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 格式:docx
- 大小:37.22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认识手足口病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手足口病的概念和症状;
2.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卫生习惯培养。
三、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实物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播放PPT,让幼儿认识手足口病。
2.出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
(二)讲解环节
1.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和症状。
2.讲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讲解卫生习惯培养。
(三)操作环节
1.分发洗手液,引导幼儿正确洗手。
2.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
3.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纸巾。
4.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公共设施。
(四)总结环节
1.复述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点。
2.展示幼儿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PPT和实物模型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认
识手足口病。
在操作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洗手液、餐具、纸巾和公共设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但是,我在总结环节中没有
及时检查幼儿的掌握情况,下次需要注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更加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中班预防手足口健康教案20篇《中班预防手足口健康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班健康教案《为什么会有龋齿》含反思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知道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在观察活动中探索学习的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怎样预防。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1.电脑、教学光盘、教学挂图数幅挂在活动室墙上小镜子每人一个2.了解本班幼儿得龋齿的情况活动过程:1.观察牙齿,引出课题。
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有什么发现?“变黑、变坏或者补洞的牙齿是怎么回事?—龋齿,龋齿是怎么得的?是虫子咬得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2.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1)带着问题看光盘。
提问:龋齿是怎么得的?是虫子咬得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是什么东西把牙齿变成一种酸腐蚀掉的?(2)带着问题重点看光盘边了解引起龋齿的原因。
(3)了解龋齿的危害。
得了龋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怎么保护好牙齿不得龋齿呢?<来.源快思教.案网>3.幼儿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保护牙齿的办法。
A.小朋友讨论防止龋齿的办法B.观察图片学习。
c.请教保健医生。
老师总结: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晚正确刷牙;健康饮食少吃糖;饭后漱口不可少;牙齿定期去检查。
这样你一定会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4.老师表演快板诗。
《预防龋齿》:预防龋齿牙齿健康人人夸,健康的牙齿人人需要,小朋友要记牢,不想得龋齿一定要做到:牙齿早晚正确刷,饭后漱口要干净,健康饮食少吃糖;牙齿定期去检查;只要坚持能做到,牙齿肯定会健康。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活动反思:换牙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他们对保护牙齿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有些家长对孩子保牙齿方面指导的不科学,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地区,家长往往不重视这一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生产。
中班下学期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中班下学期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认识手足口病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2. 掌握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教学准备:1. 讲义或PPT2. 图片或视频资源3. 海报或手抄报教学过程:引入:1. 引起幼儿们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手足口病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种疾病。
知识讲解:2. 通过讲义或PPT向幼儿们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解释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3. 继续讲解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手、足上出现红斑等。
提醒幼儿们如果发现自己或同学有这些症状,应该尽快告诉老师或家长。
4. 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不乱吃东西等。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提醒幼儿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训练:5. 分发海报或手抄报,让幼儿们围绕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进行小组讨论。
6. 组织幼儿们展示自己的海报或手抄报,介绍其中的神奇预防方法。
7. 进行小游戏,例如\中班下学期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中班下学期健康教案详案《小小马戏团》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案内容:1. 健康知识讲解:介绍口腔卫生、洗手、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2.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小小马戏团的成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并强化他们对健康知识的理解。
3. 艺术创作: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做一个小小马戏团成员的面具,同时贴上有关健康的图片和文字,提醒他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4. 游戏互动:开展一些健康主题的游戏,如“捡垃圾”、“模仿动物运动”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健康意识。
幼儿园中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教案(通用6篇)幼儿园中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了解一些预防蛔虫、肠道疾病的一般知识,讲究卫生,养成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装有水的两个盆、图片、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出教学的主题:1、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捂着肚子?(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猜测肚子疼的原因)2、谈话讨论:(1)引起肚子疼的原因,教师逐一出示。
图片一:吃了苍蝇、蚊子叮过的食物。
图片二:喝了凉水。
图片三:不讲究卫生,用脏手吃了没清洗过的水果。
图片四:吃了许多冷饮和零食。
图片五:肚子里有蛔虫或内部器官有炎症。
让幼儿了解肚子疼的原因。
请幼儿谈谈自己肚子疼的感受和原因。
(2)师问:小朋友生病了该怎么办?(找医生看病,吃药、打针)(3)怎样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孩子呀?小结:只有我们讲究个人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和蚊虫叮过的食物,做到不喝生水,少吃冷饮,才能预防蛔虫和肠道疾病,身体才健康。
3、幼儿操作:(1)出示两盆水,请幼儿分组检查小手并洗手。
(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请幼儿观察两盆水的不同,说说洗过手的水和干净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的小手有很多细菌,要勤剪指甲,勤洗手才能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教学分析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要爱清洁,讲卫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乐于参与教学,尤其是在操作教学,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为下一个环节起到了衔接的作用。
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踊跃参与教学,使整个教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当然,在本次教学中,我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在工作中会加以改进,做得会更好。
幼儿园中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健康精品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具体内容为第二节“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症状和传播途径。
3. 增强幼儿关爱同伴、关注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知识挂图、PPT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洗手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幼儿关注手足口病,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课件、挂图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判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手足口病传播,进而加深对预防措施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展示。
5. 互动环节(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健康小卫士”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关注健康,关爱同伴。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出现水疱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预防措施: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答案: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2. 画一幅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画,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普及手足口病知识,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知识讲解的深度与方式5. 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呈现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作为教学难点,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实物模型来辅助讲解,以增强幼儿的理解记忆。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材的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提高幼儿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2.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增强幼儿的卫生防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症状识别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症状图片、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海报、故事书《小河马的手足口病》。
