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玉,青海玉,俄玉和田玉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7
昆仑玉的鉴别方法
昆仑玉是一种具有高密度、坚硬耐磨、质地致密的玉石,其常见的颜色有白色、灰白色、浅灰色、黄灰色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昆仑玉鉴别方法:
1. 硬度测试:昆仑玉的硬度较高,可以用硬度测试工具(如硬度笔)刮擦其表面,如果无刮痕或只有细微刮痕,则很可能是昆仑玉。
2. 密度检测:昆仑玉的密度较高,可以通过称量其重量并浸入水中测量位移量来计算密度,昆仑玉的密度通常在2.96-
3.03 g/cm³之间。
3. 磨削测试:可用细砂纸或磨石进行磨削测试,昆仑玉的表面经过磨削后应当呈现出细腻、光滑的表面。
4. 光学鉴别:昆仑玉通常具有细腻的质地,可以透过显微镜观察其断口结构,昆仑玉的断口应当呈现出颗粒状、细腻、致密。
5. 化学测试:可以使用鉴别昆仑玉的化学试剂进行鉴别,常用的方法是将昆仑玉微微磨成粉末状,然后滴加硫酸和氢氧化钠试剂,如果产生沉淀则可能为昆仑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常用的鉴别方法,对于不确定的情况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鉴定。
鉴别俄罗斯玉的实践方法随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玉资源的匮乏,俄罗斯玉开始大行其道。
有不少喜爱新疆和田玉的朋友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但经过有关专业人士的鉴定,发现所谓的新疆和田玉其实是俄罗斯玉,为此懊恼不已。
今天,我就教你识别俄罗斯玉的几种简单方法。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近似,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
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俄玉并不次于新疆和田玉(主要指与新疆和田山料相比较而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
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玉。
国内的鉴定机构对这种玉进行了鉴别,尽管从物理特性上看两者差别不大。
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
有人曾经问笔者,两者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举了个例子:新疆的库尔勒香梨非常好吃,但是你把他种在了河南或者是山东,同样是香梨,从外形上分区别不大,但肉质、口感、香气等肯定是不一样的。
反过来说,新疆和田玉和俄罗斯玉,包括青海玉三者的区别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一、观白度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玉与和田玉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
其实也就是一门眼学和经验之说。
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子料,但是相对来讲,子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
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
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浆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
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子料却非常细腻。
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
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
在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
和田玉收藏鉴定的方法一、和田玉与玻璃的辨别。
玻璃是常常用来假充和田玉,要辨别和田玉与玻璃方法有许多:玻璃有气泡,而和田玉没有;玻璃的硬度对比低,而和田玉的硬度高,能够通用小刀擦划看划痕辨别出来;和田玉构造中有毡状、纤维状,玻璃没有;玻璃对比脆,加工时易崩口,和田玉坚韧则没有这种状况;敲击时,和田玉声响洪亮,玻璃声响烦闷;玻璃为玻璃光泽,而和田玉多为油脂光泽。
二、和田玉与秀玉的区别。
秀玉也是一种玉,通常被伪装成和田玉。
秀玉的外观特征与和田玉相似,其产值也越来越低。
据估计,它经常被用来模仿和田玉。
鉴别的方法是:秀玉比较简单,吃刀和用小刀雕刻。
吃刀的人是秀玉,对和田玉没有影响;岫玉的密度对比度较低。
在相同的块度下,秀玉比和田玉轻,可以用手感来区分;秀玉容易脱落,和田玉不会;敲打玉石时,声音也很沉闷,不像和田玉那么响亮。
三、和田玉与青海料、俄料的辨别。
青海料和俄料也常用来假充和田玉,它们的玉质也不错,稍逊于和田玉。
辨别它们方法有:青海料、俄料对比干涩,脆性高,透明度好,简单开裂,和田玉则质地均匀,坚韧,而且它愈加温润,油度强糯性好。
软玉与秀玉的区别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
加上岫玉开采量大,物因多而贱,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
但岫玉性较,易吃刀,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
如果身边没有带刀,只段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有起毛。
此外,手感岫玉也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其鉴别方法大致同上。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青海玉的区别我国青海和前苏联中亚地区,现在也出产一种玉,俗称青海玉和俄罗斯玉,估计皆为天山山脉的支脉所产,故而矿石成分相似。
这种玉多为白色,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打灯结构及鉴别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以及青海料都属于玉石材质,具有不同的矿化成因和特征。
以下是关于这些玉石材料的结构和鉴别的介绍。
1.和田料和田料是由和田玉矿石经加工而成的玉石材料。
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具有蜡状的质地,具有很高的透光性和光泽。
其晶体结构呈块状,一般较大,呈现出均匀的纯白色或淡黄色。
和田料的矿石采自新疆和田地区,是中国最著名的玉石品种之一鉴别特征:和田料的最主要特征是其质地和透光性,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透明度和内部纹理来进行鉴别。
