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389.00 KB
- 文档页数:24
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研究进展卢定强12蒋奔1王俊1赵辉1凌岫泉1刘骥11.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92.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摘要:咖啡酸苯乙酯是近年来新药研发的热点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备受关注。
介绍了不同底物合成咖啡酸苯乙酯的工艺路线及其催化机理其中重点分析了绿原酸水解酶和脂肪酶对定向合成咖啡酸苯乙酯的生物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并展望了咖啡酸苯乙酯合成方法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咖啡酸苯乙酯提取合成生物催化抗病毒活性中图分类号:TQ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4-0020-05ResearchprogressinsynthesisofcaffeicacidphenyethylesterL UDingqiang12JIANGBen1WANGJun1ZHAOHui1LINGXiuquan1LIUJi11.CollegeofLif eScienceandPharmacy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jing210009China2.JiangsuPro vincialInstituteofMateriaMedicaNanjing210009ChinaAbstract:Caffeicacidphenethylester withanticanceractivityhasattractedconsiderableattention.Syntheticroutesanditscatalyticme chanismsofcaffeicacidphenethylesterfromdifferentsubstratesarereviewed.Thebi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bychlorogenatehydrolaseandlipasearemainlydiscussedrespectively.Thedeve lopmenttrendsandprospectsofsyntheticmethodsrelatedwithcaffeicacidphenethylesterareloo kedforwardto.Keywords:caffeicacidphenethylesterextractionsynthesisbiocatalysisantiviral activity收稿日期:2008-12-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876076作者简介:卢定强1968-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通讯联系人025-********。
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提取及抗Ⅱ型糖尿病作用研究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提取及抗Ⅱ型糖尿病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加,研究人员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从自然界中寻找潜在的抗糖尿病药物。
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已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提取方法,并探讨其抗Ⅱ型糖尿病的作用。
蜂胶是一种由蜜蜂从花朵和树脂中收集而来的物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中药中。
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为了提取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将蜂胶样品加入至醋酸乙酯中,并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然后进行超声波萃取,以促进咖啡酸苯乙酯的溶解度和提取速度。
超声波萃取时间和温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温度在40℃到60℃之间较为适宜。
萃取完成后,使用旋转蒸发仪将溶剂蒸发,得到咖啡酸苯乙酯。
提取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后,我们开始评估其抗糖尿病的作用。
实验采用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咖啡酸苯乙酯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小鼠体重、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等指标,评估咖啡酸苯乙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咖啡酸苯乙酯能够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提高胰岛素水平。
此外,咖啡酸苯乙酯还能够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负担。
与二甲双胍治疗组相比,咖啡酸苯乙酯治疗组在改善胰岛功能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发现,咖啡酸苯乙酯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增加,而咖啡酸苯乙酯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这些损伤。
此外,咖啡酸苯乙酯还能够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和再生,从而增强胰岛功能。
综上所述,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具有明显的抗Ⅱ型糖尿病作用。
通过提取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并进一步研究其治疗机制,可以为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天然药物选择。
咖啡酸苯乙酯——天然抗癌药物合成及其
惊人的抗炎作用
蜂胶中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们能治疗各种疾病,咖啡酸苯乙酯是其中的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1996年,美国科学家提出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标志着治疗癌症的实验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表明,咖啡酸苯乙酯既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不显著的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
另外,咖啡酸苯乙酯将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一种重要途径,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是目前最炙手可得的药物开发理论专家详细研究如下:
随着对自由基在生命过程中调控作用的研究愈来愈深入,自由基生物学和医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自由基在体内参与了广泛的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体内自由基的过量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可以引起细胞膜脂质、DNA和蛋白质分子的氧化性损伤,导致癌症、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利用生物抗氧化剂清除过量产生的自由基、抑制并修复自由基对细胞膜脂质、DNA和蛋白质分子的氧化性损伤及其潜在的促氧化作用可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抗肿瘤本文对蜂胶中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咖啡酸苯乙酯
