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译文:自古以来,即使是明智的帝王,也必须勤奋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这个道理遍布于经史之中,我也无法一一详述,仅举近世的一些切要之事,以启发你们的觉悟。
士大夫的子弟,从几岁开始,无不受到教育,多数人甚至能学习礼仪、传授经典,少数人也不失诗歌、论述。
到了成年结婚之时,性格逐渐稳定;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要加倍地加以教导和引导。
有志向的人,能够努力磨砺自己,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没有志向的人,从此开始堕落,成为普通人。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成就:农民要计量耕作,商贾要讨论货物,工匠要制造精巧的器具,艺术家要深思熟虑,武夫要熟练弓马,文士要研讨经书。
许多士大夫都耻于涉足农商,轻视工匠、技艺,射箭不能穿透铠甲,写字只能记下姓名,饱食醉酒,无所事事,以此度过一生。
有些人因家世余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认为满足,完全忘记了学习;到了有吉凶大事之时,议论得失,张口结舌,如坐云雾;在公私宴会上,谈论古事、赋诗,只是低头、打哈欠而已。
有见识的人旁观,代他们感到羞愧。
为何要吝惜几年勤学的时间,却要长受一生的羞辱呢?《颜氏家训·勉学》一文,颜之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颜之推勉学全⽂解释颜之推勉学全⽂解释颜之推勉学全⽂解释颜之推是南北朝⾄隋朝期间有名的⽂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对封建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勉学》就是其中之⼀。
接下来,让我们⼀起去了解⼀下《勉学》吧。
颜之推画像《勉学》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家训》中的⼀篇,其内容符合⽣活实际,语⾔⾃然流畅,风格质朴⽽⼜清新,对家庭教育有着⼗分深远的影响。
《勉学》部分内容如下:“⼈⽣⼩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于今⽇,⼗年⼀理,犹不遗忘;⼆⼗之外,所诵经书,⼀⽉废置,便⾄荒芜矣。
然⼈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弃。
孔⼦云:“五⼗以学易,可以⽆⼤过矣。
”......幼⽽学者,如⽇出之光,⽼⽽学者,如秉烛夜⾏,犹贤乎瞑⽬⽽⽆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经弘圣⼈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事,⽤此致卿相者多矣。
”“勉学”的意思是努⼒学习。
这篇⽂章的第⼀段以种树为喻,讲述了学者们学习的⽬的各有不同,但学习可以陶冶性情、修⾝利⾏。
之后⼜以⾃⾝为利说明教育要趁早的道理,但如果没有把握时机,也要晚学。
第三段就讲述了要明练经⽂,注意⾔⾏。
《勉学》出⾃《颜⽒家训》,劝勉⼈们要努⼒学习,并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传世著作,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了深远的影响。
颜之推教⼦的故事典故颜之推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了下来,⼴受推崇。
《教⼦》就是其中的⼀篇。
接下来,让我们⼀起去了解⼀下《教⼦》吧。
《教⼦》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家训》中的第⼆篇,这篇⽂章通过例举两种不同的教⼦⽅式,来说明教⼦⽅式的重要性,借事育⼈。
教⼦画像王僧辩的母亲魏⽼夫⼈,品性严谨,话语严厉。
当时,王僧辩已过不惑之年,⼿中统领着三千余⼈。
但王僧辩若有⼀丝错误,或者是让位⽼夫⼈感到不满意的地⽅,那么魏⽼夫⼈就会⽤棍棒来敲打他。
王僧辩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建功⽴业。
《勉学》颜之推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好,称心)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糊涂)也哉!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但(只)知跨马被(通“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不知明乎天道,辩(通“辨”,分辨,辨识)乎地利,比量逆顺,鉴(审查)达兴亡之妙也。
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只知道遵承上级的命令体察下情,聚积钱财和粮食,就说我能担任辅佐大臣;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却不知道敬重侍奉鬼神,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调节阴阳,(懂得)推选举荐贤圣之人的道理。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早)办,便云我能治民;只知道不谋私财,勤于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不知诚己刑(名词,模子,典范;动词,示范,做榜样)物(别人,众人),反风灭火。
却不知道诚己正人给他人做榜样,救灾灭祸。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通假“赦”),便云我能平狱(案件);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评判案件,不知观罪追财,爰及(涉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却不知道侦察、取证。
涉及到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博地学习向他们请教,没有不利于成就事业啊。
夫所以(表原因)读书学问,本欲开(使动)心明(使动)目,利于行耳。
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顺受脸色),怡声下气,不惮(怕)劬劳(qúláo劳累,劳苦),以致(得到)甘软,惕然(谨慎的样子)惭惧,起而行之也;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行动起来照着去办;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接受)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仿效)之也;不懂得侍奉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尽守职责不越权,见到危难接受任命,不忘对君主忠谏,来有利于国家,(于是)凄恻自省,想要效法他们;素(一向)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养,养德),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一贯骄傲奢侈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把礼作为自我教育的根本,露出端庄的神情,抑制自己骄傲的神色;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羞愧的样子)悔耻,积而能散也;一贯见识浅薄吝啬的人,要让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欲寡贪欲,周济穷困的人,(于是)羞愧生悔,积聚钱财也能够分散给别人;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贬斥,贬抑)己,齿弊舌存(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老子之说),含垢藏疾(包容坏人坏事),尊贤容众;一贯暴悍的人,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谨慎贬抑自己,人老的时候还能够待人宽容,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舍弃)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厉,不可恐慑也。