还可以使用移动显微镜等仪器进行更加精确的检测。
2.于田料于田料也是一种来自新疆的玉石材料,与和田料十分相似。
于田料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其晶体结构也是呈块状,具有均匀的纯白色或淡黄色。
与和田料相比,于田料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光泽。
鉴别特征:于田料的鉴别方法与和田料相似,主要是通过观察其质地、颜色和透明度。
需要注意的是,与和田料相比,于田料的透明度和光泽更好。
3.戈壁料戈壁料是一种来自内蒙古戈壁滩地区的玉石材料。
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晶体结构呈块状,具有均匀的纯白色或淡黄色。
戈壁料质地稍显糙糙,没有和田料和于田料那种蜡状的质感。
鉴别特征:戈壁料的鉴别与和田料和于田料相似,主要通过观察其质地、颜色和透明度来进行判断。
4.俄料俄料是一种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玉石材料,也称为“莫戈博玉”。
其主要成分是石榴石和硬玉,具有红色、绿色或深褐色的颜色。
俄料的质地细腻,晶粒较小,呈块状或颗粒状。
鉴别特征:俄料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和质地,可以通过观察其颜色的饱和度和透明度来进行鉴别。
5.青海料青海料是一种来自中国青海地区的玉石材料,也称为“青海玉”。
其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硬玉,具有浅蓝色或浅绿色的颜色。
青海料质地较细腻,晶粒较小,呈块状或颗粒状。
鉴别特征:青海料的主要特征是其颜色和质地,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饱和度和透明度来进行鉴别。
总结:以上是对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以及青海料的结构和鉴别方法的介绍。
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特征辨识编者按: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辨识不同产地透闪石玉的资料,以期望能对广大和田玉爱好者能够有所帮助。
因为使用的资料来源比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对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成果和大家共享的专家和爱好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近些年,经常有人用和田玉的不同产地来说事,说和田玉中有俄罗斯料,昆仑料还不够,甚至还有韩国料,如此等等,反复炒作,这边刚炒罢和田玉市场“韩流”袭来,那边又炒“和田玉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炒的很恐怖,还挺吓人。
现在的和田玉市场上,当属白玉最为主流。
在一般爱好者和收藏投资者眼中,白玉是最让人喜欢又最为看不懂的一种玉。
造假这种情况我们先不说,单说这白玉的产地和质地就不是一般和初级爱好者能够轻易搞懂的。
所以,很多人非常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玉,网络上也提供有很多鉴别的方法,包括掂重量、试硬度、听声音、感温度、看水头、看油性、观皮色、看橘皮、看毛孔以及色泽、亮度、匀度、润度和透度等等。
同时,还提供有一些观感的判定依据,如青海玉较透,有水线、有白色“脑花”以及黑褐色翳状斑点;俄玉僵白,“糙”白无神,有瓷质感,成品表面光泽暗淡,也有说俄料泛红;韩料用肉眼能够看见细小的针状白点,透明度较差等等。
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全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而且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是一般的和田玉爱好者或普通的投资收藏者所能做到的。
当然,可靠的科学方法是进行岩矿鉴定、玉石细度鉴定、玉石杂质成分化验等。
这样的鉴定,不仅普通的爱好者和收藏投资者做不到,例如硬度、韧度等,甚至一般的检测机构也做不到,而且也不可能在成品上进行这样的鉴定。
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和阿尔金山脉,有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
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透闪石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
什么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各是什么?什么是和田玉?原本用了几千年的词现在倒有些混乱了。
在一些人的认识中,和田玉就是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
但在国家标准中,和田玉并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成为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玉石的泛指。
在珠宝鉴定上和田玉不分产地产状,但在实际的业内交易中,不同产地的软玉如新疆料、俄罗斯料、青海料、韩国料等的价格却相差甚远。
这给了商家很多可趁之机,对消费者而言却是平添了很多识别的烦恼。
还有很多藏家不解的是,新疆和田玉山料的产量比籽料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但在目前的市场上,遍地是籽料,反倒是山料的数量很少,这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要了解一下和田玉发现的一些在历史以及它的形成过程。
一、“和田玉”名字的含义及来历在一些人的认识中,和田玉就是产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玉。
但在国家标准中,和田玉并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个玉种的名称。
这个标准一直备受诟病,一些不法商家在售卖俄罗斯料、青海料、韩国料时故意误导消费者,说是新疆和田玉。
可以说如何区分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已经成为目前影响和田玉买卖和收藏的一个最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新手来说,对和田玉的概念要有一个基本的认清。
在国家1996年颁布的标准中,把和田玉称为软玉,并且规定产地不参与定名。
也就是说,凡是成分、物化特征等符合该标准中“软玉”的内涵,一概称之为软玉,不究其产地。
在这一标准中,摒弃了容易引起产地歧义的“和田玉”名称。
这一规定从科学的角度讲是严格的,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却是丧失了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具有极大品牌价值的“和田玉”这一名牌。
