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8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优秀8篇简易方程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的例5、例6,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ax±bx=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画有例5图的挂图,画有7瓶红墨水、9瓶蓝墨水的挂图,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解下列方程。
1.2x=24.42.2x+10=24.43.2x+2×5=24.44.2x-2×5=24.4每做完一题,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二、新课1.教学例5.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一道一般应用题: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
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
这一天一共运土多少吨?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出示画有例5图的挂图:指名让学生说出题里的已知条件,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做完以后,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解答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法一:5×4+5×3 解法二:5×(4+3)教师:如果每辆车运5.5吨该怎样解答呢?(教师将挂图上的5吨改成5.5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解法一:5.5×4+5.5×3 解法二:5.5×(4+3)教师:如果每辆车运x吨该怎样解答呢?(教师将挂图上的5.5吨改成x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解法一:x×4+x×3 解法二:(4+3)教师:省略乘号,x×4+x×3可以写成4x+3x;(4+3)可以写成(4+3)x.教师将板书改为:解法一:4x+3x 解法二:(4+3)x教师:那么,4x+3x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呢?我们观察一下图上的内容,结合上面的两种解法,想一想,4x表示什么?(表示4个x.)3x表示什么?(表示3个x.)4x+3x就是(4+3)个x,也就是7x.所以,4x+3x=7x.这一天一共运土7x吨。
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1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生:5师:5是什么?生:5个手指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生:4个空隙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板书:间隔)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发现规律1、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
(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预设:100÷5=20?100÷5+1=21?100÷5-1=19(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三、建立数学模型1、化繁为简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简单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运用加减法原理解决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运算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简单方程的基本概念。
•灵活运用加减法原理解决简易方程。
2. 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简单方程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
2.教学内容:相关课程PPT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与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简易方程知识,进行简单复习。
2.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简单方程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示范与讲解1.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简单方程的解法过程。
2.讲解加减法原理在简单方程中的应用方法。
第三部分:练习与巩固1.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拓展与应用1.提供更多挑战性的练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将简单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五、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2.引导学生形成对简单方程解法的清晰理解。
六、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简单方程的解法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方程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简易方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理解等式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简易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等式的概念3.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4.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解含字母的方程,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方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讲解方程的解法步骤。
3. 讲解等式的概念:强调等式与方程的区别,讲解等式的性质。
4. 解简易方程:引导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进行练习。
5.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进行练习。
7.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案。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计算利息等。
2. 介绍方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 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方程的解法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实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6篇《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4,“做一做”和练习十七5~10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互助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1.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
设女同学有x 人,则男同学有()人;设男同学有x人,则女同学有()人。
(2)学校书法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
男同学有()人,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2.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稍复杂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转动着的地球。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面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海洋所覆盖,海洋的面积要远远超出陆地的面积。
因此,也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所以,地球看上去是漂亮的深蓝色。
那么你们想知道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究竟有多大吗?好,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信息。
2.出示例4。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3.分析,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问题:(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2)设谁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3)问题中包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4)怎样列方程?汇报交流,总结:(1)题中有两个未知量,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
(2)根据“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设未知数,陆地面积是x,海洋面积是2.4x。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方程的意义师: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1)a+24=73 (2)4x<36+17 (3)234÷a>12(4)72=x+16 (5)x+85 (6)25÷y=0.6生:(1)(4)(6)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1、看图写方程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出示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生:100+X=250.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大单元教学设计简易方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单元教学设计:简易方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灵活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本单元主要学习简易方程,简单地说,简易方程就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简易方程来表示和解决,比如找到一个数,使得它的两倍等于十,这个问题就可以用简易方程来表达。
那么,学习简易方程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2. 概念讲解简易方程就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
比如:2x=10,其中x就是未知数。
在解简易方程时,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这个未知数的值。
要解简易方程,就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也就是找出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值。
解一元方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2)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3)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4)等式两边同时开平方根;(5)移项变换。
4. 解题实例【例一】解方程3x+2=11。
解:我们要让方程两边相等,那么需要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3x=9。
然后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3。
所以,方程的解是x=3。
6. 练习与检测通过练习与检测,加深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简易方程解题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了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结束时,可以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学生在有足够时间掌握知识和技能。
