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跳楼的孩子能否警醒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学生坠楼事件引发的思考作文《学生坠楼事件引发的思考》哎呀,最近听到一些学生坠楼的事情,可把我吓了一跳呢。
这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突然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泛起了一圈圈让人害怕的涟漪。
在学校里啊,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好多同学。
大家都在嘻嘻哈哈地玩,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
可是呢,那些坠楼的同学,他们怎么就突然做出了这么可怕的选择呢?我就想啊,他们的心里肯定是藏了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痛苦。
就像一朵花,表面上看着好好的,可根底下却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了。
我记得有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听到两个同学在小声地嘀咕。
一个同学说:“你知道吗?隔壁班有个同学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就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呢。
”另一个同学就瞪大了眼睛说:“啊?这么脆弱啊?我们不是经常被老师批评吗?”这就像每个人对待打针的态度不一样,有的小朋友觉得打个针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根本不当回事;可有的小朋友呢,一看到针头就哭得稀里哗啦的。
那些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深深痛苦的同学,他们的内心是不是就像那特别害怕打针的小朋友一样,承受能力比较弱呢?再说说我们的学习压力吧。
有时候,感觉那些书本就像一座座小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老师在上面不停地讲,爸爸妈妈在家里也不停地唠叨:“要好好学习啊,不然以后就没出息。
”我就想,那些坠楼的同学,是不是被这学习的大山给彻底压倒了呢?就好比一只小蚂蚁,本来开开心心地在地上爬着找吃的,突然被一个巨大的脚掌给踩住了,怎么挣扎都挣脱不了。
我们在学习的重压下,是不是也会有那种怎么努力都觉得没有希望的感觉呢?我还想到了和同学们之间的相处。
在学校里,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
有一回,我的同桌不小心把我的铅笔盒碰到地上了,里面的笔撒了一地。
我当时可生气了,就对他大喊:“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呀!”他也很委屈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这时候我们就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了。
还好,最后我们互相道了歉,又和好了。
可是有的同学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之间要是发生了矛盾,也许就会被其他同学孤立起来。
坠楼小孩事件后续情况汇报
经过我们的全力救治,坠楼小孩小明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情况稳定。
经过医生的全面检查,小明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内伤,只是在脑部受到了一定的挫伤,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目前,小明已经恢复了意识,虽然还需要时间来康复,但是他的生命已经得到了保障。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也对小明的家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据了解,小明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因为经济困难一直处于拮据状态。
而小明的奶奶因为年迈体弱,无法照顾小明的日常生活,因此小明长期处于缺乏关爱和照顾的状态。
这也是导致他情绪低落,产生极端行为的原因之一。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联系了当地的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希望能够为小明和他的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将安排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小明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他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
在此次事件中,我们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意识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关爱。
最后,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多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小明能够早日康复,重新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坠楼事件情况汇报近日,学生坠楼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发生在某高校校园内,一名大一学生从宿舍楼坠落身亡。
这一悲剧事件给学校带来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以下是对此事件的情况汇报。
据了解,这名学生名叫小明,是该校计算机系的新生。
据学校相关部门调查得知,小明在坠楼前并未表现出异常,没有透露出任何自杀的迹象。
他的同学和室友都表示,小明平时看起来很开朗,和大家相处融洽。
然而,他的突然离世让人不禁感到震惊和痛惜。
在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第一时间通知了小明的家属。
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多场讲座和活动,帮助学生们排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学校领导也表示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学校宿舍楼也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排除了安全隐患,加强了宿舍楼的安全防护设施,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这起事件中,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呼吁,应该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学生坠楼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和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和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上就是对学生坠楼事件情况的汇报。
