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朋友在一起》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和“在集体中成长”,主要讲两方面内容:一是我的朋友圈;二是友谊的力量。
第一目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友谊的渴望,认识到同龄伙伴、朋友在生命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觉察自己的交友状况,体味友谊带给自己的复杂感受。
第二目在第一目的基础上,重温友谊的温暖和美好,感悟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体验友谊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学生升入新初一后,朋友圈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原本熟悉要好的伙伴因为升学暂时分开,身边的同学才刚刚认识,还有几分陌生。
朋友圈的变化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
学生对新环境下建立友谊充满着渴望。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积极寻找朋友,把握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知识目标:了解朋友圈的变化,清楚为什么要经常对朋友关系进行梳理,认识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和朋友给我们带来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经常对朋友关系进行梳理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六、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tfboys《我的朋友》这首歌,问题: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呢?朋友。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重要的话题,进入初中,我们会迎来新的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讨论与朋友有关的话题《和朋友在一起》。
【自主预习】请同学们利用3-5分钟预习课本,找到以下知识点: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朋友圈发生什么变化?②为什么要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梳理?③朋友对我们有哪些影响?④朋友对我们有哪些重大作用?【新课讲授】第一目我的朋友圈活动一:我问你答小游戏①快乐的事你最愿意跟谁分享?朋友,②心里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朋友③遇到困难你最愿意找谁帮忙?朋友通过学生们的选择,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和朋友在一起-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理解友谊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影响。
2.掌握各种良好的交友方式和方法,了解拒绝不良交友的策略。
3.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理解友谊对人的发展和成长的影响。
2.掌握各种良好的交友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拒绝不良交友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询问学生最好的朋友是谁,他们和朋友一起做了哪些事情。
2.给学生播放“朋友圈”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友谊的温暖和重要性。
2. 交流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如何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2.提出一些不良交友的现象和危害,让学生探讨如何避免和拒绝这些不利的交友。
3.教师指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交友方式和拒绝不良交友的策略。
3. 讲解教材(20分钟)1.介绍教材中关于友谊、交友方式和拒绝不良交友的相关知识,强调友谊的重要性,阐述不良交友带来的危害。
2.教师板书关键词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整理概念和理解知识。
4. 情景模拟(15分钟)1.针对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情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一些交友的场景,锻炼其交际能力。
2.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拒绝不良交友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拒绝策略。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和加深的理解。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1.请从周围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可以成为好朋友的人物,写一篇关于他(她)的作文。
2.根据今天学到的关于拒绝不良交友的策略,列出几个你认为可以实用的拒绝理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个方面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掌握了优秀的交友方式和重要性,认识到拒绝不良交友的必要性。
在情景模拟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良好。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完成“我的朋友”图,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学会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学会处理与朋友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感受友谊带给自己的影响,体会友谊的力量;感恩身边的朋友,形成积极向上的友谊观。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朋友影响力”图,分析同龄人的事例,能觉察、反思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觉察自己对友谊的期待;认识朋友的影响,学会结交益友,不交损友,逐步提升处理交友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完成“我的朋友”图,“朋友影响力”图,分析同龄人的事例,引用名人名言,认识朋友圈的变化和友谊的力量,懂得朋友的重要性,珍惜、结交对自己有良好影响的朋友。
教学重点:认识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懂得朋友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谨慎交友,珍惜良友。
教学方法:“感悟▪探究▪践行”三段引领式教学法感悟:与学生谈话,观看课前制作好的学生和好朋友照片的视频,学生带着对友谊的初步感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探究:活动一:通过填写“朋友图”来认识朋友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分享了我与小学初中大学以及参加工作后的不同时期好朋友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活动二:依据教材呈现的“我的朋友图”,通过填写“我”的好朋友以及对“我”的影响,分析同龄人的故事。
引用孔子名言和展示的调查资料来探究朋友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体验友谊的力量。
践行:设计了填写友谊卡片,欣赏歌曲《朋友》,升华感情,增强对美好友谊的感悟。
教学流程:(一)感悟话题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请同学们看这几张照片(展示学生的照片),我觉得友谊就是朋友之间手拉手,肩并肩,互帮互助的一种情谊,有人说,友谊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友谊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友谊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友谊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朋友之间互相支持和关心的意义,培养珍视友谊、珍爱生活的价值观。
2. 学会如何与朋友和谐相处,包括分享、倾听、尊重和宽容。
3. 了解友谊的重要性,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建立和保持健康的干系。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尊重、倾听、分享和宽容等友谊中的重要原则。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朋友之间互相支持和关心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准备一些友谊相关的思考题,如“你认为友谊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何影响?”、“你曾经为朋友做过什么?”等。
