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6.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7.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8.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1.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对比【一】北方地区1、位置与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约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等。
2、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1〕主要地形区以肥沃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黑土地。
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由海河、黄河泥沙冲积形成的华北平原——黄土地。
(2)气候北方地区绝大部分是湿润和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800毫米之间。
(3)农业发展①东北平原:地势坦荡,土壤肥沃,盛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由于人口数量较少,粮食的消费量有限,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②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适宜播种耐旱、早熟的冬小麦,喜温、耐旱的花生和喜温、好光的棉花,是我国冬小麦、棉花和花生主要产区。
③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
④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主要有苹果、葡萄、梨、桃、杏、柿子等,其中苹果的产量最大。
⑤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A、淡水资源紧张:北方地区耕地多,降水少,水土资源搭配欠佳,水的污染和浪费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黄土流失和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
C、水旱灾害频繁:春季少雨,造成春早;夏季降水集中,易成洪涝灾害。
D、耕地多中低产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中低产田比重较大。
3、资源、交通与工业发展(1)交通便利北方的交通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
东北地区以滨洲一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形骨架,以京哈线与全国其他地区相连。
华北地区的铁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主要铁路线有京哈线、京包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等。
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本人在讲解此课时,发觉内容简单,但是知识量不少,而这一课又是区域地理重点内容,所以这一课我是把南方和北方一起归纳总结比较,以增强学生的记忆。
一、北方与南方的差异1、从地形上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2、从气候上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二。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有哪些,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
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南北方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饮食文化差异:因为北方的气候更适合种植小米,小麦,玉米,而南方更适合种植水稻。
因此,北方人大多数以面食作为自己的主食,而南方人普遍都吃米饭。
2、语言文化的差异:南北方巨大的差异也来源于语言文化,北方多平原,山地少,古时候交通便捷,来往方便,所以在不断的磨合交流中,大家的语言都变得差不多,和普通话差别很小,处于都能够听懂的程度。
而南方,山地丘陵多,古时候交通不便,交流困难,所以不同地方的人语言差距非常大。
3、生活习性差异:南北两方人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
4、传统民居方面差异: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多为坡度较大的尖顶,利于排水;而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多坡度较小,有的甚至是平顶,和降水较少有关。
南方地区民居的窗户通常较大,利于采光通风;而北方地区民居的窗户通常较小,利于冬季保暖。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1 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在
于气候、环境、文化、习俗以及日常生活方式。
1.1 气候和环境
气候上来说,中国南方地区多雨,气温较高,要比北方地区温暖,多太阳,日照时间较长,多数地方夏季高温、酷暑,而北方更近
寒冷和冰冻;环境也不相同,南方更加湿润,而北方更偏干旱,两地
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土壤与植被方面,两者也有较大差别。
1.2 文化习俗
在文化习俗方面,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习俗通常比较热闹、活泼,多为汉民族的文化,而北方通常较为冷静、沉稳,多为少数民族
的文化,但受满族的影响;另外,两地的祖先祭祖、嫁娶礼俗也不同;比如,北方地区常有“征婚”“发型布”的习俗,南方则有“回赠艾叶”“买膳”“聚济”等。
1.3 日常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南北地区也有很多不同。
比如,北方地区
喜欢吃卤鸭,而南方地区则喜欢吃热干面;在装修方面,北方地区偏
爱木质家具,而南方则偏好瓷砖、木地板;在建筑方面,北方多具有
华北历史传统特色,而南方更偏爱“门楼”“庭院”等。
1.4 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气候、环境、文化习俗、日常生活方式等,每一个不同的地方都别具一格,让人感到非常的奇妙。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笔记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南北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习俗上,更体现在地理、气候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记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二、北方地区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以及部分山区。
其范围大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份。
2气候特点北方地区的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气温普遍较低,降雪较多。
夏季则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地形地貌北方地区地形多样,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产区。
黄土高原则以其独特的黄土层而闻名,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
东北平原则以其广袤的黑土地而著称,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4水系与河流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北方多个省份,对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海河则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航运和灌溉功能。
5自然资源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北方地区的农业也十分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三、南方地区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
