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对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干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94.15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技术护理在缓解肺癌化疗期间患者恶心呕吐反应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期间采取中医技术护理后对病患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
方法:获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断为肺癌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统一开展化疗治疗,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抽取40例,前组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干预,后组在化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与中医技术护理联合实施干预,对2组护理后的舒适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展开计算分析。
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分值、生活质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P<0.05)。
结论:采取中医技术护理能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不适感,并降低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癌;化疗;中医技术护理;不良反应;舒适度前言肺癌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癌症疾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治疗方面,针对肺癌疾病的改善主要以化疗为主。
化疗虽然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会造成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损伤,导致治疗进程出现障碍。
加之化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疾病治疗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在患者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技术护理,能依据中医学的辩证施护原则,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其配合程度。
对此,本研究将探讨中医技术护理用于肺癌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获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断为肺癌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统一开展化疗治疗,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抽取40例,对照组男性例数22例,女性例数18例,年龄选择范围36-79岁,平均取值(56.11±4.02)岁;观察组男性例数21例,女性例数19例,年龄选择范围37-79岁,平均取值(56.54±4.56)岁;两组患者病例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在化疗期间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口头宣教、心理护理、病情监测、饮食、疼痛、皮肤护理为主。
中药敷贴的适用症及使用技巧是什么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很长时间。
它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那么,中药敷贴到底适用于哪些病症?又有哪些使用技巧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药敷贴的适用症1、呼吸系统疾病中药敷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是在疾病的缓解期,通过敷贴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敷贴的穴位通常选择肺俞、膻中、定喘等,药物多为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中药。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胃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敷贴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神阙、足三里等,药物以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为主。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中药敷贴可以起到缓解疼痛、消肿散瘀的效果。
敷贴的部位一般在病变关节周围或相应的穴位上,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
4、儿科疾病小儿由于体质较弱,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疾病。
中药敷贴对于小儿的这些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小儿皮肤娇嫩,药物吸收效果好。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肺俞、脾俞等。
5、妇科疾病中药敷贴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穴位可选气海、关元、子宫等,药物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二、中药敷贴的使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药物中药敷贴的药物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中药配方。
一般来说,常用的中药有白芥子、细辛、延胡索、肉桂、生姜等。
这些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化痰平喘等功效。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药物的选择准确无误。
2、准备敷贴工具中药敷贴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如纱布、胶布、保鲜膜等。
将调配好的中药敷在纱布上,然后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再用保鲜膜覆盖,以防止药物挥发和弄脏衣物。
3、找准穴位穴位的选择是中药敷贴的关键。
浅谈穴位贴敷在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其穴位贴敷应用在肺癌晚期患者中的实际效果性。
方法:抽到我医院收入的肺癌晚期病患(44例)为研究样本,时间是从2021年9月起-2022年9月止。
再运用“计算机表法”实施分组,其中的参照组(22例)接受常规化疗,研究组(2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干预。
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参照组,且P值<0.05。
结论:穴位贴敷运用在肺癌晚期病患当中,能够改变其生活质量,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干预方式。
【关键词】穴位贴敷;肺癌晚期;生活质量肺癌属于在支气管的黏膜与肺泡细胞上出现恶性的肿瘤表现,按照一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在病患中有60%左右超过了65岁,且当中Ⅲ期与Ⅳ期的又占据到75%,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他们的基础性疾病也非常多,若是病发一般都是有很复杂的病情,这时候的病患已经不适宜选择手术进行干预治疗,仅可经保守或是化疗手段来治疗。