在行业中,特别是新疆地区引起了强烈不满。
首先,和田玉的名称已经沿用了几千年,享誉古今中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它就是无可替代的软玉之王。
其次,软玉一个“软”字,容易让消费者简单地理解此种玉硬度不高。
软的玉显然价值不高,但其实这种玉并不软,还相当硬,它的莫氏硬度为6-6.5,是优良的玉材。
到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对《珠宝玉石标准》进行修订,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和田玉”来定名,替代原来的“软玉”。
和田玉是世界著名的软玉,其优良的质地、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悠久的历史,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并享誉“中国玉”的美名,位居中国四大国石之首。
青海玉和俄玉虽然不是和田玉众多品种中最出众的,出现在市场上也不过数十年的光景,但也因为各自的特点被广大人士所喜爱。
由于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青海料和俄料两种山料与和田玉呈现出不同的感官效果,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与和田玉相比差之许多。
青海玉的特点是透明度一般较和田玉强,作品有半透明感,有的青海白玉内部有白色透明的“玉筋”也可称“水线”,其质地较显粗、涩、干。
且经常照光易变色。
以比重来区分青海玉与和田玉很困难,因两者无太大差别。
俄罗斯白玉的特点是玉色“白”“无神”亦透明度高过和阗田玉,玉质密度不如和田玉“细”和“腻”。
据玉雕行家告之,俄罗斯玉在铊下容易起“性”,细工时容易崩口,其韧性与和田玉不同尚逊之许多,同尺寸玉件比重略低于和田玉。
和田玉与青海玉、俄罗斯玉之间的价格区别。
和田玉在中国有一定行情,价格上未曾低过且因年年少,年年涨。
什么料即值什么价,勿因价格上贪小失大,也勿在“自我辨材”能力未足之前购买高价玉器,要用“眼”做评估,用“心”去体会,方能确实累积经验,提高个人鉴别能力。
5招教你分分钟认清:新疆料、俄料!其实,俄料与新疆料尤其是和田料很多时候长的是非常相似,很多玉友都难以靠肉眼一秒区分。
俄料白度很好,所以现在市场上也是越来越买它的帐,于是不少商家开始打起了小算盘,拿俄料冒充新疆料或者说是和田料来忽悠玉友,这样,真的不好......毕竟,俄料是白,但油性、温润度、韧性啥的都不如和田料啊,价钱上较之和田料也是相去甚远...我们从下边几个点简单说一下,玉友们买玉时可以参考一二。
1、从结构上来区分:其实一切还是要从密度、韧性来说。
新疆料一般都密度好,结构缜密;俄料尤其是老俄料中多见“米汤”,就是像饭粒状,韧性是不如新疆料的,俄料中充满明显的团状云絮状纹理,结构松,密度相对小些,其色调偏冷,颜色僵白,大都油性差,白色看上去似蜡状油脂光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特别是将俄料与和田料放一起做对比时,俄料的质地明显粗涩,脆性强,透明度也明显,真正的是: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的滋润,很有灵气,一个则是“干白”,缺少灵光,其高下差别显而易见。
俄料,楞白楞白的,就是白,别的也是没sei了典型的和田籽料,这温润度,自己感受2、从籽料上来区分:需要说明的是,俄料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是山料居多,其实俄料中也有籽料的,只不过量很少,俄料白玉中的籽料品质并不差,价钱也不低,很多玉友对它与和田白玉籽料是傻傻分不清楚。
1、皮子上的差异:与俄籽不一样的是:新疆籽料的皮薄且少石皮;而俄籽料的皮会较厚,有松动,籽料表皮有砂眼麻皮粗孔状,但也有一些比较紧密的,大多数的俄籽料外皮风化程度高。
2、皮色上的差异:新疆籽玉外皮颜色较多,通常有白色、青白色、灰白色、黑皮、秋梨皮、桂花皮、枣红皮、撒金皮...不等。
常见的俄籽料多为红皮,有深红、枣红、大红、红褐色及接近橙红的颜色;有些皮色像朽木,称为“树皮籽”。
也许是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很多俄罗斯籽料的皮色看起来像是人工染色的,但细细辨认那确实是天然形成的。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疆籽料的皮色丰富,而俄罗斯籽料的皮色比较深重而且单一。
简单鉴别和田玉的方法和田玉,那可是玉石界的大明星。
今天咱就来唠唠简单鉴别这和田玉的法子,可好玩儿了呢。
你要是拿到一块疑似和田玉的东西,先看它的油润度。
真正的和田玉啊,就像刚从油锅里捞出来的小油条似的,油乎乎的。
可不是那种油腻腻让人讨厌的油哦,是一种温润的、仿佛能滴出油来的感觉。
你摸一摸,就像在摸小婴儿那滑溜溜的脸蛋儿,手感特别细腻。
要是那玉摸起来干巴巴的,就像老树皮似的,那多半不是和田玉啦。
再看看这颜色。
和田玉的白,那可是高级的白,不是那种惨白惨白像刷了墙漆一样的白。
它的白就像冬日里初雪后的暖阳,透着一股柔和劲儿。
要是碰上那些颜色特别鲜艳、夸张得像小朋友乱涂乱画的颜料盒一样的,那你可得小心喽,说不定就是来骗你的。
还有啊,透明度也很重要。
和田玉可不是玻璃,不会透明得像空气一样。
它是那种微微透光的感觉,就像蒙了一层薄纱的窗户,若隐若现的。
要是一块玉透明得像水晶一样,那可就离和田玉有点远喽,它可能是在冒充呢。
和田玉的结构也很有特点。
你拿着它对着光看,就像看一个神秘的小世界。
它的结构像是棉絮,一团一团的,但又很均匀。
要是那结构乱得像被龙卷风席卷过的小村庄一样,那这玉可能就有点问题。
重量也不能忽略呀。
和田玉拿在手里,那是沉甸甸的,就像你手里握着一个小秤砣似的。
要是轻飘飘的,像一片羽毛一样,那可就不符合和田玉的气质啦。
裂纹也是个关键。
好的和田玉裂纹少得像沙漠里的雨滴一样。
要是裂纹多得像蜘蛛网一样,那它的价值可就大打折扣了。
光泽也得好好瞧。
和田玉的光泽是那种柔和的、内敛的光,就像一个低调的贵族,不会张扬地闪闪发光。
要是那光刺得你眼睛都睁不开,像个电灯泡一样,那可就不对劲喽。
密度也能给我们提示呢。
你就想象和田玉是一个实心的小胖子,密度很大。
如果感觉它松松垮垮的,像个空心的大萝卜,那肯定不是和田玉。
纹理也很有趣。
真正的和田玉纹理就像流淌的小溪,自然流畅。
要是纹理像被小孩子乱画的线条,弯弯曲曲毫无规律,那可得警惕。
青海料、俄料、韩料到底如何分辨 玩⽟的⼈问的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我这个是什么料⼦的?产⾃哪⾥?其实辨别产地是最基础的东西,然⽽最基础的东西其实也是最难的,我们在看过⼀些知识后,仍然会有很多玩家不知道如何区分产地,是产⾃青海,还是俄料,⼜或者是韩料。
要辨别这三种容易混淆的⽟⽯,⾸先要搞清楚究竟何谓青海料?何谓俄料?何谓韩料?本⽂我们就再来说说青海、俄料、韩料⾥⽩⽟的⼀些鉴别⽅法。
⾸先我们先来说说青海料。
青海料是很多新⼿接触最多的⼀种料⼦。
青海料⼜称青海⽟或昆仑⽼坑的青海料质地细腻,可与新疆和⽥⽟⼭料相媲美,但⽟,产⾃昆仑⼭脉东缘⼊青海省部分,⽼坑的青海料质地细腻,可与新疆和⽥⽟⼭料相媲美,但新坑的质地差些,容易⾛⾊泛黄。
青海⽩⽟的颜⾊变化也⽐较丰富,有灰⽩、青⽩、蜡⽩⾊。
新坑的质地差些,容易⾛⾊泛黄。
