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doc
- 格式:doc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北京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性过程,也可同时累及胰周组织或远位脏器,可一次性发作,也可反复发作。
发作间期,组织学恢复正常。
可见,急性胰腺炎是可逆性病变,有别于慢性胰腺炎的持续性炎症、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通常靠临床,因不大可能获得胰腺的组织学标本,故对个别病例难以鉴别是急性胰腺炎,还是慢性胰腺炎。
下面专家为大家讲解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相关知识。
临床发现,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原因一般与胆道感染、酗酒、暴饮暴食、手术和外伤。
除此之外,高血钙和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防止急性胰腺炎的入侵,应做好检查工作。
急性胰腺炎如何诊断?医生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诊断:1.血糖:患急性胰腺炎时暂时性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和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有关。
持久的空胺血糖高于10mmol/L,提示胰腺坏死,预后严重。
2.血钙:暂时性低血钙常见于急性胰腺炎。
但很少出现手足抽搐。
低血钙程度和临床严重程度相平行。
血钙低至2mmol/L以下,常提示坏死型胰腺炎。
3.血脂:患急性胰腺炎时可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
4.X线检查:摄腹部乎片的目的是排除其他原因的急腹症,如排除胃肠道穿孔时存在腹腔游离气体;提供支持胰腺炎的间接证据,如邻近胰腺的小肠服气、横结肠服气等,胰腺钙化提示慢性胰腺炎,胰区气泡影提示胰腺脓肿。
由脑片可能见到一例或双侧横厢抬高或胸腔积掖。
由胸部乎片还可以看到有肺水肿和左肺盘形肺不张。
5.B超检查: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表现为胰腺呈明显弥漫性肿大,可看到胰腺呈低回声图像,往往与相接近的门静脉和脾静脉难以鉴别。
胰腺肿大可超过正常胰腺的3—4倍,胰管都有扩张.直径常达到3—4mm ,超声检查急性胰腺炎有约38%的患者得不到满意的诊断,其原因是患者有剧烈腹痛常不能配合检查,外胰腺周围肠管由于炎症波及肠胀气而干扰超声探测,难以清晰地描绘出胰腺的形态。
另外,常可发现胆系异常如胆结石、胆褒炎等。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现代人最怕生病,但即便是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还是有很多人会生病。
急性胰腺炎就是一种常见疾病,病发时非常痛苦,治疗起来也存在这一定的难度,若是孕妇也患上急性胰腺炎,可能还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该病的相关事宜。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第一、有发作性上腹疼痛的症状;第二、血液检查时,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高于正常三倍以上;第三、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周围有渗出及胰腺肿大。
急性胰腺炎病因1.梗阻因素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
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
2.酒精因素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
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同时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
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3.血管因素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另一个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础上,当胰管梗阻后,胰管内高压,则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
由于胰酶的刺激则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
由上文可知,急性胰腺炎的产生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孕妈们要调整好生活作息,不抽烟不喝酒,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减少给胎儿造成的伤害。
为了自己的身体,也为了孩子的健康,孕妈们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诊断与鉴别诊断内科书:【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可作出诊断。
轻症的患者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以诊断。
重症除具备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且具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脓肿)和(或)器官衰竭。
由于重症胰腺炎病程发展险恶且复杂,国内外提出多种评分系统用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预测,其中关键是在发病48或72小时内密切监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综合评判。
区别轻症与重症胰腺炎十分重要,因两者的临床预后截然不同。
有以下表现应当按重症胰腺炎处置:①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②体征: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③实验室检查:血钙显著下降2mmol/L以下,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④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
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一)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血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但需注意胆道疾病与胰腺炎呈因果关系而并存。
(二)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三)急性肠梗阻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
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特别是高位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剧烈腹痛、呕吐与休克现象,但其腹痛为阵发性绞痛,早期可伴有高亢的肠鸣音,或大便不通、无虚恭。
X线显示典型机械性肠梗阻,且血清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四)心肌梗死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
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
血、尿淀粉酶正常。
