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罗非鱼链球菌病
- 格式:docx
- 大小:26.82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热点BUSINESS FOCUS作为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最重要的一条鱼之一,也是全球养殖范围最广的一条鱼,罗非鱼这些年虽然一直在行情的低谷中徘徊,但因其养殖的适广性,产量并没有因行情低迷而减少。
2020年,全国罗非鱼产量预计在170万t左右。
福建漳州的天宝镇,这个曾经有名的养猪大镇,也有着1,000亩左右的养殖水面,养殖的品种中有85%都是罗非鱼,其中红罗非约占养殖罗非鱼的85%,单位亩产高达1万斤以上。
9月底,天宝镇已处于罗非鱼高热病(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末期。
这大半年,当地的罗非鱼养殖户备受煎熬。
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的天宝镇降水减少,高温天增多,导致罗非鱼高热病侵袭每天死鱼400斤,危急时刻他抓住了一根“救命”浮木■ 当代水产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链球菌病的发作也比往年严重。
据了解,正常年份,天宝镇的罗非鱼养殖,成活率在80%左右,但今年很多塘口却只有50%左右的成活率,控制得好的,也只有70%左右。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用了一周期,罗非鱼浮便、肠炎问题没有了2020年9月27日,笔者进入漳州市芗城乡天宝镇盘古村腹地,见到了罗非鱼养殖户韩风林。
这是一个89后,年轻、帅气,不了解的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充满都市气息的年轻人,会是一个水产养殖户。
据了解,韩风林从事养殖已经6年了,拥有11口塘,水面超过60亩,10口塘养青鱼,1口塘养红罗非鱼(放苗密度1万尾/亩)。
而说起他与水产的结缘,其实是子承父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韩风林的父亲就开始承包水库养鱼,主养罗非,到现在已经27年了。
因韩风林是家中独子,在2014年,他顺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棒子,开始了养鱼生涯。
韩风林有着自己的养殖理念,接过棒子后,就开始塘口整改。
“以前我们这里的电线是很简陋的,我接手后做了更换并加了箱体保护,改进投料设备,并安装了监控,实现了半自动化养殖。
”他笑着说道。
经过6年的沉淀,如今,韩风林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赚钱能手,即便韩风林的罗非鱼塘口2020·11《当代水产》·051企业热点BUSINESS FOCUS052·《当代水产》 2020·11在去年不太理想的行情下,平均利润依然在10,000元/亩左右。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一、肥胖症[病原]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能力降低。
[症状与诊断]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
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而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
[流行与危害]工厂化养殖罗非鱼,密度高。
若饵料营养不当,容易发生此病。
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
患病鱼抗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胸菌等病。
肥胖症为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肥胖症继发细菌感染对罗非鱼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预防与治疗](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
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也可增加一些天然饲料。
(2)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应及时起捕成熟个体上市,可养活损失,缓解病情。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清新鲜,定期服用抗菌素。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症状与诊断]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溃烂。
[流行与危害]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病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和和新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快,很容易发生体表皮肤溃烂病.严重发病池感染率可在50%以上。
[预防与治疗] (1)用水体终浓度为0.5毫克/升-1毫克/升的呋喃唑铜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2)1毫克/升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涮洒。
罗非鱼几种罕睹徐病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疏通性气单胞菌病徐病症状:有肠炎型战体表腐败型二种分歧典型的症状.肠炎型主要表示为肛门黑肿,肛门附近的皮肤收黑,解剖瞅察可睹肠讲无血却收黑.体表腐败型表示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腐败,并可广大齐身,体表充血,鳞片脱降,肌肉中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宽重时可腐败成洞穴状,果此又称溃疡病、腐败病.收病本果:由嗜火气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用溴氯海果0.2克/坐圆米或者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三次.②共时投喂大蒜素等内服药,效验更好.二、假单胞菌病徐病症状:中瞅症状表示为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部伸展.解剖瞅察,背腔有背火贮积.正在鳔、肾、脾有红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那是典型症状.确诊需借帮细菌教或者血浑教查看.