在血管类的癌症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同时研究发现咖啡酸苯乙酯具有惊人的抗炎作用:中外科学家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终意外发现咖啡酸苯乙酯具有惊人的抗炎作用。
例如:在组织皮肤被破坏以及手术后,用上咖啡酸苯乙酯可以减短伤口愈合时间,给病人减轻痛苦及早恢复;在体内可以加快胃溃肠的修复:在治疗肝病上能加速修复肝细胞起了很好的功效。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咖啡酸苯乙酯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摘要: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中。
它们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活性成分。
在可修饰的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中,通过添加或取代不同的基团等方法将其转化为酯类、酰胺类、聚合物等,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新衍生物,将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与其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比较,以揭示有益的构效关系。
本论文概述了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包括这些化合物抗炎、抗癌的相关报道,为专门开发具有更强生物活性的新型咖啡酸衍生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咖啡酸;衍生物;药理活性0前言有机酸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物等各种植物性食品中,以及药食同源的食物中,其中谷类和药食同源的食物中有机酸含量较高。
咖啡酸(CA)的化学名称是3,4-二羟基肉桂酸,是肉桂酸的另一种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杜仲、金银花、蓟等中草药植物中。
咖啡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可用于与氧化应激、炎症和病毒感染有关的多种疾病。
咖啡酸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并显著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ATP的释放、Ca2+的动员和整合素激活。
咖啡酸还可以显著抑制ADP诱导的p38、ERK和JNK的磷酸化,并增加cAMP的水平。
说明咖啡酸通过抑制MAPKs激酶的激活来提高cAMP水平;它通过下调P-选择素的表达和整合素αⅡbβ3的激活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CAPE源自蜂胶、酚类物质和咖啡酸的天然衍生物。
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具有与咖啡酸类似甚至更强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
1咖啡酸的抗氧化作用咖啡酸作为酚类化合物,能在反应中提供氢原子,具有芳环羟基化作用,还原性强。
酚类物质具有多个可解离的氢原子,可以通过共轭环和侧链之间的电子移动来保持结构稳定性。
咖啡酸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咖啡酸可以螯合金属离子,从而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和自由基反应的扩散;它可以通过淬灭光敏剂的氧化应激来抑制光敏反应过程。
天然抗癌药物咖啡酸苯乙酯合成新工艺一、项目特点和技术指标蜂胶中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们能治疗各种疾病,咖啡酸苯乙酯是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1996 年,美国科学家提出蜂胶中的咖啡酸苯乙酯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标志着蜂胶治疗癌症的实验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表明, 咖啡酸苯乙酯既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又不显著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
文献报道的有关咖啡酸苯乙酯合成路线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不附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咖啡酸苯乙酯合成新工艺:第一步,利用我们开发的一锅式肉桂酸乙酯绿色合成技术,用原儿茶醛和丙二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一锅式合成咖啡酸乙酯。
第二步,咖啡酸乙酯与苯乙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经酯交换制得咖啡酸苯乙酯。
与已有的咖啡酸苯乙酯合成工艺相比,我们开发的工艺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催化剂和溶剂无毒,中间体及产品收率高。
以原儿茶醛重量为基准,中间体咖啡酸乙酯粗产品收率达80%,产品咖啡酸苯乙酯收率超过60%,产品纯度大于97.0%。
二、技术成熟程度目前,我们已完成中间体咖啡酸乙酯100克级规模的合成放大试验,正筹备产品咖啡酸苯乙酯100克级规模的合成放大试验。
中间体咖啡酸乙酯的合成技术已申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受理。
三、应用范围咖啡酸苯乙酯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抑制HIV-1的生长。
据报道,咖啡酸苯乙酯在国外作为抗肿瘤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实验。
另外,咖啡酸苯乙酯还用于配制保健品。
四、预期经济效益由于咖啡酸苯乙酯的应用开发刚刚起步,市场容量无法准确估计。
一间投资约50万元,咖啡酸苯乙酯年产量达300-500公斤的工厂,以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利润约50-100万元。
五、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具体合作方式可商议。
联系地址: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联系人:曾庆友、许瑞安联系电话:2、2手机:、传真:2E - mail:tonyzeng@。
蜂胶的成分咖啡酸苯乙酯(CAPE)
陈东海;李潮波
【期刊名称】《养蜂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通过蜜蜂从各种植物上采集生产的天然物质——蜂胶,被广泛地应用在烧伤、损伤和其它皮肤疾患治疗用的皮肤科领域制剂、制品中。
近年来,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内科领域,正在提倡向胃肠道系统的溃疡、心脏疾患、糖尿病和癌症治疗方面的利用。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陈东海;李潮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咖啡酸苯乙酯(CAPE)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军;梁路昌;薛文;何葵
2.蜂胶活性成分咖啡酸苯乙酯的保肝作用 [J], 曹雪萍;胡福良
3.关于蜂胶成分CAPE及其类似体抑制癌转移活性的研究 [J], 门田重利;手塚康弘
4.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张梅梅;谢英花;刘朝霞;张冬梅
