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铅及其危害铅是一种青灰色重金属。
在加热到400-500℃时会有铅蒸汽逸出形成铅烟,在铅粉制造和极板浇铸过程中都会有铅烟或铅尘散发,污染空气,当空气中铅烟尘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是有害的。
一、铅的毒性(1)急性毒性铅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70mg/kg,即大鼠在一次性注射该剂量的铅后,14天内导致一半的大鼠死亡。
(2)亚急性毒性10μg/m3,大鼠接触30至40天,红细胞胆色素原合酶(ALAD)活性减少80%~90%,血铅浓度高达150-200 μg/100ml,出现明显中毒症状。
10μg/m3,大鼠吸入3至12个月后,从肺部洗脱下来的巨噬细胞减少了60%,多种中毒症状。
0.01mg/m3,人职业接触,泌尿系统炎症,血压变化,死亡,妇女胎儿死亡。
(3)慢性毒性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会导致心悸,易激动,血红细胞增多。
铅侵犯神经系统后,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疲乏,进而发展为狂躁、失明、神志模糊、昏迷,最后因脑血管缺氧而死亡。
血铅水平往往要高于2.16μmol/L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许多儿童体内血铅水平虽然偏高,但却没有特别的不适,轻度智力或行为上的改变也难以被家长或医生发现。
这也是为什么儿童铅中毒在国外被称为“隐匿杀手”的原因。
(4)致癌铅的无机化合物的动物试验表明可能引发癌症。
另据文献记载,铅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毒物,不同的个体敏感性很不相同,对人来说铅是一种潜在性泌尿系统致癌物质。
(5)致畸没有足够的动物试验能够提供证据表明铅及其化合物有致畸作用。
(6)致突变用含1%的醋酸铅饲料喂小鼠,白细胞培养的染色体裂隙-断裂型畸变的数目增加,这些改变涉及单个染色体,表明DNA复制受到损伤。
二、铅的代谢和降解环境中的无机铅及其化合物十分稳定,不易代谢和降解。
铅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人体吸入的铅25%沉积在肺里,部分通过水的溶解作用进入血液。
若一个人持续接触的空气中含铅1μg/m3,则人体血液中的铅的含量水平为1-2μg/100ml血。
铅的危害与预防铅的危害与预防铅为柔软、带灰白色的重金属。
原子量207.,比重11.、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铅蒸气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氧化亚铅(Pb2O),并凝集成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密陀僧,PbO)、三氧化二铅(黄丹,Pb2O3),四氧化三铅(红丹,Pb3O4)。
以烟尘的形态溢散于空气中,铅尘或者铅易溶于弱酸。
二、尘毒物质的种类和分布除铜工段在冶炼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多,多以气体、蒸汽、粉尘状态存在,其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 有毒、有害气体。
铅蒸汽:分布在熔铅锅上方和电解车间顶部,由于温度高、以蒸汽状态挥发在空气中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二) 粉尘。
铅粉尘:分布在除铜、成品和始级片捞渣现场,时常吸入,可导致铅中毒。
(三) 分类。
1 、按状态可分为:①气体类②液体类③固体类④雾状类。
2、按毒物的制毒作用分: ①刺激性毒物②窒息性毒物③麻醉性毒物④腐蚀性毒物⑤致敏性毒物⑥致热源性毒物人体中毒受多方面的影响,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①有毒物质在空间有浓度②接触毒物的时间③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④个体对毒物的耐受性⑤毒物的联合作用。
铅及其化合物都有毒,铅作用于全身各器官和系统,主要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系统及肾。
铅尚可破坏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铅的毒作用较清晰有:1 、卟啉代谢障碍。
卟啉是血红素的前身,是合成血红素的主要成份。
铅对卟啉代谢影响比较严重的是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和血红素合成酶所作用的两个环节,这两种酶都含有疏基,铅容易抑制含水量疏基的酶。
卟啉代谢障碍,影响血色素的合成, 于是铅中毒时产生贫血。
2、血管痉挛。
铅中毒可致血管痉挛。
腹绞痛是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常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者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是皮肤血管收缩引起的。
铅中毒性脑病是一种高血压脑病, 由于脑血管痉挛,脑贫血,脑水肿所致。
粉尘、铅、汞等作业的职业禁忌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不少企业的员工没有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致使一些员工从事可能是其职业禁忌的作业,这是导致职业病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一)粉尘作业岗位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并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有些粉尘(石棉)还可引起肿瘤。
我国规定,活动性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二)金属和类金属毒物金属和类金属在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油漆、涂料和催化剂生产上应用广泛,毒物种类繁多,目前我国常见的有铅、汞、铍、砷、隔等中毒。
金属和类金属毒物一般引起职业性慢中毒。
1.铅作业岗位铅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血液中的铅会由软组织转移到骨髓,损害造血系统。
我国规定,患有贫血、卟啉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不宜从事铅作业。
2.汞作业岗位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和肾脏损害。
我国规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各类精神病、慢性口腔炎、慢性肾脏疾病不宜从事汞作业。
3.铍作业岗位铍主要以粉尘或烟雾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在分布于肺、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淋巴结、骨骼和肝、肾,引起全身各器官明显的坏死性改变。
我国规定,凡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间质性肺病不宜从事铍作业。
4.铬作业岗位目前确定铬对人体是一种致癌物,还可引起鼻中隔穿孔、皮炎和溃疡。
我国规定,凡患有慢性皮炎、慢性肾炎、慢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间质性肺病不宜从事铬作业。