青海料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透,因为它普遍存在硅灰⽯,这就让它的透明度得到了提⾼,但也降 青海料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透,因为它普遍存在硅灰⽯低了其油脂度。
关于结构,青海料有着独特的砂糖状结构,没有籽料的那种油脂性,但是不能因此断定它的密度不好,打灯来看结构还是⽐较细腻的,但是这种细腻区别于籽料的细腻,交织度不够,细但是⽔打灯来看结构还是⽐较细腻的,但是这种细腻区别于籽料的细腻,交织度不够,透,⽟友们注意区分。
根据外观特征,形象地将青海⼭料的不同品种描述为“奶⽩⽟”、“⽶汤⽩⽟”、“梨花⽩⽟”等等。
青海料⾥经常可以看到⽔线,这种“⽔线”、“⽔露纹”有呈现出脉状、条带状以及团块状等,这主要是源于青海⽩⽟中平⾏排列的透闪⽯纤维状晶体所造成的。
青海料⼀般抛⾼光,抛柔光会显得很⼲。
稍⼤点⽩度的会采⽤抛玻璃光,成为所谓的青海料⼀般抛⾼光,抛柔光会显得很⼲。
稍⼤点⽩度的会采⽤抛玻璃光,成为所谓的"⽺脂,整体会有⽔灵灵的感觉,但不要被表⾯的假象蒙蔽,把这当成是润性,尤其是青海料做薄后尤⽟",整体会有⽔灵灵的感觉为轻薄。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下面我会逐一介绍;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谁说子料没有水线,看看这条“太明显”的水线;和田籽玉玩玉玩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不该只停留在放在手心把玩摩挲的阶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去探求每块玉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产地,特性,品种……其实这对玩玉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青海玉同和田玉一样属于软玉范畴,因产自青海而得名,行内人也称之为昆仑玉,但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众所周知,和田玉也是产自昆仑山脉,如果仅青海玉被命名为昆仑玉,并不确切,而且难免被人认为有误导之嫌疑;因市场价格比较低,常常冒充是新疆和田玉;但是青海玉与传统的和田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青海玉呈半透明状,比和阗玉透明度要好,质地也比和阗玉稍粗,比重比和阗玉略低,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青海料颜色也稍显不正,常有偏灰偏绿偏黄色,也多有黑白、黑黄、绿白、绿黄相杂的玉料而被用做俏色;青海玉基本都是山料;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青海软玉与和田玉在硬度、比重、结构、玉色等方面特征都基本相同,青海产软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义;青海软玉大量产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青海白玉曾以其优良的质地,震动了和田玉的市场;但是由于近几年的疯狂开采,矿产资源近乎枯竭,因此,青海玉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按照产出状态青海料可以分为黑皮料、土皮料、戈壁料和山料;黑皮料:黑皮料是青海料中最早发现的,发现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但在雅园以往的经历中,曾发现过切口有明清工具开采痕迹的黑皮料,但由于当时不够重视,没有留下标本;黑皮料暴露在土层表面,以独立状态存在,属于次生料其原生矿为青海山料;出产块度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其皮色反映是分布不均的黑皮,呈块状或点状,有的黑中带黄褐色斑点,接近籽料的黑皮,但料形不像籽料圆润,也不像山料般有棱角;玉质可与山流水媲美,结构稳定,细腻,大部分偏透,硬度在和田玉范围之内;玉体出现少量水线;土皮料:发现时间晚于黑皮料,它存在于土层之中,颜色似和田籽料中的洒金皮;土皮料的硬度比黑皮料略低,但也在软玉范围之内,油润度及紧密度较好,偏透,水线存在的现象较普遍;青海土皮料戈壁料:发现于土层表面,料形为板块状当地旧称“钢板料”,分布于青海戈壁滩或山上,戈壁滩上发现的钢板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发现于山上的钢板料则块形较大,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小块的钢板料结构不是很稳定,硬度略高于黑皮料;一塊非常漂亮的羊脂白玉的戈壁料,有人說戈壁料便宜,那是沒有看到好的各種便宜的小塊戈壁料,一般十幾元到幾十元一塊,這些都是不能利用的料子戈壁料以上三种青海料由于过度开采现在基本已经绝迹,所以要找到相应的标本也是比较难的;山料:质量较好,块度较大,几十公斤到几吨不等,当时用铁锹开采的敲料伤比较少,后来采用炸药开采;石僵混合料:山料中还有一种玉石结合的石僵混合料,玉与石结合在一起,也叫僵包玉,这种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出料率较低,僵边玉白度,细度,浓度都较好,可与顶级的和田籽料媲美,而做出的成品也很难分辨出是青海料;青海玉和和田籽玉一样,按其颜色特征可分为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等品种;但颜色特征较和田玉更为丰富,例如青海软玉中的翠绿色、灰紫色品种在传统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见的;白玉: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颜色变化较丰富,有灰白、青白、蜡白色,由于结构稳定细腻,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水头较足,当然也不乏油润度较好的青海白玉;和田白玉中还有一种带浅翠色的玉种,其绿色特征似嫩绿色的翡翠,与青玉、碧玉的绿色有明显不同,这部分绿色软玉很少单独产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侧或形成夹层、团块分布;其制成品大多在白玉、青白玉雕件上形成俏色,青海带翠玉以其稀少的数量和独特的创意空间将成为玉器收藏的热点;青海白玉带翠色的青海玉黄玉:青海玉中的黄色玉多为山料,透明度较好,水头足;但产量不多;青玉:与和田青玉颜色基本相同,绿中带灰黑色,色调较闷暗,半透明,质地细腻,水头足性好;碧玉:青海碧玉与其他新疆碧玉,俄罗斯碧玉在颜色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它的颜色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鲜明,有点发闷的感觉;青海碧玉墨玉:与和田玉一样青海玉中也有墨玉;因为玉中墨色含量多少的不同墨玉的颜色也有深浅,青海墨玉中有一种灰紫色的玉,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成色好的呈紫罗兰色,也是相当漂亮的,还有一种青灰色玉,有人称之作“烟灰料”,这两种玉色可归到墨玉的范畴,只是含墨量多少的问题;青海墨玉灰紫色糖玉: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糖;青海淡糖俄料的物理特性与新疆山料基本相同,有的比较透一点,可能因所处的纬度高一点,所以色调偏冷,有僵硬的感觉,油润性比较差;现在市场上最好的俄料价格已超过新疆料了,因为新疆已好几年没有开采出上等的山料了,现在出产的新矿料质量还比不上上等的俄料;所以个人认为好的俄料升值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像这样好的俄玉籽料要价也不斐,这手镯要十六万,玉牌三十万俄料精雕牌白玉永结同心牌现在国家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的,所以造成市场的混乱;另据悉,和阗地区有一个软玉的地方标准,这应该是为了将新疆玉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而订立的,它的羊脂白玉标准比较低,按此标准,上等的俄料、青海料、新疆料不分山料水料都是羊脂白玉新疆矿岩鉴定机构都在执行这个标准这与我们业内所说的羊脂白玉标准差距是相当大的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是指产于新疆和阗于田地区白玉河河床的上品白籽料;但目前此类上品料种早就已经基本绝产了,而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可以见到的所谓‘羊脂料’大多为新疆昆仑山上随积雪融化后冲刷下来的籽料,也称为山料或山流水其料种质高者与籽料无异;至于其他料种如昆仑山上开采的矿料,俄罗斯矿料等等,质地上已经与籽料有天壤之别了,其质高者色虽白,但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 ;标本,从左到右分别是:青海料、俄料带糖色、子料、山料、河磨料、碧玉、青白、山料墨玉白玉糖料黄口料样本各种碧玉样本作偽玉石樣本常见皮色样本如何辨别和田料、俄料和青海料组图和阗山流水料仿清中期白玉卧马摆件山流水料通常也带皮,但从原料外观看,只是山料的棱角磨去一些而已,还未成仔料的卵石状;因常发现玉山料产地附近的沟壑或溪流中,甚至是冰川的冰舌附近,故得名,很多戈壁料也有这种介于山料和仔料之间的外型,只是硬度更高,表面油性稍差而已;和阗山料和阗白玉摆件--马上封猴和阗灰白玉籽料籽料渔翁得利和阗高白籽料和阗仔料白玉嘎拉哈尺寸:cm 重:17g细腻油润;白度油性都近似羊脂玉和阗灰白玉虽然经常被标成青白玉,实际并不闪青,而是闪灰;这种料子最近见到的和阗料、俄料和青海料的标本仅见和阗玉中有,而其他软玉少见青海料中的烟青大多偏紫;所以我将其列为和阗玉的标志性玉种并建议命名为和阗灰白玉;和阗羊脂玉手头没有羊脂玉,发个接近的看看;和阗仔料脂玉观音挂坠和阗仔料白玉,细腻油润,无瑕疵;油性极佳;工艺精细;标准俄料闪青,表面抛得贼亮;典型的俄料和典型的广东工;高白俄料--带糖色高白俄料老坑青海料闪青,细腻油润;密度和油性都达到和阗料的级别;仔细看中间有横向水蚊;新坑青海料透的没法说了,一目了然;青海玉烟青料又称青海黑白料;与和阗青花仔料的对比常有人用前者冒充后者卖的:河磨料河磨料是东北出产的软玉,产自岫岩细玉沟,多为砾石状,属角闪石族透闪石类玉。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
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
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下面我会逐一介绍。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
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
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
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谁说子料没有水线,看看这条“太明显”的水线。
和田籽玉玩玉玩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不该只停留在放在手心把玩摩挲的阶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去探求每块玉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产地,特性,品种……其实这对玩玉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青海玉同和田玉一样属于软玉范畴,因产自青海而得名,行内人也称之为昆仑玉,但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众所周知,和田玉也是产自昆仑山脉,如果仅青海玉被命名为昆仑玉,并不确切,而且难免被人认为有误导之嫌疑。
昆仑玉的种类昆仑玉的鉴别方法昆仑玉的种类昆仑软玉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格尔木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依据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的名称原则和条款,结合软玉分类命名的惯例,昆仑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
昆仑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业内有时习惯上称为青海白。
呈灰白、蜡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质地细润,产出块度较大,有少量达到羊脂白玉品质。
业内人士根据其不同的外观特征形象地描述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白、米汤白等品种。
昆仑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属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感。
昆仑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黄褐色翳色糖。
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灰深灰绿色,色调较闷暗,半透明和质地常优于和田青玉,水头足性好,适宜制作大中弄摆件、器皿。
做薄后色调转阳,庄重典雅,声韵铿锵,为质量上乘的青玉。
浅灰绿青灰色、浅黄灰色等,颜色淡雅清爽,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
透明度明显大于和田青白玉,水头足,均匀性好,很受业内人士欢迎。
常被形象地称为:透白青、淡青白、鸭蛋青等。
浅中等灰紫色到烟灰色,烟灰色中略带灰色调。
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有人称其为紫罗兰、藕荷玉、乌青玉等。
在传统和田玉品种中罕见。
因颜色特征显著,可以说是青海软玉的一个标志品种。
该品种有呈独立薄层状产出的,也有在白玉料边缘形成黑边白玉、黑皮料等具产地特征的白玉料。
将其归于青玉类比较合适,可称为烟青玉,紫色调重的可称为紫青玉。
烟青玉丰富了软玉的俏色品种,制成品种中的青虾、鸽子(灰雨点)、黑白双欢(獾)等者很有创意。
