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9.99 KB
- 文档页数:2
当前桉树种植的现状、效益与对策思考作者:朱洪庭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文章对桉树种植现状进行阐释,分析了桉树种植的效益,最后提出进一步促进桉树种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桉树;种植;现状;效益一、前言随着我国桉树种植面积的增加,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林农的经济收益,桉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由于人们对桉树缺乏科学全面的了解,对桉树的管理不够。
所以,分析桉树种植现状和效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将对今后更好地发展桉树产业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二、桉树种植现状随着我国桉树种植面积与日俱增,桉树人工林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桉树引种地区主要有广西、海南、广东、湖南、福建、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地。
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约 450 万hm2。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其种植面积将近全国桉树面积的一半(图1),奠定了“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格局。
桉树的大面积种植,推动了我国木材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桉树种植的效益1.桉树的经济效益。
木材、钢材、水泥与塑料并称为四大原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的重要物质产品,也是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
人们利用桉树的嫩枝和树皮中的单宁提炼栲胶,利用木材来造纸浆或生产木材原木、人造板等,桉树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桉树的枝叶可以提炼桉油,成为了医药和日用化工行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因此有桉树全身都是宝的说法。
种植桉树在造林、追肥、抚育、地租等方面的投入并不高,桉树便被称为农民的“绿色”银行,与其他经济林(如油茶林、八角林、肉桂林、油桐林、板栗林等)效益相比较,种植桉树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桉树的广泛种植为山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收入途径。
桉树生长快,当年即可成林,投入少,效益好,既可以增加当地林农经济收入,又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和政府财政税收。
发展桉树人工林可以调节农村产业结构,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好门路。
桉树人工林经营的生态问题及对策摘要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生态问题,提出林地合理规划、立地与树种相匹配、控制林分的遗传成分、强化桉树速生林科学经营技术等生态经营策略,以期为按树种植者及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经营策略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204-02桉树(eucalyptus spp)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种类约945种,是世界上主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木材生产周期短、经营效益高等特点。
在强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世界许多国家都广泛引种桉树,并采取集约化经营,走“林纸一体化”或“林板一体化”道路,取得了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1500万公顷,我国目前桉树人工林面积大约为200万公顷,主要栽培区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湖南等省(区)。
据2006年全省桉树速丰林调研报告,截至2006年底,福建省桉树速丰林面积超过13.33万公顷,且栽培面积仍在逐年加大。
但与此同时,桉树作为一个外来树种,虽然具有速生、树干通直、耐瘠薄等优良特性,但是在一些广泛栽培桉树的国家里,桉树一直是一个生态学上有争议的树种,因其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现就实践经验并综合相关资料,对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经营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1 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生态问题1.1林地规划利用不合理。
没有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经营者和决策部门只注重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建设,特别是个私造林主体在林地利用上,大多数没考虑防火林带建设和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不管山地、平原,不管气候条件、立地条件是否适宜,从山脚、沟谷到山顶、山脊全部种植某一种品系。
还有经营者见到有些无性系生长好,不问抗性如何、是否经过良种审定或认定。
也不经扩大试种,就大量栽植,结果林木长势差或受风折严重或受冻惨重,加副水土流失。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2014年10月20日)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围大力发展。
目前,桉树在世界5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
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和等17个省(区)。
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
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
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
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
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
广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桉树是一种速生高产的用材林树种,它不仅可以被当作工业用材,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装潢材料和家用装置,家具、天花板等都离不开桉木等原材料。
由于桉树具有高产、速生、环境适应能力好、生命力顽强等特点,南方山区很多地方都积极种植桉树来加快经济发展,加快绿化工程建设。
要想达到桉树高产高收的目的,就必须在种植和培育上下功夫,掌握科学的经营方法,使桉树林业从粗放型种植经营向集约型种植经营转变,也就是合理提高单位面积的桉树产量,下面从几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探索。
一、选择适宜林地适宜的林地条件是保证桉树茁壮成长的基础,故在种植树木之前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林地。
然而,很多造林企业和农民并不注重科学种植,获利心切,在林地选择上缺乏技术指导,随意性大。
种植时不择林地,甚至在一些土壤贫瘠,地势起伏不平,岩石聚集的山地,气候寒冷的较高海拔地带,台风经常袭击等地方种植桉树,不遵守“因地治树”、“适树适地”的原则。
