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危机案例分析3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18.50 KB
- 文档页数:34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1李宁公司案例分析江一帆朱玉洁刘清馨一、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1)1.1 创立阶段: 1990~1992 年 (1)1.2 高速发展阶段: 1993~1995 年 (1)1.3 经营调整阶段: 1996~1998 年 (1)1.4 二次发展阶段: 1999~2001 年 (1)1.5 品牌重塑阶段: 2002~2003 年 (1)1.6 专业化发展阶段: 2004~2010 年 (2)1.7 品牌二次重塑阶段 2010~至今 (2)2.1 公司现状概括 (2)二、李宁公司财务分析 (3)2.1 综述 (3)2.1.1 集团利润额增减分析 (3)2.1.4 行业收入情况分析 (4)2.2 资产效率分析 (5)2.2.1 存货量分析 (5)2.2.3 应收账款分析 (8)2.3 渠道及销售网络的分析 (8)2.3.1 精简及合理化销售网络 (8)2.3.2 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 (9)2.4 其它重要财务事项 (9)2.4.1 资本结构 (9)2.4.2 资产结构 (9)三、李宁公司的战略分析 (10)3.1 2012 年李宁公司财报回顾 (10)3.2 李宁公司自1993 年以来的战略定位回顾 (10)3.3 李宁公司的品牌现状 (11)3.3.1 SWOT 分析 (11)3.3.2 主要问题 (12)3.4 李宁在 2010年更改 Logo及slogan 后的尴尬地位 (13)3.5 李宁细分市场的严重失误 (14)四. 李宁公司的营销分析 (16)4.1 营销策略 ----- 在李宁品牌中展开关系营销 (1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4.2 产品结构分析 ----- 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图分析 (20)五、李宁公司风险管理分析 (21)5.1 战略与市场 (21)5.2 运营与财务 (23)六、李宁所做的改变及我们的建议 (25).一、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1.1创立阶段:1990~1992年在这一时期,李宁借助自身知名度外加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透过亚运、奥运两个巨大的窗口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开启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率先将“李宁牌”根植在品牌意识尚为淡薄但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消费者心中。
李宁品牌案例分析主要问题:李宁公司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对品牌和市场缺乏战略性的思考,品牌核心诉求模糊,品牌定位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其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业绩下滑。
需要重新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顾客,给李宁品牌一个清晰的品牌理念和市场定位。
公司状况:李宁公司由“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创办,是一家经营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器材等多个产品系列的专业化体育用品的港股上市企业。
公司一度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本土企业的领导者,但是目前受到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以及安踏、特步等中国本土企业的两面包夹,虽不断修改其产品定位,可业绩依然下滑明显。
李宁公司在STP中存在的问题:1.设置细分的标准不够科学。
作为一个运动品牌,更合理的是以运动功能和该品牌实现的理念来作为细分的标准,以年代跨度作为细分的标准值得商榷。
运动是不分年龄的,李宁公司不应该将具体的年代跨度作为界限,否则在取悦90后的同时却伤了70后、80 后,而且90后也是会长大的,难道下次的标准是00后?2.目标市场不清。
公司定位和实际购买消费者的差距。
李宁公司实际消费群的特征是在15~45岁等距离分布的基础上,以24~35岁为主,二级城市、中等收入、大众化而非专业运动消费。
而李宁公司拟定的目标消费群的特征是14~28岁学生为主,大中城市、喜好运动、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流行趋势。
3.消费者对李宁市场定位认识模糊。
在消费者心中,李宁品牌的个性“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而非公司打造的“青春的,热情的,时尚的”品牌个性。
产品方面存在的问题:1.同竞争对手相比,李宁的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眼中介于运动用品与休闲用品之间,并没有给消费者留下专业运动的印象,不像耐克与阿迪那样,具有突出的运动属性。
2.产品线过宽,且未按国际惯例将产品按运动特性细分、针对细分市场设计产品。
3.李宁产品的运动系列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产品设计研发思路,产品设计风格差异明显,从而削弱了李宁专业化运动形象。
2022 年奥运会后,由于迅速扩张导致了高库存问题,并连带引起了库存成本增高、现金流短缺及盈利变差等较为严峻的问题。
本报告分析了2022 年以来李宁在清理渠道存货、优化产品上市流程和改善供应链三个方面所做的变革内容及影响,并给出今后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库存、现金流、供应链、库存周转天数渠道存货的清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产品上市流程的优化。
李宁公司是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先生于1990 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并于2004 年6 月在香港上市。
公司主要生产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发展,该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率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2022 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体育用品格业的发展达到顶峰,李宁、安踏等体育用品公司加大马力生产运动产品,导致各大体育用品商都面临了高库存问题。
产业链过长造成李宁对终端消费者需求把握不足,而产业链终端的需求波动在上游被成倍放大;通过开设新店和压货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
高库存及其产生的问题导致了李宁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在2022 年浮现亏损。
