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复习__第七讲——文言文阅读[1]1
- 格式:ppt
- 大小:7.87 MB
- 文档页数:81
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成人高考语文是很多考生必考的科目之一,它的考试内容较为广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下面将对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成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基本解读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包括熟悉古代汉字的含义、掌握古代文言的语法规则等。
2. 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文言文中经常涉及到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古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常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3.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进行表达,考生需要熟悉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用法。
二、现代文阅读除了文言文阅读,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还会涉及到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考察考生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思的思考。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一些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理解它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2. 掌握文学常识:熟悉一些文学常识,包括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等。
3. 解读社会现象:现代文中经常涉及到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考生需要能够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
三、写作能力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还会涉及到写作能力的考查。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路的清晰,语言的准确和流畅性的表达。
2. 培养思辨能力:写作能力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3. 掌握常用写作技巧: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包括段落结构的构建、修辞手法的使用等。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的用法。
3、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4、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B.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尽管他工作十分繁忙,但他还是抽出时间认真学习外语。
D. 鉴于这个课题难度较大,他决定先易后难,逐步进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谈笑风生)B. 惟妙惟肖(惟妙惟肖)C. 纷至沓来(纷至沓来)D. 妄自菲薄(望自菲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C. 他的报告深入浅出,既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D. 虽然天气寒冷,但并没有阻止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翠色欲流(yù liú)B. 纷至沓来(dá lái)C.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D.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感到愧对领导和同事。
B.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觉得愧对领导和同事。
C.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认为愧对领导和同事。
D. 谈到这次失败,他心情沉重,说愧对领导和同事。
6、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拈轻怕重(niān)潜移默化(qián)B. 殚精竭虑(dān)妙手偶得(ǒu)C. 鞠躬尽瘁(cuì)气壮山河(shān)D. 雕梁画栋(liáng)欢腾鼓舞(tēng)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2017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是成考语文考试知识点之一,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文言文及翻译,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病梅馆记原文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译文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花。
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倾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本来如此。
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除去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摧残梅、阻碍它的生机,把它弄成病态来作为赚钱的方法。
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
有的人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
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复习(一)2020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复习(一)(一)代词”所”也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辅助性代词,所组成的结构也是名词性结构。
与”者”不同的是:(1)”所”置于其他词或短语之前,而不是其后;(2)”所”的后面只能接动词,而且通常是及物动词。
因此,如果不及物动词、形容词等与”所”字组合,它们自身一般也都变得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3)”所”字之所以通常与及物动词组合,是因为此时的”所”具有动词宾语的性质。
因此,”所”字结构说明的是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物,而”者”字结构则是说明发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实施者(如”所见”指看到的东西;”见者”则指看东西的主体),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决不可混为一谈。
例如:(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五代史伶官传序》)――所归:归处。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所希冀:企盼的内容。
(3)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庄子。
秋水》)――所连:指禅让的君位;所争:争夺的政权;所忧、所劳:指为此而忧虑、操劳的国事。
(4)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所能上报:指能够回报的恩德。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前赤壁赋》)――所如:去往的地方。
此外,还有一些由”所”组成的常见结构应当注意:1.“所……者”此一结构表达的意义等同于”所”字结构,而不等同于”者”结构,亦即说明受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而不是发出或实施动作行为的主体。
例如:(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谏逐客书》)――所重者:看重的东西;所轻者:轻视的东西。
(2)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答李翊书》)――所为者与所期者:指文章的写作与期盼达到的水平。
(3)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冯谖客孟尝君》)――所寡有者:缺少的东西。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的用法。
3、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4、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的用法。
3、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4、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 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 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
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练习含答案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③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⑤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⑥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⑧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é):大猿猴。
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
③过:错误。
④穿井:打井。
⑤子夏:孔子的学生。
⑥史记:史书。
⑦经:界限。
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6.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2分)举例论证。
(2分)17.“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6分)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2分)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
(2分)“晋师三豕涉河”有违常理,“三豕”与“乙亥”字形相近。
(2分)18.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
(6分)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查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
(3分)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的用法。
3、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4、把握文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