但是这样的治疗方案又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表现,一些病患是很难予以耐受或是承受的,最后病患会因为放弃了治疗反而增加其恶化的速度。
特此,选择我医院收入的44例肺癌晚期病患(从2021年9月起-2022年9月止)为研究样本,通过穴位贴敷的运用效果更为显著,详细的干预报告为:1资料、方法1.1资料抽到我医院收入的肺癌晚期病患(44例)为研究样本,时间是从2021年9月起-2022年9月止。
再运用“计算机表法”实施分组,其中的参照组(22例):男样本12例、女样本10例,均龄维持(65.2±8.2)岁;研究组(22例):男样本11例、女样本11例,均龄维持(66.7±10.5)岁。
基于此资料,给予t计算,显现P值>0.05。
纳入样本:(1)病患的年龄均在18岁以上;(2)明确诊断已经处于肺癌Ⅲ期与Ⅳ期;(3)病患有清楚的个人意识。
排除样本:(1)中医证型不太相符,特别是存在热证;(2)病情没有告诉病患;(3)对于穴位贴敷表现为过敏。
穴位敷贴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格拉司琼,胃复安"对患者化疗后呕吐的疗效。
方法选择123例化疗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在化疗前24 h进行穴位敷贴联合格拉司琼及胃复安静脉注射。
穴位选择:内关、足三里、中脘,更换1次/d,至化疗周期结束。
对照组使用"格拉司琼+胃复安"静脉注射,1次/d,至化疗周期结束停药。
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
结果治疗组较照组,治疗化疗后消化道反应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敷贴有利于降低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的呕吐情况。
关键词:化疗;呕吐;穴位敷贴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肿瘤治疗中的最重要并发症之一,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呕吐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对身体和精神上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其中顺铂(DDP)所致的呕吐反应更是明显[1]。
化疗的呕吐症状常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引起呕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导致胃肠黏膜的损伤和胃肠动力障碍,以及多巴胺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2],中医理论认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呕吐发生的主要原因。
穴位贴敷疗法起效快、简单易行,患者接受度高。
针对我科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收治的123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用常规止吐药物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以减少和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副反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01月~2014年06月本科进行化疗的12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2例,其中肺癌15例,乳腺癌6例,消化系统肿瘤26例,其它肿瘤15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3.7岁;对照组61例,其中肺癌14例,乳腺癌5例,消化系统肿瘤25例,其它肿瘤18例,男性33例,女28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6.8岁。
使用中医穴位敷贴对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效果评估中医穴位敷贴在治疗肠胃功能紊乱中的评估肠胃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本文旨在评估使用中医穴位敷贴治疗肠胃功能紊乱的效果。
中医穴位敷贴是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穴位的刺激,调节人体的平衡和功能。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穴位对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医穴位敷贴能够调节肠胃蠕动。
肠胃蠕动是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对于消化吸收以及排泄废物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敷贴槟榔术穴(四平穴)能够增加蠕动幅度和频率,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敷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也能够调节胃肠蠕动,减轻腹胀症状。
其次,中医穴位敷贴能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是肠胃功能紊乱的主要表现之一。
敷贴中草药配制贴剂于关元穴、内关穴等穴位,能够改善肠道的吸收能力,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中医穴位敷贴还具有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
肠胃功能紊乱往往伴有神经紧张和应激反应,导致肠道的过度紧张和痉挛。
很多研究表明,敷贴曲池穴、合谷穴等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缓解肠道紧张和痉挛,从而减轻腹痛和腹泻症状。
然而,虽然中医穴位敷贴在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中表现出积极的效果,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次,敷贴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需要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和局部刺激的问题,在使用中医穴位敷贴时应保持清洁和注意观察。
总之,中医穴位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肠胃功能紊乱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
它通过调节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以及调节神经兴奋性,缓解了许多肠胃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防治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临床观察背景: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化疗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极为重要。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采用艾灸加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程度及生活质量,以及相关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不仅在临床疗效上有明显效果,而且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胃肠道反应。
结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来发挥作用。
这为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胃肠道反应;艾灸;穴位贴敷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节人体气血等作用,已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穴位贴敷是一种针对特定穴位的贴敷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状态,具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作用。