希望学校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生坠楼身亡情况汇报
近日,学生坠楼身亡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初步调查情况汇报
如下:
事件发生在本市某高校,当事学生为一名大二学生,名叫小明。
据目击者描述,事发当天下午,小明在宿舍楼顶出现了异常行为,随后不慎坠楼身亡。
经过警方初步调查,排除他杀可能性,初步认定为自杀事件。
据了解,小明平时成绩优秀,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
然而,近期他在学
业和生活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据室友透露,小明最近压力较大,经常独自消沉,表现出消极情绪。
同时,学校心理咨询师也透露,小明曾在心理咨询中提到了对学业和未来的烦恼。
此外,学校方面也表示,他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一直做了大量工作,提
供了丰富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帮助机制。
然而,这起事件的发生仍然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针对此次事件,学校已经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加强
了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在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通过此次事件的汇报,我们希望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跳楼的反思1.12.23.3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人们总觉得周校长在避重就轻,学生跳楼责任不在教师也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国家社,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许盖棺了也不能定论,如何反思学生因不愿剪短发跳楼。
学生跳楼的反思2017-09-21 05:00:52 | #1楼学生跳楼的反思黔西县定新小学刘勇九江市赛阳小学三个五年级学生跳楼,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
当记者采访到学校校长周良其,询问学校老师是否经常做家访,是否会经常与孩子沟通感情?周良其校长只是淡淡地说:“这是一次偶然的事件。
”此言一出,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人们总觉得周校长在避重就轻。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周校长的答复还是很违心,因为他还没有把学生跳楼的真正根源说出来。
学生嫌作业负担重,教师责无旁贷。
不过,如果一个学校学生成绩上不去,人们会怎么评价这个学校?还不是阴阳怪气的一句话:“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太差。
”现在的状况,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或个人,评价学校和教师,都主要是以分数来衡量。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这些红头文件只不过是九霄云外的“毛毛雨”,敢于叫板这些要求的领导多如狗毛。
学生分数考好了,学校、教师、家长皆大欢喜;要是学生分数考砸了,教师生气,家长怄气,领导们还时时刻刻给教师念点“紧箍咒”。
作为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比学生强。
于是,变压力为动力努力工作。
可是,当教师一努力工作,学生就承受不了。
学生跳楼,责任不在教师,也不在学校,而是在于国家、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评价机制。
如果不是评价机制对教育的评价片面、单一,不是上级领导信手拈来的各种各样要求,学生还会跳楼吗?在马拉松式的教育接力赛中,国家、社会的要求给教育部门形成压力,教育部门的压力又逐级传递给各级部门领导,这些领导把压力施加给教师,教师努力工作的时候又影响到学生。
学生作为终极受力者,无法将手中的接力棒交出去,只得选择一死了之。
如果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聘职晋级的重要标准,这时,学生跳楼就绝非偶然了。
跳楼事件观后感《跳楼事件观后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跳楼事件发生的现场,不仅令人震惊,也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
这起事件发生在一座高楼的顶层,一个年轻人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用他的行动表达了他内心最深处的绝望和无助。
现场的气氛异常沉重,大家都被这一刹那的悲剧所震撼。
当我一步步走到现场时,我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楼下已经聚集了很多围观的人群,他们的表情都充满了震惊和惋惜。
有的人哭泣,有的人默不作声,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用手机记录这一刻。
这让我感到很矛盾,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莫名其妙地盯着这个惨剧不放。
站在楼下,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把这个年轻人逼到了这样的绝境?现代社会存在着太多的压力和焦虑。
经济的发展虽然为我们提供物质上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人们容易感到自卑和孤独。
这些都会对精神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跳楼事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如何更好地关心身边的人,及时发现并帮助那些有情绪问题的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细节出发,比如关心他人的情绪变化,主动跟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这次事件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倾诉,遇到问题要勇于寻求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身边的人,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观察和思考,唤起更多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跳楼事件是一种悲剧,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辛吉飞事件感想
2017年,以辛吉飞的名字闻名于世的一件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从国内外的新闻杂志上可以见到许多关于它的报道,学生也在围绕这个事件展开讨论,甚至还有大量的文章关于它。