3. 提前告知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准备一些互动游戏或活动,以帮助学生实践友谊的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朋友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懂得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和关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干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探讨了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通过分析友谊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友谊、如何维护友谊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干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干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朋友》和展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言,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关于朋友之间相处不融洽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探讨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朋友圈,及朋友对我们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谊的力量,感受到友谊的真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讲解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已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薄伽丘名言说明了什么?友谊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友谊能带给我们巨大的力量。
认识与了解学习目标1.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友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学会把握友谊。
2.正视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
3.理解友谊带给我们的力量,在新环境中建立新友谊。
(二)、讲授新课1、我的朋友圈某校做了一次“中学生交往调查”,共调查了254人,回收有效问卷221份。
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工作。
你会把烦心事向谁倾诉?上述数据说明了朋友成为中学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学生与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请分析你的交友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友谊的力量赖业全,是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三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五年级的开始就完全不能走路,在他的同班同学中,有两位名叫卓岩、陈长忠的小伙坚持8年背他上学,感动了每一位在校师生。
每天,上课铃声还没响,两名小伙就用轮椅推着瘦小的残疾同学赖业全从宿舍来到教学楼。
到了楼梯前,就从轮椅上把他背起,小心翼翼地从一楼爬上四楼。
《和朋友在一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朋友相处的技巧;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对友谊的热爱,促进情感交流和情商培养。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友谊?2. 朋友在生活中的作用;3. 如何与朋友相处;4. 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与朋友相处;难点:如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2. 小组合作学习法:设立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锻炼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4. 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友谊话题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友谊的重要性1. 导入: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2. 学习:讲解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3. 活动:小组讨论,分享朋友在生活中的作用;4. 总结:梳理友谊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总结体会。
第二课时:与朋友相处1. 导入:通过故事或情景让学生了解与朋友相处的技巧;2. 学习:讲解如何与朋友相处,注意事项和技巧;3. 活动:角色扮演练习,小组合作学习;4. 总结:总结相处技巧,引导学生体会友谊的美好。
第三课时:矛盾与冲突处理1. 导入:呈现矛盾冲突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2. 学习:讲解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和技巧;3. 活动:小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4. 总结:总结处理矛盾冲突的重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 相关视频、故事或图片素材;2.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道具和素材;3. 手抄友谊小贴士和处理矛盾冲突方法。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1. 定期组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处理能力;2.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和朋友在一起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参加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
学生走进感性的社会交往生活,在交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友善素养,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和顺利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可以为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选用典型生动、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友谊观,通过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探讨复杂交友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处理友谊问题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目标】养成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价值观。
2、【道德修养目标】能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朋友圈的梳理;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扩展朋友圈;学会辨别朋友的影响力,做出客观都选择。
3、【法治观念目标】知道人际交往范围和内容是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化的;领会梳理朋友圈的重要性;理解朋友的影响力和友谊的力量。
4、【健全人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友谊的美好情感。
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友谊的美好,乐意为友谊的获得付出实践和努力。
5、【责任意识目标】认识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调查,学生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主要以身边同学为主,重视交友的时间,但对自身的交友情况缺少较为理智、清晰的认识。
学会反思人际关系,愿意与人交往;理解朋友的影响力和友谊的力量。
2、难点:初中学生心性尚未成熟,他们重视朋友和友谊,交朋友的影响优势互补最多,但是因为缺少理智地判断也容易受到消极影响。
所以,把能够辩证看待朋友的影响做为本课教学都难点。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播放音乐:《朋友》谈感受目标定向1.体验我们朋友圈的变化。
2.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的重要性。
《4.1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感受友谊带给自己的影响,体会友谊的力量;感恩身边的朋友,形成积极向上的友谊观。
能觉察、反思自己的人际状况,觉察自己对友谊的期待;逐步提升处理交友问题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了解朋友对我们的影响,能理解应该结交真诚友善的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更好地觉察对友谊的真正期待,理解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了解朋友圈的情况,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友谊观。
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人生阶段的开始。
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朋友,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人际交往中的需要与困惑:与什么同学结成朋友,如何结成朋友,如何维系好朋友关系,如何处理好朋友间的矛盾和问题等等。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好人缘,希望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友谊,但缺乏正确判断和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自查、自省、自析、自悟,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友谊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梳理单元逻辑:一单元:中学时代,少年梦想,学习,自己,围绕核心:我。