大单元教学设计简易方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单元教学设计简易方程一、教学目标:本次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和掌握简单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3. 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基本解法和应用;2. 教学难点: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方程的兴趣和好奇心;2. 概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例如何为方程、未知数、系数等;3. 例题分析: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列方程;4. 解题方法: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5. 实例演练:让学生进行一些实例演练,巩固所学知识;6.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7. 订正与复习: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订正,并进行复习总结。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笔记本等;2. 教学资源:教育视频、习题库、实际问题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大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平时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要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这样一个简易方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示例:大单元教学设计简易方程引言:方程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例2、例3,完成第109页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会ax±b=c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看图列方程,解答多步方程。
教具准备: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三个小动物,让学生围绕三个小动物提提出问题进行学习。
二、新课1、教学例2。
出示小老鼠的问题:出示例2。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这道题的第一个要求是“看图列方程”。
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怎样根据图意列出方程。
我们学过方程的含义,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呢?学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师:那么,要列方程就是要列出什么样的式子呢?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师:观察这副图,从图里看出每盒彩色笔有多少支?(x支。
)3盒彩色笔有多少支?(3x支。
)另外还有多少支?(4支。
)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笔?(40支。
)那么,怎样把这副图里的数量关系用方程(也就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来呢?学生:3x+4=40。
教师:很好!谁能再说说这个方程表示的数量关系?学生:每盒彩色笔有x支,3盒彩色笔加上另外的4支,一共是40支。
教师:对!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如何解这个方程。
如果方程是x+4=40,可以怎么想?根据什么解?学生:可以把原方程看作是“加数+加数=和”的运算,因此,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解。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优秀7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7篇简易方程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篇一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
一、复习回顾: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哪些方法?(学生口答)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学生口答)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相等关系;④列方程;⑤解方程;⑥答二、问题探究:(一)思考课本探究1回答下列问题:(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一轮传染中传染了人;一轮传染后,共有人患了流感。
(2)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人患流感。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
为什么要舍去一解?(4)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你对类似的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新的认识吗?(5)完成教材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小组讨论,对疑惑较多的问题要点拨;前两个问是解题的关键,可作适当点拨。
较后思考题,可让学生试试独立完成。
教给学生如何审题,分析题。
)三、例题学习:例1:青山村种的水稻20xx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kg,20xx年平均每公顷产8450kg,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
一学生板书,教师巡视后讲解)例2:(教材探究2)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给学生分组求解,然后比较哪个小组做的有快又准。
《简易方程》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方程的概念。
2.方程的解法。
3.实际问题的方程解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
2.讲解新课:介绍方程的定义,通过实例解释方程的解法。
3.巩固练习: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回顾方程的概念和方程的解法,总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
1.知识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答疑,评估学生对方程概念和方程解法的理解
程度。
2.运用能力评价: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估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
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检查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判断教学目
标是否达到。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回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教学方
法是否得当,如何改进。
3.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合理:回顾教学评价过程,思考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如
何改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教案(4)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
2.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3.能够独立解决简易方程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
2.掌握基本的简易方程解题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求解过程。
3.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简易方程。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2.板书内容:简易方程的定义、解题步骤等。
3.范例题目:准备一些简易方程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简易方程知识,复习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二步:讲解1.讲解简易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简易方程。
2.介绍简易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
3.通过范例题目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技巧。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四步: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简易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思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祝教学顺利!。
解简易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为了加深您对于简易方程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7篇解简易方程数学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它的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进行解决。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互动当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会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
一。
准备题。
1.想一想,填一填。
(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
男同学有()人;男女同学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2).校园里栽了棵柳树,栽的松树是柳树的2.5倍。
松树栽了()棵;柳树比松树少栽()棵。
2.解下面的方程。
二。
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引发学生感想。
出示植树造林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
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说说看。
(师板书条件)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补充板书)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种树面积:种草面积:共12.5亩提问:题中有两个未知数,怎么办?怎样设未知数?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在线段图上标出亩和1.5亩。
教师:借助线段图,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后组织交流,汇报解法。
师板书解题过程,进行检验。
3.回顾解题过程,加深对题目的进一步理解,并评价学生的做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简易方程教案(优秀5篇)简易方程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板书定义)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3、。
(1) 做“练一练”第3题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解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
第二个方程与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
解简易方程数学教案优秀3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新课讲授】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因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因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
(出示课题)(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那么你怎样检验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学生汇报。
简易方程2教学设计(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珍稀动物》——简易方程情景窗2
二、目标设定:
1、明确方程的意义,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姐简单的方程。
3、发展学生的“代数思维”和梳理概括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1、理解等式的性质2、会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动物,这是老师喜欢的动物(课件出示——黔金丝猴的图片),你们认识吗?