《勉学》原文翻译《勉学》原文翻译《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一部分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作者颜之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勉学》原文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勉学》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後,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斋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原文: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反风灭火。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观罪追财。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初二上册语文《勉学》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勉学》是初二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关于勉学的重要性,呼吁学生在学习中要付出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勉学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掌握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理解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综合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勤奋认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有责任感,善于分享和帮助他人;3.激发学生的对于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Step 1 情境渲染1.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假期生活,问问自己是否有在学习上进行有效的投入,是否在学习中表现出“勉学”的态度。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勉学的意义和个人成长的关系。
Step 2 预习导入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并注重词汇、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2.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文本的难点和重点。
Step 3 阅读表达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并解读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学生需要针对文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在此环节中,发挥辅助指导作用,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表达方式。
Step 4 分组合作1.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由组成小组。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表述各自的理解,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3.全班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听课代表的说法,进行讨论、交流和补充。
4.教师在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探究。
Step 5 总结复盘1.教师针对本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小结和总结。
原文:“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学习之道,必须保持心灵的宁静。
才能的培养需要学习,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沉迷于逸乐和懒散会导致无法激励精神,急躁和冒险则无法修养性情。
岁月如梭,意志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败,大多数人都无法与社会接轨。
悲哀地守在贫穷的居所中,又将如何能够挽回呢!”这段文言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心态和态度。
首先,文中提到“夫学,须静也。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问、知识的学习,而“静”则是指心灵上的宁静。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收和掌握知识。
接着,“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指出,才能的培养离不开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拓宽自己的才能。
同时,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成就自己的学问。
这强调了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动力。
然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这句话告诫我们,过度放纵和懒散会使人无法激发精神,而急躁和冒险则会破坏心性的修养。
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这两种极端的心态。
再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这句话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意志的消磨,意味着如果不努力学习,最终会变得枯萎衰败,无法融入社会。
这是对那些虚度光阴、不思进取的人的警示。
最后,“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守在贫穷居所中,无法自拔的人的同情和无奈。
它提醒我们,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不努力,最终只能陷入悲哀的境地。
综上所述,这段文言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道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宁静、坚定志向、避免极端心态,并珍惜时间,努力提升自己,以免最终陷入悲哀。
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该文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2作者简介:颜之推,字介。
北齐文学家。
著有《颜氏家训》,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
3句子赏析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玩:赏玩 登 :通‘得 ’,摘取。
