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救流程-全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25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步骤一:判断现场安全在进入急诊科急救现场之前,需要先判断现场是否安全。
如遇有火灾、化学泄漏、建筑物结构不稳等危险情况,应待现场安全后才能进行急救工作。
步骤二:向患者询问情况当确定现场安全后,需要迅速接近患者并询问患者的情况。
如患者能够回答问题,则可以通过询问了解到患者的症状、疼痛部位、发作时间等信息。
步骤三: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对话、摇动等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
常用的意识状态评估方法有AVPU法,即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A:清醒、V:对Verb可以应答、P:只对Pain可以应答、U:无意识)。
步骤四:检查患者呼吸接下来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
可以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浅以及呼吸节律等指标。
如出现呼吸急促、浅表、断续等异常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步骤五:检查患者循环系统急救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循环系统。
可以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皮肤颜色等指标。
如出现心搏停止、无脉搏、血压过低等情况,应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步骤六:进行初步处理和急救措施步骤七:纠正病情严重的异常指标在急救过程中,还需要纠正病情严重的异常指标,如高热、低血糖、低血氧等。
可以通过给予药物治疗、吸氧、降温等方法进行。
步骤八:紧急抢救处理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危重或需要进行紧急抢救的情况,如急性心梗、大面积烧伤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抢救处理,如心电监测、血气分析、快速输液等。
步骤九:与其他科室合作步骤十:记录急救过程急救结束后,需要对急救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急救过程、所使用的药物和设备等。
这有助于后续的医疗工作和病历的完善。
以上是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迅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急救能力,以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及时的抢救。
简述急诊病人抢救流程答案:1.遇到危急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立即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做到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严禁发生对患者漠不关心或推委扯皮的现象;2.立即打开急诊室,将患者安置在床上,医生根据病情测量血压、做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化验等,或行心肺复苏、压迫止血等,并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及科主任,同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必要时让家属在病历上签字;3.护士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尽快打开静脉通道(一般输生理盐水),加入药物并调节滴速等;4.严密观察病情,医生详细做好病程记录及抢救记录,护士做好治疗记录,转院者做好转诊记录,务必保存各种病历资料;5.严格执行查对与交接班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记录,所用药品的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与医生加以复核,抢救结束后立刻补记书面医嘱;6.如患者转院,可选120急救站,外伤或大出血患者应立即转院;7.危重患者,或经抢救无效患者死亡,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或院长报告;8.抢救完毕应总结抢救经过,每周业务学习讨论急救病例,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扩展:急救病人的抢救流程,一、必须稳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的呼吸、心跳以及意识状态,如果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该马上给予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抢救处理。
抓紧时间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
二、如果呼吸、心跳是有的,人处于昏迷,必须要观察血压的情况,如果出现休克的情况,应该快速补充血容量,如果是出血性休克,必须要申请输血。
三、尽量处理原发病,如果是心肌梗塞引起的,马上给予溶栓治疗或者介入手术治疗。
如果是内脏出血或者四肢出血的情况下,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必须马上对肢体出血的地方加压包扎止血,内脏出血立即用药,马上急诊安排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急救病人的抢救流程,要判断病情、心脏复苏、持续救治等等。
1、判断病情:接诊病人时一定要明确是否有心脏骤停,可通过触摸颈动脉、同时还要判断是否有心跳情况,然后再进行救治。
一、诊断治疗总急救流程伤病员(意识存在)(意识丧失)(有呼吸)(无呼吸)(有搏动)(无搏动)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为何种症状再进入相应项目处理(直线)(无搏动心电活动)(心室颤动)二、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急救流程初诊为电-机械分离或心脏停搏呼吸;%NaCl250ml iv gtt肾上腺素1~5mg iv,每3~5min可重复1次,共2~3次;阿托品1mg iv,3min后只可重复1次;与接收医院 5%碳酸氢钠40ml iv。
急诊科联系每次用药后做心电监护和CPR(死亡)三、心室颤动急救流程初诊为心室颤动(无除颤器)(有除颤器)(无脉搏心电活动、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继续 CPR,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按相应项% NaCl 250ml iv gtt,开放静脉目处理通道1次,利多卡因50 ml iv,3~5 min后可重复1次;25%硫酸镁4 ml iv ,可重复1次;5%碳酸氢钠40 ml iv。
每次用药后做心电监护、心脏除颤(用300J或360J )及CPR(死亡四、复苏后监护急救流程恢复自主循环维持有效人工呼吸;头部冷敷;头部抬高30°,不侧弯iv gtt;iv gtt ;洛贝林3~15 mg iv ;尼可刹米(可拉明)~ g,iv ;纳洛酮~ mg iv ;利多卡因50 mg iv ;25%硫酸镁4 ml iv ;阿托品 mg iv ;地塞米松10 mg iv 。
(心脏停搏) (维持自主循环)五、缓慢性心律失常急救流程初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50次/min )(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有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无变化)(收缩压<12kPa 时)(好转)(不存在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存在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传导阻滞、意识不清)六、快速性心律失常急救流程初诊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120次/min)(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有明显异常症状、体征)% NaCl 250 ml iv gtt(窦速) (房颤、房扑) (宽 QRS) (室速)mgiv ,3 min 后可重复1次(未昏迷)(昏迷)(收缩压<)25%葡萄糖溶液20 ml加普罗帕酮35~70 mg iv选用:25%葡萄糖溶液20 ml加维拉帕米5 mg iv(当收缩压>kPa时);(恶化、昏迷)(好转或无变化)25%葡萄糖溶液20 ml加毛花(心率>150次/min)苷C mg iv七、休克急救流程初诊为休克20°体位;氧气吸入;% NaCl 250 ml iv gtt 。
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急诊急救是医院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门之一,它涉及到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救治。