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1、铅:焊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早期可出现乏力、肌肉关节酸痛,严重者可出现腹痛、神经衰弱综合症。
随着病程进展,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以及肾脏受损。
2、有机溶剂: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物理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调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对接触者的健康可能产生损害。
4、其它有害因素:高温、粉尘、净化车间空气污染、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防护要点1、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2、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电子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篇2]加强企业职工劳动保护,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除职业劳动过程中危害人身和健康的不良因素与来源,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的追求不断提高,对劳动保护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我们的劳动保护工作也需要从以往的主要预防人身伤害,向注重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党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
南京要在“两个率先”中实现争先、领先,调动经济生产第一线的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是基本前提之一,而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又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加强劳动保护,不断提高职工身心健康是我们需要认真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推荐阅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综合职工群众上访及媒体披露的情况看,我市职工劳动保护方面目前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一是有职业危害的岗位职工定期体检落实不够好、有的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防护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
硝酸铅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助燃刺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硝酸铅lead nitratePb(NO3)2CAS号:10099-74-8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470(分解) 闪点:无意义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4.53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危险特性本品为白色立方或单斜晶体,硬而发亮。
无机氧化剂。
遇易氧化物立即猛烈反应,着火爆炸。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铅及其化合物损害造血、神经、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
职业中毒主要为慢性。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以运动功能受累较明显),重者出现铅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表现有齿龈铅线、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腹绞痛见于中度及重度中毒病例。
造血系统损害出现卟啉代谢障碍、贫血等。
短时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雾状水、砂土。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浓度MAC(mg/m3):0.03[烟],0.05[尘]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硝酸铅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硝酸铅,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硝酸铅lead nitrat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铅及其化合物损害造血、神经、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
慢性铅中毒是一种由于铅的累计吸收而导致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典型的症状性儿童铅中毒并不常见,多数儿童虽然没有出现大脑病变的体征,但却存在着持久的行为和认知问题,严重地影响健康和学习。
表现为易怒、没有食欲、性格改变、腹绞痛等症状时,其血铅含量一般在50μg/dL左右,已经属于重度铅中毒。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
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
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
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一、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正常人每日由饮食进入300μg铅,其中约有10%可被吸收,由呼吸道吸入的铅约有40%可被吸收,铅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软组织如肝、脾、肾、脑等,以后铅在体内重新分布,90%—95%的铅贮存于骨骼,吸收到体内的铅主要由肾排出,一小部分由粪便、唾液、汗、乳汁等排出,每日铅吸收量超过0.5mg可发生蓄积并出现毒性。
血液、软组织中铅为可转运性铅,具有生物活性,其量超过正常,但尚无中毒症状时为铅吸收,过量铅可产生毒性,骨骼内铅为贮存铅,无生物活性,血铅、软组织铅与骨骼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感染、饮酒、酸中毒等情况下,骨骼中铅转运到血液和软组织可引起中毒。
铅中毒的机制中毒机制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毒性与体内铅量有关,颗粒小的铅化合物容易由呼吸道吸入,集中溶解度大的铅化合物进入体内容易被吸收,因而毒性较大,铅在体内易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可抑制含巯基的酶,特别是有关血红素合成的几种酶。