学具:彩笔、画纸、消毒湿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故事《小河马的手足口病》,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河马的症状,讨论如何帮助小河马恢复健康。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足口病症状图片,讲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引导幼儿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小河马是如何患上手足口病的?”引导幼儿分析问题,得出手足口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预防方法: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画。
表示手足口病症状的图案(如:嘴巴、手、脚上的小红点)预防手足口病的标语(如:“勤洗手,保健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是否掌握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开展实践活动,如一起洗手、整理个人卫生用品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在下一节课组织幼儿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教案认识手足口病常见病毒,保护幼儿健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材第四章《传染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认识手足口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学会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手足口病的基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图片、PPT、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卫生纸、湿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足口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种病吗?它长什么样子?”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对手足口病产生初步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播放手足口病预防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手足口病病例,引导幼儿分析病例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预防手足口病的正确做法,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5. 小组讨论(5分钟)(1)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传染手足口病?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1)症状: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
(2)传播途径:飞沫、接触传播。
(3)预防方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画笔展示你今天学到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2)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 答案:(1)画纸上的内容:洗手图、戴口罩图、通风图等。
(2)口头介绍内容: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教学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在夏秋季节多见。
该病的特点是以口腔、手掌和脚底为主要发病部位,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手足口病对儿童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及早认识手足口病,了解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儿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 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与幼儿互动,让幼儿回忆一下上次学习的内容,比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上次学习了哪些传染病吗?引出手足口病这个新的话题。
2. 认识手足口病 (10分钟)通过播放幻灯片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幼儿展示手足口病的症状,比如口腔溃疡、皮疹等,并简单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如打喷嚏、咳嗽等。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并与之前学的传染病做对比。
3.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 (15分钟)给幼儿分发贴纸,让幼儿在手掌、脚底和嘴巴周围黏贴上,模拟手足口病的皮疹位置。
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他们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你身上有红点时,你会感到什么?你还能吃饭吗?等等。
4. 学习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15分钟)通过播放幻灯片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方法,比如经常洗手、避免密集场所等。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方法的重要性,并进行口头呈现。
5. 制作手工 (20分钟)为了加深幼儿对预防手足口病的理解,可以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让幼儿用彩纸、剪刀等制作一个洗手牌,并在牌上画上洗手的步骤图案。
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又可以提醒他们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6. 温习与总结 (5分钟)通过游戏与歌曲等形式进行知识回顾,与幼儿一起温习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常见疾病》第二节,详细内容为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本节课将带领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知道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3.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关注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足口病症状图片、预防手足口病宣传画、卫生习惯养成表。
2. 学具:彩笔、画纸、洗手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手足口病,讨论如何预防和关爱患者。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症状图片,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6. 情景模拟(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手足口病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卫生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 作业题目: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答案:发热、口腔溃疡、手心、脚心出现水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手足口病,学习预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情景模拟的实践操作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是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应当:1.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将病毒比喻成“小怪兽”,将洗手液比喻成“魔法水”,帮助幼儿理解病毒传播的原理和预防措施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手足口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材第四章《生活习惯与保健》第三节《认识常见疾病》。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使幼儿掌握简单的急救处理方法,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
重点:让幼儿掌握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足口病图片、PPT、卫生纸、洗手液、口罩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足口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它长什么样子?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它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的概念、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患病后的处理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举手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演示与操作(5分钟)教师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让幼儿现场操作,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手足口病》2. 内容:手足口病概念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患病后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2)列举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2. 答案:(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皮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PPT、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提高了预防意识。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幼儿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
2. 拓展延伸: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加强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知识竞赛等,提高幼儿对疾病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
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
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
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
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
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
食欲不佳; 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
并发症:脑膜炎、脑炎、
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
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
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
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
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
同时
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
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
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
足口病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