(五)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及腹泻等,可伴有肠鸣音亢进,血、尿淀粉酶正常等。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长期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疾病过程总结出具有特征性的指标用于急性胰腺炎的判定,现将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和严重度评估系统总结归纳人如下;1.1992年亚特兰大会议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AP::是胰腺组织的急性炎症过程,可同时累及其他局部组织或远隔器官;常起病急骤,伴有上腹部疼痛及各种腹部体征,从轻微的触痛到反跳痛不等;急性胰腺炎常伴有呕吐,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多,以及血和或尿中胰酶水平的升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如坏死,脓肿及假性囊肿等;腹部体征包括明显的腹痛,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缺失;上腹部可触及肿块;少数情况下可见胁腹部皮肤青紫色斑Grey一Turner征,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征;SAP需符合Ranson诊断指标≥3项,或符合APACHEⅡ诊断标准≥8分;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指急性胰腺炎只有极少数脏器功能下降,且预后良好,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上述特征;MAP患者只要给予适当的输液治疗,其体征和化验结果就会很快恢复正常;治疗48~72h之内无明显改善时,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胰腺炎并发症;胰实质在动态CT对比增强检查时通常正常;2.2002年曼谷会议标准急性胰腺炎:胰腺的急性炎症;轻症急性胰腺炎:无明显的器官功能障碍,对液体治疗反应良好;重症急性胰腺炎:具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指标≧3项;;APACHE Ⅱ评分≧8;急性液体积聚:胰腺内或胰周液体积聚,发生于病程早期,并缺乏完整包膜;胰腺坏死:增强CT检查发现失活的胰腺组织;急性假性囊肿:有完整包膜的液体积聚,包含胰腺分泌物;胰腺脓肿: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3.美国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腹痛特点:骤然起病的上腹痛,其中近半数放射至背部,起病迅速, 30分钟内疼痛达到高峰,通常难以耐受,持续24小时以上不缓解;疼痛常伴随有恶心和呕吐;体格检查往往显示剧烈的上腹部压痛及肌卫;诊断急性胰腺炎一般需以下3点中的2条:1具有急性胰腺炎特征性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3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本定义允许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如果患者具备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腹痛而血清酶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3倍,必须行CT检查以确诊急性胰腺炎;诊断指南I:入院时查找重症危险因子;入院时即应关注诸如高龄>55岁、BMI>300 kg/m2,器官衰竭、胸腔积液和或渗出等重症危险因子;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可能需由严密监护病区治疗,如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指南Ⅱ:入院时或48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确定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和红细胞压积有助于区别轻度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推荐在住院3天内及之后按需计算APACHE-Ⅱ以利于两者鉴别;同时推荐入院时、入院后12小时和24小时内检测红细胞压积以利于测算补液量;诊断指南Ⅲ:住院期间严重程度确定;胰腺坏死和器官衰竭是重症胰腺炎的两大重要标志;住院2~3天时,增强CT能可靠的区别间质性和坏死性胰腺炎;4.日本厚生省难治性调查研究班制定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①急性上腹部疼痛及压痛;②血、尿以及腹水中胰酶升高;③影像学显现急性胰腺炎时的异常征象;3项中有2项以上符合,排除其他疾病就可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重症程度的判定:预后因素①:有、呼吸困难、神经症状、重度感染征象、出血倾向、Ht≤30%、BE≤-3 mEq/L、BUN≥40mg/dlCr≥dl,各2分;预后因素②:Ca≤dl,FBS≥200mg/dl,PaO2≥60mmHg,LDH≤700IU/L,总蛋白≤6.0g/dl,凝血时间≥15秒,血小板≤10万/mm3,CT分级IV/V,以上各占1分;预后因素③:依照SIRS诊断标准阳性项目数≤3,占2分;年龄≤70岁,占1分;全身状态良好,不存在预后因素①及预后因素②中的任何一项,血液化验结果也接近正常者,可判定为轻症;确认无预后因素①,仅预后因素②中有一项阳性者判定为中等症;包括预后因素①一项以上,或者预后因素②二项以上阳性者判定为重症;5.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1996年制定的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如下:1定义: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在不同病理阶段,可不同程度地波及邻近组织和其它脏器系统;2临床表现:通常呈急性起病,表现为上腹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常有呕吐、腹胀、发热、心率加快、血白细胞计数上升、血或尿淀粉酶升高;3病理特点:病变程度不等,从显微镜下所见的间质水肿和脂肪坏死,到肉眼可见的胰腺实质或胰周坏死和出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根据1992年美国亚特兰大会议和2002年泰国曼谷急性胰腺炎国际专题研讨会所颁布的标准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于2003年拟定了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简述如下:1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2轻症AP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项,或APACHE-Ⅱ评分<8,或CT分级为A、B、C;3重症AP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有下列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指标≥3项;APACHE-Ⅱ评分≥8;CT分级为D、E;。
.精品.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可作出诊断。
轻症的患者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以诊断。
重症除具备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且具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脓肿)和(或)器官衰竭。
由于重症胰腺炎病程发展险恶且复杂,国内外提出多种评分系统用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预测,其中关键是在发病48或72小时内密切监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综合评判。
区别轻症与重症胰腺炎十分重要,因两者的临床预后截然不同。
有以下表现应当按重症胰腺炎处置:①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②体征: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③实验室检查:血钙显著下降2mmol/L 以下,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④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