其范围大致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2气候特点南方地区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由于纬度较低,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相对较高,降雪较少。
夏季则雨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水利资源的开发。
南方北方的划分标准南方北方的划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南方和北方的区别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更体现在气候、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
那么,南方北方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南方和北方。
一般来说,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方,而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被称为北方。
这种划分方式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人们最直观的认知方式之一。
其次,气候是南方北方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南方地区一般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而北方地区则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等作物。
这种气候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南方和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另外,南方和北方在饮食习惯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南方人饮食以米饭为主,爱吃糯米和米面制品,口味偏甜;而北方人则以面食为主,尤其是小麦制品,口味偏咸。
南方人偏好热食,北方人则喜欢凉菜,这些饮食习惯的差异也是南方北方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南方和北方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南方人崇尚绿色、自然,讲究礼仪,重视人情味;而北方人则更加注重实际,讲究规矩,重视交际。
这些风俗习惯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和北方人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南方北方的划分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
这些标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南方和北方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之处,也正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独特魅力所在。
希望人们能够在欣赏南方北方的美丽风景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内涵,促进各地区人民的交流与融合。
南矮北高: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为1.647 米。
南瘦北胖:身高和体重的差异主要是受环境和食物两个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居住在草原、高原、高纬度、气候寒冷地区的并以麦面为主食的人,身材魁梧。
而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岛屿和滨海平原地区,从事农耕并以大米为主食的人,身材则较矮小。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我国饮食和口味的突出表现就是南米北面、南甜北咸。
南繁北齐: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三千多公里,两地语音虽有区别,而通话交流思想没有多大困难。
在南方,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为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互相听不懂。
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相距不过300公里,粤语与潮汕语之间却无法交谈。
南老北孔:南方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哲学思想主要传播地,北方的齐鲁大地则是孔子儒家学说的发源地。
南柔北刚:南柔北刚是反映在地理景观和文化艺术两方面的差异: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南北景观差异;南曲如抽丝,北曲如轮枪——南北戏曲差异。
南细北爽:南北两方人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的精致、细腻与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南细北爽是指,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指的是武术的南北差异,南方的拳术和北方的腿功形成强烈对比。
南骗北抢:南骗北抢是犯罪分子行为地理分布特点的真实写照,即南方多发生智力型的案件,北方多发生暴力型的犯罪活动。
南船北马:在交通方式上,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南船北马的区域差异——南方水上交通发达,北方主要靠陆上交通。
南敞北封:由于气候、地貌等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园林和建筑风格不同。
纵观我国民居屋顶坡度,从南到北逐渐减缓。
到了河北一带出现平顶民居。
南方坡大,一可防雨水渗漏,二可隔太阳暴晒。
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凉晒作物场地。
南北生活差异
南北生活差异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同地域的气候、风俗习惯、饮食习惯
等因素造就了南北生活的不同。
南方地区多雨多热,饮食以米饭为主,喜欢辣味和酸味,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主食为面食,喜欢甜味和咸味。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饮食上,还体现在生活习惯、建筑风格、人际交往等方面。
南方人热情好客,喜欢交际,注重人情世故,喜欢和朋友家人一起聚餐聊天,
喜欢在室外的茶楼或者茶馆喝茶聊天。
而北方人则更加注重实际,喜欢在家里或者饭店吃饭,交际圈相对较小,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另外,南北的建筑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地区多山丘地形,建筑多为小巧
别致的小楼或者平房,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有很浓郁的南方风情。
而北方地区多为平原地形,建筑多为四合院或者砖木结构的楼房,更加注重实用和耐用。
南北生活差异还体现在节日习俗上。
南方地区有很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则有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习俗和庆祝方式也各有不同,如南方人喜欢放烟花爆竹,北方人则更加注重祭祖和扫墓。
总的来说,南北生活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差异不仅体
现在饮食、建筑、节日等方面,更体现在人们的性格、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中。
这种多样性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希望我们能够在这样的多样性中相互尊重、包容和交流,共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南北方地区人文与自然差异南北方地区是中国内陆地域广阔的代表,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和自然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南方地区常被称作江南水乡,充满了浓郁的水乡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而北方地区则以广袤的黄土高原和辽阔的草原为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
一、南方地区的人文特色南方地区的人文气息浓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乡文化南方地区以其众多的水乡而闻名,这些水乡不仅代表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色,也孕育了独特的水乡文化。