收病本果:由荧光假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该菌仅熏染没有健壮的、抗病力强的罗非鱼,果此要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优良,注意环境卫死,支配留神,勿使鱼体受伤;②收病鱼用溴氯海果0.4~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③共时投喂免疫多糖10克/千克饲料,维死素C5克/千克饲料.三、爱德华氏菌病徐病症状:病鱼体色收乌,背部膨大,肛门收黑,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别的,有的病鱼体表可睹有伸展收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尖端战背鳍的后端坏死收黑.解剖瞅察,有背火,死殖腺特地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火样物贮积或者肠壁充血.肝、脾、鳔等内净,特地是肝净有红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收出腐臭味.症状战病程果病例分歧而有很大好别,有慢性战缓性型之分.收病本果:由早钝爱德华氏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搁养稀度要合理,池塘需浑理消毒,时常换注新火;②收病时用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③共时内服大蒜泥(捣碎5%取饲料混匀)或者大蒜素等药物,每天一次,连用3天.四、链球菌病收病本果:果链球菌熏染引起.徐病症状:患溶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从中瞅瞅,病鱼体色收乌,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出血,病鱼背部面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患非溶血型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腔有背火储积,肛门周围收黑,肠管张缓.防治要领:①防行过稀的养殖,加强饲养管制;②收病时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⑧共时投喂大蒜素,连喂3~5天.第五天后用酶合益死素0.5~0.8克/坐圆米齐池泼洒.五、火霉病收病本果:由火霉熏染引起.徐病症状:火霉没有熏染健壮无益伤的罗非鱼.但是支配、输送历程中得慎制成鱼体的受伤,或者由于矮温制成冻伤,或者果寄死虫、细菌等熏染制成本收病灶时,火霉孢子便会乘机侵进鱼体,正在受伤或者病灶处赶快伸张、繁殖,少出许多绵毛状的火霉菌丝.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领会鱼的构制,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洪量粘液,病鱼启初焦躁没有安,疏通没有平常,菌丝取伤心的细胞构制环绕胶葛粘附,使构制坏死,鱼体包袱过重,游动早缓,食欲减退,末尾肥强而死.本病主要爆收正在20℃以下的矮火温季节,刚刚移进越冬池那段时间最易迸收火霉病.防治要领:①鱼种迁进越冬池前对于池火用死石灰10~20千克/亩消毒;②鱼种用3%食盐火浸洗3~5分钟;③鱼种正在围捕、搬运等支配历程中尽管防行受伤;④罗非鱼加进越冬池后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防行细菌熏染.六、罗非鱼肥肥病收病本果及徐病症状:由于少久投喂矮蛋黑、下脂肪、下糖类战缺累维死素的饵料,制成罗非鱼脂肪代开障碍,脂肪洪量贮积,鱼体肥肥,抗病力矮下.病鱼呈齐身性脂肪细胞删死、脂肪浸润,特地是背腔的脂肪构制及净器周围的脂肪构制隐着减少.患鱼背腔内脂肪构制可达体重的5%~8%,肝净浓黄色,肝构制下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构制剪下搁正在火中,必浮正在火里上(平常肝净会坐时重进火底).患肥肥症鱼抗病本领矮,简单熏染大肠杆菌战睦单胞菌等病菌.防治要领:①矫正饵料配圆,尽管谦脚罗非鱼平常死少的需要;饵料中适合增加维死素B、维死素C战维死素E,也可删投一些天然饲料;②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浑净新陈.。
罗非鱼七种常见疾病的症状、病因和防治,养水护水是关键一、水霉病1、症状体表健康无损伤的罗非鱼是不感染水霉病。
但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慎造成鱼体受伤,或由于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水霉孢子就会乘机侵入罗非鱼体,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蔓延、繁殖,长出许多绵毛状的水霉菌丝。
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鱼病:水霉病突袭,养鱼户应如何防治?2、病因由水霉感染引起。
本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刚移入越冬池这段时间最易暴发水霉病。
3、防治①鱼种迁入越冬池前对池水用生石灰10~20Kg/亩消毒;②鱼种用3%食盐水浸洗3~5分钟;③鱼种在围捕、搬运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受伤;④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用纯二氧化氯0.3~0.5克/?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
水霉病二、车轮虫病1、症状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游动缓慢。
有时可见体表发白或淤血。
鳃上粘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
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等,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2、病因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表皮、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但是主要寄生部位是鳃。
3、防治定期使用杀虫药进行杀虫,常见的就是敌百虫溶水全池泼洒。
使用量相信所有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户都有一个自己的量,这是最常见的的罗非鱼养殖使用药品,所以用量就再不过多赘述,只能说,合理范围内,多点少点,问题不大,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量吧。
如果已发病,可以用水体终浓度为0.7mg/L的硫酸酮或0.5mg/L的硫酸铜与0.2mg/L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病情严重的池塘,可连用2-3次。
