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发展历程
- 格式:docx
- 大小:14.24 KB
- 文档页数:2
印刷机的发展历史想必大家对印刷机肯定不陌生吧,那印刷机到底是如何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的,印刷耗材行业网分享下印刷机的发展历程。
首先,介绍下印刷机的一个概念,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
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
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1439年,德国的谷腾堡制造出木制凸版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沿用了300年之久;1812年,德国的柯尼希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凸版印刷机;1847年,美国的霍伊发明轮转印刷机;1900年,制成六色轮转印刷机;1904年,美国的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机。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传统的凸版印刷工艺在印刷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印刷机的发展也以凸版印刷机为主。
但铅合金凸版印刷工艺存在劳动强度高、生产周期长和污染环境的缺点。
从60年代起,具有周期短、生产率高等特点的平版胶印工艺开始兴起和发展,铅合金凸版印刷逐渐被平版胶印印刷所代替。
软凸版印刷、孔版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等,在包装印刷、广告印刷方面也得到发展。
世界印刷机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0多年来,印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印/小时。
一台四色印刷机印刷前的预调整准备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
印刷机自动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动结纸、自动收纸、自动清洗、墨色的自动检测及墨量自动调节以及套准遥控等方面。
这一时期除了单色、双色机外,每个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厂商几乎都还具有四色机的制造能力,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进行双面印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单张纸胶印机为标志,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时提高到15000印/小时,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
印刷的发展史和意义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制造了6色轮转机。
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的普及,使印刷迈入了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的途径。
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整页拼版系统的应用,使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据化、规范化,而汉字信息处理睡激光照排工艺的不断完善,使文字排版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它也有助于欧洲许多民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甚至鼓励了民族主义建立新兴国家。
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
总之,几乎现代文明的每一进展,都或多或少地与印刷术的应用和传播发生关联。
印刷术的传人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
如果没有印刷术,新教的主张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而不会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运动,永远结束教士们对学术的垄断、克服愚昧和迷信,进而促成西欧社会早日脱离“黑暗时代”。
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
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
会地位。
如在早期德国的教会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铁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师。
这充分说明印刷术能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会处境的机会。
今日印刷 2019.1153看见INSIGHT 印刷技术发展史最重要的“里程碑”编译/徐世垣11世纪 中国开始用陶瓷印模冲压单个活字进行印刷。
1440年 欧洲印刷技术开始:约翰·古登堡用浇铸活字完成其文字复制(制成可重复使用的印刷活字)。
1454年 印刷第一本古登堡42行《圣经》。
1457年 使用凸印金属版在Mainzer Psalter(圣经诗篇)中完成彩色印刷。
1650年 世界第一份名为《新到新闻》的报纸在莱比锡出版。
1798年 在寻求便宜的复制方法过程中,阿罗斯·塞纳菲尔德(Alois Senefelder)发明了石版印刷,他用平面石板—— Solnhofer石灰石印刷。
塞纳菲尔德用油笔在石灰石板上反向绘制,事先用水将石板润湿后,所有其他部分排斥油墨,而这些绘制的部分滚上油墨并吸收。
这种平版印刷为现代胶印创造了条件。
1803年 凸版印刷者Friedrich Koenig在德国东部的苏尔制造一台机械式、部分自动的全木制古登堡印刷机。