昆仑黄玉及黄口料产于格尔木市小灶火地区的西沟,断面黄中泛青,故称黄口料,这些料玉质细腻,非常干净,最为称道的是油性足,水头好,深受人们喜欢。
人们曾对市场上我国不同地区的黄玉进行对比,它较辽宁河磨黄颜色更明快,比新疆黄玉要细腻。
青海料、俄料与和田玉的区别到目前为止,还没哪种科学的仪器能准确地区分出青海料、俄料与和田玉的区别的,所以,国家在这个定义上也比较含糊,统一用“和田玉”这一名词来概括了,不过,其只代表玉种,并不代表其产地!但是,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正宗的新疆和田玉与青海料、俄料之间的拿货价与卖货价是相差得很远的!不过,存在既是道理!那好! 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 青海料、俄料与和田玉的鉴别。
一:光泽的对比:(1)青海料:外观上给人一种“贼光”,也就是光泽略带瓷性!(2)俄料:大部分一般的俄料的光泽偏向蜡状光泽同样也略带瓷性!好一点的也可出现油脂光泽.(3)和田玉:油脂光泽明显,给人一种看着很柔和、很舒服的感觉.以上对光泽的对比,绝大部分是从实战经验来谈的,因为以上几种料在宝玉石学的鉴定指标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辨料更多的是从实践这一块出发的.大家应该多看,多对比.二:颜色的对比:(1)青海料:大部分青海料是呈现灰白色~蜡白色!白中透灰,给人一种不明快的感觉.(2)俄料:部分俄料中白里透着很淡的粉红色,还有,大部分带了淡黄色,是酱色,也就是我们炒菜用的,最新鲜的那种“生秋黄”的那种颜色。
这种淡黄色与和田玉中的糖色有小小区别.而且俄料整体色调偏冷,偏僵。
可能因所处的纬度高一点,所以才导致色调有偏冷,有僵硬的感觉吧。
(3)和田玉:一般的和田玉中会泛青,白度很好的和田玉会在白中泛黄,不过这种很淡的黄色调与俄料的酱色有些区别,和田玉的有点象肥羊的那些脂肪中透出的那种黄色调.三:透明度的对比:(1)青海料:①其透明度比较高,其中透明度比和田玉高的话,是由于硅灰石造成的,软玉中硅灰石的质量分数越高,透明度就越好。
②青海料还常伴有水线、水露纹的出现,局部透明度不均匀. 其中“水线”、“水露”是由于呈脉状、条带状、团块状分布的,平行排列的透闪石纤维状晶体造成。
(2)俄料:其透明度大多数为不透明,这点与和田玉较接近.(3)和田玉:透明度为:不透明度~微透明!四.油份和手感的对比:(1)青海料:油份比较差,显得比较干、嫩! “凝脂性”不强,用手盘的话,显得很涩,很难盘活! 这可能是由于青海软玉结构、粒度均匀但稍粗,质感不够细腻,常见“糖晶”、“冰晶”结构,所以才略显“嫩”的。
昆仑玉鉴别最简单方法
昆仑玉是中国古代传世的贵重玉石,其闻名于世,价格极高。
它的外形极其精致,有着浓厚的古典感。
因此,它一直都是藏家们的收藏宝物。
但是,由于昆仑玉有很多仿冒品,所以分辨真假昆仑玉也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昆仑玉鉴别最简单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对比观察:由于真假昆仑玉的外形和内在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购买者可以将真假昆仑玉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分辨真假。
二、颜色鉴别:真正的昆仑玉是淡黄色的,而仿冒品则是深黄色或棕色。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昆仑玉的颜色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三、气味鉴别:真正的昆仑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而仿冒品则没有任何气味。
因此,可以用鼻子贴近昆仑玉,观察它散发出的气味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四、触摸鉴别:真正的昆仑玉具有柔软的触感,而仿冒品则是比较硬的。
因此,可以把昆仑玉放在手心,观察它的触感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五、放射鉴别:真正的昆仑玉具有自发的荧光,而仿冒品则是没有的。
因此,可以在黑暗的地方,将昆仑玉放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观察它是否有荧光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总之,只要遵循上述方法,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分辨真假昆仑玉。
青海玉的鉴别方法
青海玉是一种不透明的硬玉,常见于中国青海地区。
以下是几种鉴别青海玉的方法:
1. 观察颜色:青海玉的颜色多为深绿色或墨绿色,有时带有斑驳的白色或灰色条纹。
如果颜色过浅或过亮,可能是经过染色或经过处理的其他材质。
2. 进行硬度测试:青海玉的硬度较高,在莫氏硬度标尺上通常为6.5-7级。
可以使用硬度测试笔或其他硬度检测工具进行测试,如果很容易划伤或磨损,可能是其他材质。
3. 观察质地和纹理:青海玉的质地比较细腻,观察时可以注意图案是否清晰,纹理是否均匀。
青海玉常有一种特殊的雪花纹理,这是其独特的标志之一。
4. 进行密度测试:青海玉的密度通常为2.6-3.0克/厘米^3,可以使用称重器进行简单的密度测试。
如果密度过低或过高,可能是其他材质。
5. 发光测试:青海玉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绿色的荧光。
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或其他紫外线装置进行测试,如果没有发光或发出其他颜色的荧光,可能是其他材质。
请注意,鉴别宝石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您对青海玉的真伪存有疑问,建议
咨询专业的宝石鉴定师。
教您怎样辨识青海玉说起青海玉,今天并不陌生。
青海玉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所发现,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
起初有人用来冒充和田玉,因其价格低廉,品种丰富,以及其中某些品种与和田玉极其相似,让很多把青海玉当和田玉的购买者损失惨重。
青海玉在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中就已出现并使用,可以说也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支脉,青海玉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
青海软玉中的翠绿色、烟灰、灰紫色品种在传统和田玉品种中都是罕见或未见的。
青海玉中的白玉是产量最多的品种,一般呈灰色、蜡白色,半透明状,透明度明显超过和田白玉,俗称“冰白玉”,其主要特征为很多的玉料中含有水线,这在和田玉中是极为罕见的,其颜色可分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白、米汤白等品种。
青海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属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
