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南通如东 H2#海上风电配套 220kV送出工程
- 格式:pdf
- 大小:561.06 KB
- 文档页数:29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的审批意见正文:----------------------------------------------------------------------------------------------------------------------------------------------------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的审批意见(苏环计[97]18号)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你委报来的《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南通市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收悉。
经研究,审批意见如下:一、该环评及环保规划,编制依据充分,目的明确,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准确,预测结果基本可信,符合南通开发区特点,据此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及规划措施可行,可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二、开发区应按规划要求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避免引进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项目,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保证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同意报告书提出的大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开发区应抓紧实施区内集中供热,提高气化率及区内植被覆盖率;固体废弃物的控制应体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原则同意报告书提出的水污染控制措施,但对污水深水排江方案须做进一步论证,并保证排江污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同时不得影响狼山水厂及洪港水厂水质。
四、开发区应将环保规划纳入本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切实增加对环保的投入,同时应尽快建立健全区内环境管理机构及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环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请南通市环保局加强对开发区执行规划情况珠监督检查。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结束——。
如东金光二期环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
公示期:自公示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项目喷漆、晾干工序产生的废气经两套水帘+干式过滤+二级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
2.高排气筒排放,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面涂装(家具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打磨工序产生的废气经水帘装置处理后通过。
3.排气筒排放,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生产废水经污水站处理,满足回用标准后循环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标准后接管大豫镇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噪声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3类标准;固废均可有效处置,零排放。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如东-江都输气管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正文:----------------------------------------------------------------------------------------------------------------------------------------------------关于如东-江都输气管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苏环验﹝2015﹞164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你公司《如东—江都输气管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附送的《如东—江都输气管道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等材料收悉。
受环保部委托,我厅对该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本工程全部位于江苏省境内,在南通、泰州、扬州、无锡和常州五个市内敷设管道总长约276.217千米,设输气站场9座、线路截断阀室14座;管道选用X70级钢管,设计输气量135亿立方米/年。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实行分段核准、分段设计、分段建设,管道分为三段,分别为江都—南通段工程(一期工程),线路总长约160.45千米,建设站场5座、阀室8座;南通—如东段工程(二期工程),线路总长约59.7千米,建设站场1座、阀室3座;泰兴—芙蓉段工程(三期工程),线路总长约56.067千米,建设站场3座、阀室3座。
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83495万元,环保投资9792.223万元。
与环评相比,工程线路阀室数量比环评减少5个,而输气站场数量比环评增加2个,在泰兴—芙蓉段增加了靖江分输清管站和江阴分输清管站;长江穿越施工方案由盾构变为定向钻;永久占地面积增加3.576公顷,临时占地面积减少169.36公顷。
调查报告显示工程变更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008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如东—江都输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1月获环境保护部批复(环审[2009]46号)。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的审查意见正文:----------------------------------------------------------------------------------------------------------------------------------------------------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环评及环保规划的审查意见(苏环计[97]34号)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你委报来的《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及《补充材料》收悉。
经研究,审查意见如下:一、该环评及环保规划编制依据充分,指导思想明确,环境现状调查资料翔实,选用的预测模型正确,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据此提出的环保规划可作为开发区经济建设与环境管理的依据。
二、南通市人民政府应根据省政府即将下达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结合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核定分配港闸开发区的排放指标,并督促实施。
开发区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三、在扩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时,需对处理厂的规模和尾水排放方式作进一步论证,以确保不对不游芦泾港水厂取水口和下游南通港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产生威胁。
四、同意报告书提出的关于自行车总厂含铬、氰废水限期治理的建议。
同时,开发区应按南通市环保局的要求,尽快搬迁磷肥厂或根治其含砷废水,以保护南通港水厂的水源水质。
五、开发区应提高气化率及区内植被覆盖率。
生活垃圾经中转站集中后由南通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六、请南通市环保局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环境监督管理。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日——结束——。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如皋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06.01.25•【字号】苏环管[2006]21号•【施行日期】2006.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如皋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管〔2006〕21号)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你委报批的《如皋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意见及南通市环保局初审意见(通环计〔2005〕27号)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报告书》技术评估意见及南通市环保局初审意见,如皋市沿江经济开发总体上具有环境可行性。
鉴于该开发区的正式设立还需得到有审批权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同意,因此,本批复及《报告书》只作为开发区规划建设和开展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之一。
二、原则同意南通市环保局初审意见。
你委须认真落实《报告书》及初审意见提出的环保要求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明确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按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原则指导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将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