由于艾灸和穴位贴敷在调节人体功能、改善疾病症状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假设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可能对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有一定的疗效。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方法受试者纳入标准:1. 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2. 正在接受化疗治疗;3. 18-70岁的女性;4.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存在其他重要器质性疾病;2.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3. 具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中医保健了解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方法中医保健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穴位贴敷作为中医保健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穴位贴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疗效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穴位贴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医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或其他物贴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刺激穴位,以起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等效果的一种疗法。
其中,穴位是中医理论中的特定部位,它们位于人体经络上,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功能。
中医穴位贴敷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或物质的刺激,改善人体的经络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保养身体的作用;二是通过药物的吸收,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人体,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
二、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1. 调理气血:中医穴位贴敷能够刺激和调节身体经络的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强体质,调理内分泌,舒缓疲劳等。
2. 缓解疼痛:中医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使疼痛感受到的信号被抑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头痛、颈肩腰腿疼痛等症状,中医穴位贴敷有着显著的疗效。
3. 改善睡眠:中医穴位贴敷可以调理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问题。
4. 促进康复:对于一些疾病康复期的患者,中医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提高康复效果。
5. 强身健体:中医穴位贴敷还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三、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选择应结合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穴位贴敷方法: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或保健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太冲、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经典穴位。
2. 穴位准备:先用清水或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8]郭祥君,史家欣,李家树.肺栓塞患者溶栓后进行有氧运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3):329-332.[9]陈奕,殷琼花,钮美娥.1例多发伤并左下肢髂动脉血栓形成的术后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7,32(20):46-48.[10]潘爱芬,赵向琴,眭文洁.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150-1152.[11]冯玉倩,张少韶,余淼.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5(3):319-323.(本文编辑赵梅珍)·中医护理·中药穴位贴敷对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干预效果佟银侠1,王燕2,王平3,张春兰2,雷桂军2,李丽华2,王永林2,李栋2,陈慧2Effect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with Chinese herbals on chemotherapy-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Tong Yinxia ,Wang Yan ,Wang Ping ,Zhang Chunlan ,Lei Guijun ,Li Lihua ,Wang Yonglin ,Li Dong ,Chen Hui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同消化道症状的疗效。
方法选取240例具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的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消化道症状,分为恶心呕吐和便秘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性加用中药穴位敷贴。
结果恶心呕吐患者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0.05);便秘患者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周排便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1)。
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选择性应用穴位敷贴可以有效改善便秘,对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改善不明显。
关键词:肺癌;恶心;呕吐;便秘;穴位敷贴中图分类号:R473.5;R248文献标识码:BDOI :10.3870/j.issn.1001-4152.2019.03.048作者单位:徐州市中心医院1.肿瘤外科2肿瘤内科3.护理部(江苏徐州,221009)佟银侠:女,本科,副主任护师通信作者:王燕,2227371738@QQ.com 科研项目:2016年度徐州市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KC16SH08)收稿:2018-09-15;修回:2018-11-29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化疗是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在化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便秘等毒副作用,且对症治疗改善有限。
既往有研究发现中药穴位敷贴具有改善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作用[1-2]。
因此,本研究收集2016年 2017年就诊于我院的化疗患者,针对化疗后不同消化道症状,选择性给予对症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以期获得科学可靠的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为以后临床及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二科,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为无法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
