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单晶硅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教 学 计 划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高二14、15班,每班61人,为三类班。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上进的,基本掌握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自主学习能力还是不强,自从实施“六环节分层教学”以来,学生的预习有所进步,但也存在一部分人不认真对待,不会通过阅读课本从课本中找到关键的信息,同时14班在分班时,物理成绩就比其他三个班差一点,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1、狠抓预习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在课堂的导引探究环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来,师生共同探讨;3、落实各种训练,检查到位。
总之,希望通过这学期能够改变一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电场与示波器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磁场与回旋加速器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探究电场的能的性质 电容器 电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 研究电压、电流和电阻 探究电阻定律多用电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磁场与人类文明 怎样描述磁场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 探究安培力 探究洛仑兹力电 磁 学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
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1)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抓好基础,向“40分钟要质量”。
(2)抓好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尹慧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包括二氧化硅和硅酸、硅单质两个部分,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硅作为非金属的开篇,安排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既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而且还是在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这也为以后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空间结构打下基础。
本节还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高中化学前三章内容的学习,他们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有关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
本节多数内容属于了解层次,行文浅显易读,部分段落学生可阅读自学、仔细了解、领悟有关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搜集并观察身边及生活环境中的石英、砂石、水晶、各种含硅矿物、粘土等实物,分析比较其性状(硬度、色泽)等物理性质的异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在学习碳族元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硅及其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
⑵认识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联系碳的相关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⑵通过晶体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⑶把握“位—构—性”三者关系,掌握元素及化合物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介绍当代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在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的陪衬下,使化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有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高中化学单晶硅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题:单晶硅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单晶硅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
2. 掌握单晶硅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3. 能够分析单晶硅在电子领域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单晶硅的结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
难点:单晶硅在电子领域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
1. 知识导入(5分钟)
介绍单晶硅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单晶硅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单晶硅的基本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制备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单晶硅的应用领域。
3. 实验操作(30分钟)
进行单晶硅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对单晶硅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单晶硅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并总结出结论。
5. 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单晶硅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单晶硅相关资料
五、评估方式
1. 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讨论表现评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单晶硅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进行调整,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新能源产业单晶硅项目可行性报告书2014年01月作成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直拉法生产单晶硅新建企业名称:八零九零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冰项目建设地点:山东济南1.2项目提出的背景硅是地球上储藏最丰富的材料之一,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它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开始,硅材料就取代了原有锗材料。
硅材料――因其具有耐高温和抗辐射性能较好,特别适宜制作大功率器件的特性而成为应用最多的一种半导体材料,目前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大多数是用硅材料制造的。
单晶硅又叫硅单晶(Monocrystalline silicon),分子式:Si,分子量:28.086. 单晶硅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晶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材料发展的前沿。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等。
由于太阳能具有清洁、环保、方便等诸多优势,近三十年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在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都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1.2.1.具体介绍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
单晶硅,英文:Monocrystallinesilicon。
是硅的单晶体。
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
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
纯度要求达到99.9999%,甚至达到99.9999999%以上。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等。
用高纯度的多晶硅在单晶炉内拉制而成。
用途:单晶硅具有金刚石晶格,晶体硬而脆,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但导电率不及金属,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导体性质。
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在单晶硅中掺入微量的第ЩA族元素,形成P型半导体,掺入微量的第VA族元素,形成N型,N型和P 型半导体结合在一起,就可做成太阳能电池,将辐射能转变为电能。
单晶硅是制造半导体硅器件的原料,用于制大功率整流器、大功率晶体管、二极管、开关器件等。
宁夏地质工程学校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
教
学
计
划
专业学期
任课教师
年月日订
宁夏地质工程学校太阳能光伏技术专业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太阳能光伏技术专业男女生各占一半,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组织纪律意识薄弱,自尊心强,但他们性格活泼,思维活跃。
只要老师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他们在学习上会有很大进步,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这一机会。
他们在学习方面: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且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学习效果较好;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上不能够主动配合任课老师,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个别学生纪律意识较差,给老师上课带来一定困难,但我准备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学生,使他们在思想和学习方面不断进步。
二、教学内容分析:
直拉单晶硅工艺技术是太阳能光伏技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单晶硅的基本知识,认识直拉单晶硅生产设备,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技术参数,注重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三、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能力,掌握晶体硅的基本知识,认识单晶硅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
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造,了解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了解典型设备的控制面板的操作。
掌握生产单晶硅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主辅原材料,产品性能的检测方法等。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设备操作能力,基本维护常识,产品检测知识。
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1.掌握单晶硅的基本知识
2.认识直拉单晶硅炉的基本构造
3.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直拉单晶硅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
5.掌握产品检测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措施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的规律,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要结合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
(二)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民主。
和谐的学习氛围。
加强教学内容与职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创设与工作相近的情景,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认识。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三)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了解行业信息,职业环境的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本课程学习的资源,教师要重视这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教学活动,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四)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
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六、考核办法:学期总成绩为100分
1.日常考察占30%,其中出勤率占10%,作业完成率占10%,学习态度占10%。
2.期末考试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