严格执行《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关于明确苏北地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的通知》(苏环管〔2005〕262号),其中化工项目执行《关于开展太湖流域地区化工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苏环控〔2005〕50号),禁止排放“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属“POPS公约”清单内物质和恶臭气体的项目、有放射性污染的项目以及染料化工、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化肥、印染、造纸制浆、制革、化学浆粕、焦化、电镀等行业的项目入区。
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各企业清洁生产须达国内先进水平。
西片工业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石化、冶金和电力,从严控制排放有机毒物,确保长江水质安全;东片区位于规划的新港城区、长江镇生活区的上风向,应重点发展高科技产品,不得引进排放有毒废气污染物的项目;南片工业区紧邻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且距区域供水水厂水源地较近,应适度控制造船生产规模,配套的锻铸件及热处理、管子酸洗及热镀锌等生产不得在本园区内进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概述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总投资额为X万元。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xxxx平方米。
二、环境背景分析1.地理位置: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江苏省北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气候条件: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生态环境: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色的生态环境为该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环境影响评价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项目将产生X种大气污染物X,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X的影响。
为减轻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项目将采取X措施,如安装尾气处理设备、合理控制燃煤污染等。
2.水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将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并产生X种水污染物。
为减少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项目将采取X措施,如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增加水资源利用率等。
3.土壤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将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为减少占用土地,并保护土壤环境,项目将采取X措施,如进行土地复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等。
4.生物多样性影响:项目建设可能对周边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破坏,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将采取X措施,如开展生态保护区建设、植树造林等。
四、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污染防控措施:项目将安装先进的污染物排放处理设备,合理控制燃煤污染,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减少大气排放。
2.水污染防控措施:项目将建设废水处理设施,采取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
3.土壤污染防控措施:项目将进行土地复垦,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4.生态保护措施:项目将开展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增加周边的绿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环境风险评估对项目建设及运营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提出具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如东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目录1概述 (1)1.1项目由来 (1)1.2项目特点 (2)1.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4)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5)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36)1.6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37)2 总则 (38)2.1编制依据 (38)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45)2.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57)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66)2.5相关规划和功能区划 (67)2.6环境功能区划 (83)3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84)3.1拟建项目基本情况 (84)3.2全厂总体规划、总平面图布置及周边状况 (84)3.3外部依托工程基本情况(均不纳入本次环评) (87)3.4项目建设内容 (90)3.5主要工艺流程 (97)3.6原辅材料消耗及储运 (98)3.7给排水系统 (104)3.8污染物源强核算 (106)3.9风险因素识别 (126)3.10供热情况 (131)3.11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136)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46)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46)4.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52)4.3区域污染源调查 (165)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7)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67)如东产业园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71)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45)6.1废气防治措施评述 (245)6.2废水防治措施评述 (267)6.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评述 (276)6.4噪声防治措施评述 (281)6.5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82)6.6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283)6.7“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290)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94)7.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94)7.2环境保护措施费用效益分析 (294)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96)8.1环境管理要求 (296)8.2污染物排放清单 (301)8.3环境监测计划 (304)8.4总量控制 (305)8.5煤炭减量替代方案 (308)9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0)9.1项目概况 (310)9.2政策规划相符性 (310)9.3环境质量现状 (311)9.4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311)9.5主要环境影响 (313)9.6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315)9.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316)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316)9.9 总结论 (316)1概述1.1项目由来江苏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位于如东县东北部,分为海上作业区、临港工业区、现代物流园区及港口新城区4 大功能区,与如东县长沙镇实施区镇一体化管理。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如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1997.10.21•【字号】苏环计[1997]61号•【施行日期】1997.10.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如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批复(苏环计[1997]61号)如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你委报来的《江苏省如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及补充材料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环评及环保规划编制依据充分,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技术路线合理,评价结论较可信,据此提出的环境保护规划可行,可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二、开发区应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及该环保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Ⅲ类工业的进区建设,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建立低耗、高效、少污染的社会经济机构,促进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三、开发区应按照国家、省有关环保的规定,对辖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不得突破污染环境(水、气、固废)排放总量(如东县人民政府分解给开发区的限值)。
