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清虚热药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第五节清虚热药凡以清虚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阴虚内热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又称退虚热药。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或甘寒之品,主要归肝、肾经。
清虚热,是寒凉清热药缓解阴虚内热证各种虚热症状的治疗作用。
阴虚内热以骨蒸潮热(阴虚的病人,常会有下午发烧的现象,叫做“潮热”,用温度计量出来的温度并不很高,可病人自己却会觉得非常热,好像从骨头里散出来似的,所以叫“骨蒸”。
)为主要临床表现,有时又将退虚热的功效称为除骨蒸(或退蒸)。
小儿的虚热证多见于疳积,习惯上又将治疗小儿疳积发热的退虚热作用叫做除疳热。
本类药物的退虚热功效,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等所致的虚热内扰,症见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心胸烦热、盗汗、遗精、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温热病后期,邪热虽然未尽,但阴液耗伤而虚热内生,故亦宜配伍使用。
大多数清虚热药同时又是清热泻火,或凉血、解毒药,又可主治相应的实热病证。
而以上各类清热药中的知母、黄柏、玄参、生地、牡丹皮等,又兼有清虚热作用。
在补阴药,尤其是补肝肾之阴的药中,亦多兼此功效,应当前后参照。
本类药物主治之虚热证,系阴液不足,阳热失于制约而偏亢。
清虚热仅在于缓解热象以治标,须与补阴药,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的药物配伍,方能标本兼治。
对于热病后期,虽阴液已伤、而邪热尚存,故还应注意配伍凉血、解毒药,以针对未尽之热邪。
青蒿1、性味归经:苦、辛,寒。
入肝、胆、肾经。
2、功效:清虚热,解暑热,截疟。
3、主治与应用:1)本品既能退虚热,又能凉血而清血分伏热,能与热病后期余邪未尽,虚热内生的病机相宜,故可用治a、阴虚低热、骨蒸潮热、盗汗,常配知母、地骨皮等,如清骨散;b、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常配丹皮、生地等,如青蒿鳖甲汤。
2)本品苦寒而辛香,外能解暑热,内可清泻湿热。
a、用治外感暑热、发热、头痛无汗脉数者,可配银花、连翘、荷叶等;b、治小儿感受暑热,发热心烦,小便不利,常用鲜青蒿加车前草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