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危机公关案例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0
麦当劳之食品危机公关事件:据央视3•15晚会报道,麦当劳对每种食材均有在保温箱内存放时间的限制,并规定食材在保温箱中存放超过规定时间就要扔掉。
但央视记者暗访的结果却是,在北京三里屯麦当劳店内,食材已经在保温箱中存放超过规定时间,但并没有被扔掉,而是被重新放回了保温箱。
麦当劳的派在包装上都有一个数字,它是这个派的过期时间。
央视记者却发现,这些数字可以被员工随意更改,原本只有一个半小时保质期的派,可能三四个小时之后仍在待售。
此外,记者在暗访中还发现,有些麦当劳员工会把掉在地上的牛肉饼、过期变硬的吉士片、已经过期的鸡翅当做正常的原料使用。
在晚会进行大约两小时后,北京市卫生监督局及朝阳分局的工作人员赶到了北京三里屯麦当劳。
据称,他们也是通过央视3•15晚会了解到这一情况。
在卫生监督局检查后,相关人士对麦当劳的后厨卫生状况做了公布。
初步检查出现几点问题:后厨垃圾桶的盖子并没有盖上,这是不合格的;面包坯子在打开后没有和生食分开摆放,而是和杂物放在一起;存放面包坯子的内包装有破损现象,已经露出面包表皮,另外一个储存面包坯子的箱子就放在这个箱子之上,造成面包表面与外包装的直接接触。
在国外麦当劳号称因“QSC&D原则”闻名全球,即高品质食品和清洁的用餐环境等等,但是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似乎就变了样。
而且员工居然大言不惭的说油炸一下落地饼就没细菌了,过期了当然也要用,显然这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了!麦当劳在美国,家乐福在法国,反而要经受多重考验和质检的严格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使用过期食品,不仅会立即关门大吉,还要面对各种惩罚性赔偿和集团诉讼等等,让这些企业将职业操守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显而易见为什么这些洋货到了中国会本土不服?麦当劳能顺利度过危机吗?它能重塑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吗?让麦当劳告诉你,什么是高效的危机公关3小时官方微博发声3月15日的央视晚会,央视曝光了系列品牌,其中就包括麦当劳的北京三里屯餐厅被曝光“产品售卖超过保鲜期”、“生牛肉洒落在地上”等食品安全问题。
看危机公关如何力挽狂澜——浅析麦当劳315危机公关案看危机公关如何力挽狂澜——浅析麦当劳315危机公关案危机公关,指的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
危机公关又称危机管理,它是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
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1、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2、聚焦性:进入了信息时代后,危机信息的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
媒体对危机来说,就像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3、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的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4、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就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因此,为了打好危机公关这一仗,企业必须把危机公关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谨慎对待,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问题的本质与根源,勇于承担责任,并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工作,争取力挽狂澜。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麦当劳销售过期食品的现象。
麦当劳号称对食品的制作流程进行严格的操作规范,但北京三里屯麦当劳店,却将已经过期的食品再次重复计时保存,保存时间本为30分钟的盐焗鸡翅竟超时近3倍。
员工竟还将掉在地上的食品未经任何处理继续加工。
一个麦当劳员工声称,如果食物到了规定的保质期,“标准是扔~但是不可能扔,没有一家店是扔的,他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规定是人定的”。
据员工称,因为所有都要计到成本里,(废)多少都得计到成本里面,因为这涉及到“经理的奖金”、“员工的分红”,只有“盈利了才有红,亏损了,还拿什么红,”麦当劳被曝光后,媒体记者第一时间来到北京三里屯的麦当劳门店进行后续采访报道。
1.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日本有一家电子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分部和生产区设在大阪。
为此,公司每天都安排了人员负责购买专线车票,为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人提供方便。
德国人汉森是每天享受这种方便的外商之一。
在坐过多次专线车以后,汉森发现:每一次去大阪,工作人员给他安排的作为都是靠右窗的,而回东京的时候,则是靠左窗的。
起初,他还以为是巧合,经工作人员证实不是巧合之后,他有点想不明白了。
这时候,该工作人员人员微笑着告诉他:“这是特意为您安排的,因为在这个座位上,来回都能够看到咱们这儿最美的风景。
每天让您多看一遍富士山,是为了让您能够深深地记住这个地方,记住咱们公司。
”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成了汉森在日本生活、工作期间最感动的一件事。
这种感动也使得这家日本公司得到了回报——后来,汉森把他原计划的投资追加了一倍。
讨论题:(1)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在这种举手之劳的背后体现了哪一种公关思想?(2)想别人之所想,日本这家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对我们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处理公众关系有何启示?基本分析: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在这种举手之劳的背后体现了公众导向的公共关系观念。
公众导向观念强调组织一切活动,包括公共关系活动都必须以公众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公众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为归宿点。
这位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他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自觉地为客户着想,尽量去满足客户的需要,争取客户对本公司的好感。
想别人之所想,日本这家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1)公共关系观念作为一种制约和影响组织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组织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渗透到组织日常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所有人员必须遵循的。
(2)组织应加强公共关系观念教育,使全体成员都具有公共关系意识,都按照公共关系的要求去做,在组织中形成自觉的、浓厚的公共关系文化氛围,从而把公共关系观念的要求贯穿在组织运行的各个职能环节和各项工作的之中,这也是全员公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