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讲解第8章 妊娠合并症
- 格式:ppt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36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八章讲义2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二节病毒性肝炎(一)病毒性肝炎与妊娠的相互影响1.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期间孕妇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也易使原有的肝病加重,其原因如下:①孕期孕妇所需热量增加,新陈代谢率增高,营养消耗增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使肝脏负担加重;②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而雌激素需在肝内灭活且妨碍肝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③胎儿的代谢产物需在母体肝脏内解毒;④分娩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等均可加重肝脏损害。
2.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孕早期可加重妊娠反应,晚期则使妊高征发生率增高。
分娩时易发生产后出血。
重症肝炎时,常并发DIC,威胁母婴生命。
而且孕产妇死亡率高。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
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则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二)辅助检查1.肝功能检查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胆红素>17mol/L(1mg/dl),尿胆红素阳性对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2.血清病原学检测及意义(1)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抗HAV-IgM阳性有诊断意义。
(2)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
抗HBs是机体曾经感染过HBV,但已具有免疫力,也是评价接种疫苗效果指标之一。
HBeAg是肝细胞内有HBV活动性复制,具有传染性。
抗HBe是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或消失,传染性减低。
抗HBc-IgM是表示HBV在体内复制。
肝炎急性期。
抗HBc-IgG是肝炎恢复期或慢性感染。
(3)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检测出HCV抗体即可确诊。
3.凝血功能及胎盘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HPL及孕妇血或尿雌三醇检测等。
(三)治疗原则肝炎病人原则上不宜妊娠。
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心脏病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总循环血量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
2.分娩期第二产程时孕妇需屏气。
3.产褥期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
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根据病人所能耐受的日常体力活动将心功能分为四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活动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
Ⅳ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口诀:一不、二轻、三明显、四级不动也困难。
根据心脏病种类、病变程度等,综合判断耐受妊娠的能力。
1.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Ⅰ~Ⅱ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且无其他并发症者,密切监护下可以妊娠。
2.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有并发症的,不宜妊娠。
如已妊娠应在早期终止。
临床表现1.早期心力衰竭①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心悸、气短;②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③夜间常因胸闷而需坐起,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2.左心衰:肺淤血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最严重);②咳嗽、咳痰、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左心衰特有);③疲倦、乏力、头晕、心慌;④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体征: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奔马律。
3.右心衰:体循环淤血症状: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体征:(2个脖子一条腿)>>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具特征性;>>肝大;>>水肿—低位(下肢)。
4.全心衰竭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而形成全心衰竭。
出现右心衰竭后,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有所减轻。
而左心衰竭则以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为主,如疲乏、无力、头晕、少尿等。
辅助检查1.心电图。
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心脏病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总循环血量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
2.分娩期第二产程时孕妇需屏气。
3.产褥期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
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根据病人所能耐受的日常体力活动将心功能分为四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活动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者。
Ⅳ级: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口诀:一不、二轻、三明显、四级不动也困难。
根据心脏病种类、病变程度等,综合判断耐受妊娠的能力。
1.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Ⅰ~Ⅱ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且无其他并发症者,密切监护下可以妊娠。
2.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有并发症的,不宜妊娠。
如已妊娠应在早期终止。
临床表现1.早期心力衰竭①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心悸、气短;②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③夜间常因胸闷而需坐起,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2.左心衰:肺淤血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最严重);②咳嗽、咳痰、咯血(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左心衰特有);③疲倦、乏力、头晕、心慌;④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体征: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奔马律。
3.右心衰:体循环淤血症状: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体征:(2个脖子一条腿)>>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具特征性;>>肝大;>>水肿—低位(下肢)。