三、假单胞菌病1、症状外观症状表现为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腹部膨胀。
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
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这是典型症状。
罗非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罗非鱼又叫做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其肉质鲜美、刺少肉多,养殖经济效益明显,现在很多地区都有人工养殖。
为了有效提高产量,罗非鱼养殖要注意疾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罗非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脂肪堆积症表现症状:体型发生改变,,游动缓慢,抗病力下降,易缺氧,易浮头。
防治方法:改进饵料配方,减少配方的脂肪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
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C,E。
加强水质控制,必要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安全的消毒性质底改产品,确保水质清洁清爽。
2、爱德华氏菌病表现症状:腹部膨大,鱼体发黑发暗,肛门处发红,眼球突出浑浊发白,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
防治方法:放养密度要合理,池塘需清理消毒,经常换注新水,发病时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配合内服大蒜泥,大蒜打成泥加入饲料中5%搅拌投喂。
3、水霉病表现症状:病鱼身上会有点状,或者块状的细丝出现,病鱼游动缓慢,食欲衰退,鱼体消瘦,最终死于营养不良。
防治方法:在放养鱼苗之前,就要对鱼塘进行全面的消毒。
在投放幼苗的时候可以使用低含量的高锰酸钾浸泡苗种以后在放进池塘。
发病可泼洒专用的治疗水霉病药剂,各大药品经销商都会有的。
低浓度的敌百虫全池泼洒也有一定效果,但不及专用的药品。
4、链球菌病表现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
防治方法:避免过密的养殖,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池塘清洁和消毒。
发病池塘可投喂强力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罗非鱼每天用50毫克抗菌素,混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7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全池使用二氧化硫制剂进行消毒,也有一定效果,结合内服抗菌药,效果事半功倍。
5、车轮虫病表现症状:病鱼体色发暗,营养不良,严重消瘦,游动缓慢,有时候体表会有淤血血泡。
鳃部粘液分泌过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鳃丝重大,破坏鱼类的呼吸系统,病鱼最终会因为缺氧死亡。
生,但以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防治方法是改善饲料质 量和投饵方法,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不可饱喂, 必要时停喂和减料数天,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链球菌病:病鱼全身l生出血性败血症,突眼、鳃盖 内侧出血。从稚鱼到成鱼均可感染,幼鱼感染的可能性 大于成鱼。高温季节易流行,水温越高,病害越易发生 和流行,且病程短,死亡率高。石斑鱼、鲈鱼和美国红鱼 均可感染。防治方法是投饵必须新鲜、适宜,避免鱼体 受伤。 鱼虱病:是石斑鱼和鲈鱼常见病。肉眼可见虫体寄 生。室内水泥池养殖容易发生。防治方法是改善水质, 加强换水。用淡水浸泡病鱼。 (南海水产研究所 区又君)
≯、曩鱼 9月份已经是时过立秋,气候开始转凉,各类病菌 经过夏季高温潜伏开始复苏活跃,同时该时段又是鱼 类催肥长膘的大好季节,对养殖者来说,做好这个时期 的饲养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做好水质管理 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有条件的I青况下,一 般应每7~1()日灌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20~30厘 米;同时每亩水面泼洒生石灰20公斤,1~2次/月。 二、注意加强饲料投喂 秋季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变化较大,鱼类 开始积累能量。此时,一方面要保证投喂足够的青饲 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 吃完为宜。另一方面还须增投精饲料,可用麸皮、米糠、 花生麸、黄豆粉等混合调配。每日投喂1次,投喂量占 鱼体总量的2.5%~3%。 三、病害防治 9月份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烂鳃病。该 病的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病鱼的鳃上粘液增多,鳃丝 肿胀,鳃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 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在病变鳃丝 的周围常粘附着坏死脱落的细胞、粘液、柱状屈挠杆菌 和各种污物。 防治方法。外用:可用富氯或百毒清0.15~0.2O× 1() 全池泼洒;内服:每千克鱼重用2.5克大黄、1.5克 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每 天1次,连服3天;或者每100千克鱼用大蒜0.5~1.0 千克拌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个疗程;或者每100千 克鱼用干地锦草5()()克(或鲜地锦草2000~25O0克) 煮汁,连渣拌入饵料中投喂,1日2次,3天为一疗程。 (珠江水产研究所 王广军1 罗非鱼 1、出塘上市:今年罗非鱼价格较好,500g以上可 以达到5.1~5.5元/斤,符合商品鱼规格要求的及时出 塘上市,规格较小的要加强饲料投喂,使其可以尽快上 市。以免在1(1月份罗非鱼大量上市的时候造成鱼价下 跌,利润减少。 2、池塘管理:9月阳光依然很强烈,池塘水不能过 浅,防止阳光直射水面时造成罗非鱼体表灼伤,需加注 水,同时要加固塘基,以免在暴雨的时候造成泛塘。 3、鱼病防治:温度过高,水体肥度大,水中溶氧会 随之下降,造成水质恶化,容易缺氧,易生病,尤其是罗 非鱼出血病的多发季节。池塘水质要保持活、嫩。水过 肥时可以加注新水或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增加水体溶 氧含量。 (茂名市茂南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李瑞伟)