1814年 Friedrich Koenig的滚筒印刷机利用蒸汽机动力第一次印刷伦敦《泰晤士报》Koenig在英国结识了机械师 Andreas Bauer,从此二人开始合作。
1817年 Friedrich Koenig及其合伙人Andreas Bauer在维尔茨堡建立了Koenig & Bauer快速印刷机器厂,这是德国真正 机器时代开始前的25年。
1826年 Josep Niepce发明了在金属版上日光照相制法,这是全球第一个照版技术。
1840年 制成电镀凸印版。
1861年 Andreas Albert和Andreas Hamm在弗兰肯塔尔建立Albert & Hamm快速印刷机器厂。
后来由此产生了Albert- Frankenthal公司。
1850年,铸钟匠Andreas Hamm建立了一家机器制造厂,该厂即现今海德堡印刷机公 司的起点。
中国印刷机械发展史
中国的印刷机械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的印刷机械是印刷版,它们由木板、石板或者金属板制成,上面刻有文字和图案。
这些板子被涂上墨水后,用力压在纸上,就可以把文字和图案印在纸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印刷机械逐渐发展和改进。
宋朝时期,木版活字印刷术被发明,这是一种将文字和图案刻在小木块上,然后拼凑在印版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单独刻制整张印版更容易,也更快捷。
进入明朝时期,铜活字印刷术被发明。
这种方法使用铜质的活字,这使得活字更加耐用和精确。
铜活字印刷术在明朝及以后的清朝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到了近代,西方的印刷机械开始传入中国。
19世纪末,德国的平版印刷机和片装转印石印刷
机被引入中国,使得印刷工艺得以进一步改进。
20世纪初,美国的轮转胶印机也进入了中国
市场,成为中国印刷业的主要设备之一。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印刷技术逐渐兴起。
数字印刷机械具有高效、灵活
和精确的特点,成为印刷业的新标配。
与此同时,3D打印技术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印刷机械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的印刷机械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手工印刷到近代的机械印刷的演变过程,同时受到西方技术的影响和刺激,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
浅谈我国印刷机械设备发展历程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同时伴随着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进步,“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印刷包装行业和印刷机械制造行业开始发生转变。
印刷机械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印刷行业也变成了生产过程绿化,智能电气控制,信息管理,网络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服务行业。
随着工业4.0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印刷工业开始使用印刷 4.0。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灵活的生产系统,可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小批量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此外,印刷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格局正在变化,关键的企业层次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运营模式也需要改变。
印刷和包装行业需要释放生产力,为改革增加红利,动员大规模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并保持可持续性。
本文从我国印刷制造业发展历程以及新形势下发展趋向介绍我国印刷机械设备发展历程。
关键词:印刷;工业4.0;印刷机械;发展历程一、我国印刷制造业发展历程以学术界的王璇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中国印刷和包装设备制造业的第一阶段的开始,他们已经成功研发出第三代计算机激光照排机以处理汉字系统。
中国人在印刷和包装设备制造业中实现了第二次革命。
中国印刷设备制造商协会成立于1985年,为发展印刷和包装设备制造业提出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版印刷,装订联动”政策。
印刷和包装技术的重大转变已导致许多制造公司进行转型和升级,从而在当今的印刷和包装设备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199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版制版机,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卷筒纸多色胶印机,窄幅和宽幅柔版印刷机,卷筒纸凹版印刷机,复合压机和装订,印刷,切割包装设备,如模切和粘贴盒(盒)的连接线,完全覆盖各种规格,形成工业生产能力。
在响应国内市场的同时,它也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尤其是印刷后。
加工设备的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
这是中国印刷包装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此期间,该国已发布了旧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清单,包括排版和印刷技术及相关设备,电子分色器,01S系列胶印机,机械切纸机和其他背面设备。
印刷机发展历程古登堡印刷机德国金匠古登堡发明了包括印刷机、油墨、金属活字在内的一整套印刷术。
