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9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一、当今世界局势一两极格局解体1、世界经济格局1核心内容: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2三个阶段:①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②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A、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B、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C、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快,美、日、欧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③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2、世界政治格局1发展阶段: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冷战的开始、两级政治格局的动摇、两极格局的终结;2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①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②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③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二世界多极化1、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各种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绝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原因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2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三经济全球化1、主要表现: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2、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突出表现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3、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①贸易一体化;②要素一体化;③政策一体化;④完全一体化;2、类型:第一,优惠贸易安排;第二,自由贸易区;第三,关税同盟;第四,共同市场;第五,经济同盟;第六,完全经济一体化;3、主要的组织①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当今世界关注焦点一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时代呈现出下列特点:1、21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场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2、网络功能的变化,使人类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时代,这将导致信息皆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3、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是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4、新世纪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5、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6、还存在着少数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和本集团的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甚至是武装干预的危险;二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在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不仅就事关两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还取得了近200项具体成果;中美战略对话已成功举办五次,为两国在政治层面进行战略沟通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2、中俄关系:第一,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四,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3、中日关系:第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第二,加强战略互信;第三,深化互利合作;第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第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第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4、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1、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的原因:第一,冷战结束使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第三,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过度崇尚经济主义;2、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复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治理难度增大;第五,国际合作尤显必要;第六,应对心态更需开放;第七,国际组织的作用突出;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加大的原因1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发展;2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首要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与否也会对世界政治发展产生影响;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联系更为密切,也使世界政治发展更趋复杂;4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日益增大,并不是排除和取代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四地区热点问题1、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原因1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主要根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已发生了实质转变;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虽存在严重的矛盾与竞争,但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日益加深,它们之间存在着协调与合作;3冷战后大国关系加紧调整,形成一种“一超多强”的局面,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重、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2、中东问题的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3、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以矛盾,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4、解决中东问题的难题:领土和边界纠纷;耶路撒冷未来地位,巴勒斯坦难民,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等;五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新增1、西方大国对外一直奉行干涉主义政策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末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2、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①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②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③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④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⑤美国退居二线,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3、中国的主张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六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1、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2、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3、作用: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主要挑战:多极化与单极倾向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一直在全球和联合国内进行着;与多极化并存的分散化趋势的出现;5、联合国未来的发展的特点:联合国将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将继续由大国占主导地位;联合国的中心任务将继续是维护和平与安全,但安全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发展问题将在联合国的议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将不再是联合国中和国际事务中唯一的行为主体;联合国将逐渐向着为建立规制社会、担负治理全球任务的国际组织演进;三、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1、共同特征: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2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均获得了政治独立;3发展中国家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4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5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它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二南北关系1、南北关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2、二战后的南北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它的根本特征是南北双方不公平、不合理、不平等的关系;南北矛盾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之问的矛盾;3、冷战后南北关系的特点: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4、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和表现: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5、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第一,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三南南合作1、南南合作的新特点:第一,地区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第二,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第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2、南南合作的意义:第一,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第二,经济上的密切合作,促进政治、外交上的一致性;第三,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壮大了这些国家的力量,对于提高它们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很重大的意义;3、南南合作的主要形式: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贸易合作、货币金融合作、技术合作;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含义: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2、必要性: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好解读;3、意义: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1、内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妨碍和威胁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来说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之福而非冲突之患;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2、必要性: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3、目标: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来说,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第一,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第二,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是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三,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是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第四,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是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4、举措: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 1 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和国际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当今主要的世界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成为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组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它们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主要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此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 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 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