此刻,当我们把目光转向身边人的时候,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同学、朋友。
第二单元:友谊。
那么什么是友谊?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撒贝宁借诗词向友谊致敬。
认真听,什么是友谊。
教师引导:友谊是激励,是真挚,是牵挂,是温暖,是告慰。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友谊照亮生活,友谊温暖生命,友谊与成长同行,我们需要---《和朋友在一起》。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8—43,思考下列问题:1.()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有什么变化?3. 经常梳理朋友圈的意义?4. ★友谊的力量/作用/影响?(三)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我的朋友圈1.教师提问: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在我们身边有父母,老师,朋友或者其他人,你会把那些烦心事向谁倾诉?多媒体展示:某校做了一次“中学生交往调查”,共调查了254人,有效221份。
《和朋友在一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和意义《和朋友在一起》是一部描写友情与成长的经典影片,通过该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悟友谊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探索,促进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和讨论影片,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智慧。
4. 激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三、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1. 活动一:观影和讨论时间:1课时内容:安排学生观看影片《和朋友在一起》,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从影片中感悟友情的真谛,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体会。
2. 活动二:情感表达时间:2课时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用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友情的感受和看法。
并鼓励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3. 活动三:团队合作时间:2课时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每组学生根据影片内容设计一个友情故事。
要求每个组员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想法,共同完成作品。
最后,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合作的心得和收获。
4. 活动四:感恩分享时间:1课时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分享活动,让学生写一封感谢信给身边重要的朋友或家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恩和珍惜。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公开分享自己的感恩信,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作业要求和评价方式1. 作业要求:(1)完成情感表达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
(2)参与团队合作活动,撰写友情故事并进行展示。
(3)撰写感恩信并进行分享。
2. 评价方式:(1)情感表达作品将根据表达的情感深度、创意性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
(2)团队合作活动将根据作品的完整性、合作精神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3)感恩信将根据表达的真挚度、感恩对象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
和朋友在一起【设计思路】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的“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和“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部分编排,而本课主题“友谊”又是“我与他人和集体”板块的重要体现。
关于友谊的话题,学生非常熟悉,因为友谊就在学生身边,是学生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是中学生非常看重的精神领地。
教材分析:《和朋友在一起》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和“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本课由“我的朋友圈”和“友谊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
第一目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友谊的渴望,认识到同龄伙伴、朋友在生命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觉察自己的交友状况,体味友谊带给自己的复杂感受。
第二目让学生回顾和整理成长过程中的友谊故事,重温友谊的温暖和美好,感悟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体验友谊的力量。
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于如何认识友谊以及友谊的意义,明确真正的友谊与“哥们儿义气”的区别还有一定的难度。
事实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交友不慎或不坚持原则所导致的。
因此,讲清友谊的意义和友谊的特质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整体设计思路上避免过度强调知识体系,要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要起到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参与者、活动的表演者、思维的拓展者、知识的归纳者、展示后的点评者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针对不同情境,提出诸多疑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教育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朋友的重要性,并理解友谊的含义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3. 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文字表述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准备工作:1. 《和朋友在一起》绘本或故事视频。
2. 图片或绘本展示主要情节和角色。
3. 绘画用具和创作材料。
4. 音乐播放器或音频文件,播放与故事有关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和朋友在一起》有关的背景音乐,创建一个温馨的氛围,引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
(老师模拟对话)老师:让我们听一段特别的音乐,看看它能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并猜测一下它可能与什么故事有关系。
幼儿:(观察、聆听和回答问题)2. 探索故事:通过阅读绘本或观看故事视频,向幼儿介绍《和朋友在一起》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引导他们思考故事的核心信息和主题。
(老师模拟对话)老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本书叫《和朋友在一起》,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主人公又是谁呢?幼儿:(聆听故事并提问)3. 讨论和分析:引导幼儿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评价。
(老师模拟对话)老师:故事中的人物们是如何展现友谊的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合作和帮助?故事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呢?幼儿:(回答问题、讨论和表达观点)4. 绘画创作: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用绘画的方式展现他们对《和朋友在一起》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尝试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表达。
(老师模拟对话)老师:请大家使用绘画工具和纸张,表达你们对《和朋友在一起》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图画和文字来展示。
幼儿:(进行绘画创作)5. 分享和展示:邀请每个幼儿依次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解释作品背后的思考和创作过程,鼓励其他幼儿提问和互相欣赏。
(老师模拟对话)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向大家展示你的绘画作品,并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和创作过程。
和朋友在一起一、教学目标1.明白朋友对一个的影响很大,要善交益友。
懂得友谊的重要性。
2.积极寻找朋友,把握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3.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课程导入1、播放歌曲《朋友》2、话题: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谈你对“朋友”这个词的理解?3、教师过渡:朋友就是你高兴时想见的人,烦恼时想找的人,得到对方帮助时不用说谢谢的人,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高升了不必改变称呼的人。
