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治考研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34.21 KB
- 文档页数:23
2016考研政治大纲梳理考研频道讯:2016考研政治大纲梳理2016考研政治大纲梳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共有八章内容,共占24分。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分值为16分,政治经济学考点分值为4—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点分值为2—4分。
绪论(第一章)。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第四章)。
第二章唯物论和辩证法、第三章认识论、第四章唯物史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材料分析题唯一的出题范围。
唯物论的关键词是物质和意识,辩证法的关键词是联系、发展和矛盾,认识论的关键词是实践和认识,唯物史观的关键词是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第六章)。
第五章在说明简单商品经济后转向了商品经济在出现雇佣劳动力之后的新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出现的优胜劣汰使得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第六章介绍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但也坚定地表明资本主义终将成为历史。
科学社会主义(第七-第八章)。
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方面论证说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学科分值为30分,新大纲结构调整后,比之前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了,但整体内容没有多大调整,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五大建设为重点。
本学科复习重点如下:第一部分:总论。
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精髓。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016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大纲变化详解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已经发布。
今年的大纲相比去年有比较大的调整,新增了9处知识点,删除了6处。
新变化的内容紧跟时事政治,新增加的知识点一般来说就是考试的命题点,而且毛中特的第八章除2014年外,基本上每年分析题必出在本章。
所以,对于新增加的知识点要认真复习。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
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7月29日,他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2016考研政治大纲的发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下简称马原)的变化比较多,下面就分章节梳理一下今年大纲的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共有八章内容,试卷比重为24分。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分值为16分,政治经济学考点分值为4—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点分值为2—4分。
绪论(第一章)新增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部分调整了一个说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调整为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第四章)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标题做了一个改动,在这部分内容中删除了一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016考研大纲已如期发布,相信考生已经对照新旧大纲找出了区别所在。
那么,在明确了新大纲的指示之后,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呢?以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为例,来分析一下如何应对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中的新增考点和变更考点。
一、新增考点 每年大纲变化中的新增考点是大家首先要关注的内容,尤其是毛中特部分,往往与时政的关联度极大。
它们有的是往年删除了的考点又重新恢复考察,有的是根据形势和政策完全新增的内容。
无论如何,只要是新增的内容,就说明有极大的考察价值,这里面一定会有命题点,而且比率极高。
对于这部分新增知识点,考生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最好能结合时政热点和党的政策新动向,找出其背景所在,以点带面,从深层次理解并记忆。
下面是今年毛中特部分的新增考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八章: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十章: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巩固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变更考点 变更考点的重要性不亚于新增考点,一般有删除、移动、合并、换说法等几种情况。
其中,删除考点不必考虑,移动和合并考点也关系不大,不影响复习,重要的是那些“换说法”的考点。
它们往往本身就是年年常考的知识点,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在提法或表述上发生了变化,这背后反映了党和国家政策在关注点上的细微变化。
对于这部分变化点,一是一定要纠正过来,答题时采用最新表达,二是要吃透并记牢,弄清楚来龙去脉。
毛中特部分的变更考点如下: 第一章: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性。
人大考研详解与指导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理藩院《上帝之城》混合选举制黄宗羲主权者《春秋公羊传》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60分)1、严复在论述西学优于中学(原话记不太清)时,提出“不外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试结合思想史评述这一思想。
2、简述宰相开府理政和宰相机构参政辅政的区别。
3、什么是“两院制”,分析其优缺点。
4、柏拉图说“正义的人只想战胜不正义的人,而不正义的人既想战胜不正义,也想战胜正义的人”试简述其含义。
5、霍布斯在《利维坦》提到:“人们在摆脱自然状态过程中,有两方面起作用,一是理性,一是激情”,试简述其含义。
6、简析孔子的“正名”的思想主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亚里士多德主张政治与伦理合一,马基雅维利主张政治与伦理分离,评析二者的利害得失。
2.简析儒、法治理主张的异同以及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关系。
3.简述监察制度的沿革并分析其特征。
误区一:以为自己考分高(>350)就高枕无忧了,也不准备复试,反正一定能上。
纠正:第一,考分高不一定排名高,同济经管系350是最后1名。
第二,即使排名高,照样被刷,尤其是非应届生和外校生,这次我复试刷的都是这2种人,而且370的都有。
理由是:不懂本专业知识,上了没法做研究,只会考试!误区二:认为复试前与导师见面,会引起反感,对自己不利。
纠正:我保证这是不可能的,你去与导师见面,表明你的意向和询问导师情况,又不是送礼,怎么会反感呢?面谈之后,说不定导师觉得你这人人际交往能力很强,印象好,就会要你。
总之,复试前一定要与导师面谈,不要到口试完了才知道自己导师是谁!误区三:认为复试中笔试很重要,使劲看书!纠正:1。
首先不是本专业的,你看几天能抵得上人家4年的课?2。
其次口试的重要性远高于笔试,导师对你的印象是最重要的。
我这次复试就是导师一句话说了算,根本不看笔试。
误区四:认为口试时随便穿穿就行了。
纠正:你要是穿件乞丐装,显然是鄙视老师,涵养再好也不要你。
超全!2016考研政治大纲删减知识点汇总!