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一)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二)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
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三)急性肠梗阻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
腹部X 线可见液气平面。
(四)心肌梗死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
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
血、尿淀粉酶正常。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检查
1、胰酶测定
胰酶的测定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后3~12小时开始升高,24~28小时达到高峰,2~5天后恢复正常。
血清淀粉酶值高于128Winslow单位(正常值8~16单位)或大于300Somogyi单位(正常值40~80单位)即提示为本病。
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严重的坏死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值反而不升高。
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小时升高至1.5康氏单位(正常值0.5~1.0单位)。
2、腹腔穿刺
对有腹膜炎体征而诊断困难者可行腹腔穿刺。
重症胰腺炎时穿刺液常呈血性,并发感染时呈脓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穿刺液的淀粉酶值增高有诊断意义,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表示胰腺炎严重。
3、放射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可帮助诊断。
B超扫描能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
还可探查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但受局部充气肠袢的遮盖,限制了其应用。
(2)增强CT扫描:是敏感的确认急性胰腺炎的方法。
胰腺的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灶性胰腺增大,水肿,坏死液化,胰腺周围组织变模糊,增厚,并可见积液。
还可发现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病,如胰腺脓肿,假囊肿或坏死等。
增强CT扫描坏死区低密度(正常值小于50Hu)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
择有很大的帮助。
(3)MRI:可提供与CT相同的诊断信息。
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4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均采用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探讨应用价值。
结果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病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95.0%,与手术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高,还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提升疾病的检出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超声;诊断价值;鉴别价值急性胰腺炎属于常见的临床急症,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获得明确的诊断。
但由于实验室检查耗时长,因此寻找更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方式进行明确诊断,可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随着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超声技术不断进步,该影像学诊断方式也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次研究对超声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研究。
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3.3)岁。
纳入标准:均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种或几种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GE公司生产的Vivid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MHz,患者保持仰卧位或者半卧位,部分不明发病部位的,需要采取卧位、坐位及饮用500ml水后进行检查。
超声探头对患者腹腔组织进行探查,观察胰腺形态及大小,对内部回声及胰周组织关系进行观察,并观察肝胆脾及周边腔隙是否存在积液。
1.3 观察指标评估50例患者超声诊断结果;评估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其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上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临床医生应当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特别是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放射情况等。
二、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此外,白细胞计数和 C 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升高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腹部 CT 或 MRI 检查是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关键手段,能够准确显示胰腺的病变情况、炎症程度和有无坏死等情况。
此外,超声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四、病因诊断。
了解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因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酒精、胆石症、高脂血症等是常见的病因,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五、并发症评估。
急性重症胰腺炎常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临床医生应当及时评估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因诊断和并发症评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临床医生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执业医师考试考点1.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计数。
血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多在(10~3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淀粉酶测定。