水村中,河流交错,小桥流水,独特的民居建筑、桥梁和宅院所展现出的建筑艺术,是南方的独特韵味。
如苏州的古典园林,杭州的西湖以及无锡的太湖等,都是南方水乡文化的代表。
这些地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
1.2 文化底蕴南方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便是文化繁荣的地方。
南方地区培养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杭州的宋城遗址等。
此外,南方地区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南京的紫金山和衡山等。
这些地方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令人们感受到南方地区深厚的文化传统。
1.3 饮食文化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世界闻名,以其细腻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著称。
南方菜肴以清淡为主,多以蔬菜和水产为食材,烹调技巧独特,口感鲜美,例如广东的粤菜、福建的闽菜等。
南方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上海的小笼包、苏州的狮子头等,这些美食成为了南方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符号。
二、北方地区的人文特色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使得其人文特色与南方截然不同。
下面是北方地区的人文特色的一些关键点。
2.1 草原文化北方地区以其广袤的草原而著称,这里是牧民的家园,也是塞外文化的发源地。
草原上的游牧文化是北方地区独有的特色之一,描绘了北方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新疆的天山草原等,都是北方地区草原文化的代表。
2.2 建筑风格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南方地区截然不同。
北方建筑以其庄重、雄伟的特点而著名,代表性的建筑有北京的故宫、北京的天坛、西安的古城墙等。
南北方的天气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方面。
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温度:南方地区温度较高,冬季相对温暖,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温度较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这与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2. 降水:南方地区降水量普遍较高,夏季尤为明显,降水形式多为暴雨或雷阵雨;北方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降水形式多为小雨或中雨。
这与水汽来源、地形、气候带等因素有关。
3. 风速:南方地区风速较大,风向多变,容易受到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北方地区风速较小,风向比较稳定,较少受到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影响。
这与地形、气候带、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总的来说,南北方的天气差异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
这些差异导致了人们在应对不同气候类型时的应对措施和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有很多,从气候、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气候上,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温暖,更长的夏天和更短的冬天使得南方地区比较适合生产。
例如,中国南方一般会比北方早熟一个月,而且台风也更容易影响南方地区。
文化上,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多样化,更加充满活力。
南方地区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融入了更多当地传统习俗,体现了南方特色。
例如,南方地区的饮食更丰富,有更多食物可供人们品尝。
经济上,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发达,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而言要快于北方地区,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生产力更高,经济收入更高。
从上述来看,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各方面体现出来,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更具有优势。
但是,南方地区也存在不足,比如台风会给南方地区带来更大的灾害,也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要想发展南方地区的经济,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些不利因素,才能促进南方地区实现更快更稳定的发展。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差异:北方地区冬季较长,夏季较短,昼夜温差大;南方地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没有太大的温度差异。
2.饮食习惯:北方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饺子、面条等;南方地区主食以米饭为主,如粥、米线、米粉等。
同时,南方人喜欢吃辣椒,北方人则喜欢吃酸菜。
3.生活方式:北方人注重实际,讲究实用性和耐用性,南方人则注重品位,讲究精致和舒适性。
此外,南方人喜欢绿植、花卉等装饰,北方人则偏爱石头、玻璃等硬质材料。
4.语言差异: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方言和口音有很大差异,南方人说的普通话比北方人的普通话更接近标准语音。
5.文化传统:北方地区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南方地区有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南方的水乡文化、园林文化、温泉文化等也与北方有很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北方和南方的差异很大,但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和地域特色。
北方和南方地域的对照
【一】北方地域
1、地点与范围
北方地域大概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含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所有或部分,以
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此中汉族占约大多半,人数许多的少量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等。
2、自然特点与农业发展
〔1〕主要地形区
以肥饶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黑土地。
土层深沉的黄土高原,由海河、黄河泥沙冲积形成的华北平原——黄土地。
(2)天气
北方地域绝大多半是润湿和半润湿的温带季民风候,年降水量大多在
400--800 毫米之间。
(3)农业发展
①东北平原:地势坦荡,土壤肥饶,盛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因为人口数目较少,粮食的花费量有限,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②华北平原:土层深沉、松散,土壤排水性好,夏天雨量充足,秋天光照充足,适合播种耐旱、早熟的冬小麦,喜温、耐旱的花生和喜温、好光的棉花,是
我国冬小麦、棉花和花生主要产区。
③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
④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主要有苹果、葡萄、梨、桃、杏、柿子等,此中苹果的产量最大。
⑤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A、淡水资源紧张:北方地域耕地多,降水少,水土资源搭配欠佳,水的
污染和浪费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黄土流失和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
C、水旱灾祸屡次:春天少雨,造成春早;夏天降水集中,易成洪涝灾祸。
D、耕地多中低产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中低产田比重较大。
3、资源、交通与工业发展
(1)交通便利