造成树木营养不良,材质较差,枯黄残缺,主干畸形弯曲,卖相差,卖价低。
种植桉树应该选择比较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坡度在25c以下的低山、台地、丘陵、平原等地方。
种植地要求排水良好,又能防止台风侵袭,农用废弃的果园地、坑龙地都是种植桉树的优良选地。
此外,针对不同的坡度大小要采取不同的种植措施,如果坡度小于15c,适宜采取机械全垦种植,如果坡度大于15c则要做好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二、选好良种壮苗要营造好的桉树丰产林,选好良种壮苗是必要前提。
在选择苗木品种时,要综合考虑桉树生长的条件环境,例如:温度、海拔、土质等。
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地方要相应地选择不同的树种,选择壮苗优种。
例如:在海拔比较高,温度较低的地方适合选择耐寒品种,如邓恩桉;在沿海台风多发的地方适合选择抗风性强的品种;在温度、湿度较高的地方对品种的质量要求相对低一些,品种的可选范围也相对大些,最好选择高产品种,为了确保林木质量,可选择在当地曾经种植过且抗病性强、耐寒性高的种系。
桉树是当前我国南方林区林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树种[1],桉树人工林在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生态防护作用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
面对可利用林地资源的限制、立地条件的制约等影响,桉树人工林将在营林制度、经营策略和途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3]。
广西钦廉林场位于广西南部,地跨钦州、北海两市,分布在钦南区、浦北县等18个乡镇,林场地貌属桂东南六万大山西南余脉延伸至近海地带的中低丘陵、台地,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林场经营范围内最高峰是平艮分场通天蜡岭,海拔245.3m ,最低点是那丽分场旧铺工区林地,海拔只有10m 左右。
林场人工种植主要树种有桉树、杉木、马尾松等,林场经营松杉桉商品林地面积约3.2万hm 2[4],其中桉树面积约2.9万hm 2,占乔木林面积的90%。
近年来,林场以现代林业理念为指导,不断丰富优化桉树树种结构,采用“桉树+油茶”、桉树大径材、“桉树+珍贵树种”、桉树低产林改造、“桉树+台湾相思等”、林牛草等模式,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商品林建设质量水平,2022年全场桉树出材达180m 3·hm -2,万元林面积达200多hm 2,林场桉树综合效益显著。
1桉树林发展现状1.1完善技术规程,确保林木生长旺盛综合林场桉树生长及轮伐期等情况,及时完善技术规程:1)调整桉树追肥年限,由原来一个轮伐期追肥5年增加到6年,且规定每年1—7月为追肥期限,确保在生长旺季得到养分补充;2)开展卫生伐作业,为使林分生长环境更健康,推行桉树3—5年生林分开展卫生伐作业,如那琴分场那标站5林班植苗4年林,每年都发生焦枯病害,2022年通过卫生伐除林分中弱、小、病、断株,优化了林分环境,使得林分通透健康,没有发生焦枯病害,桉树林生长旺盛。
同时,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未出现大面积桉树林虫害病疫。
对局部出现的桉树虫害,及时组织做好防治工作;根据林地林木可持续发展、森林认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等要求,严格设定除草剂的使用条件,逐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在选购除草剂时充分考虑成分不含2,4-D 等禁用化学品的除草剂。
桉树工业人工林经济投资评价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的日益增加,森林资源、林产品和木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在国家继续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林业分类经营下,目前,国家加大了对资源保护重视程度,只简单的依靠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加木材的产量的办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实行林业集约经营、努力发展工业原料林,不仅可以减小对天然林木材需求的压力,还可以满足市场对林产品、木材的迫切需要,因而其成为当今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桉树林投资效果评价指标和概况1.1人工桉树林概况桉树属于桃金娘科桉树种,种类非常多。
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用途广、生长环境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方广泛种植,成为了世界性树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桉树林的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木材年产量逾六千万立方米,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另外两种为杨树和松树)。
不仅如此,桉树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硬质材木之一。
也是我国近些年来引种较为理想的树种之一,桉树经济价值较高,树干通直、伐桩萌芽力强等特点,是十分难得的工业用材树木,一般5—8年就可以采伐使用。
1.2投资效果评价的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评价工业原料林的经济效果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自然经济特征。
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在林业生产特征中充分体现,认识清楚工业原料林的自然经济特征,对于正确评价工业原料林的投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
(2)经济原则:一是生产相同质量和数量的产品,占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要较少。
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耗用、占用等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数量。
(3)注重目标培育原则:定向培育是工业原料林的一个重要特征。
对于培育目标等不同,其生产技术措施、投资水平均不一样,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不同。
(4)注重效益与质量原则:在进行对林业投资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时,由于工业原料林投资的首要日的是为了追求使利润最大化,故不可以仅仅了解数量,还要注重对效益和质量的把握。
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为增加木材原料有效供给,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企业,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林业发展政策,结合耿马县当地资源条件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经过考察、研究、论证,耿马泰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建设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工业原料林基地。
一、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耿马泰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耿马重点招商引资企业,2010年被云南省列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公司于2006年1月在耿马县工商局登记注册,地址位于耿马县城耿孟路3公路处,主要从事营林造林和木材深加工,产品有:家俱、刨切单板、集成板、指接板、建筑模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机制木碳等。