为了确保急诊急救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医院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流程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诊急救流程与规范的标准格式,包括流程步骤、人员配备、设备要求等内容。
一、急诊急救流程1. 患者接诊与登记-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接诊护士进行初步的评估和登记。
- 护士应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问询患者主诉和病史。
- 护士应按照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2. 快速初步评估- 接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快速初步评估,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 医生应问询患者症状、病史、过敏史等,并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
-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医生应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即将进行抢救或者救治。
3. 抢救与救治- 对于重症患者,应即将进行抢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血管通路建立等。
-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救治方案,并及时进行治疗,如赋予抗生素、止痛药等。
-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随时向医生汇报。
4. 检验与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医生应及时安排相应的检验与辅助检查,如血液常规、心电图、X光等。
- 护士应协助患者完成相应的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
5. 诊断与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护士应按照医生的叮嘱,赋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6. 观察与护理-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疼痛程度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 护士应赋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保持患者通气畅通、保持患者体温等。
7. 出院与转院-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家属的意愿,决定是否出院或者转院。
- 出院或者转院时,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并开具相应的医嘱。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人吸气。
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定为罩。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3.以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八)连续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
归位。
(十五)擦干胸壁皮肤,口述: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三、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急诊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抢救流程第一节高热护理常规(1)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注意热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
(2)降温措施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法;药物降温法。
(3)舒适护理:①口腔护理。
②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③皮肤护理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
(4)饮食护理高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多饮水。
(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抢救流程高热抢救流程见图10-1、第二节昏迷护理常规1、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缩小、角膜反射及框上压痛反应等。
(2)安全护理:①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挡或保护带。
②牙关紧闭、抽搐者,使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
③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
④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
⑤给予热水袋时水温不可超过50℃,以免烫伤。
(3)呼吸道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呼吸困难、紫绀时给予氧气,必要时行气道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
③每2-3h翻身拍背,避免受凉。
预防肺部感染。
2、皮肤黏膜护理(1)压疮预防及护理:①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平整。
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④骨隆起处出现局部红肿、硬块者,可用50%乙醇按摩。
⑤如出现溃破可使用红外线照射以保持创面干燥,每天做好压疮换药。
⑥增加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预防口腔感染。
3、营养护理昏迷患者一般禁食3-5d,如无不良反应,可正常鼻饲高热量、高营养的流质食物。
4、大小便护理(1)留置导尿管护理。
(2)大便护理: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等治疗。
抢救流程昏迷抢救流程见图10-2图10-2 昏迷抢救流程第三节咯血护理常规1.抢救处理(1)迅速清除积雪(血块);①体温引流:取头低足高位引流,同时轻叩患者胸背部促使咯出凝块;对大咯血已有窒息征象者立即抱起患者下半身使其倒立,并轻拍背部;尽量采取患侧卧位。
②机械吸引。
急诊科应急预案及流程急诊科作为医院中至关重要的部门,承担着处理各类紧急病情和突发状况的重任。
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及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心跳呼吸骤停应急预案及流程1、应急预案当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呼叫医生,并迅速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和裤带。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
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例为 30: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抢救药物。
准备好除颤仪,必要时进行电除颤。
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
2、流程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呼叫医生→平卧、解开衣领裤带→胸外按压→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抢救药物→准备除颤仪→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及流程1、应急预案患者出现胸痛等症状时,立即卧床休息,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初步判断病情。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
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如除颤仪、多巴胺等。
与心内科联系,做好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的准备。
2、流程出现胸痛等症状→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给药→准备急救设备药品→联系心内科三、急性脑卒中应急预案及流程1、应急预案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脑卒中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立即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