动物生产 582023.01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关云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服务站,吉林 长春 130500)罗非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具有适应性强、体色艳丽、食性较广、鱼肉鲜美等优点。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加之饲养管理不规范与养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罗非鱼易受病害侵袭。
无乳链球菌病对罗非鱼的危害最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本文从无乳链球菌病防控角度出发,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无乳链球菌病研究概况1.1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无乳链球菌是危害罗非鱼的病原体之一,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直径0.6~1.9微米,多数呈球状,链状排列。
适宜在温度28~37℃、pH值为6.9~7.6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夏季为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高峰期。
随着养殖水温升高、水体环境不良、养殖密度的增加,该病易爆发流行。
此病为鱼类应激状态发病,传播途径为经食物和鱼类体表创伤交叉感染,鱼种与成鱼均为感染对象。
无乳链球菌进入罗非鱼的肠胃组织后,以细菌个体或成链的形式粘附于肠细胞,突破上皮细胞屏障,在胃肠道黏膜上不断增殖,随体循环遍布鱼体,穿越血脑屏障,引发脑膜炎,损害脑神经。
1.2 临床症状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的临床症状为,发病初期的罗非鱼离群独游、间歇性运动失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鱼体发黑。
患病鱼体呈现出血现象、眼眶充血、眼球突起、鱼尾溃烂等症状。
解剖后病理变化为脑膜充血、腹腔内充满黄色腹水,肝胆脾明显肿大。
2 无乳链球菌病防控要点2.1 池塘清理与水体消毒投放鱼苗前使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对排干水的池塘暴晒7天以上,清除池塘内的杂物和有害细菌。
投放鱼苗后,定期换水,随气温增高增加换水频率,使用二氧化氯、微生物制剂、石灰水等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以改善水体环境,控制病原菌的繁殖,进而阻断无乳链球菌的传播。
重庆水产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曾明\彭菊蓉2(1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农服中心,重庆潼南402677;2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潼南402679)罗非鱼(O reochrom s m ossam bcus、原产于非洲,具有生成快、产量高、疾病少、繁 殖力强等特点,是世界性的淡水养殖鱼类,在 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 养殖水产品。
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具 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及营养价值,近年来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 鉴》,2019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年产总量为164.2万吨,2018年年总产量为162.4万吨,同比增长1.05%,2019年重庆市罗非鱼养殖总量 达4980吨〇随着我国罗非鱼产业蓬勃发展,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模式迅速兴起,罗非鱼养殖面积扩 大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环境恶化,导致疾病 发生或暴发流行,这对罗非鱼养殖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
目前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遇到疾病主要 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弓丨起的疾病,生物 因素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 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非生物因素疾病主 要有水温水质变化弓丨起的疾病等。
为了保证罗 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罗非鱼养殖中遇到的常见疾病加以概述,为 广大养殖户在罗非鱼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
主要症状:病鱼出现游泳不协调、螺旋状 游泳或急促游泳等神经性疾病典型症状;部分 舰盲,体弱,不摄食,体褪色或发黑,但未 见出血或糜烂;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神经组织 细胞出现典型的空泡化,出现神经性降解。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感染仔鱼和幼鱼,也有部分成鱼被感染,发病水温一般在20-28 t,死亡率一般可达40%-100%。
防治方法:选择健康无病毒的亲鱼进行苗 种培育;消毒受精卵可有效地灭活卵表面的病 毒,以20 mg/L的有效碘处理15分钟,或用50 mg/L的有效碘处理5分钟,也可用臭氧处理过的海水洗卵3-5分钟;使用消毒剂对育苗室、育苗池和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次氯酸钠50 mg/L处理10分钟;及时捞出死鱼深埋,并进行 池水消毒。
近期,华南地区养殖罗非鱼出现链球菌病,其发病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重很快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罗非鱼饲料经销商、罗非鱼出口企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表示了高度的重视。
目前,受灾各地都在积极找寻治疗方法,期望将损失减至最少。
肝胆病和链球菌病,孰先孰后?