其中青玉和青白玉的品种和和田玉类似,不同的在于:青玉的色泽中灰紫色带烟灰色,烟灰色中略带灰色调,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有人称其为紫罗兰、藕荷玉、乌青玉等。
在传统和田玉品种中罕见。
因颜色特征显著,可以说是青海软玉的一个标志品种。
其中烟青玉和紫青玉为青海玉中最具有特色的玉料,而青玉呈浅翠绿色,其绿色特征似嫩绿色翡翠,与青玉、碧玉的绿色有明显的不同。
青海玉中也有糖玉,然而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由此可见,青海玉绚丽多彩,堪称品种丰富,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其材质太透,和中国古玉文化中的温、肥、厚等特征不符合。
透,难免显得肤浅,它同样是透闪石、阳起石组成,和和田玉另外的区别在于结构的排列不同,和田玉的排列呈纤维交织状——毛毡状,也就是说和地毯的结构类似,而青海玉是柱状和叶状的排列,所以在玉器的韧度上,也就是碾磨硬度上,青海玉和和田玉是无法比拟的,两种玉料的玉器从同一的高度摔下去,和田玉不容易碎裂,而青海玉则容易碎裂。
天然和田玉的鉴别方法
可从以下三点进行鉴别:1、颜色,天然和田玉的颜色纯正明亮,假的深浅不一,很不自然;2、油润度,真和田玉的表面油脂感丰富,假的比较干涩;3、硬度,真和田玉经过刻划后没有变化,而假的容易留下痕迹。
1、颜色
可以从颜色上鉴别和田玉的真假,天然和田玉的颜色明亮自然,在灯光的照射下,还能看出明显的色带,过渡得比较自然,其中羊脂玉的颜色是白中泛黄,而假的颜色就像是只浮在表面一样,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2、油润度
或者通过油润度进行鉴别,天然玉石表面的油脂感很强,摸上去给人一种润滑细腻之感,就像抚摸婴儿的皮肤一样,感觉比较舒服,而假的表面非常干涩,触摸后显得粗糙很多。
3、硬度
或者通过硬度鉴别真假,天然和田玉的形成时间比较长,其内部结构致密且坚硬,用锋利的小刀在上面来回刻划后,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的变化,而假的质地疏松,经过刻划后容易留下痕迹。
近年来,新疆和田玉成为热门藏品,特别是2007年和田市政府颁布“禁采令”后更是成为稀有品种,上品千金难求。
但让普通消费者困惑的是,市场上似乎到处都是和田玉。
这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故意将俄玉冒充和田玉,有的则将俄玉与新疆和田玉混为一谈,说什么出产俄玉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与出产新疆和田玉的昆仑山脉是“同一山脉”,还有人更是说什么“新疆和田玉与俄玉是出产在昆仑山脉的南北两坡”,以此夸大俄玉的品质和价值,欺骗消费者。
事实上,昆仑山脉基本上是我国的内陆山脉,与贝加尔湖直线相距数千公里,其间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相隔有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蒙古的杭爱山脉、俄罗斯的唐努山脉等,根本不是什么南北坡。
与昆仑山脉南北相连的是喀拉昆仑山,而喀拉昆仑山北端的帕米尔高原与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那里所产的白玉一般称之为阿富汗玉,这种白玉的品质还不如俄玉。
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
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
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
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
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间,还有一招用来区分青海与和田。
和田玉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结构特征给人形成的外在感觉,而青海玉则没有这样明显的汗毛孔。
据说在和田,当地人向买主推荐的第一个鉴别方法就是这个。
这个比喻很形象,又直观,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青海玉在地质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范围,商家可以据此对消费者有个交待,但作为新产地玉,青海玉被市场接受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其特征与传统和田玉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供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一时对软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昆仑玉雕件昆仑玉最初一些商家对经营青海软玉有不少顾虑,有不少信誉好的珠宝商行将青海白玉制品送到宝玉石检测中心做鉴定。
据说有些商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外宣称不经销青海玉,以向消费者表明其经销的和田玉品质纯正。
也有行业内人士担心青海白玉会毁了和田玉市场;玉石收藏者和消费者也对青海软玉产品心存疑虑。
在近年的珠宝市场上,一些青海白玉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常因为担心市场接受程度而不愿言明原料产地,但在这些雕件上看到的烟灰色的云雾(烟青玉)和翠绿色点缀(翠青玉),正是青海软玉无法掩饰又不忍丢弃的胎痣。
据分析,造成青海软玉在市场上不易被接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产出地带行政区划属青海省,在新疆销售是冠以和田玉名似乎名不正,称青海玉消费者又难以接受。
因为名称问题有过许多争论,鉴定机构为此也颇费心思;二是产量大,1994-1995年以及2003年以来是青海软玉生产的高峰期,其中又以白玉为主,产量达到每年数百吨,近年上千吨;三是品质不佳,多数青海白玉颜色呈灰白-腊白色,质嫩色新,被称为新坑料,不太符合和田玉评价的传统眼光,一时难以被同行接受;四是矿山开采成本低,管理无序。
青海软玉产出地属于高原丘陵地区,相对高差小,又靠近青藏出路,交通较为便利,因此开采成本大大低于和田玉;五是对青海玉科学研究不足,缺乏正确的宣传,没有及时地研究和推广。
近十年来和田地区大面积的在玉龙喀什河等地进行开采挖掘,现在和田已很难采到小似枣儿的白玉籽料,像鸽子蛋般大小的白玉籽料就是稀世珍品,要采到已近绝世的羊脂白玉那就更加难以想像了。
而随着消费者对白玉需求的旺盛,应该说,不管市场意愿如何,如今青海玉已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据了解,从1999年以来,青海软玉白玉、青白玉的优质老坑料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因其质地细润、水头好、有灵气、杂质少,价格并不比新疆产的青白玉、青玉低,特别是优质青海白玉原料价格,由1992年的每公斤5元,飞扬到目前每公斤数千元甚至数万元。