欧洲人使用印刷术,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虽然具体的传播媒介还不很清楚。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造纸术首先传入到中东地区。
意大利商人从中东将造纸术带到欧洲引进造纸术及以后造纸业的发展。
欧洲使用和推广印刷术的物质基础条件变得更为成熟。
雕版印刷术传入德意志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但最初发展很慢。
世纪后期,北方的巴伐利亚、士瓦本奥地利、波西米亚等国家开始使用雕版技术印制的宗教圣像画。
而在意大利,直年左右,威尼斯等城市才能印制整张的纸牌和圣徒像。
但是,从学者的研究看张的宗教招贴发展成印刷宗教书籍,所用的时间是很快的。
最先运用的是木板雕刻印刷术。
木板雕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
.,世纪中叶,在木板雕刻印刷的基础.上发展了铜版雕刻印刷木板材料容易取得,但是它受潮或风干时易变形。
金属板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铜版雕刻印刷迅速被淘汰,仅有铜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了下来。
以上的这两种方法在印刷大量书籍时就显得不实用了,因为每个重复的字都必须重新刻在模板_上,印刷之前必须准备好每页的模板,雕版印刷术既费时又费力。
古登堡对活字印刷技术的革新中国汉字简单的多。
但在实际中需要考虑字号字体等因素,所以古登堡一共只做一些字模。
“在活字印刷术发展的初期,一一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就可以制作活字”印刷过程中使用的墨水一-开始与笔写墨水相似,但是随着新的印刷技术的出现这种墨水显然已经不适合了。
要将墨水均匀的涂在木制的字模_上都是困难的,何况要涂抹在表面就不沾水的金属模板上。
而且纸张吸水,墨水在印刷的过程中受到强压,易渗透到纸的背面。
由于这些问题,古登堡制造了油性墨。
其制作方法为:将用亚麻仁榨成的油煮沸,冷却后,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炭黑搅匀后,再添加铜、铅、硫磺等物质,放置数月即成适于印刷的油墨。
这是其他地方不曾用过的方法。
10 印刷机的发明(教案)简介印刷术是人类重要的发明之一,其发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印刷术的问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印刷机作为印刷术的关键工具之一,在20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面是10款印刷机的发明介绍。
10款印刷机1. 木版印刷机木版印刷机是最早的印刷机之一,据传最早出现在公元9世纪。
技术简单,但制版时间长、印刷效果差。
2. 金属铅字印刷机金属铅字印刷机由德国人古腾堡发明。
是一种以铅字为印刷原料、蒸汽机为动力的重要印刷机。
该印刷机制造极其复杂,但印刷效果很好。
3. 平板印刷机平板印刷机是由英国人霍普金斯发明的。
是一种使用金属模板的机械印刷机。
它可以大规模生产图像、文字等印刷品,使用灵活方便。
4. 柔版印刷机柔版印刷机是捷克人谢尔伯(Semper)发明。
由于版材柔软、印刷墨水粘性小,因此可以印刷更清晰、更复杂的图像,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
5. 罗托印刷机罗托印刷机具有快速、省纸、精度高等优点,是现代印刷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机之一。
6. 胶印机胶印机可以印刷出品质更好的图像和文字,是一款大幅面高速印刷机,广泛应用于日报、杂志等的印刷领域。
7. 数字喷墨印刷机数字喷墨印刷机是现代出版业和平面印刷业中常用的一种印刷设备,可以印刷出色彩丰富、分辨率高的图像。
速度快、制作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海报、招贴等的制作领域。
8. 数字印刷机数字印刷机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数码图像传输至印刷机,直接进行印刷,制作成本低、一次性印刷量可以按需调整。
9. 3D打印机3D打印机是根据数码模型指令,将材料定点涂覆成膜,由加热系统控制材料逐层加固,最终形成一件3D实物。
虽然不属于传统印刷机,却可以制造出更多样化的产品。
10. 立体印刷机立体印刷机可以在要印刷的材料表面形成立体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等领域。
课程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印刷机发明的历史和技术演进。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各种印刷机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印刷技术是指利用印刷原理、技术和设备,在各种介质上印制图文信息的技术手段。
自发明印刷以来,印刷技术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1.手工印刷阶段:早期的印刷技术以手工印刷为主,包括木版、石版、铜版、活字印刷等。
手工印刷的缺点是效率低、品质难以保障。
2.半机械时期:半机械时期是手工印刷向印刷机械化过渡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平版印刷机、凸版印刷机等。
3.机械化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逐渐实现了机械化。
电脑排版、数码印刷、柔性印刷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印刷技术向着数字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印刷技术的应用1.印刷媒体:印刷品可以用于各种媒体的印刷,如报纸、杂志、书籍、宣传单、海报、贺卡等。
印刷技术为传播信息提供了载体,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信息,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2.包装印刷:随着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包装印刷变得越来越重要。
包装印刷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采用不同的印刷技术、材料和工艺,实现独特的包装设计和包装效果。
