造过程及其分类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分类: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
3. 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
4. 总结:总结各种机械制造过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特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特点和应用的掌握。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规划与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8第二章锻压单元计划目的要求 1、掌握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了解锻造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冲压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4、能够准确的判断锻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1、锻造的分类及工艺过程。
2、冲压的分类。
3、锻造中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自由锻与模锻的区别、冲压的不同工序。
课时安排 概述(1个课时)金属的加热和锻件冷却(1个课时)自由锻(2个课时)模锻(1个课时)冲压(1个课时)复习(1个课时)讲解习题册(1个课时)任课教师:胡迎春 班级:13级车、铣、钳 日期:4.29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授课内容 教材对应位置 审批:压力加工 章 节二 1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第二周 授课方式 讲授法教学目标认 知 目 标 掌握锻压的定义分类。
掌握锻造、冲压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锻造、冲压的特点。
了解其他的压力加工的方法。
情 感 目 标 开拓思维,全面灵活的考虑、处理问题专业能力目标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锻压的定义及分类。
锻造冲压的定义分类。
教学难点 压力加工的工序突破方法 通过观看锻压的加工视频、例举常见的锻压零件的实例加强理解。
自主探究 学生自行讨论在实际中所见到的锻压。
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导入新课 把原材料制成毛坯是零件加工的前提,通常是由热加工工序来完成。
确定零件的结构时,必须与毛坯制造的工艺特点相适应,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焊件和型材。
本章着重介绍应用普遍的锻压。
讲授新课 第二章 锻压§2-1 压力加工锻压: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工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一、锻造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讲授新课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金属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工版)教案北京职业技术学校教案(首页)北京职业技术学校教案(分页)一.车削加工就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图纸的要求。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
车削加工的切削能主要由工件而不是刀具提供。
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
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
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
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
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
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
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
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
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
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
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用户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
最适合的加工条件的选定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
有规则的、稳定的磨损达到寿命才是理想的条件。
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刀具寿命的选择与刀具磨损、被加工尺寸变化、表面质量、切削噪声、加工热量等有关。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精度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与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与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1、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三、重点、难点各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六、布置思考题1、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与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世界的前列?4、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2、几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的刚度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5、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2、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3、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4、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六、布置思考题1、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与比较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2、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量及起计算、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1)工艺系统的热源,(2)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3)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4)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5)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三、重点、难点、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与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与讲解式、引导式与提问式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简介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意义1.3 课程学习目标第二章:机械制图基础2.1 制图国家标准2.2 机械图样的基本要素2.3 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2.4 机械图样的阅读与分析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基础3.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2 加工顺序的安排3.3 加工方法的选用3.4 工艺参数的确定第四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4.1 金属切削过程4.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4.3 刀具的材料与结构4.4 刀具的磨损与更换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控制5.1 加工质量的定义与分类5.2 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5.3 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5.4 加工质量的检测与评价第六章: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设备6.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性能6.2 常见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3 机床的选择与使用6.4 工艺设备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应用第七章:装配工艺与装配精度7.1 装配工艺的基本概念7.2 装配过程及装配方法7.3 装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7.4 装配工艺的优化与改进第八章:机械制造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1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8.2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8.3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智能制造8.4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例第九章: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与改进9.1 工艺优化与改进的意义9.2 工艺优化与改进的方法9.3 工艺参数的优化与调整9.4 工艺改进的实例分析第十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精密加工技术10.2 高速加工技术10.3 微细加工与微机电系统10.4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意义和目标解析: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应用领域。
重点二: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和阅读分析解析:掌握国家标准下的机械图样要素,包括视图、尺寸、公差、符号等的表示方法,以及图样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重点三:加工顺序的安排与加工方法的选用解析:学习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合理安排加工顺序,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并确定工艺参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作用。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2. 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述。
3. 案例: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3.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
2. 课件: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