这次事件最大的特点是,一个青少年的自杀以及背后涉及的家庭和学校问题。
辛吉飞是一位来自浙江省的14岁少年,他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可以说是一个由于过度压力或者精神压力而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剧事件。
详细地说,是辛吉飞在学校被批评了,这让他感觉很糟糕,令他备受情绪上的压力,尽管家里也有压力,但是他更多地被学校所影响。
为了减轻心理压力,他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跳楼自杀了。
这起悲剧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更重要的是,它也引发了关于学校和家庭的社会性问题的讨论。
从家庭角度来看,这起悲剧的事件证明了过度压抑孩子不可取,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和安全感,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帮助,而不要仅仅依靠审美与社会规范,强制要求他们的学业表现。
从学校角度上看,学校应该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批评学生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以免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心理压力。
政府也要加大健康的心理教育的宣传,尤其是要积极倡导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态度来面对学习、事业和人生。
总之,辛吉飞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心理健康的重视,这次事件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学习环境,同时也
要给他们足够的保护,给他们一个安全可靠的家庭环境,以及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的日子里度过一段快乐的人生。
“学生坠楼”不是一件小事要给予足够重视2021年5月8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民族中学一名初三学生从宿舍五楼坠下;5月10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秋实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在校外坠亡。
短短两天时间两名学生坠楼,发生在同一座城市,令人特别恐怖。
上网搜一下仅今年前几个月学生坠楼事件就有不少。
1月23日,陕西西安,一名女学生因为琐事从四楼一跃而下,经过抢救无效后身亡。
1月27日,河北邯郸邱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因请假未果从学校四楼跳楼身亡。
3月29日上午,广东惠州惠东县一中学一名学生从教学楼5楼坠楼身亡。
4月13日,长春市红旗街15岁女学生跳楼轻生。
5月9日,四川省成都49中一名高二的男生在学校坠亡……。
一言不合就跳楼,一桩事情不如意就跳楼。
青少年对于生命竟然如此藐视。
孩子的生命安全值得全社会的重视。
据统计,我国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现在,在衣食无忧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并不是成人想象的那么快乐,他们可能有种种烦恼。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学校迫于升学压力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内卷教育焦虑,打鸡血……,孩子想快乐快乐不起来。
而且有互联网的诱惑,座位好玩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不能得到释放。
青春期的孩子对男女同学关系很迷茫。
留守儿童比例很高,缺少与父母的交流,父爱母爱缺少,不能抚慰孩子稚嫩的心灵。
可能会导致孩子忧郁寡欢心理脆弱。
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全社会都要关心和爱护未成年人,特别是家庭要给孩子更多的温暖,把孩子的安全当成头等大事,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
(蔡正青)。
大学生跳楼事件中的个性心理品质思考近年来大学生跳楼事件的不断发生已经成为社会引人关注的一个焦点,电子科技大学一男生因为没通过英语四级而跳楼自杀;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学生跳楼身亡,在网络上留下遗书,称受到同学排挤和戏弄。
这些事件已经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演化为以生命为代价的心理疾病了,众多事件使得我们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标签:个性心理品质;大学生跳楼;选择路径一、引言2009年3月21日上午10点,兰州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身亡。
2007年5月13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
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2006年11月1日,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这是一行行的血泪,让人窒息。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猝然离开,这些人的姓名、背后的故事尚待悉心察考,但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
大学生自杀案的增多,带来的不能只是数据思维,也不能仅是学校心理干预机构的增加,还应该是我们对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过程的深刻反思。
大学生处于学生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转变期,自主能力不足,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尚未确立,而学习、生活乃至就业的压力纷至沓来,确有猝不及防的感觉。
如果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那么这些悲剧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绝对可以避免的,即便发生,也是很偶然的个例。
因此,我认为,大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的内容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