它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 、平等、公平、共存的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者既有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则是并行不悖的。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3、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7、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8、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
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综合国力竞争(2001年考查过)所谓综合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综合国力,既包括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也包括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综合国力概念全面地反映国家的国情和实力,比较准确地反映国家强弱、兴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过去,大国之间也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军事力量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落,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而不单纯是军事力量。
一个国家是否在21世纪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占有经济上的优势。
因此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
经济竞争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对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比例愈来愈大。
它将决定各国在21世纪中的国际经济地位。
科学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的发展,影响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最终将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今以美、日、欧为主的国际科技竞争已全面展开并日趋激烈,它对21世纪各种力量的消长与组合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国家的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和军备完善,用高科技来装备国防力量仍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问题。
具体说来,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第二,各国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第三,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始创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以优先发展高科技、政府积极协调、加强军民两用、注重成果转化为特点的科技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名词解释及思考题参考答案1.世界经济:(P8)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
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2.跨国公司:(P21)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
它资本雄厚,科技开发水平高,生产销售网络遍布世界经济生活的绝大部分领域,是当代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它的出现推动了国际分工深化,加速了先进技术的转移传播,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但它又使世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强劲。
3.世界贸易组织(P10)简称世贸组织,前身是1947年10月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具有法人地位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国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管理职能通过全体成员达成的一系列协定、协议和规则来实现,内容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诸方面,是一个规则导向的国际经济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也是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4.世界银行(WBG)(P10)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
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它的任务开始是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帮助重建二战中被破坏的国家。
今天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满足部分成员国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资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实现开发计划和经济发展。
该机构对缓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减轻世界性贫困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影响在世界银行中占主导地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D )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D )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 C )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4、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 C )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5、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B )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D )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7、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D )A,16个B,10个C,5个D,15个8、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B )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9、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D)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 )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11、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C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12、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C )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13、欧盟的前身是(A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欧洲共同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D )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15、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B)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16、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 A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17、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 C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18、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C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凯南的八千字电报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朝鲜战争的爆发19、“新东方政策”首创者是( A )A,勃兰特B,施密特C,科尔D,施罗德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B )A,加强南南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21、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C )A,布鲁塞尔条约B,罗马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22、美国首次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核心的是( C )A,克林顿政府B,肯尼迪政府C,卡特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23、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D )A,1974—1 985 B, 1986-1990C, 1952-1955 D, 1956-197324、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 C )A,“中间地带”理论B,“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25、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C )A,法国B,德国C,英国D,比利时使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确立中心地位的是( C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C,《布雷顿森林体系》D,《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26、美国操纵15个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以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禁运是在( D )A,1947年B,1945年C,1946年D,1949年冷战结束后,世界大国之间纷纷建立“伙伴关系”,其特点是( C )A,结盟关系B,军事集团关系C,非敌非友关系D,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27、访问美国的第一位中国国家领导人是( B )A,周恩来B,邓小平C,李先念D,江泽民28、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D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问题B,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问题C,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发展问题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29、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D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局部战争C,军备竞赛D,国际经济旧秩序30、谋求人类共同发展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 D )A,南南合作B,南北对话C,维护国际和平环境D,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31、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B )A,北美自由贸易区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东南亚国家联盟32、首次把经济问题置于对外政策核心的美国总统是(C )A,老布什B,肯尼迪C,克林顿D,尼克松33、20世纪70年代初,由发展中国家发动的导致西方国家普遍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的斗争是( B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B,联合国海洋法的斗争C,废除殖民主义制度的斗争D,欧佩克石油提价的斗争34、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导致西方阵营分化的主要原因是( B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B,西方阵营中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日本推行多边自主的对外政策D,法国在外交上奉行戴高尔主义35、下列属于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 