5.蜂胶中提取的咖啡酸苯乙酯和咖啡酸苄酯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功效 [J], 刘会;袁雯雯;李俊雅;玄红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咖啡酸类似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李冰菲;张悦;孟丹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咖啡酸苯乙酯(CAPE)是蜂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很好的抗炎症性和抗氧化作用[1,2],抗病毒,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抑制DNA,诱导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本文主要介绍总结咖啡酸苯乙酯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及其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页数】3页(P1037-1038,1039)
【作者】李冰菲;张悦;孟丹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智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3
【相关文献】
1.咖啡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曾方;陈友宝;夏春年;钟光祥
2.咖啡酸酯类和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J], 曹敏;归萌;同婉莹;余丽丽
3.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张梅梅;谢英花;刘朝霞;张冬梅
4.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研究进展 [J], 李波;
倪志勇;王娟;吕萌;范玲
5.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J], 卢定强;蒋奔;王俊;赵辉;凌岫泉;刘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J1030831/J0108)作者简介:杨九凌,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免疫及造血药理*通讯作者:祝晓玲,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免疫及造血药理Tel :(010)82801473E-mail :xiaolingzhu88@·综述·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咖啡酸苯乙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杨九凌1,祝晓玲1*,李成文2,徐文瑞1,李学军1(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100191;2.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德州253044)摘要:目的综述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咖啡酸苯乙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方法在检索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咖啡酸及咖啡酸苯乙酯的多种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咖啡酸及咖啡酸苯乙酯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等多种重要的药理作用,预示了其在防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继续深入研究二者的各种药理作用机制,将为心血管疾病、癌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咖啡酸;咖啡酸苯乙酯;药理作用doi :10.11669/cpj.2013.08.001中图分类号:R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94(2013)08-0577-06咖啡酸(caffeic acid ),又称“3,4-二羟基肉桂酸”或“3,4-二羟基苯丙烯酸”(3,4-dihydroxycinnamic acid ),属有机酸中的酚酸类物质,具有羟基苯丙烯酸结构。
咖啡酸在西红柿、胡萝卜、草莓、蓝莓、谷类等多种植物性食物以及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在许多饮品,如酒、咖啡、茶、苹果汁中也可检测到[1-2],其化学式为C 9H 8O 4,相对分子质量180.16。
咖啡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等多种药理作用,因而可能用于多种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组织损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3]。
蜂胶中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张梅梅谢英花刘朝霞张冬梅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蜂胶具有丰富而突出的生物活性,目前多被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预防疾病。
咖啡酸苯乙酯是蜂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
咖啡酸苯乙酯在自然界含量偏低,传统提取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高效、大量制备咖啡酸苯乙酯成为研究热点。
超声提取技术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咖啡酸苯乙酯;Knoevenagel缩合法适用于其工业化生产,收率较高。
通过对咖啡酸苯乙酯的提取分离、合成方法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了咖啡酸苯乙酯的研究现状,并对咖啡酸苯乙酯的技术发展前景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寻求实用性和通用性高、操作相对简便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究。
关键词:药物化学;蜂胶;咖啡酸苯乙酯;合成方法;药理活性中图分类号:R284.2;S896文献标识码: Adoi:10.7535/hbkd.2020yx06007Research progress 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in propolisZHANG Meimei, XIE Yinghua, LIU Zhaoxia, ZHANG Dongmei(School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Abstract:Propoli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ods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 to prevent diseases due to its various and promine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 is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 of propolis, which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its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ion,antitumo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immunovegularion, and so on. The content of CAPE is very low in na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 of CAPE is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so efficient and mass preparation for CAPE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The CAPE with high purity can be obtain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reaction can be applied to 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high yiel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atest