朋友是可以一起打着伞在雨中漫步,是可以一起在海边沙滩上打个滚儿,是可以一起沉溺于某种音乐遐思,是可以一起徘徊于书海畅游,朋友是有陪你一起欢度,有欢乐和你一起傻傻的笑,同享喜悦……朋友,是孩童时的玩伴,同舟共济的同窗,萍水相逢的知己,或许他们很久和自己没有联系,但一旦一方搅动了这坛陈酿,必定散发四溢的芳香,让彼此久醉于这至真至纯的佳酿中。
(一)我的朋友圈1.朋友的重要性活动1: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38)教师设问:在我们的周围,有父母,有老师,有同伴,还有其他人。
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
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选择的是谁?PPT展示:(1)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2)心里的秘密,你最愿意向谁倾诉?(3)遇到了困难,你最愿意向谁求助?(4)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展示知识点: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越来越重要部分。
过渡:儿时,我们有自己的玩伴;小学,我们有了自己的朋友;初中,我们虽然会想念之前的朋友,但是也会迎来新的友谊。
如此往复,迎来送往,每个阶段我们都会离开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直到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候……而这些伙伴、同学、朋友陪伴着我们看遍世间繁华、走遍世界各地,渐渐地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朋友圈的变化活动2:我的“人际关系树轮”PPT展示树轮图。
提出问题:(1)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2)你对自己的朋友圈满意吗?(3)你会因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拓展思考:在新环境中交友,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会因为这些困难而拒绝友谊吗?3、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1)交友现状: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寂寞的。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目录一、背景分析 (1)(一)教材位置说明 (1)(二)课标要求分析 (1)(三)教学内容分析 (1)(四)学生情况分析 (1)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2)(一)教学目标 (2)(二)教学重难点 (2)三、教法及学法分析 (2)四、教学过程 (2)五、板书设计 (4)六、教学反思 (4)一、背景分析(一)教材位置说明本课属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全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部分。
(二)课标要求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对应部分是“我与他人与集体”中“交往与沟通”和“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三)教学内容分析从教材的逻辑组织来看:本框共设两目,即“我的朋友圈”、“有友谊的力量”。
通过“我的朋友圈”的反思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梳理自己的交往现状与朋友关系,让学生觉察自己的交友特点及交友对象的变化,这是学生建立友谊的前提,通过“朋友影响力”和“马恩友谊故事”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分享友谊故事,感受友谊的美好与力量,并把友谊的力量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层面,体会朋友在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四)学生情况分析青少年时期,学生逐步离开父母的怀抱,更多的寻求同龄人的认同,从同龄人的眼睛里寻找自己,与同龄人发生深刻的联系,建立真挚的友情,成为迫切的内心需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和他人对友谊的渴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交往动机和交往行为,从而促进彼此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一,完成“朋友圈观察量表”,了解自己的交友状况,接受友谊的改变,培养自我觉察反思能力。
2、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二和活动三,小组合作完成“采访量表”,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美好,觉察反思自己对友谊的期待,提高辨别能力。
3、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四和拓展空间,独立完成“给朋友的一封信”活动,认识到对友谊的理解会存在一些误区,学会沟通。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 和朋友在一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朋友的定义,了解朋友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友谊,尊重他人,愿意与人建立良好友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朋友的定义: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朋友的定义。
2. 朋友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三、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讲述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朋友,为什么我们需要朋友。
2.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朋友的定义,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朋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从而深入理解朋友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新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 多媒体课件:包括朋友的定义、朋友的重要性、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等内容的PPT。
3. 案例材料:关于朋友的案例,如《哈利·波特》中的哈利和罗恩的友情等。
4. 小组讨论材料:关于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的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朋友的定义、朋友的重要性、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友谊的理解程度。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和朋友在一起》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据实回答并填写(1)-(3)题
2、组织学生反思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归纳概括:(4)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1)、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约重要的部分。
(板书)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与分享ﻫ1、指导学生按教材P 40探究和分享
2、分析:(1)不是更难。
因为虽然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会扩大。
ﻫ(2)不会,因为我们渴望友谊,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3、总结: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互相靠近。
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板书)ﻫ
知识模块二:友谊的力量
探究与分享三:教材P4
0-41探究与分享
1、指导学生反思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完成“朋友影响力”图.2 ﻫ、归纳总结:发现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板书)
探究与分享四:教材P42 归纳总结:场景一、四是真正(可以多选)。
(2)在成长的岁月里,
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
伴?请把他们的名字
写在P39图的相应位
置。
ﻫ(3)你的朋友在
年龄、性别、性格、地
域、民族、与你的空间
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
间段有什么特点?
2.交流分享:随着年龄
的增长,我的交友的范
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
有所发生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
(1)随着年龄的增
长,寻找友谊更难了
吗?ﻫ(2)你会因
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
吗?为什么?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完成“朋友影响力”图。
(2)分享:
完成“朋友影响
力”图,你有什么发
现?
状,正确
认识友
谊,为自
己今后的
人际交往
做准备。
让学生懂
得我们的
成长需要
友谊,友
谊是我们
健康快乐
成长、不
断进步的
重要保
证,从而
正确认识
友谊
让学生懂
得朋友对
一个人的
重要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