请让我慢慢成长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第二回民中学张可欣江西三名小学生因不堪作业压力,相约跳楼自杀;今年高考,广州一考生因数学考试迟到,跳楼身亡;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劝退的几名学生,有人企图自杀,有人失踪……令人胆战心惊的一组新闻,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尽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学校的重心,但在分数面前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尽管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但应试的负担如枷锁,学校、家长的希望如两米的高杆,让我们目瞪口呆。
在这样沉重的压力下,教育何为?然而,另外一种教育在慢慢地兴起,无关分数,无关功名利禄,只在乎孩子的成长。
——这便是华德福教育。
请看:华德福教育就是滋养人的心灵和寻求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感觉、治理和心灵各个层面的发展。
在教育中同时注重健康的身体、敏感的情绪、社会活动能力、丰富的想象,因为它们都是相互联结并彼此依赖的。
华德福教育的特别之处,不但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寻找有意义的抱负和理想,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华德福教育评判孩子的标准,不是是否听话,是否用功,而是是否在自身成长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孩子们任何一个细微的进步都会获得赞赏和鼓励。
它用心呵护孩子,引导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用沉重的作业和练习泯灭了孩子的天真与无忧。
华德福教育于当今中国教育体系的区别在于,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不是成绩。
东方红,太阳升!好明媚!好灿烂!每一个人都是有不同性格的个体,并且以独特的方式在慢慢成长,逐渐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分数和名次拉住了脚步,转战于书山题海之中,挑灯夜战,奋笔疾书,成了我们的必经之路,最终换来的知识成绩单上几个单薄的数字,为此,我们却牺牲了无忧的童年,牺牲了许多许多的快乐,也越过了成长的过程。
我们呼吁:请让我慢慢成长!让我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慢慢地成长,聆听花开,聆听雨落,聆听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让我们体验自己身体和心灵的每一个变化,发扬自己的性格,提升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书本文字禁锢了心情;让我们有一块天空去做梦,梦里是花的海洋,大朵大朵的阳光,而不是被规规矩矩地解题过程束缚了想象。
相约跳楼的孩子能否警醒社会?
9月19日下午2点10分左右,江西九江市庐山区人民医院急诊中心送来了三个小学生,她们脸色惨白,呻吟不断。
据了解,这三名女学生都才10岁左右,相约跳楼后被送往医院急救。
十岁的小丽(化名)是赛阳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19日上午,因为没有写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她和六年级的小梅(化名)、小雯(化名)都没有去上学。
她们三个在家赶了一天的作业后,还是无法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这时,年纪稍大点的小雯提出了一起跳楼的想法。
小丽说,她内心很害怕跳楼,可是她也很害怕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
(9月20日江南都市报)
3名小学生因未完成作业相约跳楼,这样的新闻读来令人神伤!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但生命在这三个小学生眼里,还没有繁重的家庭作业重,真的让人无语。
记得著名作家夏衍先生写过一篇《包身工》的文章,说的是旧中国的上海,日本资本家招用了许多十多岁的中国小孩进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小时,这些孩子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监工的毒打,有的小孩就被这种敲骨吸髓式的剥削方式给逼死了。
文章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初期的剥削方式,即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
这自然是极其野蛮、残酷和非人道的!凡是读过该文章的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
现在倒好,中国人竟自己充当起早期的外国资本家来,把一个个活泼的生命囚禁在作业的牢笼里,一点一点地榨取他们生命的鲜汁,以便让“升学率”这个最残酷的数字如汞柱般地上升再上升。
哪怕是堂堂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干的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对外坚称自己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其实骨子里搞的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而且这种应试教育达到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地步!为了升学率,他们把学生当新“包身工”,拼命榨取学生身上的汁水,学生的生命和健康,与鲜光的“升学率”相比简直不名一文,人心何其冷酷、人性何其冷漠也!
当然,板子不能全打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实际上他们也是受力者和受害者。
他们不搞应试教育就难以生存。
不公平的教育竞争、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压得学校和教师喘不过气来。
家长、社会、地方政府(包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是新“三座大山”,牢牢地压在学校和教师身上,他们为了给自己减压,只好把压力几乎都传给了学生。
学生不再是鲜活的生命体了,而是知识的容器和做题的机器,每天加班加点地默默承受着。
因而有些不堪重负的学生,精神全面崩溃,生命不得不随应试教育之风而逝!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为中小学生“减负”,让孩子们有时间思考。
温家宝表示,要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连堂堂的政府首脑,都不得不在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问题,可见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疯狂到了何种地步!
中国的基础教育总是雾霭重重、难见天日,有些地方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实在血腥得很。
人不是机器,就是机器还得进行适当的保养,而广大的中小学生,很多还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怎能承受成年人几乎也无法承载的压力呢?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在失望中消失了,一个个脆弱的生命在病床上呻吟,我们真的无动于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