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深沉思索_读_从东方到西方_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_左鹏军
- 格式:pdf
- 大小:267.54 KB
- 文档页数:2
走向世界丛书俄游汇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走向世界丛书是一套由出版社推出的一系列旅游文集,其中《俄游汇编》是其中一本。
俄罗斯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家,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人去探索。
这本书收录了一系列有关俄罗斯的游记和故事,让读者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感受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从古代沙皇时代到苏联时期,再到如今的俄罗斯联邦,这片土地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在《俄游汇编》这本书中,作者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读者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俄罗斯。
从莫斯科的红场到圣彼得堡的冬宫,从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到贝加尔湖的清澈湖水,俄罗斯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景和建筑奇迹。
在《俄游汇编》中,读者可以跟随作者们的脚步,感受俄罗斯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领略这个国家的壮丽之处。
除了自然风光,俄罗斯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
在书中作者们记录了他们在俄罗斯旅行时所见所闻,包括参观博物馆、品尝当地美食、体验当地风俗等等。
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读者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俄罗斯的民俗文化也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
在书中作者们描绘了俄罗斯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以及当地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让读者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们可以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俄游汇编》这本书是一本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读者们带来一次别具特色的文化之旅,让他们对俄罗斯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走向世界丛书俄游汇编】将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精彩读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家,感受俄罗斯的美丽与奇幻。
第二篇示例:走向世界丛书是一本涵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行故事的系列图书,每一本都带领读者走近这些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东学西渐丛书总序(节选)作者:季羡林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21年第15期①最近几年来,我在许多文章中和发言中,都宣扬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我是根据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有感而发的,没有丝毫主观成分。
②在这里,关键是一个“交”字,一边倒,向一边流,不能称之为“交流”。
古往今来,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多少民族。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创造。
文化不论大小,一旦出现就必然向外流布。
我认为,这可以算是文化的一个特点,全体人类都蒙受了这个特点之利。
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人民生活水平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③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
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起,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的成分。
中国古书上说:“有容乃大”。
中国人民最“有容”的,我们肯于和善于吸收外来的好东西,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只要对我有利,我们就吸取。
海容百川,所以能成其为大。
我们能吸收各种文化,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光辉灿烂的文化。
鲁迅先生提倡“拿来主义”,正表示了这种精神。
④但是,中国不但能“拿来”,我们也能“送去”。
历史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
从全世界范围内历史和现状来看,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辉煌的程度,中国人民与有力焉。
⑤可惜的是,西方国家自从产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世界上其余的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向西方学习。
即以中国而论,我们今天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甚至衣着打扮,从头到脚,哪一件不是从西方来的?中国素以美食名扬全球;然而,就是在这方面,我们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其余的国家更不必说了。
于是乎西化之声洋洋乎盈耳,响彻全球矣。
西方人大都自我感觉极为良好,以“天之骄子”自命。
他们在下意识中大概认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今后也将永远是这个样子。
⑥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内容概括】2023届高考论述文内容概括示例与训练【选材主题】1.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内容概括:方法2.“社会传播”——内容概括:主要内容3.(2021年)周晓枫《散文的时态》——内容概括:“叙述多维和立体”在小说和散文中的表现4.访谈步骤:曹颖《<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概括原因5.王洪波《访潘家铮院士》——个人看法6.鲍震培《让真诚给心灵环保》——方面:人品,职业,心灵【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内容概括——方法2.内容概括——主要内容3.概括原因4.个人看法5.方面——人品,职业,心灵【考点示例】一、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内容概括:方法【考点】1.词语内涵——“负责”2.内容概括——方法示例罗家伦《历史的先见》——词语内涵:“负责”文本《历史的先见》(节选)罗家伦①要建立新人生观,除了养成道德的勇气而外,还要能负起知识的责任(IntellectualResponsibility)。
本来责任是人人都有的,无论是耕田的、做工的、从军的,还是任政府官吏的,都各有各的责任。
为什么我要特别提出“知识的责任”来讲?知识是人类最高智慧发展的结晶,是人类经验中最可珍贵的宝藏,不是人人都能取得、都能具备的。
因此凡有求得知识机会的人,都可说是得天独厚、享受人间特惠的人,所以都应该负一种特殊的责任。
而且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
倘使有知识的人不能负起他特殊的责任,那他的知识就是无用的,不但无用,并且受了糟蹋。
糟蹋知识是人间的罪恶,因为这阻碍了人类文化的发达和进步。
所以知识的责任问题,值得我们加以特别的注意。
我们忝属于所谓知识分子,尤其觉得这是一个切身问题。
②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③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
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
评海外三部梁启超思想研究专著作者:崔志海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729 更新时间:2005年09月12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
比较而言,海外学者比国内学者更加重视梁启超的思想层面。
就笔者所读到的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专著有:李文森(Joseph R. Levenson)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Liang Ch’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张灏(Hao Chang)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Liang Ch’i-Ch’ao and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in China, 1890-1907)、黄宗智 (Philip C·Huang) 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Liang Ch’i-Ch’ao and Modern Chinese Liberalisme)、张朋园的《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和《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以及黄克武的《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
本文拟就李文森、张灏、黄克武三人的著作作一述评。
(一)海外研究梁启超思想最早的一本著作,无疑当推李文森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
