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毛传斌教授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流
- 格式:docx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2
家蚕2项863重点项目研究交流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代方银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09(029)001
【摘要】2009年3月12日,由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主持的2项“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家蚕功能基因组平台技术”和“家蚕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组研究”课题组在西南大学召开了课题研究交流会。
参加会议的有向仲怀院士、校长助理鲁成教授、生物技术学院王治奇书记、项目组张泽、何宁佳、代方银、赵萍等各位教授及课题组其他成员,浙江大学课题负责人钟伯雄教授,苏州大学课题负责人沈卫德教授、研究室人员代表张雨青研究员、谈建中教授,以及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承担单位的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生代表,共计60余人。
【总页数】1页(P53)
【作者】代方银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毛传斌教授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流 [J],
2.西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构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双边讨论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3.“973”项目年度总结会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侯勇
4.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两个863课题获准立项 [J],
5.863计划重点项目“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创制与应用”中期检查与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的基因组和遗传分析研究在家蚕的生活中,基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家蚕的基因组和遗传分析研究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家蚕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相关领域。
本文将从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家蚕的遗传性状和遗传改良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家蚕基因组和遗传分析的研究现状。
基因组的研究进展随着基因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蚕基因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2018年,国际家蚕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Silkworm Genome Consortium,ISGC)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布了家蚕的完整基因组测序结果,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研究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首次揭示了家蚕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该研究成果为家蚕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家蚕的遗传性状和遗传改良在家蚕基因组的研究中,遗传性状和遗传改良也是研究重点之一。
家蚕生长发育速度、蚕茧质量、耐性和病原性等性状都与遗传有关。
研究表明,家蚕的遗传改良对于提高蚕丝产量和保证市场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基于遗传改良的家蚕品种育种,是提高蚕丝产量和改善蚕茧质量的关键。
在家蚕品种改良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为家蚕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方式对基因组DNA进行精确剪切和修复的技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在许多生物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在家蚕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
蚕丝产量和蚕茧质量是影响家蚕养殖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比传统育种方法,基因编辑技术能更加精准地改良家蚕品种,如提高蚕茧产量和改善蚕丝品质等。
此外,在家蚕基因组的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新基因的功能和确定有机体中的基因/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为家蚕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促进家蚕品种改良和家蚕产业的创新发展。
20 19年第1期国际学术动态第7届D NA纳米技术国际研讨会西南大学第7届D NA纳米技术国际会议于2018年6月1~4日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
会议由西南大学主办,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西南大学药学院共同承办。
樊春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刘冬生(清华大学)、毛诚德(普渡大学/西南大学)及王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为会议共同主席。
本次会议共有14名外方代表,192名中方代表参会,收到44篇论文,均收纳于第7届DNA纳米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内。
作为系列研讨会,自2012年以来,DNA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在中国成功举办了6次。
此次会议将具有不同背景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推进分子级DNA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的设计、构建和应用,会议旨在交流科学思想。
如今,DNA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本次会议的主题包括“DNA Self-Assembly”,“Plasmonics&Nanofabrication”,“Bioanalytics-1”,“DNA-Enabled Novel Chemistry”,“Therapeutics”,“Publishing”,“DNA Materials”,“Bioanalytics-2”以及“Dynamic DNA Nanostructures”,围绕纳米技术展开,涉及生物、化学、医疗和材料等学科。
会议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颢教授就“Crystal Structure of a Rationally Designed Six-FoldSymmetric DNA Scaffold for the Precise Organization ofBiomolecules”作了详细报告。
颜教授讲述了X射线晶体是测定生物分子结构最突出的方法,然而,确定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瓶颈是目标物晶格的形成。
专题述评迈向学术新咼地T11项目”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卢坤(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迈向学术新高地一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12-13日在西南大学举办。
由西南大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和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
此次研讨会学术负责人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卢坤教授。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是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次“111项目”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围绕“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展望”、“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平台构建”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人才培养”3个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研讨会安排了22个学术报告,会议邀请了法国科学院院士William Lucas教授和德国科学院院士Christian Jung教授等7位国际咨询委员会专家以及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谷晓峰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吴昌银教授和扬州大学刘巧泉教授等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员作报告。
报告内容涉及模式植物拟南芥、作物油菜、水稻、棉花、及蔬菜、水果及杨树等植物的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化学物质信号转导,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表观遗传学等最新研究成果。
部分报告是2019年第5期国除修*劭恚(接上页)权在继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论校园欺凌学校连带责任的有条件适用”等主题进行了演讲。
徐国栋教授主张民法分则诸编的排序应当以民法对象定义为基础,并认为将人格权编于人身法中,是中国民法学的贡献。
杨丽珍教授主张法律应当对父母处分行为之限制有所扩展,明确禁止父母实施的处分行为及父母单方可实施的处分行为。
费小兵副教授基于佛、道、儒及西方哲学的多视角,主张针对代孕的立法,应从社会公益的视角进行限制、规范和指引。
与蚕相舞科学报国——记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
点实验室
徐芳芳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2(000)014
【摘要】小小的家蚕是重要而独特的经济昆虫,除了支撑起蚕丝业的发展,用它还可以生产化妆品甚至是国防工业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破解家蚕基因的奥秘,甚至可以找到新型环保害虫防治之路。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徐芳芳