生:金丝猴。
师:对,它是金丝猴的一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在世界上仅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名字叫“黔金丝猴”。
师:知道为什么叫“黔金丝猴”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贵州省的简称是“黔”,并且这种金丝猴只在贵州有,所以叫做“黔金丝猴”。
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
师: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读相关文字)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993年有600多只,2004年有860只。
师:经过人类的保护,黔金丝猴的数量有所增加,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2004年的860只。
看到这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增加了多少只?
师:你会解答吗?
生:860-600=260只
师:你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吗?
生:600+x=860
师:你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方程。
师:那你能说说这里的x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增加的只数。
师:那600和860各表示什么呢?
生:1993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
师:也就是根据“1993年的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列出的方程,是吗?
生:是
师:在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确x表示什么,我们通常要把x表示什么写出来,像老师这样写解:设增加了x只。
师:那怎样来求未知数x呢?
师:有困难是吗?因为方程是一个等式,下面,我们就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好吗?大家看屏幕。
(二)、探究感悟,理解归纳,解决问题。
1、操作体验,理解等式的性质。
(课件出示一架空天平)
师:现在天平怎么样了?
生:平衡。
师:也就说明了什么?
生: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大家继续看,(课件出示:这是左盘放上一品啤酒)怎样了?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一瓶啤酒=两罐啤酒
师:你列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生:等式。
师:再看,注意观察:两边各加上一罐啤酒之后仍然平衡。
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左右两边各加上了一罐啤酒。
师:现在用上了一个等式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一品啤酒+一罐啤酒=两罐啤酒+一罐啤酒
师:我们接着来看:一架天平,左边是x,右边是20,天天平衡。
师:现在天平怎样了?
生:平衡了。
师:你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生:x=20
师:大家仔细观察:左边加上10,右边也加上10,仍然平衡。
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左右两边各加上了10,天平仍然平衡.
师: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
生:x+10=20+10
师:如果左边加的不是10,而是50,等式还会成立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左边重了。
师:那怎样才能成立呢?
生:右边也加上50.
师:也就是必须加上一个什么样的数,等式还会成立的?
生:相同的数。
师:如果左右两边加的都是100,等式还会成立吗?
生:会。
师:看来等式是很有趣的,是吗?
生:是。
师:那你们从这几组等式中有什么发现吗?小组内i型案讨论一下,互相说说。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生: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登时仍然成立。
师:这个规律很有价值,老师把它记下来。
师:孩子们,看着等式的这个规律,你是否想到什么?
生: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这是你们的猜想,空口无凭,结合课本62页请小组探究。
师:请小组交流一下
生: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生:是。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
师: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下等式存在什么样的性质吗?
生: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运用等式的性质,寻求解方程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等式具有这样的性质,那利用等式的性质能不能帮助我们求出x的结果呢?怎样才能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呢?师: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
师:为什么左右两边都要减去600?
生:减去600之后,左边就只剩下x了,但是等式还是成立的。
师:这个同学很会思考。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600,不仅使等式成立,同时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只有这样,才能求出x的值。
你们会解方程了吗?
生:会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同时板书
600+x=860
600+x-600=860-600
x=260
师:以上这个过程叫做“解方程”。
师:这个方程我们已经会解了,那怎么知道x=260一定是准确的结果呢?
生:还需要进行验算。
师:对,我们还需要进行检验。
那谁来说说你想怎样检验。
生:倒着做,也就是用860-260=600.
生:600+260=860
师:你是想算算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是吗?
生:是
师:其实,解方程的检验过程跟大家说的基本一致,就是看一看结果是否使方程左右相等。
平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口头检验。
师:但是如果要写出来,它是有一个固定的格式,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通过检验,我们知道x=260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说,x=260是方程600+x=860的解。
那什么是方程的解?它与刚才的解方程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继续来看。
师:哪个同学给大家说一下,你是怎样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
师生小结:“方程的解”就是一个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具体的数;而解方程却是求方程解的一个过程。
师:我们已经把问题解决了,最后还要写清答语。
三、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屏幕展示:
填一填,解方程。
(1) x+6 =19 (2) x-4 =8
解:x+6 ○()=19 ○()解: x-4○()=8○() x=() x =()
四、课后总结,归纳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