3.标识印刷:标识印刷是指印制各种商标、标识、防伪码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识印刷逐渐向着数码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如二维码、RFID等技术的发展应用。
4.功能印刷:功能印刷是指印刷品在具有原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功能,如增加防水、防伪、减振、保养等。
功能印刷主要应用于汽车、家居、医疗、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潜力。
三、印刷技术的未来发展未来,印刷技术将继续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等方面发展。
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加速印刷信息和传播手段的融合。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印刷机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人性化。
柔性化技术的应用将为印刷生产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速度和优化,同时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总之,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与经济、文化、科技等密不可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刷大国公元1041年-1048年间,我国的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创造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
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首创铅合金活字和木制凸版印刷机。
使用合金铅活字采用机械印刷的铅印技术于19世纪初(1807年)传入我国(《中华印刷通史》第433页)。
采用橡皮滚筒间接印刷的胶印技术是由美国人威廉·罗倍尔(Ira W.Rubel)和德国移民卡斯帕·赫尔曼(Caspar Hermann)两位发明家发明的。
他们两人同在1904年前后提出和实践了通过一个橡皮滚筒进行间接平印的胶印技术。
1915年商务印书馆购进海立司平版印刷机(《中华印刷通史》第452页),我国开始采用胶印,至今已有104年的历史。
1895,李涌昌机器厂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机械修造厂(《中华印刷通史》第562页)。
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能维修、生产简单的铅印机等设备,企业规模都很小。
20世纪50年代,国家集中合并了一些小的印刷机械厂和铁工厂,成立了以北京人民机器厂和上海人民机器厂为代表的国有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主要仿制国外的小型铅印设备和配套的铅字、铅版生产设备以及部分印后加工设备。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印刷设备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加工设备品种基本齐全,一个较完整的印刷和印刷设备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印刷和印刷设备产值均已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刷大国。
主要表现在:⑴印前制版实现了由“热排(铅排)”向“冷排”的转变;由“模拟”向“模拟-数字”和“全部数字化”转变,设备实现了由单机向DTP和CTP的转变。
⑵印刷设备实现了从铅印为主到以现代胶印为主的转变;新兴的数字印刷逐步进入印刷的各个领域。
⑶印刷设备水平实现了从低档、单机到中高档、系列,由单色到多色的转变。
⑷印刷设备实现了从基本依靠进口,到除部印刷设备的光辉70年(上)齐福斌PRINTING FIELD 2019.04分高档设备外,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并部分出口的转变。
印前设备的发展与变迁印前设备主要包括印刷信息采集及处理设备和制版设备。
印前图文信息采集及处理,经历了文字和图形/图像分别处理到图文合一处理的过程,目前基本上采用图文合一处理技术。
印前制版技术经历了手工制版、机械制版、照相制版、电子分色制版、桌面出版系统(D T P)和计算机直接制版(C T P)系统的发展过程。
电子分色制版及之前的三个阶段都是文字和图形/图像分别处理的阶段,而DTP和CTP是图文合一处理的阶段。
1.文字处理及制版技术的发展文字处理及制版技术发展中,我国同样有杰出贡献。
公元6-7世纪我国发明了雕刻木版印刷,雕刻木版是最早的印前处理和制版方式。
公元1041-1048年我国毕昇发明了泥活字排版印刷,1297年王桢又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
1826年法国人 J.N.N i e p c e发明了照相技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照排机,就是用照相技术进行排版的机械设备。
1935年我国柳溥庆和陈宏阁发明了第一台中文手动照排机(《中华印刷通史》p535),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劳动仪表厂开始生产HUZ-1型手选式照相排字机。
1976年英国Monotype公司首先推出激光照排机Lasercomp,被称为第四代照排机。
1974年8月,以王选为首的我国科技人员与相关企业开始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并于1980年用我国自己研发的样机排出了第一本汉字书,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方面取得杰出成就。
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技术革命被评为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之一。