华;同‘花“ 修身利行:涵养德行以利于行 译:求学就像种果树,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评论所学文章就好比赏玩春天的花朵,涵养德行以利于行就好比摘取秋天的果实。
赏析:阐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是为了“修身利行”。
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秉烛:拿着火把照明。
烛,火把
译;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赏析:对比,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幼儿学者优于老而学者,老而学者优于不学的道理。
4段落赏析
第一段:学学习习的的目目的的
第二段:年年幼幼时时,,固固须须早早教教,,勿勿失失良良机机;;年年老老时时,,不不可可自自弃弃。
--------------学学习习态态度度
第三段:举举‘‘仲仲尼尼居居’’的的例例子子,,说说明明学学问问不不用用拘拘泥泥于于细细枝枝末末节节,,并并且且要要珍珍视视时时间间,,广广泛泛阅阅读读书书中中的的精精要要之之处处 ========学学习习方方法法,,学学习习态态度度
八八五五班班 孙孙敬敬璇璇。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勉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勉学颜之推夫明《六经》之指①,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②风俗,犹为一艺③,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④,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⑤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赖营馔⑥,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⑦,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⑧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⑨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⑩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严氏家训》节选注释:①指:通“旨”,宗旨、主旨。
②敦厉:督促勉励。
厉,通“励”,劝勉。
③艺:技艺,才能。
④庇荫:保护。
⑤簿伎:小技术。
薄,微小;伎,通“技”。
⑥馔(zhuàn):食物。
营馔:谋求食物。
⑦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旧时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已:通“以”。
⑧生民:人民、老百姓。
此可译为一般的人。
⑨疾:憎恶、厌恶。
⑩鸱枭:鸟名,俗称猫头鹰。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涉.百家之书涉:(2)纵不能增益.德行益:(3)是.犹求饱而赖营馔是:(4)读数.十卷书数:2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B.夫读书之.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行道以.利世也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D.春玩其.华其.真无马耶(《马说》)2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原文: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反风灭火。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观罪追财。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颜氏家训《勉学》篇读后感
颜子在《勉学》篇中说了一句名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从小学习的,如日出的光芒,能见识的多;老来再学的,像手持蜡烛赶路的夜行人,看到的东西虽少,但总比到死也什么都看不见的要好啊。
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读书要从小做起。
颜子认为,人要读书做学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开发心智。
孩子就像一片白纸,学习能力强,对知识的渴求度和接受度都很高,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是很有必要的。
这符合现在很多家长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启蒙的观念,但是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1-3岁的幼儿懵懂时期,是不适宜学习任何东西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在探索世界,他们尚未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过早的将某些爱好强加是会限制孩子发展的,不如放任,给其更多的空间。
这句话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即使年纪渐长,甚至到了暮年,读书也是比不读书要好得多的。
所谓“闻道有先后”,“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成教系统的教师,我们是有必要告诉学生这个道理的。
很多学生会以自己年纪大为由抗拒某些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较有难度的学科。
其实,不必将学习视作“秉烛夜行”,那未免艰难痛苦,不如当做一件轻松浪漫的事,和同学互助,和教师互动,一方面考试也并不难,一方面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岂不两全其美?
翻翻《颜氏家训》,洋洋洒洒,大多篇章晦涩难懂,唯有这篇《勉学》还能读读,虽叹自己才疏学浅,却也为能从中稍许获益而庆幸。
李澈。
盖闻古之圣贤,皆以学为立身之本。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夫学也者,所以明道德,修文章,通古今,达识见也。
是以君子之道,必先立志,然后勤学,终成大业。
夫学者,如登山,非一日之功;如涉水,非一时之劳。
故学者不可一日无志,须臾不可离书。
古人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此言虽简,实为至理。
夫学无止境,志存高远,方能有所成就。
夫学者,必先求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学者,皆师从明师,方能得其真传。
孔子师事老聃,颜回师事仲尼,皆以其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故能成就大业。
今之学者,虽不能亲炙圣贤,然亦当择良师,以求真知。
夫学者,必求实学。
实学,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夫本者,道德也;道者,文章也。
道德文章,二者不可偏废。
故学者,必先修身,然后齐家,再治国,终平天下。
夫学者,必习礼仪。
礼仪者,所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此言礼仪之重也。
学者,当以礼仪为重,方能为君子。
夫学者,必究天人。
天人者,所以通古今之变,达识见之明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言学者当乐天知命,究天人之际。
学者,当究天人之际,方能明白事理,通达人情。
夫学者,必勤于问学。
问学,所以广见闻,增智慧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此言学者当虚心求教,勤于问学。