4.全心衰竭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竭而形成全心衰竭。
出现右心衰竭后,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有所减轻。
而左心衰竭则以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为主,如疲乏、无力、头晕、少尿等。
辅助检查1.心电图。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骨盆的组成: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2、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分界线以下部分为真骨盆,又称小骨盆。
3、骨盆的类型:女性型、男性型、类人猿型和扁平型4、外生殖器组成:1>阴阜:脂肪垫 2>大阴唇:皮肤皱襞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5、子宫的大小:成人的子宫约重50g,长7 ~8cm ,宽4 ~ 5cm ,厚2 ~ 3cm7、子宫韧带:1>圆韧带—前倾 2>阔韧带—中央 3>主韧带 4>子宫骶韧带—前倾8、输卵管:1>间质部 2>峡部 3>壶腹部 4>伞部9、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产生卵子和激素,成年生育年龄非妊娠女子的卵巢为4㎝×3㎝×1㎝大小10、妇女一生的生理特点可以按照年龄划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
11、月经: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12、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13、子宫内膜的变化:1>增生期:第5~14天 2>分泌期:第15~28天 3>月经期:第1~4天。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1、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2、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3、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4、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5>合成功能 6>内分泌功能5、脐带: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6、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为7.207、妊娠期子宫峡部称为子宫下段,从非妊娠期的1cm到临产时变为长约7-10cm,是剖腹产的部位。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八章讲义1第八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心脏病(一)心脏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1.妊娠对心脏病的影响(1)妊娠期孕妇总循环血量于妊娠第6周开始逐渐增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此后维持较高水平,产后2~6周逐渐恢复正常。
总循环血量的增加引起心排出量增加和心率加快;尤其在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升高使心脏向上、向左前发生移位,导致心脏大血管轻度扭曲,易使患心脏病的孕妇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2)分娩期是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显著的阶段,加之机体能量及氧的消耗增加,是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在第一产程中,每次子宫收缩约250~500ml的血液被挤入体循环,加重心脏负担。
第二产程中,除子宫收缩外,腹肌和骨骼肌的收缩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且分娩时产妇屏气用力动作使肺循环压力增加,心脏前后负荷显著加重。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腔内压力骤减,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减少;继之胎盘循环停止,子宫收缩使子宫血窦内约500ml血液进入体循环,使回心血量骤增,造成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3)产褥期的前3天内,子宫收缩和缩复使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且产妇体内组织间隙内潴留的液体也回流至体循环,体循环血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妊娠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不能立即恢复至非孕状态,加之产妇伤口和宫缩疼痛、分娩疲劳、新生儿哺乳等负担,仍需预防心衰的发生。
总之,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的最初3天内,是患有心脏病的孕妇最危险的时期。
2.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心脏病不影响病人受孕。
心功能Ⅰ~Ⅱ级,无心力衰竭病史,且无其他并发症者,在密切监护下可以妊娠,必要时给予治疗。
但有下列情况者一般不宜妊娠:心功能Ⅲ~Ⅳ级、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肺动脉高压、严重心律失常、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等)、围生期心肌病遗留有心脏扩大、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活动期者。
第八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高危妊娠之一,发病率约为1.06%,死亡率为0.73%,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等。
(一)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1 .妊娠期(1)妊娠期总血容量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
(2)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
(3)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大血管扭曲,机械性地增加了心脏负担,更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2 .分娩期在整个过程中,心脏负担重。
第一产程:宫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第二产程:除宫缩外,腹股、膈肌及盆底肌肉的收缩,使周围循环阻力加大,产妇屏气用力,肺循环压力急剧增加,使内脏血管区域血流涌向心脏,使心脏负担最重。
第三产程:宫缩使子宫骤然缩小,血液大量进入体循环,使回心血量急剧增加。
另外因子宫缩小,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减少,这两种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使心脏负担增加。
3 .产褥期产后1-2日内,由于子宫缩复,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加之产妇体内组织中潴留的大量液体回到体循环,使血容量再度增加,也易引起心力衰竭。
从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对心脏的影响来看,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日内,心脏负担最重,是患有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极易发生心力衰竭。
(二)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三)心脏病代偿功能的分级(四)先兆心力衰竭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如出现下述症状及体征,应考虑为先兆心力衰竭: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IIo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夜间常因胸闷而需端坐呼吸,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五)处理原则1 .非妊娠期做好宣教工作,决定能否妊娠。
心功能为I一口级者,可以妊娠。
心功能IH级、IV级,或有心衰史者不可妊娠。
2 .妊娠期对不宜妊娠者,应于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