2016考研政治大纲相比去年有很大的变化,各个科目都删除了不少知识点,以下为政治各个部分删减知识点的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部分中删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删除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删除的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认识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删除的第一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和科学;第二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个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
论:删除的第一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第二个部分是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删除的知识点是第一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删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以上的删除考点,各位同学可以不用纳入备考范围之内,政治的新增知识点一定要在备考中多多留意。
在百万考生的期盼中,2016年考试大纲终于出炉了。
尤其是考研政治新大纲的公布,是众多考生最为关注的。
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动,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即"意料之中"。
说意料之中,是因为考研政治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必然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每一年都会发生变动。
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党根据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新的理论成果,也提出了新的理论需求。
所以,今年的考研政治大纲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加入新的理论成果。
尤其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就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考研政治的变动体现了结构上和表述上的优化调整。
五大学科都有考点的增补和调整,但其中更多地只是是标题的变动和位置的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新增的章节和考点需要考生重点关注。
在马原中考生需要关注的是第五章新增的"自然经济"考点、第七章新增的"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考点。
在毛中特中考生需要关注的是第一章新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第八章新增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两个考点、第十二章新增的"全面从严治党"小节。
在史纲中考生需要关注的是第十章新增的"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的展开"三个考点。
在思修部分,命题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思修的章节由七章又变成了八章,新增了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契合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突出了法治的重要地位。
世经部分没有考点的宏观变动,但是加入了一些我们在新时期的国际交往中探索的外交新理念。
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
课程考核目标主要是了解考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基本特征,熟悉并领会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正确看待当代社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占30%,简单理解和应用占30%,综合分析和应用占40%。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考生首先应认真通读教材,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其次,按照大纲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熟练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再次,要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相关内容要求如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1.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阈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4.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之维5.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重视角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2.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五、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1.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2.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价值定位及其体现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七、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构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构成与层次(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开发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2.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机制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十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结构及体系2.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及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4.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十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和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态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的发挥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与准则2.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管理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5.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与领域的新发展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1.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2.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趋势4.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趋势5.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2015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
2016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之把握五位一体,战无不胜2016年的考研政治考试大纲在大家的翘首期盼中出炉了,大家都会关注各个学科的变化,尤其是毛中特这门学科,之所以关注这门学科,一是毛中特的分值在各门学科中占得分值比例是最高的。
二是毛中特的时政性较强,每年的变化都很大,所以,对于这门学科,大家都较为期待。
下面凯程教育政治教研室老师就毛中特的重要内容五位一体做一分析: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具体内涵,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清晰诠释:经济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政治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社会建设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6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毛中特这门学科有了调整和变化,以往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新增的考点是命题人青睐的对象,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新增考点,把握牢固。
最后衷心地祝愿莘莘学子金榜题名!2016考研政治大纲变动太大,思修与法基秋季如何复习?在等待中我们盼来了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新鲜出炉,今年的考研政治变化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思修法基这门学科,不但进行了学科体例上的调整,使得框架体系更为严谨清晰,考点上也进行了调整,尤其是法律基础部分,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
2016年政治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规律及其客观性。
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发展与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认识与实践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与必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剩余价值的实质。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资本周转及其速度。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及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
垄断与竞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
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作用。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最终目标和国家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得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4.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额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