根据化疗后不同消化道症状分为两个症状组:恶心呕吐为主(化疗后出现严重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症状,且化疗期间每天呕吐至少大于3次)纳入恶心呕吐组;便秘为主(即从化疗给药后第2天起,48h 内未排便)纳入便秘组,其中,62例患者同时符合两种消化道症状,随机并入任意一组,每组31例。
遵循随机、对照以及平均的临床研究原则,将每个症状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入组标准:①病理检查确诊,明确为肺癌患者;②不少于2名肿瘤科主治级以上医生明确为肺癌TNM 分期Ⅲ Ⅳ期患者;③年龄18 75岁,体力状况(ECOG-PS )评分0 2分;④无贴敷药物过敏,无贴敷部位皮肤病变;⑤自愿接受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化疗禁忌证;②有精神疾病;③无自主意识或不能配合完成治疗;④开始化疗前24 48h 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的厌食,恶心呕吐,便秘,如颅内高压、幽门梗阻、肠梗阻、神经性呕吐等;⑤化疗前24h 内应用过镇吐或通便药物;⑥伴有肿瘤肠道转移者。
本研究已通过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
恶心呕吐组中,观察组3例患者难以忍受中药物味道,未能完成治疗,排除此3例。
便秘组中,对照组出院后,有3例患者未能按时口服常规治疗药物,1例患者失访,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院后未能继续加用中药敷贴,2例患者失访,均予排除。
两个症状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2。
表1恶心呕吐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岁,珋x ʃs )病程(月,珋x ʃs )肿瘤分期(例)Ⅲ期Ⅳ期对照组60342657.44ʃ6.2313.21ʃ5.722139观察组57292858.41ʃ5.1712.72ʃ4.711938统计值χ2=0.379t =0.496t =0.013χ2=0.036P0.6910.5230.8750.849表2便秘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岁,珋x ʃs )病程(月,珋x ʃs )肿瘤分期(例)Ⅲ期Ⅳ期对照组56272959.24ʃ6.9714.03ʃ4.421838观察组53302360.07ʃ4.5713.21ʃ5.111637统计值χ2=0.528t =0.517t =0.323χ2=0.048P0.5130.5090.6170.826注:病程为肿瘤病程。
Ⅳ期患者均存在远处转移。
·94·护理学杂志2019年2月第34卷第3期1.2方法1.2.1药剂制作方法止吐膏制作:①药散,姜半夏、黄连、吴茱萸、白术、柿蒂、苏梗、丁香、党参,以上药物等量各25g,烘焙干,粉碎研磨成超细粉末;②膏剂,凡士林150g、香油25g、生姜汁25g,均匀调和,制备成膏。
通便膏制作:①药散,大黄、三棱、沉香各90g,莪术、甘隧各45g,烘焙干,粉碎研磨成超细粉末;②膏剂,凡士林200g,香油50g,冰片25g,均匀调和,制备成膏。
以上药物完成制备后,药散、膏剂分装,干燥、避光保存于4ħ,使用时,按照实际用量,均匀混合后使用。
1.2.2干预方法1.2.2.1恶心呕吐组①对照组应用化疗导致消化道症状的常规预防治疗方法,即在化疗期间,给予患者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65),静脉注射,化疗周期内(一般3 7d)每天化疗前后30min,给予昂丹司琼注射液8mg。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每日输注化疗药物期间加用穴位贴敷方法,由在肿瘤科工作5年以上的2名护士负责。
贴敷方法:应用前,清洗干净患者的穴位处皮肤;取合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进行贴敷,取5g药散,倒入3 4mL膏剂,搅拌调制呈膏糊状,敷于相应穴位,以穴位为中心敷药范围为2 3cm,外以透气敷贴固定,每次8h,每日1次,连续性治疗3 7 d。
1.2.2.2便秘组①对照组常规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即给予北京同仁堂生产的麻仁丸,每日2次,每次9g,口服治疗2周。
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方法:首先应用温水清洁患者神阙穴,擦干穴位表面水分后,取10g左右药散,倒入5 6mL膏剂搅拌调制呈膏糊状,敷于神阙穴,以神阙穴为中心敷药范围为2 3cm,外以透气小敷贴固定,每12小时更换1次,连续治疗2周。
1.2.3评价方法根据WHO抗癌药物的急性以及亚急性不良反应分级标准[3]制定恶心呕吐疗效评估标准。
在院由责任护士和另一名肿瘤科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负责观察评估。
患者出院后情况由2名在肿瘤科工作5年以上的2名护士负责电话随访。
便秘干预持续2周,于结束时评价。
1.2.3.1呕吐症状①治愈:治疗后未出现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无不适,完全缓解。
②显效:治疗后,恶心症状明显好转,并且每天出现1 2次呕吐症状。
③有效:治疗后,较前稍好转,但每天仍均有恶心,且每天至少3次呕吐症状。
④无效: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较为严重,且治疗后未缓解。
1.2.3.2便秘症状参考《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4],对患者便秘症状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治愈:治疗后,大便正常,与排便困难有关的自觉症状消失。
显效:治疗后,便秘症状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70%。
有效:治疗后,便秘症状改善,主症积分减少30% 70%。
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或主症积分减少<30%。
同时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周排便数、每次排便时间、排便困难程度、排便间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从首次给药开始计算,连续观察2周时间。
1.2.3.3安全性观察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及观察用药过敏情况,以明确药膏使用中的安全性。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各症状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5。
表3恶心呕吐患者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照组608(13.3)26(36.7)14(21.7)12(20.0)观察组5711(19.3)30(52.6)12(21.0)4(7.0)注:两组比较,Z=-1.915,P=0.056。
表4便秘患者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对照组563(5.4)6(10.1)25(44.6)22(39.3)观察组535(13.2)18(34.0)20(37.7)10(18.9)注:两组比较,Z=-3.133,P=0.002。
表5便秘患者两组便秘相关指标比较珋xʃs组别例数首次排便(h)周排便数(次)每次排便时间(min)排便间隔时间(d)对照组568.33ʃ2.613.01ʃ1.0712.19ʃ1.782.92ʃ1.07观察组536.23ʃ3.413.82ʃ0.817.05ʃ2.651.87ʃ0.62 t3.0734.43711.9456.223P0.0030.0000.0000.000 2.2安全性观察患者用药前后,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未见皮肤皮疹、瘙痒、疼痛等过敏症状。
3讨论化疗是肺癌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化疗治疗周期中,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存在着很多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便秘是治疗期间对患者生存治疗影响最大的症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