北方的交通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
东北地域以滨洲一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形骨架,以京哈线
与全国其余地域相连。
华北地域的铁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主要铁路线有京哈线、京包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陇海线等。
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 。
(2)资源丰富
北方地域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别的
还有很多大型煤矿,如鸡西、鹤岗、阜新、开栾、峰峰、平顶山、淮北、徐州等。
大庆、辽河、成功、中原、华北等油田,为我国主要石油基地。
辽宁的鞍山、本
溪,河北的迁安等大型铁矿,以及山东招远的金矿等,金属矿产丰富。
(3)主要工业区
本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起源地——环渤海工业带,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主要由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构成。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A、工业发展条件:有色金属和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海岸线波折,海运
便利,铁路运输发达,交通便利。
B、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部门
有全国有名的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工业、辽阳化纤等。
其北部
的长春汽车、哈尔滨电体制造等也久负盛名。
C、工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高新技术家产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种类单调;技术落伍;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
足等问题。
对策:踊跃发展高新技术家产,增添产品种类,增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
生态环境。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工业发展条件:有丰富的铁、石油和海盐资源;凑近山西能源基地,有一致
的电网,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科技力量雄厚,交统统讯发达;处于华
北棉花产区。
B、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部门
有实力雄厚的重工业,发达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家产。
北京的国都钢铁、
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是本区重要的重工业公司。
③
工业发展的问题对策
广泛存在高科技家产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种类单调,技术落伍,污染严重、淡水
资源不足等问题。
对策:踊跃发展高科技家产,增添产品种类,增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4、生态环境及综合治理
(1)环境问题及产生原由
A、东北平原:因为长久垦殖开荒,造成大面积黑土流失。
B、华北平原:旱、涝、碱微风沙的威迫。
春天干旱,多风沙降水集中,
低地积水,盐分上移,形成涝灾盐碱化。
C、黄土高原:长久滥伐滥垦,造成水土流失。
(2)综合治理
A、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B、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良浇灌条件,创造农田林网,改良土壤,减
少灾祸。
C、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
5、北方人民的生活
食品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居民以小米为主食。
房子建筑注意御寒、保温,
黄土高原为窑洞。
交通以陆上交通为主。
运动项目冬天喜好滑冰。
6、主要城市 ( 在北方地域图中掌握 )
北京、天津、长春、沈阳、大连、唐山、太原、石家庄、秦皇岛、青岛、连
云港、济南、西安、徐州、郑州等。
【二】南方地域
1、地点和范围
南方地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临东海和南海。
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域、南部沿海地域和西南地域。
面积占全国 25%,人口占全国55%,汉族人数居多。
2、自然特点与农业发展
(1)地形:
南方地域地形为平原、盆地和高原、丘陵交织散布。
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平原地域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2)天气:
南方地域天气暖和润湿,为亚热带和热带季民风候。
(3)农业发展①本区农业作物能够一年
两熟到三熟。
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粮棉产区。
B、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
区。
C、两广、闽、台盛产甘蔗。
D、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
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②南方地域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此中柑橘产量最大。
③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土壤为紫色土,富含磷钾,比较肥饶。
盆地西北部有号称“天府
之国”的成都平原。
④东南丘陵红壤广布,铁、铝成分许多,酸性强,是南方的低产土壤。
适合茶树、油茶等经济林木生长。
3、资源、交通与工业发展
(1)资源:南方地域有色金矿产丰富;能源矿产困穷,但水能资源丰富。
(2)交通:水运发达
黄金水道——长江联系了沿海与内陆的交通。
京杭运河交流了长江、黄河、淮河水系,将南方与北方联系在一同;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联系了南部沿海与两广内陆经济;沿海众多港口,海上运输发达。
(3)工业发展①长江
中下游工业带
A、发展条件:地理地点优胜,资源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
利。
B、工业部门及散布
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实力雄厚,以沪宁杭为中心,形成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工
业系统,电子等高精尖家产发展快速。
长江中游: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丰富,形成以武汉、湖北西部、湖南中部为中心的
重工业基地,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南部沿国外向型工业地带
A、发展条件:多优秀海港,水陆交通便利;凑近香港、东南亚、好多地方是
侨乡,利于引进资本和技术。
B、工业部门及散布
主要以广州、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为
中心,发展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
③西南地域:
A、发展条件: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
富。
B、工业部门及散布
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快速。
重庆、攀枝花、成都等
为重要工业中心。
4、治水与治土
(1)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洪涝灾祸屡次,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政府治理举措:
加固了长江、淮河及流域内水库的堤坝,疏浚河流;对流域的污染源要点、限时
治理。
(2)东南丘陵的酸性红壤,含铁铝成分多,有机质少,为低产土壤。
治理举措:
增施有机肥;增补熟石灰,改变土壤酸性;栽种茶树、油茶等耐酸性经济林木,
保持水土等。
5、南方人民的生活
南方居民以大米为主食。
民居建筑着重通风散热。
船舶是乡村重要交通工具。
游泳、赛龙舟为民众运动项目。
6、主要城市 ( 在南方图中掌握 )
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宜昌、攀枝花、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汕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