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版毛中特第三章
- 格式:pdf
- 大小:36.00 MB
- 文档页数:10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试题一、单选题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处于( B )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C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B.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C.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D.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3.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C )A.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B.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C.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D.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关心工人的一面5.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B )A.集体经济B.国营经济C.合作社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B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行的是(B )A.社会主义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建设同时并举D.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改造同时并举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简称为(A )A.“一化三改”B.“一大二公”C.“一体三翼”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9.以下不属于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遵循的原则的是(B )A.自愿互利B.和平赎买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10.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方针是( A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C.和平赎买,四马分肥D.国家帮助,循序渐进11.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步骤是(A )A.循序渐进B.自愿互利C.和平赎买D.退社自由12.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C )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A )A.农民集体所有B.农民个人所有C.国家所有D.全民所有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C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和平赎买D.公私合营15.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过渡形式是(A )A.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B.剥夺资本家的生产资料C.国家统筹生产计划D.生活上给资本家出路16.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D )A.委托订货B.统购统销C.委托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多种所有制经济C.国营经济D.个体经济1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国大陆的统一D.土地改革的完成19.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C )A. 辛亥革命的爆发,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被推翻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2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是( A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D.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1.以下标志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著作是(A )A. 《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著作是(B )A.《矛盾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实践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3.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敌我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4.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B )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敌我矛盾D.根本利益对立的矛盾25.根据党的人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党中央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B )A.改革开放上来B.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C.阶段斗争上来D.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上来26.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 D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C.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7.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C )A.分清敌我,采取专政的方法B.分清敌我,采取民主的方法C.分清是非,采取民主的方法D.分清是非,采取专政的方法28.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关于在中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B.关于如何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的问题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问题29.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不能(B )A.反对个人崇拜B.以“一言堂”“家长制”代替集体领导制度C.放弃阶级斗争D.同资本主义发生任何联系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D )A.要体现出相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B.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CC.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D.要全盘否定和抛弃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成果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BCD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资本主义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BD )A.革命性B.剥削工人获取利润C.妥协性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3.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D.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4.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AD )A.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C.第二步主要是实行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D.第二步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ACD )A.自愿互利B.少数服从多数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6.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AB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所有矛盾都得到解决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7.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ABC )A.委托加工B.统购包销C.计划订货D.公私合营8.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BD )A.互助组B.初级社C.人民公社D.高级社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BCD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是(ABC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和平赎买D.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依次进行1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CD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稳步前进D.积极领导12.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B.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C.具有三种社会形态的因素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13.在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以下属于这一内容的是(ABD )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B.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C.内资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同时并举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14.以下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无区别,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C.对于工人与农民的矛盾必须用民主的方法解决D.对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必须用专政的方法解决15.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留下深刻教训的有(ABC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C.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D.必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三章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A.资本主义B.帝国主义买办C.地主阶级官僚D.军阀政治的掮客2.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 )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了一个新阶级是()A.官僚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5.正式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6.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是在( )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7.无产阶级掌握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A.统一战线 B.革命武装C.工农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8.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9.毛泽东将官僚资本明确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是在(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领导B.革命前途C.革命对象D.革命动力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对象 B.革命动力C.革命领导权 D.革命目的12.无产阶级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A.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B.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C.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D.在同资产阶级联盟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 )A.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前途不同C.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纲领不同14.无产阶级要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其核心问题是( )A.对于农民的领导B.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C.分清敌友D.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15.“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梳理:党的领导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达到30分左右,又是仅次于马原难度排第二位的学科,因此考研政治想要拿高分,学好毛中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梳理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含义与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这些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三)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第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近代中国国情根本性变幻: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演变过程: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半殖民地:主权不完整,经济不独立;半封建:封建社会解体,封建剥削制仍保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目的和归宿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中特题库(2018年版)是一套面向研究生考试的专业参考资料,主要涉及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该题库主要由毛中特亲自编写,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针对研究生考试的特点和难点,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考题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考试知识点,提高考试成绩。
这套题库共包含多个章节,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法律、薪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考试内容。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包含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等细节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
的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组织行为学
部分涉及领导力、团队建设、情绪管理等方
面的内容,涵盖了现实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律部分则主要包含《劳动法》、《劳
动合同法》等方面的考试内容,对从事劳动
关系管理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该题库中,每个章节均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
析和实战训练,针对每个知识点都提供了详
细的解析和讲解,帮助考生深入理解考点。
此外,该题库还提供了多套模拟试卷和历年
考试真题的解析,让考生可以全面地练习和
复习。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中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选)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胡锦涛的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写入党章。
(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简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理解)2、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南。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点: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难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
——周恩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政治上,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2、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从而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这些对国民经济有利的一切城乡资本主义都是允许其存在和发展的。
个体经济: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动向,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A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 1952年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认为先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也许十几年,也许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1)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2)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条件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要和中国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①名族独立②人民解放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领导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毛中特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答: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历史地位:第一,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在实践上,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在精神方面,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答:历史地位: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复习提示本章共3节,6个考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年到1956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为了完成这一过渡,我们党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考点解析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考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1)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
毛中特题库(2018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库(2018 年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单项选择题( 30 题)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B)。
A、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C、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D、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实践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A、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B、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实践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C、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D、1917 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A)提出的。
A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4、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
A、中共四大B、中共六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5、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表述错误的是(C)。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已经没有了时代价值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6、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特点是(B)。
A、战争与和平B、战争与革命C、和平与发展D、革命与发展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党指挥枪C、三大纪律,八项注意D、官兵一致,军民一致8、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A)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A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B、战争与革命C 、改革与开放D、和平与发展9、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包括(B)。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理论C 、党的建设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0、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B),最终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