学者,当勤于问学,方能广博知识,增广见闻。
夫学者,必慎于交友。
交友,所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此言交友当慎,择善而从。
学者,当慎于交友,方能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学者,必持恒心。
恒心者,所以持久不懈,成就大业也。
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此言学者当立志于道,持恒心以成大业。
总之,勉学之道,莫急于立志。
立志既定,然后勤学,择师,习礼仪,究天人,问学,交友,持恒心,方能成就大业。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译文《勉学》原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
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
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
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
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
”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颜氏家训勉学全文及注释《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至于汝曹,虽年稍长,然犹未能便涉学海,须令粗有知识。
凡诸经史,皆当熟读;诸子百家,亦宜涉猎。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注释:1.自古明王圣帝:从古至今的贤明君主和圣人。
2.犹须勤学:还需要勤奋学习。
3.况凡庶乎:何况是普通人呢?4.此事遍于经史:这件事在历史书籍中到处都可以看到。
5.吾亦不能郑重:我也不能过分强调。
6.聊举近世切要:只是简单地列举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事情。
7.以启寤汝耳:来启发你的智慧。
8.士大夫之弟:指有地位的士绅家庭的子弟。
9.莫不被教:没有不接受教育的。
10.多者或至《礼》、《传》:有些人甚至可以读到《礼记》和《春秋传》等经典著作。
11.当路秉权:当权执政。
12.曩者之亲:以前的亲戚。
译文:自古以来的贤明君主和圣人,都需要勤奋学习,更何况普通人呢?这件事在历史书籍中到处都可以看到。
我也不能过分强调。
只是简单地列举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事情来启发你的智慧。
士绅家庭的子弟,年龄在几岁以上的,没有不接受教育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读到《礼记》和《春秋传》等经典著作。
至于你们这些人,虽然年龄稍大,但还没有开始学习,必须让你们开始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所有的经典著作都应该熟读,各种学派的著作也应该涉猎。
自古以来的贤明君主和圣人都需要勤奋学习,更何况普通人呢?。
《勉学》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所写的一篇励志文。
本文以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为主线,阐述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勤奋学习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下是对《勉学》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原文翻译:学习需要安静,才能需要学习。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习。
纵情放荡、懒散不能激发精神,冒险急躁则不能修养性情。
岁月与时间一同逝去,意志与日子一同消磨,最终变成枯萎凋零,很多人无法接触世间事物,悲哀地守着贫穷的住所,又能做什么呢?原文:古人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吾患无位,不患所以立。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原文翻译:古人说:“不怕没有地位,就怕没有立足之本。
”我担心的是没有地位,而不是没有立足之本。
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需要安静,才能需要学习。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习。
纵情放荡、懒散不能激发精神,冒险急躁则不能修养性情。
岁月与时间一同逝去,意志与日子一同消磨,最终变成枯萎凋零,很多人无法接触世间事物,悲哀地守着贫穷的住所,又能做什么呢?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原文翻译:学习,需要安静;才能,需要学习。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习。
纵情放荡、懒散不能激发精神,冒险急躁则不能修养性情。
岁月与时间一同逝去,意志与日子一同消磨,最终变成枯萎凋零,很多人无法接触世间事物,悲哀地守着贫穷的住所,又能做什么呢?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勉学》这篇文言文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勤奋学习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勉学》(北齐)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一、词语解释:
1. 《勉学》作者:(北齐)颜之推选自:《颜氏家训》
2. 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
3. 春玩.其华.。
(赏玩)(同“花”)
4. 秋登.其实。
(通“得”,摘取)
5. 精神专利
..(专一而敏锐)
6. 固.须早教(因此)
7. 十年一理.(温习)
8. 犹.不遗忘(还,仍然)
9. 坎壈
..(困顿,坎坷)
10. 秉烛夜行
..而无见者也。
(拿)(火把)(在夜里)(行走)....,犹贤.乎瞑目
(好)(闭上眼睛)
11. 所以
..设教。
(用来……的)
12.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难道)(好处)
13. 光阴可惜
..。
(值得珍惜)
14. 当博览机要
..,以济.功业;(指书中的精要之处)(成就,完成)
15. 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间隙,空子,可乘之机)
二、句子
1.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
2.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6.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7.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三、理解
1,归纳三段的大意。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阐述学习的态度:年幼时,勿失良机;年老时,不可自弃。
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阐述学习的方法: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微末节。
2,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
3,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
4,“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5、“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