3. 案例: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确定和质量控制的实际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确定和质量控制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设计的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原理。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工艺过程。
4.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和目的。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总结: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概念和目的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
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
教学步骤:1. 复习: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过程控制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方法。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理解和经验。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艺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工艺参数选择和工艺方案设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达和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改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和方法,涉及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机械制造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确定;(3)能够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化制造工艺;(4)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2.2 第二章:铸造工艺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铸造方法、铸造参数的确定和铸造质量的控制。
2.3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金属成形方法、成形参数的确定和成形质量的控制。
2.4 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本章主要介绍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切削方法、切削参数的确定和切削质量的控制。
2.5 第五章:机械装配工艺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装配方法、装配参数的确定和装配质量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的确定。
3.2 实验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小组讨论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应用。
四、评估方式4.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
4.2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占总成绩的60%。
五、参考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1.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分类1.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作用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2.1 工艺过程的定义与分类2.2 工艺过程的设计与优化2.3 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3.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3.1 铸造工艺3.2 焊接工艺3.3 切削工艺3.4 塑性成形工艺3.5 表面处理工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艺学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2. 视频:播放相关工艺过程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例图片:展示实际工艺过程中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章节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4.1 尺寸精度4.2 形状精度4.3 表面质量4.4 机械性能5.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5.1 概述5.2 铸造设备5.3 焊接设备5.4 切削设备5.5 表面处理设备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调整技巧。
3. 让学生熟悉各种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七、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7.1 尺寸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2 形状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3 表面质量的定义与分类7.4 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2.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8.1 工艺设备的分类与选型8.2 铸造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3 焊接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4 切削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5 表面处理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案:表面处理与涂装技术一、教学目标1.掌握表面处理与涂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表面处理与涂装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3.熟悉常用的表面处理与涂装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4.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表面处理与涂装作业。
二、教学内容1.表面处理技术(1)机械打磨机械打磨是对金属表面进行打磨的一种方法,通过机器的加工作用将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平整度等性质进行改善,使工件表面光滑平整、无毛刺,便于涂装等后续工艺。
机械打磨常用的设备有切割机、砂轮机、抛光机等。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体表面组成和性质的方法,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电解处理、酸洗、镀锌、阳极氧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蚀性、硬度、耐磨性等性能。
(3)喷砂喷砂是一种用高压喷射器将磨料喷到工件表面进行打磨和清洁的方法,也常用于表面处理。
喷砂会留下磨痕,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处理大量工件,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涂装技术(1)喷涂喷涂是将涂料通过压缩空气或高压喷射器等喷射到工件表面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喷涂设备有空气喷枪和喷涂机。
喷涂效果好,但对喷涂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2)电泳漆电泳漆是将工件浸泡在涂料中,通过电解作用将涂料附着到工件表面的一种方法。
电泳漆均匀,涂层厚度可控,但设备复杂,投资成本高。
(3)粉末涂装粉末涂装是将涂料以粉末状喷射到工件表面,然后在高温下使其熔化、流平、固化成膜的一种涂装方法。
粉末涂装环保,不含有机溶剂,涂层厚度均匀,但设备成本也比较高。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涂装技术的操作过程,并发现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发现不同涂装技术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先引入表面处理和涂装技术的背景和应用,讲解其在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表面质量——2.1表面质量含义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解掌握各原理的基本模式概念和特征,能举例说明各原理;
2.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对机械制造表棉质量和粗糙度的个体认识,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
归纳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原则、讲解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2学时)
表面质量的含义以及对零件使用的影响;
六、布置思考题
1.查找相关的资料并思考高精表面质量在现在的高科技行业当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2.机器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为什么说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对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表面质量——2.2粗糙度影响因素2.3物理机械性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引导学生能够对机械的相关性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纲要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表面加工硬化:
三、重点、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
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
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3学时)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刀具切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
(2)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50)
2.表面加工硬化:(35)
六、布置思考题
1. 课后复习这一堂课的重点内容,下堂课提问.
2.影响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表面质量2.4机械加工振动2.5提高表面质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解掌握机械加工振动的具体概念和分类;
2.熟练掌握提高表面质量的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受迫振动,
2.自激振动;
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
2.自激振动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五、时间分配(2学时)
1.受迫振动,(30)
2.自激振动;(30)
3.提高表面质量的方法(30)
六、布置思考题
1.预习第三章:工艺规程制定.
2.何为强迫振动?它与自由振动有何区别?减少强迫振动的基本途径哟哪些?
3.何谓自激振动?它与强迫振动有何区别?目前关于自激振动的学说有哪些?其要点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抑制自激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