progress in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synthetic method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CAP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APE was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e research trend of CAPE were provided, which are to explor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with high practicability and generality and relatively simple operation, and to conduct in-depth and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APE.Keywords:medicinal chemistry; propolis;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synthetic method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天然產物作为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大多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巨大资源库。
蜂胶是一种芳香树脂类物质,是由工蜂采集的植物树脂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体胶状物,颜色为黄绿色、红色或深棕色,取决于来源和季节;在寒冷环境中硬而脆,在温暖环境中柔韧且黏稠[1-2]。
蜂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埃及人就将其作为防腐物质及防治疾病的药物来使用。
蜂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3],现阶段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美容等领域[4],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已从蜂胶中发现了200多种化合物,如类黄酮、芳香酸、萜类、醛类、醇类、脂肪酸和酯类、氨基酸、类固醇和糖等[5-6],咖啡酸苯乙酯(CAPE)是蜂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
受蜂胶产地的影响,CAPE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如北温带蜂胶样品中大部分含有CAPE,而南美、巴西以及其他南部和热带地区的蜂胶则基本不含该成分[7]。
中国处于北温带区域,以河北省的蜂胶为例,CAPE的含量最为丰富(29.2 mg/g)[8-9]。
GRUNBERGER等[10]从蜂胶中分离出CAPE,并证实其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NATARAJAN等[11]提出蜂胶中的CAPE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标志着CAPE治疗癌症的实验室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CAPE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被一一揭示[12-16]。
本文就CAPE的提取分离、合成方法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CAPE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1 CAPE的发现1982年,KALMAN在以色列卡梅尔山的蜂巢里收集得到蜂胶,胶体呈坚硬的棕色块状(直径约为2 cm),将其切碎,用8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1.5 L, 2 d)萃取,抽滤并真空蒸发,得到金棕色固体。
该提取物在50 mg/mL的质量浓度下对小鼠结缔组织(LTK)细胞显示出抑制活性。
将乙醇萃取物依次用己烷、甲苯和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进行干燥后进行LTK细胞抑制测试,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相较于其他萃取部位在相同浓度下显示出至少高出2倍的细胞抑制活性[10]。
1988年,GRUNBERGER等[10]报道通过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从蜂胶中得到纯净的CAPE,并经核磁共振和质谱加以鉴定,化学结构见图1。
该化合物在30 mg/mL质量浓度下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为95%[18]。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比传统的单纯溶剂浸泡提取法、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CAPE,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技术、超临界提取法及微波提取技术等更加省时省力[19-20],其中超声提取技术由于其设备要求简单、操作方便得到广泛使用[21-22]。
在用超声提取法提取CAPE时,利用超声助溶的原理,改变油脂分配系数,可以得到高纯度的CAPE[1]。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未能纯化出CAPE并证实其对LTK细胞的抑制活性,但当时已证实对LTK细胞起作用的是脂溶性的蜂胶成分。
随着分离技术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末终于纯化出CAPE并证实其对癌细胞的抑制活性。
2 CAPE主要合成方法随着CAPE诸多药理活性的发现,人们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CAPE在自然界含量偏低,造成提取成本高的问题,因此高效、大量制备CAPE一度成为研究热点。
关于CAPE 的合成,主要有酯化法、一锅法、Wittig及Wittig-Horner反应法、Heck反应法和Knoevenagel 缩合法,如图2所示。
2.1 酯化法2.1.1 催化酯化法如图3所示,通过化学催化法、酶催化法和偶合试剂缩合法直接合成CAPE。
此类方法是最原始的CAPE合成方法,虽然方法简单但存在原料成本高、分离困难等问题[23-27]。
2.1.2 直接酯化法如图4所示,以咖啡酸和2-溴乙基苯为底物进行直接酯化,相比于以咖啡酸和苯乙醇为底物催化成酯,该法收率明显提高,但是反应中引入溴乙基苯和HMPA,同样存在原料成本高且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28-30]。
2.2 一锅法如图5所示,以2-苯乙醇、米氏酸和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的一锅合成法[31],该方法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单,但是催化剂哌啶和吡啶毒性较大,反应时间长(22 h),且后处理需要用盐酸中和吡啶和哌啶,收率也较低。
2.3Wittig及Wittig-Horner反应法如图6所示,在Wittig反应中,以3, 4-二羟基苯甲醛和三苯基膦乙酸苯乙醇酯基氯化物反应,收率可以达到71%[32-33]。
在Wittig-Horner反应中,3, 4-二羟基苯甲醛和亚膦酸酯反应,由于PO羰负离子较磷叶立德具有更强的亲核性,可以增强羰基的进攻能力,收率可以达到86%[34]。
但是以上实验存在操作较繁琐、实验条件苛刻等缺点,使其工业化大生产受到限制。
2.4 Heck反应图7为4-溴儿茶酚和丙烯酸酯通过Heck反应制备CAPE的新方法。
经过选择保护基、优化Heck反应条件,最终以20%~40%的总收率获得CAPE[35]。
2.5 Knoevenagel 缩合法1991年NAKANISHI 等[36]首次采用咖啡酸和2-苯乙醇直接酯化法成功合成了CAPE,但此方法及其后的合成方法普遍存在致命的缺点:1)原料成本高、分离困难;2)催化剂毒性大、收率低;3)实验操作繁琐、实验技能要求苛刻。
2016年,黎常魁等[37]对“一锅法”进行了改进(见图8),用价廉无毒的甘氨酸/DMF代替毒性较大的哌啶/吡啶,改进后,不再需要盐酸中和吡啶和哌啶,只需简单水洗即可,此方法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米氏酸的用量大大降低,节约了原料成本,反应时间减少至5 h,收率提高至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