D )A,世界卫生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北约D,国际红十字会二、多项选择:1、综合国力的下列要素中属于“硬国力”的是(AB )A,人口B,领土C,价值观念D,外交目标E,科学精神2、西欧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有(A )等A,英国B,法国C,荷兰D,德国E,丹麦3、第三世界发展的几个重要标志是(ACD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不结盟运动D,七十七国集团E,坎昆会议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同(CD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老挝B,泰国C,印度D,缅甸E,越南5、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提出的外交决策是(ACDE )A,另起炉灶B,自力更生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E,独立自主6、邓小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时提出的我国外交方针是(ABCD)A,冷静观察B,稳住阵脚C,沉着应付D,有所作为E,等待观望7、中国在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则是(ABCD )A,平等互利B,讲求实效C,形式多样D,共同发展E,自力更生8、东欧巨变的浪潮首先开始于(ABCD )A,民主德国B,波兰C,罗马尼亚D,匈牙利E,保加利亚9、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BDE )A,香港B,新加坡C,马来西亚D,台湾E,韩国10、影响美国外交的主要思潮有(ABCDE )A,理想主义B,实用主义C,全球主义D,孤立主义E,现实主义11、中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是(ACDE )A,增加信任B,互不干涉内政C,减少麻烦D,发展合作E,不搞对抗12、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有(ABD)A,两德统一B,华约解散C,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D,苏联解体E,日本和西欧成为经济中心1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名义上是援助(CD )A,印度B,南斯拉夫C,土耳其D,希腊E,英国14、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支柱是(ABCDE)A,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B,保持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注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C,重视亚太地区,建立美国在亚洲的霸权D,继续维持与西欧的伙伴关系E,积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15、中美建交谈判中中方坚持的原则是美国应(ACD )A,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B,停止对中国的经济封锁C,撤走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一切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D,废除美蒋所谓“共同防御条约”E,不与任何国家勾结来反对中国16、亚太经合组织成功的经验有(ABCDE )A,坚持自己的经济论坛性质,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B,形成了APEC模式:承认多样性、强调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灵活渐进C,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时照顾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D,重视经济技术合作E,加强对金融问题的研究,共同防范金融风险17、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是(ACD )A,实力B,现实威慑战略C,伙伴关系D,谈判E,军事优势论1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公然出兵入侵的国家是(CE )A,波兰B,匈牙利C,捷克斯洛伐克D,印度E,阿富汗19、1948年至1952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接受其援助的有(ADE)A,联邦德国B,苏联C,南斯拉夫D,意大利E,英国20、战后日本经济一度高速发展的国际有利因素包括(ABCDE )A,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B,重视发展教育、注意提高国民素质C,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扶植的政策D,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了大量的低价原料和能源E,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大量的军事订单21、二战以后长期影响日苏(俄)关系的北方领土问题涉及的岛屿是(BCDE )A,库页B,择捉C,色丹D,齿舞E,国后22、雅尔塔体制是在下列哪几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ADE )A,德黑兰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E,波茨坦会议23、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宗旨是(ABCDE )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C,协调各国行动D,推动世界的共同繁荣E,促进国际合作24、勃兰特政府上台后,对西德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其中包括(ABCDE)A,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争取达成与东方的谅解B,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C,承认东德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D,承认两德并存的局面,放弃谋求德国的统一E,努力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25、戴高乐上台后对法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包括(ABCD )A,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反对美国的霸权B,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C,与中国正式建交D,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E,阻挠法属殖民地的独立,维护法国的海外利益26、中国对待恐怖主义的立场是(ABCDE )A,一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B,打击恐怖主义要准,不要伤及无辜平民C,严格区分恐怖主义和宗教、民族问题D,在反恐斗争中,联合国应起主导作用E,坚决打击“东突”势力2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巨变体现在(ACDE )A,旧的格局终结B,单极格局已经形成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新的格局尚未形成E,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28、当前世界总体趋向缓和,但动荡因素仍然很多,主要是(ABD)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发展B,民族矛盾、边界冲突、宗教纠纷明显上升C,核武器及大规模杀伤武器仍在扩散D,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猖獗E,大批难民流离失所29、雅尔塔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BCDE)A,美苏处于主导地位B,形成了战后美苏既合作又对抗的格局C,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但以欧洲为争夺重点D,美苏合作主宰世界E,形成了美苏和平共处的新格局30、美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观点是(ABCDE )A,确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B,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C,加强与西方联盟的协调D,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E,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三、判断题: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最主要行为主体是国际组织。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1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例题:1.2007年第30题(选做题Ⅰ):中东区域示意图材料1:截止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000亿桶,其中中东地区为7247亿,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2%。
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连酋都位于波斯弯地区。
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的2,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材料2:二战后中东局势就动荡不安,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其中仅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
而1980年9月发生了两伊战争,整整打了8年。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更是轰动了世界。
时至2003年3月,美英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
2006年7月,黎以之间再次暴发大规模冲突,至于小规模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
可以说,在战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地区象中东那样经历了如此长期和频繁的战争和冲突。
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答疑编号5948010302]『答案要点』(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
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
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地区。
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一环。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
《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B )A. 战争与动荡B. 和平与发展C. 对话与合作D. 互利与共赢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是。
(A)A. 战争与革命B. 竞争与合作C. 和平与发展D. 对话与交流3、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C)A. 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 加强国际干预4、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是。
(D)A. 生活条件的改善B. 经济总量的提高C. 资源有效地利用D. 信息技术的推动5、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B)A. 发达国家的发展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C. 东方国家的发展D. 西方国家的发展6、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冷战思维的实质是什么?(B)A. 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B. 曲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C. 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D. 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7、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B)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B. 推动南北对话C. 加强南南合作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什么?(D)A.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B.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C.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什么?(C)A. 为了人类的未来B. 贯彻《21世纪议程》C. 拯救地球,重在行动D.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10、中国的GDP居世界第( A )位。
A. 第三位B. 第四位C. 第七位D. 第九位11、中国是世界第( A )大新兴市场。
A. 第一大B. 第二大C. 第三大D. 第四大12、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 B )个。
A. 49个B. 53个C. 36个D. 21个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谁首先提出来的?(B)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14、什么是当今各国的战略中心?( B )A. 和平问题B. 发展问题C. 国内稳定D. 民主政治问题15、世界上地理范围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 D )。