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后开始降低,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即可确诊本病。
淀粉酶升高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并不一致,有时胰腺已严重坏死,而淀粉酶值正常,甚至低于正常。
除急性胰腺炎外,其他如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增高,但一般不超过500苏氏单位。
尿淀粉酶的升高比血淀粉酶迟,维持时间较长,可达1~2周,因此若患者就诊较晚,血清淀粉酶已正常,此时测定尿淀粉酶仍有诊断意义,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超过256温氏单位。
(3)血清脂肪酶测定。
正常值在1.5单位以下,急性胰腺炎超过1.5单位。
病后72小时开始上升,可持续5~10天,故对早期诊断无帮助,但在血清淀粉酶已恢复正常者,检查血清脂肪酶对诊断有帮助。
(4)血清正铁白蛋白(MHA)测定。
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出血红素,血红素代谢物与白蛋白结合形成MHA.血清MHA阳性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而水肿型时呈阴性。
但其他原因所致腹腔内出血也可呈阳性反应。
(5)血钙测定。
部分患者血钙降低,如低于1.75mmol/L是重症胰腺炎,预后不良。
(6)B超。
可了解有无胰腺肿大、脓肿和假囊肿,也可了解胆囊及胆道情况。
(7)CT显像。
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方法。
轻度表现胰腺体积增大或增厚,胰周围边缘不规则,重症可见胰周围区消失,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胸膜腔积液。
2.诊断对有剧烈持续的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上腹压痛,但腹肌不紧张,同时有血清或尿淀粉考试,大网站收集酶短期显著增高者,可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如腹痛剧烈、发热不退、血清淀粉酶持续不降,出现休克、腹水、低血钙、MHA阳性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可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一、实验诊断1.淀粉酶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指标。
因为血清淀粉酶55%-60%来源于唾液腺,所以检测胰淀粉酶可以提高诊断率,它的准确性达92%,特异性92%,然而由于检测方便,价格低廉,所以采用总淀粉酶检查仍十分普遍。
约75%患者在起病24h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并持续3一5天或更长时间,一般认为血淀粉酶在起病6~12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此时尿淀粉酶开始升高。
检测血淀粉酶准确性高,影响因素少,建议以血淀粉酶为主,尿淀粉酶仅作参考。
应注意淀粉酶升高提示胰腺炎,但并不能确定胰腺炎,淀粉酶升高的患者仅有50%是胰腺疾病。
急腹症是淀粉酶升高的常见原因,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肠系膜梗死、肠梗阻、阑尾炎、胆道感染、胆石症,绝大多数非胰腺炎疾病所致的淀粉酶升高不超过3倍。
当血淀粉酶升高,而尿淀粉酶正常,应考虑巨淀粉酶血症,因为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或异常血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无法通过肾脏滤过。
如果尿淀粉酶升高而血清淀粉酶正常,考虑Munchausen 综合征。
并非所有的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均升高,不升高的情况有:①极重症急性胰腺炎;②极轻胰腺炎;③慢性胰腺炎基础上急性发作;④急性胰腺炎恢复期;⑤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甘油三酯升高可能使淀粉酶抑制物升高。
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与病情不呈相关性。
患者是否开放饮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断不能单纯依赖于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应综合判断。
胰原性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的淀粉酶显著增高,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
血清淀粉酶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
2.血脂肪酶通常血清脂肪酶于起病后24h内升高,持续时间较长(7-10天)。
超过正常上限3倍有诊断意义,其敏感性、特异性与淀粉酶基本相同,但在血淀粉酶活性己经下降至正常,或其他原因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时,脂肪酶测定有互补作用。
3.其他标志物血清胰腺非酶分泌物可以在急性胰腺炎时增高,如胰腺相关蛋白(PAP)、胰腺特异蛋白(PSP)和尿胰蛋白酶原活性肽(TAP);有些血清非特异性标志物对胰腺炎的病情判断有帮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鉴别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可作出诊断。
轻症的患者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
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淀粉酶和(或)
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以诊断。
重症除具备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且具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脓肿)和(或)器官衰竭。
由于重症胰腺炎
病程发展险恶且复杂,国内外提出多种评分系统用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预测,其中关键是
在发病48 或 72 小时内密切监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综合评判。
区别轻症与重症胰腺炎十分重要,因两者的临床预后截然不同。
有以下表现应当按重
症胰腺炎处置:①临床症状: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②体征:腹
肌强直、腹膜刺激征,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③实验室检查:血钙显著下降2mmol/L 以下,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④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
粉酶活性的腹水。
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 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
气体等可资鉴别。
(二)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 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
度升高。
B 超及 X 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三)急性肠梗阻
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
腹部X 线可见液气平面。
(四)心肌梗死
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
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
酶升高。
血、尿淀粉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