据说许多人为没有及早地认识青海软玉在其价位低廉之时错失商机而抱憾。
以扬州玉石加工为例,由于和田玉石的价格成倍疯涨,多数玉器厂家纷纷采用青海白玉来代替和田玉,也带动了青海白玉的价格出现普涨。
据报道,扬州玉雕企业以前一般使用和田玉石雕琢小型的玉器产品,自从和田玉石涨价以来,扬州玉雕企业开始采用青海产白玉作为大件玉器的雕琢原材料,青海玉已成为和田玉石的首选替代品。
据商家反映,近年来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海白玉填补了目前市场上中档白玉的空缺,因其销售价格与目前玉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相适宜而受众广泛,青海玉的身价也在不断看涨,尤其是白玉价格近两年在全国珠宝市场中一路走强,每年增值幅度在30%以上。
在国家2004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里,和田玉统冠所有理化性状为透闪石、颜色洁白的玉料,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
新疆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易爽庭说:这三种玉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含铁和氟的钙美硅酸盐,且都是产自昆仑山一线。
但在现实操作中,是否有在河床上经过河水千年冲刷后的细腻润泽,往往才是藏家心中一块玉石是否值得收藏的点睛之笔。
如今的市场中,俄罗斯玉可谓生逢其时,借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玉资源的匮乏而大行其道。
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俄罗斯玉,为此懊恼不已。
那么,如何识别俄罗斯玉,就成了收藏者绕不开的话题。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
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
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
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玉。
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
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
实际上,俄罗斯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市场。
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最先接触到了俄罗斯玉,也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
他们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之间做一区分,是因为通常的俄罗斯玉达不到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质量,却以和田玉籽玉的身份与价格销售。
俄罗斯玉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
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也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
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俄罗斯玉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
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杂质)、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
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杂质)、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僵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
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
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
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
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
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色度,一定也要润度。
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
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
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再有就是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
皮是籽料的特征,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长期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
以前的玉器厂雕玉的时候,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
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罗斯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
俄罗斯玉也有籽料,是湖区籽料,带有一种黑皮或黑红皮,皮子较厚。
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杂质,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黑红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
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
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画个问号。
俄罗斯玉往往带糖,和田玉山料也带糖。
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
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
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罗斯玉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