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技术测井解释应用共66页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66
工程测井解释技术在测井处现有的套管监测测井仪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井下电视、脉冲回声仪(PET)、磁测井、多臂井径(MAC)、井温以及水泥胶结评介测井仪(CBL)。
以下将简单地介绍这几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及解释方法。
资料解释1 .井下电视资料解释:变形:套管变形,发射波回不到换能器,则在照片上呈现黑影,黑影的大小反映变形的部位和形状。
图纸上呈现4条黑影的图像可以解释为套管椭圆变形。
孔洞:孔洞部分套管缺失,往往伴随着外漏,图纸上呈现小黑斑。
破裂:套管在固井水泥返高以上形成垂直裂缝内径变大的特征,在固井段呈不规则裂缝,在图纸上呈条形黑影。
错断:错断套管主要集中在射孔井段,断开点在接箍处尤多,断开区呈现黑色,黑影长度为断距。
腐蚀:套管内壁由于腐蚀产生深浅不等的锈斑,在图纸上显示为鱼鳞状黑斑。
综上所述。
超声电视法通过图纸上的黑影特征来判定套管的损伤类型,但是破洞、变形、套管壁上的附着水泥块等因素都显示为黑影。
因此,当黑影特征不明显时则产生多解性,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解释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多臂井径资料解释:整圆腐蚀:最大、最小井径均增大,剩余壁厚减小;半圆腐蚀:最大井径增大,最小井径基本不变,剩余壁厚减小;套管缩径:最大、最小井径均减小,剩余壁厚增大;套管椭圆:最大井径增大,最小井径减小,剩余壁厚减小;套管破裂:最大、最小井径均增大(有明显异常,一般数值大于130mm,或参考射孔段对比),剩余壁厚减小;孔洞或大砂眼:最大井径增大(有明显异常,一般数值大于130mm,最小井径基本不变或参考射孔段对比),剩余壁厚减小。
3.磁测井资料解释:一般情况下,由于我们将套管的磁导率电导率作为常数,但实际上每两根钢级相同,规格相同的套管磁导率、电导率均不相同,故资料解释上将每一根套管作为独立单位来处理。
腐蚀:壁厚变小〈相对于同一根套管的壁厚最大值〉。
外腐蚀的判断为:壁厚变小,井径基本不变;内腐蚀的判断为:壁厚变小,井径变大;穿孔的判断一般情况下,与射孔段处壁厚、井径测量值比较判断。
绪论电法测井被引入石油工业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
从那时起,就有许多新的和改良的测井仪器被开发出来并投入使用。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测井资料解释技巧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详细分析由精心选择的配套电缆测井服务的测量结果,提供了一种用来导出或推断含油气和含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指数和储集层岩石岩性的精确数值的方法。
已经有数百篇描述各种测井方法及其应用和解释的论文被发表,这些文献在内容上足够丰富,但通常情况下对于测井的普通用户却不适用。
因此,本书将对这些测井方法和解释技术做一个总的回顾,并对由斯伦贝谢公司提供的裸眼井测井项目做一些详细的讨论,包括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讨论过程尽可能的保持简洁、清晰,最大限度的减少数学推导。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任何一位对测井感兴趣的人的实用手册。
某些可能对更详细资料感兴趣的人,可以查阅每章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和其他测井文献。
1.1测井历史世界上第一条电法测井曲线是于1927年在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省的佩彻布朗的一个小油田的油井内被记录到的。
这条测井曲线,使用“点测”方法记录井眼穿过的岩层的单条电阻率曲线。
井下测量设备(叫做探头或电极系)按照固定的间隔在井眼内停下来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电阻率并通过手工绘制在曲线图上。
逐点继续完成这个过程,直到整条测井曲线被记录下来。
第一条测井曲线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
图1-1 第一条测井曲线:由亨利-道尔点绘手工绘制在坐标纸上1929年,电阻率测井作为商业性服务被引入委内瑞拉、美国和前苏联,很快又进入荷属东印度(今天的印度尼西亚)。
电阻率测量结果的对比功能和识别潜在油气层方面的用途很快被石油工业所承认。
1931年,自然电位(SP)测量结果与电阻率曲线一起被记录在电测井曲线图上。
同一年,斯伦贝谢兄弟马塞尔和康拉德,完善了连续记录的方法,并研制出第一台笔记录仪。
1936年,胶卷成像记录仪被引入。
到那时,电测井曲线图上已包括SP曲线、短电位、长电位以及长梯度电极系曲线。
裸眼井测井资料解释测井是在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等地下矿藏的过程中,利用各种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和井眼的技术状况,以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一种边缘性技术学科。
第一部分裸眼井主要测井方法以物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将裸眼井测井方法分为如下四大类:电磁测井、声波测井、核测井和其它测井。
裸眼井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核测井其它测井就油气勘探开发而言,测井资料(裸眼井和套管井资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用途:①地层评价与油气分析以单井裸眼井地层评价形式完成,包括单井油气解释与储层精细描述两个层次。
单井油气解释对单井作出初步解释与油气分析,即划分岩性与储层,确定油、气、水层及油水界面,初步估算油气层的产能,尽快为随后的完井与射孔决策提供依据。
储层精细描述与油气评价主要内容有岩性分析,即计算地层泥质含量和主要矿物成分;计算储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已开发油层(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油气层有效厚度等。
②油藏静态描述以多井测井评价形式完成,将多井测井信息同地质、地震、开发等信息结合做综合分析评价。
目的是以油气藏评价为目标,提高对油气藏的三维描述能力。
③油井检测与油藏动态描述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研究产层的静态和动态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温度、压力、流量、油气饱和度、油气水比等)的变化规律,为单井动态模拟和全油田的油藏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以制定最优的开发调整方案、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④钻井和采油工程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几何形态的变化,估算地层的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及其梯度,确定下套管的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检查固井质量,确定井下落物位置、钻具切割等。
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检查射孔质量、酸化和压力效果,确定出水、出砂和窜槽层以及压力枯竭层位等。
测井资料最重要、最核心的应用是地层评价(说得更窄些就是油气层评价)。
第二部分 裸眼井测井资料解释与评价一、测井资料分类根据测井仪器和资料解释方法上的差异,可把裸眼井测井资料归为如下几种:国产测井仪组合测井资料引进数控(如CSU )组合测井资料地层倾角(HDT )、地层压力(RFT )和波形(WF )等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1、裸眼井国产组合测井资料(JD-581、SJD-801、SK-88等)声波时差 AC (DT )[密度 DEN ][中子孔隙度 CNL ]井径 CAL (CALS )自然伽马 GR自然电位 SP深感应电阻率 ILD中感应电阻率 ILM[深侧向电阻率 LLD ][浅侧向电阻率 LLS ]八侧向电阻率 LL8感应电导率 COND (CILD )4米梯度电阻率 RT2.5米梯度电阻率 R2.5[中子伽马 NEU (NGR )][0.5米电位电阻率 R0.5][井温、地温]2、引进数控(CSU)组合测井资料井径CALS、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深感应电阻率ILD、中感应电阻率ILM、微球形聚焦电阻率MSFL(双侧向:深侧向LLD、浅侧向LLS)深感应电导率CILD声波时差DT、密度RHOB、补偿中子NPHI自然伽马能谱NGS:铀URAN、钍THOR、钾POTA3、成像测井资料成像测井资料主要有微电阻率成像(FMI)、阵列感应成像(AIT)、方位侧向成像(ARI)、偶极声波成像(DSI)、超声波成像(USI)和核磁共振(CMR)测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