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9
安全危险分级控制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预案规定了公司危险分类和控制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程序、危险识别评价、档案记录、分级管控效果、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计划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危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8号)《山东省实施《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要责任的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8年第311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编码》(GB/T13861-2009)《山东省安全生产危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危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DB37/T2974-2017)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3.术语和定义3.1危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与造成为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相结合。
危险=可能×严重性。
3.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组成为:--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体状态和工作环境状态。
危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危险的载体。
3.3危险点危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危险的作业活动,或它们的组合。
3.4危险辨识危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害识别是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5危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危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危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6危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危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 引言安全风险是指与安全相关的可能造成损害、威胁或损失的事件或情况。
在组织中,对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非常重要,以确保组织的运营和资产的安全。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操作指南,帮助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 安全风险分级安全风险分级是将不同的安全风险按照其严重程度和概率进行分类和区分的过程。
根据风险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将安全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2.1 高级别风险高级别风险是指那些可能对组织的生产、安全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并且具有严重的潜在后果。
对高级别风险的管控应当优先考虑,以确保组织的持续运营和利益保障。
2.2 中级别风险中级别风险是指那些可能对组织的某些方面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但潜在后果相对较轻。
对中级别风险的管控应当根据组织的资源和优先级进行合理的安排。
2.3 低级别风险低级别风险是指那些对组织的影响较小,且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的潜在后果相对不重大,可以通过常规的管理控制措施进行管控。
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流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流程是指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和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下面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典型流程:3.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收集必要的信息,包括风险的性质、潜在影响范围和概率等,可以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的结果将用于划分风险的级别。
3.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分级。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风险分级应当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判断。
3.3 制定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对于高级别风险,应当优先考虑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中级别风险,可以灵活地采取一些控制措施,并结合资源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对于低级别风险,可以采取一些常规的管理措施进行控制。
为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指导各生产岗位班组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消除或者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类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合用于公司的所有车间、岗位、班组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健康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 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wei)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者)健康伤害和(或者)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者行为,或者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wei)险源可称为危(wei)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风险伴有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者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wei)险源辨识识别危(wei)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对危(wei)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wei)险源所伴有的风险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xxxx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月1 编制目的为有效指导本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目的,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介绍了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2风险分级的时机与适用范围2.1风险分级的时机(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事故事件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全过程。
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其他标准、规范、文件4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公司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危害因素辨识,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级,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现有控制措施,评价风险点剩余风险等级,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风险范围。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分厂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装臵、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
3.定义: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4.职责: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全面推行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工作并指导、审查、批准;负责审查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组织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方案的审查。
各单位确保本单位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组织本单位工作范围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本单位的危害/风险记录,开展隐患治理工作。
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成立评价组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设备、环境、消防部门的管理人员参加,编制本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作业指导书和表格。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
分厂的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文件。
各单位应成立以厂长(部长)为组长、工艺、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同时各单位也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企业提供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以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根据其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合理的管控措施,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分级管控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进行分类和归档。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的确定。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风险的防范、监测、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测: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5. 风险应对: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四、风险分级管控的标准1. 风险识别标准: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验,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2. 风险评估标准: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
3. 风险管控标准: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包括风险的防范措施、监测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测标准:制定风险监测的频率、方法和指标,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5. 风险应对标准:制定风险应对的流程和措施,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等。
五、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分工1. 风险识别责任:由专业团队负责,包括风险识别的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2. 风险评估责任:由专业团队负责,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确定。
3. 风险管控责任:由各部门负责,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1.适用范围本方案规定了本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程序、风险识别评价、档案相关的记录、分级管控效果、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方案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68号)《山东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8年第311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4-2017)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3.术语和定义3.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2—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3.3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它们的组合。
3.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安排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