2.图形/图像处理及制版技术的发展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图形/图像处理和制版主要是雕刻和蚀刻绘画技术。
1882-1885年间,德国人George Meisenbach和美国人Ives发明了玻璃照相网屏,1893年美国W.Kurtz等人采用三色分解法制出了彩色印刷品。
1891-1893年间,英国A u t o t y p e公司印刷设备的光辉70年(下)齐福斌PRINTING FIELD 2019.05发明的碳素纸成为照相凹版制版长期使用的技术手段。
罗兰印刷机发展史
罗兰印刷机是德国罗兰公司生产的印刷设备,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71年,当时在柏林建立了一个小型机械制造厂。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罗兰公司逐渐扩大规模,并在20世纪初期开始生产印刷机械。
在20世纪中叶,罗兰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印刷机,包括四色胶印机和柔性版印刷机。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帮助罗兰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印刷设备制造商之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罗兰公司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化印刷解决方案,如喷墨印刷技术和数字印刷系统。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为印刷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罗兰印刷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的过程。
在未来,罗兰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环保和智能化的印刷解决方案。
简述印刷术的发展的三个历程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的印刷术
起源于中国,是由印章法发展而来,并沿用至今。
早期的印刷术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纸张上字笔的印刷,二是石板印刷。
纸张印刷的技术主要是以毛笔为工具,一步一步的将文字逐一以毛笔按照特定模式刻制在纸上;而石板印刷的技术则是以拓印术为基础,把文字刻在石板上,使用油墨熬制,然后用木制的压章压制而成。
第二阶段:印刷机发明
印刷机的发明是印刷术发展的一大里程碑,它意味着大规模的印刷工作变得可能。
据说,印刷机是由德国发明家古斯塔夫·梅勒在1436年发明的,1455年又改进了印刷机,使其能够有效地生产出大量书籍。
此后,印刷机技术也在慢慢改进,以便更高效地印刷出更多的书籍,以及更多功能的印刷物体。
第三阶段:电脑印刷术的发展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操作的印刷术也得以发展起来。
电脑印刷术不仅可以更全面地实现图文印刷,而且还具有更高的精度、更高的速度和更少的噪声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电脑印刷术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刷机的发明
印刷机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在古代,人们只能通过手工复制书籍和文献,这样的复制方式费时费力且费用高昂,同时也容易出现错误和失误。
而印刷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书籍和文献的复制效率和质量。
印刷机最早出现在中国,大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
随后,印刷技术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在欧洲,印刷机是由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在15世纪发明的。
他发明的印刷机使用活字印刷技术,这意味着可以将不同的字母和符号组合在一起来形成单词和句子。
印刷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出版界和文化界。
它使书籍和文献大量生产和传播成为可能,也为人们更好地分享知识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
印刷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印刷机的发明
印刷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木版印刷。
然而,真正的印刷机是在15世纪由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的。
古腾堡使用了
一种称为可调类型的字母,这种字母可以在印刷过程中不断重复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
他还设计了一种压力机,可以将印刷材料和字母压在一起,使印刷更加清晰和均匀。
印刷机的发明对于印刷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的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廉价。
这使得印刷品变得更加普及,并且帮助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印刷机的发明还推动了印刷技术的进步,从手工印刷到自动化印刷,再到现在的数字印刷,印刷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今天,印刷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书籍到海报,从信封到包装盒,印刷品无处不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机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