由表1、表2 及表3 可知,李宁公司在不断扩张过程中,随着库存及成本等问题的愈演愈烈,虽然零售店铺数量增加,但其营业收入却发生了减少,而其利润也由2022 年的1333 百万到2022 年降至415 百万,减少69% 。
2022 年,李宁公司迎来了创建以来的最大的亏损,总亏损将近20 亿。
在渠道上,前期大规模扩张及采用传统的批发式定货,浮现了大量的库存,这些库存占领了渠道上各相关者的现金流,导致存货周转率下降和流动资金减少。
同时,存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贬值,特别是在现有的市场环境 下,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越来越高,贬值速度也愈演愈烈。
过高的库存已经成为 妨碍李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否处理好库存问题,走出库存压滞的恶性循 环关系变成李宁公司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
营业收入(百万)¥10,000¥8,000 ¥6,000 ¥4,000 ¥2,000¥0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营业收入零售店铺数量9000 8255791572496245 64345915 613352334000 3000 2000 1000 0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8000 70006000 (家)¥6,690¥4,349¥6,727 ¥5,824¥6,739¥8,929¥7,089¥9,479¥8,3875626自 2022 年开始,李宁公司环绕“打造一个以零售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的公 司总体战略,在针对运营方面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工作:李宁公司自 2022 年开始大规模开展渠道复兴计划,并将其作为公司的重点 工作,加速库存清理,通过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一次性库存回购协助经销商 火伴清理渠道滞压存货及通过针对性的计划重整应收账款结构,使其优化库存 结构,恢复健康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Make it change目录一、李宁公司介绍◆案例事项简述◆李宁品牌的发展历程◆李宁现状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身◆行业竞争分析三、发展建议四、总结一、李宁公司介绍◆案例事项简述06年一月,张志勇由公司的近期收入状况想到如何整合李宁公司的所有决策问题,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份额。
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公司的品牌定位、分销系统、新产品开发及目标客户定位等更好地发展公司。
◆李宁品牌的发展历程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因李宁自身为“体操王子”而被大家熟知;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领跑者;1998年,李宁卸任总经理职务,亲朋好友相继离开,由家族向现代企业转变;2001年,推出“重塑李宁”计划,决定全力打造亲和、时尚、魅力的品牌形象;2004年,李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后,重新规划了公司的发展目标:2005-2008年,专注国内市场,争取在本土市场从内外夹击中突围;2009-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专注加强国际化能力;2014-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
2005年,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08年,因北京奥运会品牌声誉进一步提升,并成立电子商务公司,营业额同比增长53.8%;2010年,改变标志及变更目标口号为“Make The Change”;启用新Logo;2012年,库存严重,出现亏损;张志勇宣布退任。
◆李宁现状2001年—2004年,是李宁繁荣发展的几年,2005年以来,李宁公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选择:进军高端市场;但其销售总额有所下降。
2008年,因为北京奥运会又创销售额新高。
2009年,李宁公司销售收入为83.87亿元人民币,增长25.4%,超过阿迪达斯重回中国市场第二名位置。
2010年,李宁推出的新口号,改变目标人群为90后,却没有继续提高销售额。
因为李宁倾注心力培养的90后客户更加钟情的是耐克和阿迪达斯;“80后”、“70后”消费者也开始转换目光,更多的关注匹克、鸿星尔克等公司,因此李宁产品在提价后,销售增幅呈逐步下降趋势。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李宁的危机所属学院:会计学院所在班级:CGA1001小组组长:江欣键1004070101小组成员:(按学号顺序排列)游晋威1001010114周云昊1009020227鹄娜1009040154郑杨1010030102薛博元1013020137目录第一部分财务报告分析(郑杨) (1)一、比率分析 (1)1、流动性测量 (1)2、盈利性测量 (1)3、偿付能力测量 (2)二、杜邦分析法 (2)第二部分风险因素(周云昊) (4)一、人事风险 (4)二、市场风险 (4)三、财务风险 (4)四、渠道与营销风险 (5)第三部分战略定位(游晋威,薛博元) (6)一、波斯顿矩阵分析 (6)二、安索夫矩阵分析 (7)三、SWOT分析 (9)四、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2)第四部分风险管理框架(江欣键,鹄娜) (16)一、框架大纲 (16)二、框架全文 (17)第一部分财务报告分析编者:郑杨一、比率分析1、流动性测量(1)计算(2)分析李宁公司的流动比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不错的水准,即使和2:1的理想比率有着一定差距。
然而通过上表可以发现这些比率大致上在不断上升,把盈利性指标加入考虑并综合网上的信息可知这是由于运动品牌公司整体高企的库存积压所导致的,不能说明公司现金流增加或经营状况改善。
2、盈利性测量(1)计算(2)分析显而易见,所有的盈利性指标均反映出李宁公司在经营上所遭遇的困境。
尽管毛利率还维持在40%以上的高水准线上,但净利润率、资产回报率以及权益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幅度是惊人的。
和2009、2010年动辄超过100%的资产回报率和权益资本回报率相比,这两个指标的数值在2011年和今年上半年下降了超过半成,充分说明了高企的库存对企业经营周期所造成的影响,而过长的经营周期的直接后果就是产品滞销,现金流周转缓慢,企业很难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
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率、权益资本回报率和不足1%的资产回报率更是触目惊心的!3、偿付能力测量(1)计算(2)分析李宁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支付倍数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却是负债权益比的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