【作者单位】《科学中国人》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2.2
【相关文献】
1.哈佛大学医学院宋威博士访问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J],
2.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毛传斌教授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流 [J],
3.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受邀赴希腊参加鳞翅目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国际会议 [J], 陈道军
4.西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构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双边讨论会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 [J],
5.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四川省蚕业考察团举行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座谈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务院三峡办雷加富副主任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调研
佚名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12(032)002
【摘要】2012年4月13日下午,国务院三峡办雷加富副主任带领三峡办相关司局领导,就三峡库区生态桑产业应用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考察调研,西南大学张卫国校长、向仲怀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庆友教授等陪同考察。
【总页数】1页(P48-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
【相关文献】
1.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雷加富到亚太森博视察 [J], 许广利
2.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一行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J],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四川省政协教育委一行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J],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一行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J], 无
5.科技部农村科技司韩文胜副司长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佚名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24(44)2
【摘要】2022年12月2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首次确定了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正式获得批准。
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校区,其前身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创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积淀和艰辛历程.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2.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3.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4.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5.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基因组工作随感
侯勇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04(24)1
【摘要】2003年对于整个蚕桑重点实验室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在这一年里实验室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项目——家蚕基因组计划。
作为如此大项目的亲身参与者之一,我也经历了人生成长历程的一个里程碑。
尽管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在我的脑海中已渐渐模糊,但它们却都成了一个个完整而又生动的缩影,帮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思考、成长。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侯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
【相关文献】
1.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两个重要成就——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家鸡基因组多态性图谱的绘制 [J],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2.西南大学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在家蚕基因组编辑领域的研究又获新突破 [J],
3.“2011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在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 [J],
4.封面新闻:中日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工作会议在西南大学召开 [J], 无
5.我国家蚕基因组的最新研究——对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和40个蚕类基因组遗传变异图的解读 [J], 秦俭;袁联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视察西南农业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时的
讲话
代方银;王豪举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04(024)002
【摘要】西南农业大学是在农学上很强的单位。
做了很多工作,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袁隆平院士、向仲怀院士等。
在水稻品种、玉米品种、动物研究、生物工程特别是基因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蚕桑研究方面有很强的实力,有60余年的积累,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科研方向、选择的目标很对,提出“构建21世纪丝绸之路”的目标明确。
通过国际合作与竞争,把世界上蚕桑科研方面的力量凝聚到我们中国。
蚕丝产量我国最大,但产业是否最大?尤其是包括扩展到生物制药、害虫生物防治的大产业。
【总页数】1页(P2-2)
【作者】代方银;王豪举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1-40
【相关文献】
1.科技部和安徽省举行第三次工作会商——王金山省长、程津培副部长等出席会议[J],
2.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视察西南农业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 [J], 无
3.重庆市领导黄镇东、邢元敏、吴家农一行莅临西南农业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视察 [J], 无
4.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一行来我校视察 [J], 陈莉
5.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西南农业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听取向仲怀院士汇报中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并作重要讲话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毛传斌教授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交流
佚名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14(000)001
【总页数】1页(P30-30)
【正文语种】中文
2014年1月5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斯蒂芬森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毛传斌教授应邀访问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Genetically Engineering BioNanofibers to Develop NanoBiotechnology and Nanomedicine”的精彩学术讲座。
毛教授为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并曾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担任讲师和副教授,期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之后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提前受聘为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终身正教授。
现在同时为美国伯克利国家重点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的客座研究员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癌症中心的成员。
其课题组研究领域集中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生物分子材料,细胞-材料相互作用,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生物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
在此次讲座中,毛教授重点介绍了他所在课题组在将病毒用于传感和寻找特异性识别肿瘤的生物分子和用生物纳米材料传输抗癌药物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同师生
们分享他们成功的将病毒和细菌鞭毛用于合成组装纳米材料的经验,这些创新的方法引起了师生们的广泛讨论和积极提问。
除了学术专业知识的交流以外,毛教授还跟大家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给在座的研究生们很大的启迪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