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产品主要销往昆明、广东、广西、湖南、上海、北京等地,深受用户好评、供不应求。
公司下设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财务部、供销部、林地资源部、保安等六个管理部门科室及精刨板、集成板、刨切单板、精薄板、模板、层板、地板条、油漆、家俱等9个生产车间,公司现有各类大中专专业技术才161人,公司年平均使用工人587人。
截止2010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元,总负债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资产负债率35.52%,年实现营业收入3500多万元,年实现利税1200多万元。
公司目前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依法纳税,依法进行工商年检、劳动年检,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
3、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4、项目建设基本情况项目名称: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类型:林业。
项目属性:新建。
项目内容: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人工造林育林,分5年完成,每年造林2万亩。
项目总投入: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人工造林和管护投入亿元(育林建设期5年),木材采伐和运输投入亿元,总投入亿元。
预期效益:经济效益——10万亩速生丰产桉树木材经济价值40亿元;社会效益——辐射和带动项目区周边群众发展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效益——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何开源.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桉树大径材培育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2023,17(8):96-98.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桉树大径材培育及其经济效益分析何开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广西来宾 546100)摘 要在木材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桉树大径材培育成为有效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方式之一。
桉树大径材培育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提供优质木材。
为了给桉树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笔者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为例,探讨桉树大径材培育模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桉树;大径材;培育模式;经济效益;广西国有维都林场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08.031广西国有维都林场(以下简称维都林场)总部位于广西来宾市,共设6个营林分场,分别为雅江分场、平塘分场、维都分场、龙凤山分场、清水河分场及松柏分场。
来宾市地处东经108°24′~110°28′,北纬23°16′~24°29′,属热带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夏长冬短,雨热同季,热量丰富,降水量充足,干湿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20.7 ℃,年平均降水量为1 370 mm,每年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50 h,年无霜期长达327 d。
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230 m,林地土壤以砂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砖红性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中厚、表土层较薄。
维都林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适宜桉树生长。
2004年,维都林场开展速生丰产林的推广,截至2013年初,维都林场场内外共营造速丰桉面积1.10万hm2左右,同时积极调整林种结构和经营模式,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为积极推进商品林“双千”基地建设,为广西用材林储备和建设生态屏障打下坚实基础,维都林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化造林,截至2022年底,商品林面积为4.10万hm2,占林场总经营面积的89.6%。
速生桉树营造林对我国林业科学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探讨摘要:桉树是世界最高产3大树种之一,其突出特点就是生长速度快、抗性强,经济利用价值很高。
营造桉树人工林对我国林业科学的影响是显著的和有益的,不仅能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其广泛用途更是有巨大诱惑力,“绿色银行”名不虚传。
只要科学规划营林布局,开启科学管理模式,营造桉树人工林大有可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关键词:桉树;林业科学;发展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a1 速生桉的生长特点桉树,是常绿乔木,属于桃金娘科,原产于澳大利亚。
它的最显著特点是速生丰产。
它的适应性很强,抗逆性也比较突出,能够生活在不同纬度地区。
桉树喜光、喜湿、耐旱、耐热,但是畏寒,多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
一般5~8a就可采伐利用,是难得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树种。
桉树也是建筑、桥梁、造船、造纸、矿业、燃料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大力发展桉树造林可以很快提高森林覆盖率。
其生态效益也是不可多得的。
每公顷的桉树每年可吸收9tco2,同时释放o2。
桉树又因为树冠较小,而且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还被称为“节水”的树。
桉树属于直根系,抗风力特别强,可以用作防护林,是防风防沙的理想选择。
2 营造速生桉林对林业科学的影响速生桉的引种,不仅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给环境改善提供巨大帮助。
这对中国林业的有益影响必定会是深远的和长久的。
速生桉极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多样性,这是其他树种可望不可即的发展优势。
2.1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2.1.1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调查显示,速生桉林随着树龄的增长,土壤的容重逐渐减少,土壤的最大持水量有所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也逐步增加,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
这对改善土壤内部环境至关重要。
桉树造林还会对土壤中的氮、磷、钾产生影响。
钾的调节催化作用能加速植物对co2的同化,桉树的速生特性,对钾有着更多的需求。
土壤中速效钾和全钾的含量随着桉树林龄的增加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