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
思维 是高级的 认识活动, 是智力的 核心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 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 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 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 求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特点,在 不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力得 到发展。
(三)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和逻辑性,儿童随 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较多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语言发展也达到较高水平,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条 件工具。但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好 地利用这些条件和工具,儿童不是一开始就 能掌 握的,家长和老师都要引导和教给儿童,遇到问 题如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作出逻辑 的判断、推理来解决。
•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 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 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 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 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 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
•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
• 2.产生
•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 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 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 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 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 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 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 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 部行动。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 好人坏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 可以用“人”这个概念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