四、应根据污染集中控制和点源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确保到1998年年底,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达标排放。
五、在新的《太湖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前所排废水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大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适用区域规定的对应标准。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开本)
项目名称:南通如东H2#海上风电配套220kV送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编制单位:江苏辐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0年3月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三、环境质量状况
四、评价适用标准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七、环境影响分析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十、结论与建议
南通如东H2#海上风电配套220kV送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1总则
1.1项目概况
建设如东H2#陆上集控中心-蓬树开关站220kV线路,1回,线路路径总长约0.50km,电缆敷设。
1.2 评价因子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2-1。
1.3 评价标准
电磁环境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标准,即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
1.4 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220kV输电线路为地下电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划分,本项目220kV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5 评价范围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1.5-1。
1.6 评价重点
电磁环境评价重点为工程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7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电缆输电线路评价范围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2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环评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工程所经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统计结果见表2.1-1所示。
表2.1-1 本工程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测点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预评价
3.1 电缆线路类比分析
本工程电缆线路包括220kV单回电缆线路、220kV双回电缆线路、220kV三回电缆线路(远景220kV四回电缆线路)、220kV四回电缆线路。
(1)单回电缆
为预测本工程220kV单回电缆线路对周围环境影响,选取无锡220kV西双2952线(单回电缆,电缆型号为FY-YJLW03-Z126/220 1×2500mm2)作为本工程220kV单回电缆线路的类比监测线路,该线路电压等级、敷设方式均与本工程220kV单回电缆线路相同,导线类型与本工程相似,电磁环境条件与本工程线路类似,周围均无其他同类型电磁污染源,理论上本工程单回电缆线路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与220kV西双2952线类似,因此选取220kV西双2952线作为本工程220kV单回电缆线路类比线路是可行的。
监测结果表明,220kV西双2952线断面监测各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为5.9V/m~9.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206μT~3.140μT。
分别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线路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3.140μT,推算到设计输送
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1.78倍,即最大值为5.59μT。
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亦能满足100μT限值要求。
通过以上类比监测可以预测,本工程220kV单回电缆线路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将满足环保要求。
(2)双回电缆
为预测本工程220kV双回电缆线路建成投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选取南京220kV东秦4531/东胜4532线(ZR-YJLW03-126/220-2500mm2)作为类比监测线路,该线路电压等级、敷设方式均与本工程220kV双回电缆线路相同,导线类型与本工程相似,电磁环境条件与本工程线路类似,周围均无其他同类型电磁污染源,理论上本工程220kV双回电缆线路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与220kV东秦4531/东胜4532线类似,因此选取220kV东秦4531/东胜4532线作为本工程220kV双回电缆线路类比线路是可行的。
监测结果表明,220kV东秦4531/东胜4532线断面监测各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为2.0V/m~5.3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6μT~0.048μT。
分别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线路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0.048μT,推算到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20.54倍,即最大值为0.99μT。
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亦能满足100μT限值要求。
通过以上类比监测可以预测,本工程220kV双回电缆线路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将满足环保要求。
(3)四回电缆
为预测本工程220kV三回电缆线路(远景四回电缆线路)、220kV四回电缆线路建成投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选取南京220kV南牵4Y19线/220kV南善4Y21线/220kV雨站2M25线/220kV雨站2M26线(ZR-YJLW03-126/220-2500mm2)作为类比监测线路,该线路电压等级、敷设方式均与本工程220kV电缆线路相同,导线类型与本工程相似,电磁环境条件与本工程线路类似,周围均无其他同类型电磁污染源,理论上本工程220kV四回电缆线路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与
220kV南牵4Y19线/220kV南善4Y21线/220kV雨站2M25线/220kV雨站2M26线类似,因此选取220kV南牵4Y19线/220kV南善4Y21线/220kV雨站2M25线/220kV雨站2M26线作为本工程220kV三回电缆线路(远景四回电缆线路)、220kV四回电缆线路类比线路是可行的。
监测结果表明,南京220kV南牵4Y19线/220kV南善4Y21线/220kV雨站2M25线/220kV雨站2M26线周围工频电场强度为3.4V/m~34.6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67μT ~0.220μT。
分别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线路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0.220μT,推算到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61.1倍,即最大值为13.44μT。
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亦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通过以上类比监测可以预测,本工程220kV三回电缆线路(远景四回电缆线路)、220kV四回电缆线路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将满足环保要求。
4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输电线路采用电缆敷设,利用屏蔽作用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工频电场的影响。
5 电磁专题报告结论
(1)项目概况
建设如东H2#陆上集控中心-蓬树开关站220kV线路,1回,线路路径总长约0.50km。
(2)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测点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3)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类比分析,本工程电缆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也可满足相关的标准限值。
(4)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线路采用电缆敷设,利用屏蔽作用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工频电场环境的影响。
(5)电磁专题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南通如东H2#海上风电配套220kV送出工程在认真落实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投入运行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应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