李氏系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著名汉学家,是美国战后数十年研究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史家之一。
他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一书于195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1959年再版[1]。
该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编六章,将梁启超一生的活动和思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三、五三章叙述梁启超在各个时期的经历及活动;二、四、六三章则专门分析梁在每一时期的思想。
在一、三、五三章里,李氏运用编年史方法,以客观叙述的方式历数梁在历史上的贡献。
笔者以为,作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出色和成功的。
虽然在叙述过程中存在某些史实错误,如将《清议报》1901年底遭火停刊说成是1900年冬[2],将1909年上海立宪派创办的《小说时报》改名为《新小说报》,误认为梁启超创办,并将梁启超1902年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的《新中国未来记》说成是在该刊物上发表的一部小说[3]。
《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读书报告《走向世界丛书》是从1980年开始出版,1986年出齐了第一辑36本的一系列丛书。
它摘选了中国近代多人的亲历西方或日本的记述,并在1840-1980的140年中挑选了极为特殊了前70年,十月革命前的七十年。
后七十年的的历史是极为复杂,互相交融,前后徘徊的,也是已经相对成年的;而前七十年的历史则从“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开头开始,近乎于单线发展,易于跟踪,且意义重大。
这七十年,是生死存亡的七十年,是脱胎换骨的七十年,是寻找救命药的七十年,是追寻真理的七十年。
作者在《走向世界丛书总序》的序言中说道,“一个民族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就是他打开眼界和走向世界的历史”。
李侃在本书的序言中说,“‘走向世界‘是近代历史赋予中国人的时代使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说,“中国近现代史,究其主流与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救亡图存”因为国门被撞开,“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规模从外国提取生存经验。
中国近代史,与中国从前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历史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部紧密与外国相连的,正式登上世界舞台的历史。
对西方的学习,如空气一般,浸入了中国近代的每一寸肌体。
一、当世界走向中国钱钟书序文里说,“中国‘走向世界’,也可以说是‘世界走向中国’;咱们开门走出去,正由于外面有人推门,敲门,撞门,甚至是破门跳窗进来。
”每每当我读到此处,我都陷入深深的如果论:如果,如果当初中国大步迈向了世界,正如当时西方诸国无处不抵的航船,世界的历史,又会被怎样的重写?中国为何迟迟没有走向世界,非得先等世界破门跳窗而入?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曾想,以唐太宗的智慧与眼界,以开唐盛世的开放文化环境与文明交流,都没有人意识到“他国”也是一面重要的镜子。
专题02时代镜像时代镜像是中国现代化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文化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正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两面的碑文,是巴金的两段话:“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们人民心灵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
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不火种传给别人。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时代镜像”,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作品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四组。
第一组是小说,节选了两部现代小说的名作--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城》,通过两篇小说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关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第二组是诗歌,选取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两种不同的诗歌流派。
第三组是散文,选取了茅盾的《风景谈》和贾平凹的《秦腔》,两篇文章自然地表现个性,自由的抒发情感与思想,是多样化的现当代散文共通的艺术追求。
第四组是戏剧,选取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老舍的《茶馆》,刻画了茶馆中各色人物生活的变化,展示了清末到民国灭亡前夕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这四组作品涵盖了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和重要流派,展示了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风貌,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加深对百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人的心灵变化的认识。
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
要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
主题素材1.万物都有自身的对称方,一方的存在都是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另一事物与之对称。
事物对称规律是普遍的:权利与义务对称;知和行的对称;意识和行为的对称;动机和行为的对称;期望与现实对称;性格与命运对称等等。
走向世界丛书书目介绍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套湘版图书,由岳麓书社出版,主要收集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
该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 内容丰富:收录的作品不全是先进人物的作品,但都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实录,极具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 编纂用心:在每种书前都撰写了一篇叙论,论述作者写这些考察游记的历史背景及编者自己整理钻研时的思考,让读者更轻松地找出文章精髓。
- 获得好评: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称其是“近年出版界一巨大业绩”,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
在这方面,推而广之,可称为整理古籍的模范”。
《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南大必读书目PART1.悦读经典|金钱魔术,社会舞台——经济与社会单元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有必要学会用正当的方法积累财富,有必要了解中国社会与其他国家社会的区别。
经济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必要的经济和社会学知识,帮助我们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的发展。
1.《资本论》(德)马克思推荐理由:本书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指南。
它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髓,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立场。
2.《经济学原理》(美)曼昆推荐理由:经济学方面的经典教材,新凯恩斯学派思想贯穿其中。
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推荐理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阐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着眼于提出一种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只是大纲至于这种政策的实施和运作程序还有待于执行者的发挥。
尽管作者给出的只是提纲挈领,但这种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种思想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推动一场思想革命的原动力。
4.《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古罗马)奥勒留;何怀宏译推荐理由:《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一书从一名境外华人学者的独到视角,透彻地分析了中国转轨时期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并据此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是一本值得关注中国经济的读者研究参考的经典著作。
新世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世纪,有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
5.《<资本论>的现代解析》洪银兴著推荐理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要联系当今社会经济实践来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脱离现实而一味地从本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同样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