07年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应指南重庆巴南电大王福泉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开放教育(本、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由重庆电大出期末考试题,学员复习应以教材为主,重庆电大和巴南电大网上所挂的内容可以作为辅助资料。
(一)考试范围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全书以及联系实际的有关内容。
(二)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三)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占20%);单选题(占10%)、多项选择题(占15%);名词解释(占10%);问答题(占32%);论述题(占13%)。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三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时采用。
(一)因为是开卷考试,所以教材才是最重要的应考素材。
(二)4(套)平时作业,根据过去考试的情况看也有重复,有些作业题其实就是考试题,所以一定要用好。
(三)老师经过分析整理出本期的“复习应考指南”,可以作为此次的复习应考参考资料。
三、复习考试重点辅导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国家利益(P3—6)综合国力(P6—9)经济全球化(P18—20)新经济(P22)跨国公司(P25)二、重点掌握1.“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P22—24)2.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P27—34)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18—26)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20—22)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世界政治格局(P36)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二、重点掌握1.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P50—55)2.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P55—59)三、一般掌握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P36—44)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P44—50)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重点名词国际秩序(P76)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P77—78)二、重点掌握1.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P77—78)2.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81—85)三、一般掌握1. 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P65—76)2.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P72—76)第四章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重点名词三权分立制(P95)二、重点掌握1.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P99—112)2.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P107—11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P89—94)2.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P94—99)第五章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一、重点名词欧洲一体化(P115—119)二、重点掌握1.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P124—130)2.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P130—136)三、一般掌握1.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P114—115)2.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P115—119)第六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一、重点掌握1.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P148—152)2.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P153—156)二、一般掌握1.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P139—14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P144—148)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一、重点掌握1.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P171—177)2.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P177—181)二、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P159—165)2.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P168—171)第八章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一、重点名词第三世界(P184)不结盟运动(P186—187)二、重点掌握1.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P191—194)2.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P196—198)三、一般掌握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P186—188)2.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P189)第九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重点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26)二、重点掌握1.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P228—230)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P230—23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P215—224)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P224—226)第十章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一、重点名词国际组织(P235—236)联合国(P243)世界贸易组织(P254—255)二、重点掌握1.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P235—242)2.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P248—252)三、一般掌握1.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P245—248)2.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P255—259)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P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P14—16)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它还通过向西方国家提供和“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P13)4.新经济是一种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和通讯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产业。
(P22或P90)5. 主权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
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40% 。
(P24—25)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东西方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以美苏争霸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P36)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第三世界整体。
(P45)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P50)9.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P81)10. 1992 至 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
(P90)11.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联邦制、普选制、两党制、三权分立(P94—95)。
12.西欧一体化的起步和草创时期是从1950年5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到1957年3月《罗马条约》签订之前。
(P115)13.西欧一体化的探索和发展时期从1957年3月《罗马条约》签订,到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之前。
(P116)14.1991年12月9日、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进行,会议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统称《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
(P117)15.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最早是由英国政治家洛克提出的,后经法国思想家加以完善,但真正把它物化成一种制度并典型化的却是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P95)16.美国的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P95)17.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国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总司令”,全权负责日本战后事宜。
(P139)18.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是日本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
1985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来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P142)19. 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
(P159)20.1991年12月苏联原有15个共和国先后发表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P167)21.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改革主要经理了1953—1964年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
前者从落后的农业入手,后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P160—161)22.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要从政治上彻底改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
他的改革思想主要有:(1)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2)倡导多元化和全面民主化;(3)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
(P165—166)二、单项选择题:1. ( A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P3)A.国家利益B.生存利益C.全局利益D.发展利益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 ( C )。
(P13)A.布雷顿森林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复兴欧洲计划3.( A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P25)A.跨国公司B.国际金融C.能源D.国际贸易4. 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D )的旗帜。
(P22)A.经济全球化B.新科技革命C.信息技术革命D.新经济5.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 B )(P100)A.尼克松主义B.杜鲁门主义C.里根的“重振国威”D.布什的“超越遏制”6.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待第三世界的立场与政策最为开明积极的西方国家是:( C )(P134)A.美国B.德国C.西欧D.英国7.提出超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 B )(P104—105)A.里根B.布什C.尼克松D.肯尼迪.约翰逊8.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 D )。
(P103—104)A.杜鲁门主义B.关岛主义C.超越遏制D.星球大战计划9.( B )年9月11日,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P107)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1999年1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 C )。
(P150—152)A.向美国一边倒 B.多边自主外交 C.政治大国战略 D.全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11.二战后日美签订了( D ),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