据业内初步预测,导致今年罗非鱼大面积发生链球菌病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今年多数罗非鱼患有不同程度的肝胆综合征,容易引起鱼体抗病力下降,链球菌伺机入侵机体;链球菌病出现由慢性发作转变为急性发作的可能;近期来华南地区高温少雨,水温比往年偏高,水质容易变差,病害有加重和频繁趋势;与较密集的放养密度相关。
其中,第一个因素为发病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罗非鱼面临的两大病害肝胆病和链球菌病,部分人认为链球菌病可引发罗非鱼肝胆综合征,一部分人则认为肝胆综合症可引发链球菌病。
总的来说,就是有许多人根据经验把二者当作继发性感染,就以上争议和观点看法,笔者采访了大连海事学院鱼类疾病防治专家杜佳垠教授。
杜教授介绍:肝胆综合征属于营养性疾病,而链球菌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两者概念不同。
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病后,会表现出肝损害、脑神经受损及肾脏受损三方面的症状,具体表现是肝呈土黄色,眼球突出甚至脱落,鱼在水里打转,肾脏变成血糊状等。
由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菌直接进入罗非鱼头部,损害其神经,所以病发初期不会出现大量同时死亡,但会持续很长时间。
整个养殖过程死亡过程中,发病率可逐渐提高,由0.1%提高到1%。
虽然比例较低,但当养殖产量足够多时,死亡数量相应提升也是骇人的,特别是罗非鱼高密度网箱养殖时,每网箱死亡率每天2条~3条上升到每天30条~50条;池塘养殖其死亡率由当初每天10条上升到每天100条~200条。
罗非鱼肝胆综合症与饲料的构成及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尤其与饲料里B2的缺乏以及环境的恶劣有关,一般情况下肝胆病等营养性疾病不会引起养殖鱼类较大的死亡率,只有传染性疾病才会蔓延如此迅速。
准确地说,患上链球病菌的罗非鱼会表现出肝胆病的症状,但不能肯定链球菌病一定由肝胆病引起。
因此,将肝胆综合征和链球病菌分个前因后果不科学。
当然鱼类疾病的发生和水体环境及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在罗非鱼养殖的初期都不会出现传染性疾病,因为初期养殖规模较小,
密度也不大,水体环境较好,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养殖密度的改变,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罗非鱼就极可能感染传染性疾病。
疫苗能否担当罗非鱼救世主?
笔者还注意到,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的信息也被炒得沸沸扬扬,部分罗非鱼养殖户的养殖池幸免遇难,但也在到处找寻链球病菌的疫苗。
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谓疫苗即作为防治之用,主要用于预防,对于已经罹患链球菌病的罗非鱼来说,没有效果。
其次现在链球菌病还在控制试验中,目前使用国标鱼药里的抗菌药物几乎效果甚微。
有关单位目前正研究使用抗菌药+抗菌肽+溶菌酶复方进行应用试验,效果还在期待中。
当然,疫苗的生产是方向,日本及欧美等地都研发生产了疫苗用于链球病菌的预防,但如今疫苗的短期出现不太现实。
无论是从研发及实施上来说,疫苗研发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不谈开发需要时间,单讲病原体的研究,难度就比较大。
链球病菌在多年的发展以后,病原体不再是海豚链球菌等常规病原体,迄今,已发展为8种,分别是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副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海豹链球菌、格式链球菌、鱼乳链球菌和沙氏链球菌。
疫苗开发除确认致病原外,还要确认使用是否有效果的,必须做抗体的检测试验(具体操作通常在使用疫苗10天后,在血液里就应形成抗体,形成抗体就说明会对此类病原感染的鱼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形成抗体就说明会对此类病原感染的鱼类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据广东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负责链球病菌研究项目的李兴安教授认为,目前危害华南地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致病病原体是海豚链球病菌,该所目前的疫苗研究也是主要针对海豚链球病菌,然而疫苗的完整开发肯定是要囊括所有致病原,各个击破。
再者,鱼类疫苗的接种分为注射、浸泡和口服,罗非鱼是典型的密集养殖,注射和口服所花的人力和财力都比较大,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鱼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浸泡相对理想,不过开发难度更大,效力也较难保证。
对于已发生病患的养殖塘来说,及时找寻专业人士,因地制宜地调查水质和环境,查询缘由,配合使用专业药物,才是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