在未来,印刷机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印刷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的印刷技术可以追溯到前21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用竹和
木材制成的图形和文字印刷术已经发展成一定的规模,晋朝把印刷术发展
到了一定的程度。
唐朝是中国最早的印刷机械之一,当时已经有丝织物版、石版和铁版的印刷机器,并且把文字印刷到纸上。
到第十二世纪,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印刷机已经
用水蒙成印刷汁,而且采用蒙版印刷,用水蒙的方式把文字印刷出来,这
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保持质量。
到了明清时代,印刷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木活版和纸活
版印刷技术正在发展,把文字印刷到纸上。
另外,从清朝开始,印刷机也
开始发展出跳色印刷的技术,把彩色文字和图案印刷到纸上,以增强设计
效果。
19世纪后期,印刷技术发展迅速。
在伦敦1814年世界印刷展览会上,英国的印刷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已经可以把彩色的图案和文字印刷
到纸上,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20世纪以来,印刷技术发展迅速,从木版印刷、纸版印刷到铜版印刷、晒版印刷,再到数码印刷技术。
印刷机的发展历程
古登堡于1394年到1404年间出生于一个美因茨的城市贵族和商人家庭。
他家庭原来的名字是根斯弗莱希,但按照当时的习惯,他将他的名字改为他家庭的主要住址的名称(古登堡府)。
尽管在中国活字印刷术在数百年前就已经被发明了,但在欧洲他是这个技术的发明者。
他一生的头40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斯特拉斯堡度过的,从事金银匠工作,有相当丰富的切割和铸造金属模的经验,同时致力于活字印刷书的研究。
从1434年到1444年古登堡住在斯特拉斯堡,在那里他办了一个公司。
1439年他为去亚琛朝圣做了许多金属的镜子,但由于在亚琛爆发鼠疫,这次朝圣被推迟到1440年。
他的交易人觉得他们受了古登堡的欺骗,因此双方打到了法庭上。
关于古登堡的生平中只有很少确切可知。
他发明印刷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他将当时已知的许多不同的技术有效地组合到一起。
此外他在斯特拉斯堡铸镜子的经验也为他的发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他研究出了特别的作为字母的合金和铸造法。
用这个方法他建立了一套字母库,用此他印刷了他著名的《古登堡圣经》和其它一些书记和文件。
在建立他的印刷厂之前他首先得为了筹备基金而奔波。
他从一个当地商人约翰内斯·福斯特那里借了一笔高利债来办这个印刷厂。
由于两人对如何分配赢利以及如何命名他们的合办公司发生分歧,两人在法庭前分手。
古登堡雇佣了彼得·瑟法做印刷厂的主持人,瑟法使得他的印刷厂成为第一家商业的赢利的印刷厂。
《古登堡圣经》一共被印刷了约180份,其中49份今天尚存。
据今天的研究,他的这个项目不是一次经济上的灾难,而是他以此挣了不少钱。
1434年–1444年住在斯特拉斯堡(附近),办过多个企业,一些与“印刷”有关1448年–1457年住在美因茨,印了他的圣经
1465年美因茨的大主教保障他的经济来源
1468年在美因茨逝世和埋葬
古登堡使用金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方式崭新的地方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过去的木刻的底板无法重新使用,它们只能印刻在上面的那一页,而无法用来印其它的页了。
直到今天为止古登堡的圣经算做是印刷艺术中的一份珍宝。
尤其它的排版非常美丽。
古登堡的发明在欧洲受到非常快的普及。
在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
柯尼希(1774~1833),德国柯尼希圆压式印刷机发明人。
生于艾斯莱本。
1803年设计一种用齿轮控制印版台升降和轴滚筒加油墨的印刷机。
1810~1812年完成改进型,英国《泰晤士报》订购两台这种结构相同、共用同一给纸出纸结构的机器,速度每小时1600张。
以后与居住在伦敦的德籍机械师A.鲍尔共同设计,于1814年和1816年先后制出旋转二周完成一次压印及一次印双面的印刷机。
1817年与鲍尔合伙成立柯尼希-鲍尔公司。
胶版印刷机结果不仅印迹清晰,而且耐印,延长了印版寿命。
1905年在原有2个滚筒的印刷机上增加一只包裹橡皮布的滚筒,将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到纸上,制成样机。
这种间接的印刷方法就是胶印法,从而开创了近代胶印史。
1906年英国引进该机技术。
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1439年,德国的谷腾堡制造出木制凸版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沿用了300年之久;1812年,德国的柯尼希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凸版印刷机;1847年,美国的霍伊发明轮转印刷机;1900年,制成六色轮转印刷机;1904年,美国的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机。
印刷机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印刷机;安装版和压印结构分为平压平式、圆压平式和圆压圆式印刷机
(1)凸版印刷机
凸版印刷机:使用凸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
如名片机(树脂版)、铅字印刷、锌凸版、套号码字等。
(2)平版印刷机
平版印刷机:使用平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
如多色机、四色机、双色机、单色机、快速印刷机等。
(3)凹版印刷机
凹版印刷机:使用凹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
如方便面之玻璃袋印刷、饼干之铝箔袋包装等。
(4)丝网印刷机
丝网印刷机:使用丝网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
孔版印刷:如网印、电路板印刷、布花印刷、罐头印刷、铭版印刷、局部上光等。