铅抑制红细胞δ-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可使血清和尿中δ-氨基-r-酮戊酸(ALA)增多,铅抑制粪卟啉原脱羧酶,引起尿中粪卟啉增多,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干扰铁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并影响血红蛋白的生成,结果幼红细胞内蓄积铁(形成环性铁粒幼细胞)和游离原卟啉(FEP),游离原卟啉与锌螯合,形成锌原卟啉(ZPP)。
从血铅事件浅谈铅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唐猛物理系摘要:铅是用途很广、但对人体, 特别是对儿童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近几年,我国血铅事件频繁发生,影响广泛。
本文基于血铅事件,阐述铅的存在、性质与用途,总结铅污染的来源,铅在大气、水、土壤中的污染特点、转移与转化,分析血铅事件的原因,并对铅污染的防治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铅,铅污染,血铅事件,防治措施一、引言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的重金属, 从开采到成品使用, 与之相关的专业达百余种。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 铅的大量使用, 铅污染已从职业环境向日常生活环境扩展。
铅的污染危害成了一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近年血铅事件频繁发生,此起彼伏,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正文1.铅1.1铅的性质铅是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是Pb(拉丁语Plumbum),原子序数为82。
铅是柔软、延展性强的弱金属,有毒,也是重金属。
铅的本色为青白色,在空气中表面很快被一层暗灰色的氧化物覆盖。
没有氧化层的铅色泽光亮,密度高,硬度非常低,用小刀即可切开,延展性很强。
导电性相当低,抗腐蚀性很高,加入少量锑或少量的其他金属,如钙,可以更加提高它的抗腐蚀力。
表面在空气中能生成碱式碳酸铅薄膜,防止内部再被氧化。
1.2铅的用途可用于建筑材料、铅酸蓄电池、枪弹和炮弹、奖杯和某些合金;制造铅砖或铅衣以防护X-射线及其他放射线;等量之铅与锡组成的焊条可用于焊接金属;制活字金;铅与锑的合金熔点低,用于制造保险丝;用于制造颜料、油漆,如铅白、铅黄、铅橙、红丹漆等;可做为陶器釉料的成分,用于屋顶、防水盖片及彩绘玻璃窗。
1.3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铅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物质, 可对许多人体器官带来不良影响, 特别是对人的肺、肾脏、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
这些影响表现为智力下降( 尤其是对儿童学习方面引起明显问题) 、肾损伤、不育、流产以及高血压。
还可引起铅脑病、腹绞痛、多发性神经炎、溶血性贫血等。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一、总则铅作业是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作业,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生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进行铅作业的所有人员。
三、作业环境要求1. 作业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清洁,但不得使用带风机吹扬铅尘,以防止铅尘扬散。
2. 铅作业场所应禁止吸烟、饮食,防止污染铅工作环境。
3. 作业载具、工具等应定期进行清洁,防止积尘。
四、个人防护1. 制定铅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合适的工作服、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2. 在铅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防护装备,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有最佳的防护效果。
3. 对于伤口、破损的皮肤,应立即进行处理和护理,避免铅渗入体内。
五、作业工具和设备1. 使用铅作业过程中的工具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过定期维护和保养。
2. 所有作业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损坏严重的工具应立即更换。
3. 使用铅作业设备时,应使用防护装置,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六、作业操作要求1. 铅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防护培训,了解作业规程和操作要求。
2. 在进行铅作业前,应进行充分准备工作,确保作业迅速高效。
3. 铅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4.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铅尘的扬散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铅尘浓度。
七、作业人员健康检查1. 所有从事铅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健康问题。
2. 体检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作业人员,对于有健康问题的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调整工作。
八、事故应急措施1. 在铅作业中,如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 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救援工作,应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九、安全教育和培训1. 定期开展铅作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铅中毒的症状和危害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
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食欲不振、腹部隐痛、便秘等。
病情加重时,出现四肢远端麻木,触觉、痛觉减退等神经炎表现,并有握力减退。
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色“铅线”。
重者可出现肌肉活动障碍。
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多发生于脐周部,也可发生在上腹部或下腹部。
发作时查体腹软,无压痛点,挤压腹部时疼痛可以减轻,面色发白,全身冷汗。
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另可出现中度贫血,有时伴发高血压。
另外,环境等因素也可能产生铅中毒。
成年人铅中毒后经常会出现:疲劳、情绪消沉、心脏衰竭、腹部疼痛、肾虚、高血压、关节疼痛、生殖障碍、贫血等症状。
孕妇铅中毒后会出现流产、新生儿体重过轻、死婴、婴儿发育不良等严重后果。
而儿童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胃疼、失眠、学习障碍、便秘、恶心、腹泻、疲劳、智商低下、贫血等症状。