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进行头颅 CT 检查。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患者安静。
准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如甘露醇等。
2、流程发现症状→头部偏向一侧→评估病情→通知医生、CT 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抢救设备药品四、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及流程1、应急预案当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更换输液管道。
使患者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诊科医生的急症急救处理流程急诊科医生是医疗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抢救病危重病人和处理急症的重要责任。
急诊科医生在面对各种急症情况时,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医生的急症急救处理流程。
第一步:快速评估当患者进入急诊科时,医生需要迅速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情,以确定处理的优先级。
医生应该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程度、检查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快速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第二步:稳定患者病情在评估患者病情后,医生应该立即采取措施稳定患者的病情。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可能需要给予氧气吸入、行静脉输液、进行心电监护等操作,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第三步:采集附加资料在稳定患者病情后,医生需要进一步采集患者的附加资料,以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有关患者病情的信息。
第四步:确诊与治疗在收集了足够的资料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第五步:定期观察和干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相应的干预。
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等,以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第六步:转运与跟进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医生需要安排患者的转运工作,并对患者进行跟进。
医生应与其他医疗团队共同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顺利地进行转院或出院治疗。
总结:急诊科医生的急症急救处理流程可以总结为:快速评估、稳定患者病情、采集附加资料、确诊与治疗、定期观察和干预,以及转运与跟进。
这一流程的目的是迅速、准确地处理急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应对各种急症情况,提供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急诊抢救流程急诊抢救是指对突发危急情况下的病人进行及时处理和救治。
急诊抢救流程分为以下几步:1. 做好准备:急诊抢救前,医务人员要确认急救设备的完好性和齐全性,并确保急救包和药品备足。
同时,要调查了解病人的基本病史、用药情况和急症发病时间,准确了解病情。
2. 评估病情:医务人员应立即对病人进行初步检查和评估,包括检查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以便判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
3. 给予氧气:无论是对于哪一种急诊病态,初步给予氧气供应是必要的,氧疗一般可采用面罩和鼻导管等方式。
4. 立即处理:根据初步的评估结果,医务人员要立即根据急症类型,在不耽误抢救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比如,如遇停止呼吸或呼吸困难的病人,尽快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
5. 维持循环功能:如果病人出现心跳停止或心律不整等情况,首先要进行心肺复苏。
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以恢复和维持心脏的循环功能。
6. 降低体温:对于高热、中暑、高温病人,要尽快降低体温,可采用冰毯包裹、冷敷或冰水浸泡等方法来给予降温。
7. 给予药物:根据具体病情,医务人员可给予相应的急救药物,如抗心绞痛药、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以控制病情。
8. 辅助检查与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床旁急诊抢救结束,病人应尽快转入急诊科或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进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X线检查、CT/MRI等。
9. 进一步治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以备患者转入气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等进一步治疗。
10. 抢救后处理:急诊抢救流程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填写急救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并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病情、抢救过程及后续治疗建议。
急诊抢救是一项紧急且复杂的工作,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急诊抢救的技能,从而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抢救措施和服务。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急诊突发事件处理步骤为做好应对社会多种突发事件门、急诊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立即、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1、医院成立“急诊突发事件应抢救治医疗队”,负责院内急诊救护工作组织、协调和指挥。
2、上述人员联络电话在急诊预检处和门、急诊部立案,确保随时联络,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急诊科,并负责科内人员协调。
3、突发事件伤病员来院前或预检后,急诊预检护士或门急诊办公室或总值班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小组。
4、由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抢救,依据突发事件人数、性质,组织相关人员到指定场所待命。
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院内抢救工作中要主动应对,主动参与抢救;要服从统一安排,严禁推诿病人;各病房接到通知后,快速做好接收病人一切准备工作。
6、遇突发事件抢救时或医院难以负担重大医疗救护任务时,应立即向院办、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安排人员抢救或转院进行医疗救护。
7、随季节改变,依据上级指令,做好多种应对方法。
8、接到上级指令性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第一时间安排好抢救工作,立即上报院领导、院办、医务科。
一、处理流程分诊台和抢救室工作人员接“120”抢救电话后,应立即向急诊办公室或急诊行政值班(夜间)汇报,后者:(1)向值班院长汇报、请示。
(2)和上级及抢救现场取得联络,依据情况开启医院应急预案。
(3)依据需要选择不一样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抢救队伍。
(4)协调院内各方面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准备。
(5)依据需要安排休班医务人员参与抢救。
(6)指挥院内现场抢救工作。
(7)依据需要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位。
接待大批伤病员场所安排。
依据应急规模,开启人员紧急替换程序,调动一、二、三梯队人员。
二、检诊、分诊表现优先服务标准:外科系统指定普外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内科系统指定急诊科高年资医师负责。
验伤标志要求一律系在伤病员左上肢。
根据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1)轻度:生命体征基础正常,如通常挫伤,擦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