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毛中特概论 第十二章1
- 格式:ppt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48
一、教学名称: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二、教学的目的:
掌握实现国统一的意义
1、了解为实现统一做了什么
2、懂得做为学生能为祖国统一做什么
三、课时: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在统一台湾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不足。
五、教学难点:
1、话题陈旧对同学的吸引不大
2、要用怎样的教学方式
3、进行怎样的上课互动能够取得更好的上课效果
六、教学过程:
1、引入主题: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统一
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提问一下学生“一个国家是否需要统一?”,然后举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如:没有统一的国家就像没有蚊帐的床,是会被蚊子叮的,只有完整才可以。
打开PPT说明今天要讲的内容,指明要讲的主题。
2、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说明下我国以前有哪领土丢失问题如现在的台湾,以前的香港,澳门,以及被俄国占去的。
现又有哪些领土争端。
3、介绍台湾问题:我国台湾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的由来、解
决台湾的方针、统一台湾带来的影响通过演试PPT来说明
4、除台湾外的统一问题
5、总结
七、教具:教学PPT。
第十二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问答题)答: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问答题)答:由来: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1949年,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美国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三章1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问答题)答:(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判断说明题)答:错误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但它并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1.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结合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回答。
这一理论体系有一个总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总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共同的主题:发展;有一以贯之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同时,它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问题上层层推进,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
这些观点既保持着根本上的一致性,又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有新的进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刻,因而更科学,在很多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总体的宏伟蓝图。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面向未来,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民族复兴,是指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指恢复中华民族古代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世界各民族前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历史使命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台湾问题是国内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2.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0年代中期,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武力解决。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也加强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加速建设空军和海军,为解放台湾做好军事准备。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从两个方面开展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
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时代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第一阶段:1978年底到1981年8月,“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本命题错误。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
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别国领土是非法的。
1972年联合国大会承认香港和澳门都不是殖民地。
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两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2.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
错误。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是因为:(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
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
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
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
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错误。
(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