铅中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终生性的伤害上:铅对多个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中的特定神经结构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和小脑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组织;而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运动神经轴突则是铅毒害的主要靶组织。
其中铅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1)使铅中毒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例如成人铅中毒后会出现忧郁、烦躁、性格改变等症状,而儿童则表现为多动。
(2)铅中毒会导致智力下降,尤其是儿童会出现学习障碍,据报道高铅儿童的IQ值平均比低铅儿童低4-6分。
(3)铅中毒会导致感觉功能障碍,例如很多铅中毒病人时会出现视觉功能障碍:视网膜水肿、球后视神经炎、盲点、眼外展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眼球运动障碍、瞳孔调节异常、弱视或视野改变;或嗅觉、味觉障碍等。
(4)铅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影响是降低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损害是严重铅中毒的典型证明之一。
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作用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二是缩短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这些影响,最终会导致贫血。
铅锌矿安全生产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工人入矿前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不适合下井作业的不得录用。
二、有下列病症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或井下作业:
1、各种活动性肺结核阈活动性肺外结核。
2、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气管喘息及支气管扩张。
3、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肥厚与粘连。
4、心、血管器质疾病,如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症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5、经医疗鉴定,不适合接尘作业的其他疾病。
三、下列病症者,不得从事井下作业:
1、风湿病。
2、癫痫症。
3、精神分裂证。
4、经医疗鉴定,不适合从事井下作业的其他疾病。
四、血液常规检查不正常者,不得从事井下作业。
五、矿山从业人员符合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严格按矿山井下防尘要求佩戴劳保用品,即工作服、口罩等。
六、职工的健康检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予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
七、地面和井下作业地点附近,必须设饮水站,及时供应清洁的开水,矿山企业还应每月进行一次水质检验。
八、井下就餐室,应设于空气新鲜的进风巷道内,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保健食品的装运器具应加盖,并经常消毒,由专人运送。
九、每一中段,应在顶板稳固、通风良好的地方设置井下厕所,并经常清扫和消毒。
十、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宜超过90分贝,应积极采取防止噪声的措施,消除噪声危害。
达不到噪声标准规定的作业场所,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
十一、医务室必须有电话、急救药品和担架,并保证随
时有人值班,班组长应学会急救技术。
铅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铅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金属,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
然而,长期暴露于铅的环境中会导致一系列职业性危害。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铅的职业性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铅的主要职业性危害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长期接触铅会导致神经紊乱,包括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疲劳等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脑炎甚至昏迷。
此外,铅还对肾脏和血液系统有害。
长期接触铅会导致肾功能异常,甚至肾衰竭。
铅还会干扰血液生成过程,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其他职业性危害还包括生殖系统损害、肝脏损伤等。
为了减少铅的职业性危害,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
1.工作环境监测:应对可能暴露于铅的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确保铅的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
2.个人防护设备:为可能接触铅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这些设备可以减少铅接触的风险。
3.工作操作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铅的接触途径。
例如,尽量减少铅的粉尘、气体或蒸气的产生,对可能产生铅的工艺进行改进和调整。
同时,应确保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个人卫生措施:工作结束后,员工应及时洗手和更换工作服,以减少对铅的接触。
此外,要求员工在进食或吸烟前进行卫生手洁净。
5.培训与教育:提供相关的工作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铅的职业性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员工应被告知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且深入了解工作操作控制的重要性。
6.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对可能暴露于铅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的风险。
最后,铅的职业性危害及其防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那些从事与铅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个人防护、工作操作控制、个人卫生、员工培训和定期健康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铅的职业性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