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2011版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118
A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知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一)1、下列关于 2011 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内容不正确的是A 、增加经费: 2011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人均经费从 2009 年的 15 元增加到 25 元B、实践改进:2011 年版在 2009 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论证改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更强C、儿童健康管理对象从“0~ 42 个月”,扩展到“0~ 6 岁”D、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等内容E、增加了“老年健康管理”的体检项目2、2011 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针对的重点人群项目不包括A、预防接种服务规范B、 1 型糖尿病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C、 0~ 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D、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E、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3、下列不是健康教育服务管理的服务内容的是A、提供健康教育资料B、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C、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D、举办健康体育活动E、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4、下列不是健康教育服务管理的考核指标的是A、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B、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C、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D、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情况E、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5、下列不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考核指标的是A、健康档案建档率B、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C、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D、健康档案合格率E、健康档案使用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二)1、关于预防接种管理服务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 5 个月的 0~ 6 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B、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C、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D 、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 1 次核查和整理E、预防接种工作分为接种前工作、接种时工作、接种后的工作2、下列关于新生儿家庭访视服务内容不正确的是A、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等B、新生儿出院后 2 周内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C、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D 、为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建立《0-6 岁儿童保健手册》E、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3、下列关于孕早期健康管理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孕 12 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 1 次产前随访B、孕妇健康状况评估。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2.05.10•【文号】卫办妇社函[2012]425号•【施行日期】2012.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开展201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的通知(卫办妇社函〔2012〕4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务局:为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卫生部、财政部决定对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研究制定了《201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方案》(见附件)。
本次考核由卫生部、财政部委托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作为第三方具体组织实施。
考核采取分析医改监测和年度报表数据、审核各省(区、市)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和现场抽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经综合考虑,现决定对天津、山西、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等16个省(区、市)进行现场考核。
被确定现场考核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按照考核工作方案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各项考核准备工作,协助考核实施单位完成现场考核工作。
要轻车简从,严禁超标准接待、赠送礼品、提供虚假材料、妨碍考核人员正常工作等影响考核秩序的情况发生。
考核实施单位要严格遵守考核纪律,加强对考核人员的组织管理,明确任务分工,落实考核责任,合理安排考核时间,客观公正地完成考核工作。
卫生部、财政部将组成考核督导组,对被考核地区和考核实施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未被确定现场考核的省份,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将绩效考核作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的重要方式,组织做好本省(区、市)项目考核工作。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附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年版)xx年5月目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1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22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26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31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42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52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55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6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65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72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75 前言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xx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每年15元提高至25元。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xx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在各项服务规范中,分别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规定。
《规范》中针对个体服务的相关服务记录表应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统一管理,考核指标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
《规范》所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部分2011年版)附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2011年5月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
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
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
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1.6米高。
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公布日期】2011.06.18•【字号】内卫妇字[2011]612号•【施行日期】2011.06.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通知(内卫妇字〔2011〕612号)各盟市卫生局、财政局:按照国务院与自治区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和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37号)要求,为做好我区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任务(一)新增服务项目和内容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新增内容为:1.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
每个0-6岁儿童全程可获得13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免费获得14种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针对儿童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为其提供生长发育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等服务内容。
2.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
孕妇在接受第1次产前保健时,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健康检查服务,包括一般健康检查、妇科检查、健康指导,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等实验室检查;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受益人群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可以免费获得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其中,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测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并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服务。
2011版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基本检查项目)考核标准:1.)个人基本信息的填写情况(不能在方框内打勾)。
2.)个人体检表(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情况)。
3.)重点人群的管理记录。
(高血压、糖尿病、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重型精神疾病)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就诊、转诊、会诊记录等录入电子版的,打印出来纸质的收入健康档案,考虑每一家庭做个以家为单位的档案袋)。
5.)档案编号(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给纸质档案编号)。
6.)管理的连续性服务(不能把档案做成死档,要应用起来并进行更新)。
7.)中医体质辩证(省级健康档案的必查项)8.掌握辖区内人口底数,人口结构(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做好本辖区内的资料)。
9.两制一册的相关内容(服务册考虑让村医填写一部分,就诊的病人需携带服务册)。
10.健康档案内带星号的为选填项目,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曾经出现、现实存在对病人一直有影响的疾病。
住院治疗情况是指近一年内的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如果是中药的填写中药汤剂名称。
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填写1年之内的,11.)接诊记录表的填写内容为急性、短期内出现的健康问题,用SOAP格式填写,先录入健康档案再打印出来。
2.高血压及糖尿病服务规范:考核标准:1.)辖区内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底数,抽查进行电话随访(每年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的随访)2.)糖尿病患者必须有空腹血糖及足背动脉的检查。
3.)转诊的情况。
(转诊的条件等)3.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共7次访视)考核标准:1.孕早期健康管理(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并进行体检及部分实验室检查,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保健指导,避免致畸因素对胚胎的不良影响)2.)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3.)孕晚期健康管理(孕28-36周、37-40周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随访)4.)产后访视(产妇的一般情况,产褥期保健指导等)5.)产后42天健康检查(一般的体检和妇科检查)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考核标准:1.新生儿家庭访视(生后1周内到家中了解出生时的情况,接种情况等)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喂养、睡眠、大小便等情况)3.)婴幼儿健康管理(3.6.8.12.18.24.30.36月进行共8次。
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介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11项。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2、服务内容: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
二、健康教育1、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2、服务内容:基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
三、预防接种1、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2、服务内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出血热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2、服务内容:为0-36月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随访服务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五、孕产妇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2、服务内容: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2、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1、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服务内容: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1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对确诊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
第三版公卫规范与2011年版的不同点新版《规范》合并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有关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精简和优化了部分工作指标。
主要修改如下:(一)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为常住人口。
(二)将原版中的“考核指标”改为“工作指标”。
(三)居民健康档案。
1.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部分增加居民健康卡有关内容,删除医疗保健卡有关内容。
2.在服务内容部分增加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和保存有关内容。
在服务要求部分增加电子版化验和检查报告单据的留存办法,强调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整合和互联互通。
3.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并入第三版《规范》,删除《健康体检表》中中医体质辨识有关内容。
4.增加“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标注释。
建档指完成《健康档案封面》和《个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岁儿童基本信息填写在《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上,不需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
5.删除“健康档案合格率”指标,修改“健康档案使用率”指标,强调了医疗记录和健康档案记录的互联互通。
6.按照相关标准修改《个人基本信息表》中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血型等的编码顺序,与信息标准保持一致。
(四)健康教育。
根据目前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重点人群和健康教育新媒体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如播放音响材料中删除录像带。
(五)预防接种。
1.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在服务内容部分增加“三查七对”的内容。
2.删除《预防接种卡》,避免重复劳动和出现表单要求不一致的情况。
3.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替换原有的《疫苗免疫程序》表。
(六)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将儿童大运动发育评估内容修改完善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内容,在检查记录表中增加发育评估有关问题,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早期筛查。
2.增加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儿童运动发育进行判断。
3.删除“儿童系统管理率”指标。
(七)孕产妇健康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2、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4、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项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5、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
6、表中带有*号的项目,在为一般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不作为免费检查项目,不同重点人群的免费检查项目按照各专项服务规范的要求执行。
?7、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m)?8、饮酒情况:“从不饮酒者”不必填写其他有关饮酒情况项目。
“日饮酒量”应折合相当于白酒XX两”。
白酒1两折合葡萄酒4两、黄酒0.5斤、啤酒1瓶、果酒4两。
?9、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足背动脉搏动。
?10、高血压服务对象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1、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1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3、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14、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15、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4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 16、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应调整用药,两周内随访。
?17、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